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32

第32章 辅治鲁国(1)

在五十一岁那年,孔子正式出任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由于政绩突出,升为小司空(主管工程),五十二岁任大司寇(主管司法)。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大会”,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

此后,孔子曾经和鲁定公谈论治国方略。任命仲由(子路)为季氏宰,对三桓采取了实质性的措施,即“堕三都”,攻下了叔孙氏的封邑郈和季孙氏的封邑费,欲攻孟孙氏的封邑成,未成功。56岁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使“齐人闻而惧”,认为“孔子为政必霸”。

一、平叛阳虎

鲁国季氏的家臣中,有阳虎、仲梁怀和公孙不狃三个掌握着实权的人。原来的家主季平子死后,他的儿子季桓子缺乏威信,已经没有能力控制老家臣了。

阳虎想给自己死去的主子季平子套上不仁不义的罪名,以后等季氏取代国君时,自己再以此为由,讨伐季氏,名正言顺地将鲁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向季桓子建议,将一块应为国君拥有的象征王权的璵璠宝玉给季平子一同陪葬。

季桓子知道阳虎的阴谋,于是坚决反对。可阳虎不管这么多,带上家兵就打算前往鲁定公的宫殿去讨要璵璠。一出门,就撞见了孔子和冉求。季氏的另一位家臣仲梁怀见到孔子来了,马上上前拦住了阳虎,说道:“季平子大人生前最佩服的就是孔丘先生的知识了,现在孔先生来了,我们应该问一下他的意见才行。”

孔子弟子冉求孔子听了季桓子的述说后,面色平静,先对着高堂上季平子的灵位三拜上香,然后故意对着门外说道:“季大人生前并未擅自废除国君而自立,对定公也一直恭敬有加,当定公登位时就主动将璵璠之玉交还国君,可见他从未贪图过什么宝玉。世上最令人憎恨的事,就是一个人明明不想做,死后却被其他的人硬逼着做……忘恩负义,对人不恭的奴才,会有上天收拾他的。”

阳虎听到这些话,脸色发紫,一句话没说就甩手离开了,对胆敢阻挠自己的仲梁怀心生怨恨。

果然,没过多久阳虎就借着一次出猎的机会,将大夫仲梁怀擒获。季桓子知道后亲自前往解救,结果阳虎把他也一同关了起来。公孙不狃出来劝说,阳虎才把季桓子放了出来。自此,阳虎公然代替了季平子原先的地位,挟持着鲁定公,成为了鲁国的掌权者。

阳虎虽然有勇无谋,但他手握重兵,令不少心怀不轨的人都想利用他分一杯羹,其中就有一个叫少正卯的大夫。自从季平子死后,少正卯一直想入主季家,成为核心的家臣,好获取更大的实力,当他见到阳虎把整个季家都控制住的时候,利用的目标就转向阳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