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事业心,对教学不负责任,工作马虎,不钻研业务,不备教案,不批改作业,凭过去的一点教育教学经验唬弄人。更有甚者,“人在曹营心在汉”,捧着教师饭碗,打着个人算盘。八小时内养精蓄锐,八小时外满头大汗。职外弄得筋疲力尽,职内只得敷衍塞责。
3.缺乏进取心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文件,教育教学理论,有意识地获取教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了教师队伍以后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站在三尺讲台上,凭“教参”念经,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4.缺乏爱心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服务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还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甚至对所谓的“差生”采用讽刺挖苦,心理施暴,体罚、变相体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与师德相悖。诚然,所谓的“差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差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但这些学生同样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更需要阳光和雨露。
5.物欲熏心
当前,个别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以教谋私,以校谋私。满脑子里只有钱,变着法子向学生捞取钱财。有的甚至故意把课内的教学任务,留在课外,来吸引学生参加家教,以获取钱财。更有甚者,泄露考试内容,以博取家长、学生的欢心。
6.师表意识淡薄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但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爱精神缺乏。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脏污,甚至在社会上参与赌博;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在讲台上任意发泄不满情绪、传播小道消息等等。
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力戒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要大力提倡人民教师有一点清高、一股正气、一片爱心、一股热情、一番抱负,做受尊重的师表。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1.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道德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道德带来了新变化,带来了新飞跃。这个飞跃一方面是抛弃过时消极的旧道德,另一方面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观念将逐步主导社会生活。诸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时间观念、机遇观念、信誉观念、信息观念、管理观念的孕育和产生,民主、平等、法制等意识随之增强,从而引起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这种道德观念的变化不是偶然的,它根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价值规律成为调节经济行为的主要杠杆。经济主体及决策多元化的特点致使人们的思维复杂多变,人们开始从教条和本本中走出来,由封闭型思维转向开放型思维,由单项型思维转向多元思维,由线性思维转向立体思维,由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不但有正向思维,还有逆向思维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转型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道德转型和发展就如一场孕育新生命的阵痛,常常伴随社会道德观念混乱和社会成员道德修养的良莠不齐。教师虽是社会道德修养较高的群体,但也不可避免打上社会的烙印,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洗礼。
2.其他原因:
(1)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还不够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教师待遇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也为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做了不懈努力。但由于我国目前尚属于“穷国办大教育”的历史时期,加之历史欠账过多,教师的经济收入仅能够维持一般的家庭生活,生活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未能按时足额发放,生计都成问题。另外,个别部门、个别单位对教师的乱集资、乱摊派现象仍然存在,殴打教师案件也时有发生。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还不够浓厚,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部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及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部分教师政治思想道德开始扭曲,知识业务水平停滞不前,教育教学手段老化滞后。有的不讲究师表形象,衣冠不整,着装怪异。无法承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严重地影响教书育人的质量。
(3)部分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教育教学行为随意性较大。
随着我国教育法规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学校开始由以往的靠经验办学逐步转变为“依法办学”。部分教师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实质领会不深,法制意识较差,因此教育教学行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个别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至今仍习惯仅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和建设教师队伍,没有尽快转移到依靠法制建设的轨道上来。
(4)缺乏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对教师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抓而不实。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较大程度存在着“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不仅放松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对师德工作也不够重视,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抓而不紧,抓而不实,仅限于一般的、干巴巴的、空洞式的说教。以致某些教师丧失事业心,缺乏进取心,敷衍应付,得过且过。特别是少数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责任心和价值取向发生倾斜,道德严重失范。
(5)部分学校的乱收费不同程度滋长了教师中的不正之风。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我国的国情,虽然党和国家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但是教育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缺口仍然较大,一些学校经费十分紧张,不得不在“钱”字上做文章。巧立名目乱收费,损害了学校的声誉,损坏了教师形象,败坏了教师的作风和心灵,也滋长了教师中的不正之风。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学校乱收费问题已根本好转,教师的工资由国家财政统发的政策也正在逐步落实。
二、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党和国家把无限的厚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落实江总书记指示精神,提高自身的素质,首要的是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奉献精神。思想道德修养和敬业奉献精神是教师的灵魂,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当前,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特别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更大,影响更长远。教师的道德是一面旗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的高尚品质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师德素养,努力完善自己,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教师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其他行业的人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一方面,社会把教师看做是文明的象征。教师通过自身的道德塑造,在社会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传播种子”,即培养大批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持续发展。
21世纪对师德修养的呼唤
一、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