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现代社会出人头地,必须掌握识破人心的心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只要你留心,拥有识破人心的心机,也能摘下别人的面具,看清别人的内心。识破人心是你掌握处世之道的第一堂课,也是建立成功人脉关系的秘诀。做一个读心高手,你才能笑傲江湖!明眼人往往都能做到一眼把人看到骨子里。
1.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
识破人心的最大心机就是利用利益探试人心,因为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内心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这时就是识破人心的大好时机。
一个看得透、断得准的人可驾驭事物而不为事务所驾驭。他可以洞察事物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的心思。不论什么人,他能了解并把握其本质。他有罕见的观察能力,即使再隐秘的东西,他都能读懂。他观察严谨,思考微妙,推理明晰,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不能发现、把握和理解的。
下面这则伊索寓言足以说明要识破人心的重要性。
鹿口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它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扬扬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思量时,出来一头狮子追它。它转身逃跑,把狮子落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它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道:“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拖累我的竟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在普通人当中,扮演寓言中“鹿”之角色的人往往踩中了“地雷”,而有心机的人则以其高深的远见,绕过了陷阱。
在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曾被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成为克星。
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但凡交往多的都可以称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力不存等,这时,你倒霉自不必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普普通通的时候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情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忘恩负义者。现实中“只共苦不同甘”的人真是不少!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显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共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某朋友对你,尤其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激流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2.透过人与人之间的微妙互动看穿人心
识破人心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穿透对方表面的慎重与矜持,这就是所谓的“好眼力”。知道他人的内心远比了解一件物品的特性重要,这是人生中至关微妙的事情。
日本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永禄时期,力量最雄厚的是北条氏康,他称霸于关东一方。有一次,北条氏康在战场上同长子氏致一起吃饭,可以想象战时的饭食是很简单的,只有米饭汤。然而,长子氏致吃着吃着又往饭里加了一碗汤。这件事北条氏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马上产生了联想,为什么氏致连自己饭量有多大都没有数呢?从吃饭吃到一半时又加一碗汤看来,至少可以认为氏致是个没有远见的人。北条氏康的担心日后不幸变成了事实。30年后,氏致终于因为缺乏远见,被丰臣秀吉的大军围困,同弟弟氏照悲惨战死。称雄一时的北条世家从此日趋灭亡。
依据此“行为内在一致性”原理,可产生以下办法鉴定某些言行背后的真正心声:
①你可以发现,论断他人的人,往往有狡诈的心机。当邪恶压迫着一个人时,对他来说,处理他人的过错是较轻而易举的。就因为这样,那些说你活该的人,他的咒骂等于是允许邪恶在他自身的存在。当一个阿拉伯妓女改过自新后,她要求警察逮捕所有的妓女。这种女人的心愈是狠毒,就愈易于对准她的同伴。
②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从一个人的言谈就足以知悉他的心意与情绪,但是,若对方口是心非,就令人猜疑了。这种人往往将意识里的冲动与欲望,以及所处环境的刺激,修饰伪装后,以反向语表现出来,令人摸不清实情。
例如,偶遇个性不投的朋友,往往投出社交辞令客套邀约:“哎呀,哪天到舍下坐坐嘛!”其实心里的本意可能是:“糟糕,又遇上了,赶紧开溜为妙!”这种与本意相反的行为,往往造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为求自我安慰,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因循成习。
③爱发牢骚是一种不能言传的骄傲和自大,不满意他人在某方面超越自己。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牢骚。发牢骚的人大多自视清高,当现实中无法保持他们这种优越地位时,就借发牢骚来宣泄。
④恶意责备的人多半是想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和自尊心。他们常爱抓住别人的毛病小题大做,横加指责,这种人对他人尖酸刻薄,自尊心较强,具有支配他人的欲望。
⑤说话好诉诸传统的人大多思想保守。这种人不管什么新事物出现,都好用传统的东西作为评价标准。这类人多数是经验主义者,其思想保守、僵化,也表明了其顽固不化的心理。
⑥说话好看风使舵的人大多无原则性。在生活中,许多人说话时是以听话对象为转移的。他们自己没有一定的主见,完全是“看人下菜”。契诃夫称这种人为“变色龙”,他通过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活画出了这种人看风使舵的嘴脸。这种人做人处世毫无原则,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朝令夕改。
⑦说话暧昧的人大多数喜欢迎合他人。这种人说同一句话既可这样解释,又可那样解释,含糊其辞,这种人处世圆滑,从不肯吃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利用别人。
⑧经常对他人评头论足,论长道短,说明这个人嫉妒心重,心胸狭窄,人缘不好,心中孤独。如果他对诸如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之类的小问题耿耿于怀,说明他在自尊心上受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常以领导的过失和无能为话题,则表明他自己有出人头地、取而代之的愿望。
⑨有人在说话时极力避开某个话题,这说明他在这方面有隐衷,或者在这方面有强烈的欲望。比如当一个人的心中对金钱、权力或某异性怀有强烈的欲望时,很怕被别人识破,于是就故意避开这个话题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
⑩与你聊家常多半是对方看不出你的真意。交谈时,对方先是与你谈一些家常话,这表示他想了解你的实力,探明你的本意,试探你的态度,然后好转入正题。
多对周围人的言行进行观察,对其内心进行剖析,方能成为真正的看人专家,少些捕风捉影的错误,达到“观人于微而知其著”的境界。
3.通过眼神辨人品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一个人好坏的一种途径。眼神正其人品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品大致奸邪。通过人的眼神分辨人品,是识破人心的最大心机。
有时,眼睛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应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表达出个大概,这是每个人都隐瞒不了的事实。
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眼睛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其他部位多得多。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内心隐秘,内心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在人的一生中,眼睛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最丰富多彩的了。更多的时候,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能从眼睛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它的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其他感觉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以饮食为例,人们吃食物时绝不仅靠味觉,同时会注意食物的颜色,以及装食物的器皿等。如果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即使明知吃的是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无心品尝或胃口大减。相反,如果在一流饭店或餐厅用餐,用精致的器皿装食物,并重视灯光的调配,会增加饮食者的胃口,让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这是视觉影响了人们的食欲。
《孟子·离娄上》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眼神的状况,对于认识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神浊的人,往往昭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三个姐妹,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神话故事寓在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假如忽略了别人的眼睛,就无法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内心的想法,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多数情况下,是胆小、没有信心、怕难为情、畏缩。情侣初次相会,常常这样。
一直观察对方的眼睛,会感觉视觉的疲劳。这里所说的“看眼睛”,并非真的凝视,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视线活动状况,就能大致完成与他人之间的圆满交往和心灵沟通。
一个人的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
①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一个关键。
②对方的视线如何活动,或者是视线刚接触立刻就挪开,他的心理状态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③视线的方向,即对方观察自己时是正视还是斜视。
④视线的集中程度,即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
⑤视线的位置,通过对方视线的方位移动,来考察他的内心动向。
三国时的诸葛亮是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词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说:“这个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露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能,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能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些仪表不俗、气宇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
做推销工作的人如果不具备用眼睛观察对方的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一个成功的推销人员,在业务上往往能够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道:“假如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颌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意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大概就有希望了。”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是他灵魂的忠实解释者,而这种解释通常是无意的。
观察眼睛是察言观色的一个主要的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人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眼睛表现出来。学会观察眼睛,对自己灵活做人是大有裨益的。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是最保险的方法。时间是最能检验一切的真理,也包括人心。
看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据说有的人从走路方式和表情,即可判定一个人的性情。
如果你也有这种工夫,那么就不怕碰上心术不正的人了,不过那种看人的工夫不是谁都能学得到的,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学得到的,而且,你还不一定会有耐心去学。可是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对“看人”没有一点能力还真是不行。
不过你若无研究,千万别把书上看来的那一套面相学搬到现实生活中使用,因为这会使你看错人,把好人看成坏人,或是把坏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坏人对自己来说没有太大关系,但若是把坏人看成好人,那对自己的伤害可就太大了。那么我们要如何来看人呢?有一位专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出这样的建议:用“时间”来看人。
所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指通过长期观察,而不是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从而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你所见到的是戴着假面具的“他”,而并不是真正的“他”。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扮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或气个半死。
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行为。
一般来说,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会在一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同事、伙伴、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己自然会向你呈现真面目,展现真实的自我。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对方真是无所遁逃。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1)不诚恳的人
因为他不诚恳,所以对人、对事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2)说谎的人
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话,而谎话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3)言行不一的人
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通过“时间”,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至于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真本质,如果是许多年,这似乎长了些,但如果说只需一个月又短了些。那么到底多长的时间才算“标准”?这并不能做出规定,完全因情况而异,也就是说,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而有人两三年了却还“云深不知处”,让你摸不清楚。
因此与人交往,千万别一头热,先要后退几步,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是最起码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5.辨琴听音,通过说话来看人
一个人的言谈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言谈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他品性和才智的表现。
人的声音,如同人的心性气质一样,各不相同。通过人的声音判断人的心性气质,这样一来,人的聪慧愚笨、贤能奸邪就可以判断出来了!成年人固然可以通过声音判断人的道德品行,即使婴幼儿,精血虽未充实完备,但是其才气性情的美好丑恶,也很容易被有识之士看破。
这里不仅包括一个人的言谈、所发的声音,还包括他所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名为万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堪称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帝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一听叹口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唯有万二逃过了这场劫难。
这说明,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无须赘述。而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创造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等,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而这种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语判断法。
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透视一个人的心术,是很有道理的。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方面来说,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都是用两者结合来识别人的心思的。
石勒是古代羯族的民族英雄。在他14岁的时候,随着同乡经商到洛阳,曾经倚着上东门长啸,王衍恰好从此处经过,当时从他的啸声中感到这个孩子不同一般,他对手下人说:“刚才那个胡人,我听到他的啸声,观其相貌,是个心怀异志的人,将来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当即派人去追,可石勒已逃走了。
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了解人,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也可以反映出调弄、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声音从人的喉舌发出,而乐器的声音则由人的手弹拨打击乐器而产生,人的喉舌虽然与乐器有很大的不同,但与产生声音的原始的、内在的动力则是一样的。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在卫国讲学时,以打击乐器为乐。一次,他与学生们谈论言为心声的话题,并且打击磐石,抒发自己的抱负,这时,有人身背草编的筐子走过孔家门口,说道:“这个击磬的人很有心事啊!”过了一会儿这人又说道:“庸鄙浅陋啊!怎么那样固执呢?大概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吧!击磬的声音深切激越,但表达的感情则是浅显平易。”
《吕览·季秋纪·精通篇》记载:钟子期夜晚听到击磬的声音,感到十分悲伤,便派人把击磬的人招来问道:“您击磬的声音为什么那样悲哀呢?”击磬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因杀人而被处死,我的母亲因此被罚为公家酿酒,我自己被罚做公家的击磬人,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思量着如何能赎回母亲,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因为连我自己也是公家的财产,因此心中十分悲哀!”钟子期感慨地说道:“伤心啊!伤心啊!人心不是臂膀,臂膀也不是木椎、石磬,但是人的心里伤心悲痛,而木椎、石磬却都有感应!”
所以,有识之士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心焕发出来的声音中,分辨其修养和性格。
言谈识人,工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
6.对“酒后吐真言”,要去虚假求真实
利用“酒后吐真言”是很多人识破人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胡言,会把人误导。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全信,只有正确分析,因人因时而异,去其虚假,取其真实,才是识破人心之道。
酒之与人,可谓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遥远,生活习惯相差多么悬殊,各个民族的人却都独立地发明了酒,而且使之与各种文化、习俗,甚至政治、历史发生深刻的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甚至把饮酒和才情的发挥、文思的涌现、灵感的勃发等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了酒会以发蘸墨,龙飞凤舞地大书而特书;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才打得死那只吊睛白额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特殊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醉汉的话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这就要求在听的方面,须有更多一些讲究。
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谰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对于酒后之言,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凭自己的判断,去其虚伪,取其精实,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倒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四个等级,即微醉、初的、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严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维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维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工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初的者在醉酒程度上较微醉更进一层,此时,说话人在思路上、交谈的欲望上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念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是“以酒遮脸”。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
正因如此,所以初的者此时谈话的特点是,或者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甚至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脑的活动已进入亢奋时期,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顾虑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的约束,可以说,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肯言,破除情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照理而言,据实陈述的时候。所以,这是听话者的千金难买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
人超过初的,到了大醉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人的思维已经紊乱,意识已经模糊,判断能力已经失去。所以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谈话,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进入沉醉状态时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无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综上所述,初的、微醉乃是谈话和听话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就是指这个时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听者应当集中精力,努力获取信息,切勿以酒后之词无足轻重而弃之。如果说话人已进入大醉的阶段,则听者必须注意,切勿随意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说法滥推到这个阶段。如果人已进入大醉、沉醉的阶段,则此时之言,多不足信,听不听都可。
7.察言观色,摸清底细
察言观色是识破人心的最常用的方法。出门看天色,进门看颜色。无论与什么人接触,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摸清对方的底细,才是真正的心机。
观察一个人的平常表现与援救行为,就可以明白其品质的复杂情况;观察一个人感触外界变化的反应,就可以确定其平常情况的态度;观察一个人的突出素质,就可以知道其确切的声誉;观察一个人所作所为的动机,就可以分辨出其亲近与相似的类别;观察一个人对爱和敬的坚守程度,就可以了解其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观察一个人的情感变化机能,就可以分辨出胸怀的宽窄;观察一个人的缺点,就可以知道他的优点;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了解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要了解人的内心,一要面对面地交谈,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二要可以灵活、主动地掌握谈话议题,以便及时、深入地了解情况;三要有问有答,可以迅速交换意见和看法,及时沟通感情和认识;四要可长可短,达到目的为止,容易操作。
古人有一套识人的方法,包括派他到远处去任职,以观察其忠诚;让他在身边任职,以观察其谨慎;派他做繁杂之事,以观察其能力;突然问他问题,以观察其机智;仓促约定会见的时间,以观察其信用;托付他大笔财富,以观察其是否为仁人君子;告诉他情况危急,以观察他的节操;故意灌醉他,以观察其本性;与众人杂处中,观察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凡是成功的人,大都很注意识人看人的玄机,如刘备之用诸葛亮,刘邦之用萧何,秦始皇之用李斯等,识人的方法是:必须发掘对方的优点,容忍他的缺点,使人有被重视的感觉。以这种方法接近对方,逐渐喜欢他,然后活用他的长处。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不能任人唯亲,重用“歪才”;也绝不能苛求全才,而对在某些方面有缺点或弱点的人弃之不用。
宋代时,大帅宗泽曾对初出茅庐的岳飞说:“你的英勇与智谋,武艺与才气,就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你,但是只擅长野战,还不是万全之计。”宗泽非常喜爱岳飞的才华,因此,有意对其栽培,使其了解、精通更多的作战方法,给岳飞一张作战的阵图。岳飞接过阵图仔细看了以后,便对宗泽说:“古今时代不同,平地和山险不同,怎么能按一定的阵图用兵?”宗泽反问道:“像你这样讲,阵法岂不是没有作用了?”岳飞回答说:“列阵而后战,乃兵家的常规,但其运用之妙,却存乎一心。”宗泽听了岳飞的议论,心中十分佩服,认为岳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
世上真正有才能的人,常常隐蔽得很深而不容易显现出来,不遇到一定的事件和机会,有的人往往一辈子都发现不了;琢玉的匠人最担忧的是像玉一样的石头;相剑的人最担忧的是有像吴钩那样的劣剑。忠奸相混、贤愚相杂,不易识别,所以“大奸若忠”。
玉和石的样子相像,只有技艺精良的人才能识别出来。松树还没长到高可笼云时,有谁知道它有傲霜雪的品格。得到天下的人,以了解人为最困难,以亲近贤才为最急迫的事,但由于潜伏着的感情和隐藏着奸诈,是很难从一个人的外貌了解到的。
在生活中,具备做一个有才能的人并不太难,发现有才能的人才真正困难。有人感叹贤才与非贤才之间,似是而非,难以分辨,而像和氏璧这样的连城之宝,贫寒之人是买不起的;高出世俗的人才,一般人是不能识别的。识才不易,而能识别人才的人必是有见识的人。
现今的人们都没有识别凌云木的慧眼,直到它高耸入云的时候才称说其高。若不是先主刘备三顾茅庐,谁能认识隐居茅庐的诸葛亮呢?所以,世俗人常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骨难,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认识人的内心就困难了。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为识别人才的人太少了。
8.心思越细看人越真
看人的规律往往来自于诸多细节小事,所以识破人心要做到眼快心细。在一些被人忽视的小节中,仔细推断,细细揣摩,也能将他人的心思读出个一二来。
人心藏于胸腹,不易为他人所理解,但是,不知是幸抑或不幸,人的心思却可由显现于外的表情、动作、言谈等流露出来。即使是极端型的面无表情者,其心理状态也无法完全不表现在其举止之间。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饶有趣味、初见面时可以识透对方心理的有效技巧:
(1)反问对方以确认其意图
成功的政治家惯常使用模棱两可的回答。
如果您遇上说话语意不明者,而他又避免做明确的结论,乍见似乎有理,实际并不然时,为了确认他是否为意志踌躇的人,可利用他自发的双面理论来加以辨明。在他提出强调单方结论后,应立即反问他对另一方的理论有何看法。
(2)请坚持讲完你的话
如果与人见面时,对方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态度,你在心里须先设戒心。因为对方对你的个性、情绪毫无所知,却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样子,其意义大多表示不想倾听你的谈话而拒绝的姿态。只是对方似乎碍于礼仪或情面,不好直接表明,但是,如果话才说出,对方即频频点头表示了解,你不可三缄其口,而要坚持说完你的话,让对方“更加了解”。
(3)对方内心不安的表征
通常,见面双方都持着该有的礼仪待人,若是对方态度异常地冷淡无礼,正说明了他的内心隐藏着不安,为了掩饰其弱点,便采用这种扰乱战术。你可不要被对方的假面具所吓退,此时以冷静的态度应付,才是上上之策。
(4)“面无表情”的表情
面无表情的表情,正是其内心无言的表达。当人类强烈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或心底充满敌意与不欲为人知的情感,不敢直接表露而努力压抑时,就会变得面无表情。所以,无表情并非内心毫无所感,而是波涛暗涌,害怕表现出来。在他们没有表情的面孔下,实则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想法。
(5)对方突然多话时
人变得多话时,并非只是在他想表达自我时,相反地,想打断或想结束某话题时也是如此。所以当对方突然高谈阔论起来时,仔细想想是否提到他们不愿触及的问题呢?话多并不表示能言善道,只不过是掩藏自己的烟幕罢了。
(6)对方特别亲切时
面对对方亲切无比的应付态度,若是认为自己交际成功而沾沾自喜,那真是大错特错。对方过度亲切时,必须怀疑对方是否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才如此呢?此时,你应该若无其事地转变话题,以探知对方的真意。
(7)递上一根烟
香烟乃是对方不露痕迹地表示对己方的意思的一种信号。因此,若是推拒了对方所递过来的香烟,而取出自己的香烟来抽的话,会被认为是不接受对方的一种拒绝态度。
(8)如果对方将手插入裤袋中
手插入裤袋中,多半是在紧张之余,无意识地把手放入裤袋中的。
不论何人,为了要解除内心的紧张,大都会做出解除肉体紧张的动作。他将手插入裤袋中,也只不过是要借着触摸自己身体中易于接触的位置,来提高与自己的亲密性,进而消除紧张。初次会面的对象,即使他做出违反礼仪的动作,若因此责难他并非上策。接受对方的那些信号,并使其紧张得以缓和,这才是要引出对方真心话的一个前提。
(9)故意与对方的意见持反论
以了解对方的人品及思想为目的的面谈中,为了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抓住正确的形象,就有各种深层的方法被使用着,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压迫面谈的方法,这是一种向面谈者一一提出令他不快的问题,或是将对方置于孤立状态而迫使他做二者择一的决断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虐待对方”,将之赶入危机的状况中而视其反应的方法。
(10)持续提出以“是”、“不是”不能回答完全的问题
对于人际交往,特别是要探知对方的真意时,不论有关任何一方面,都有必要让对方说出更多的话语,因此,这一方法应是一个有效的助力。
(11)对方若把话题岔开
对方将话题岔开,大致上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因为完全不留神而岔开了,其二是因为突然产生出乎意料的联想而岔开,其三则是故意将话题引到别处的情形。这些情形都表明说话者目前的兴趣和精力已转向岔开了的话题上。因此,对于对方的谈话不要在中途截断,让他继续一段时间。如果是第一种情形的话,不久之后对方对于究竟何者才是正题也感到非常诧异。第二种情形中,因为本人并没有忘记本题,所以能自然地了解到其联想与本题的关系。而如果在隔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不能回到本题的话,就可以判断为第三种情形。依此种方法可以了解到,乍看之下是很浪费时间精力的“离题谈话”,也是可以成为读出对方心理的一个绝好机会。
(12)不妨闲话家常
在不了解对方的性格、感情特点等而作初次见面的谈话,就像拳击比赛,需要猛击。
完全脱离目的的闲谈,就如同看似没有目的的进攻,提供了看清对方本意的线索。如果对方加入了闲谈中,则可视为接受己方态度的表现。假设对方并不参与闲谈,那么对于己方所引出的闲谈,对方应该表示出一些反应。视其反应,己方就可以决定是进是退或是再进一步试试看等,以改变自己的战术。
(13)不要探究初次见面者的过去
为了拉近与初次见面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将话题指向有关对方的过去或故乡等,这也是可以的,但那并不一定都是对方所愿触及的事。有时,这些事是他心灵上的创痕,在那种情形下,对方也会将深藏于内心的不快和忧虑表现在表情或实际行动的细微之处。因此,在谈话时也要注意这些信号。
(14)当你被夸奖时
夸奖的言辞、恭维话,并不都是单纯可喜的。一被别人称赞就立刻上当的,会被认为是太简单、太幼稚。然而,若是露骨地表示出猜疑并冷冷地应对,这也会破坏交际的气氛。因此,最顺当的方法是先谦虚一番,然后继续保持着探索对方真意何在的姿态。由此就能够找出对方隐藏于赞赏言辞内部的观察之心,并且判断出他是否对你怀有敌意或某种企图。
9.做一个读心高手
现代人正确地掌握“读心”技巧,彻底解读对方复杂的内心活动,就无异于拥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足以使你笑傲江湖,纵横天下,潇洒走四方。
我们处于现代社会里,不论你是否喜欢,总是被重重组织所包围而生存于其间。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国家的一分子,也是政府或某公司的一员,更是家族中的成员。不仅如此,我们还是各种同学会、战友会、老乡联谊会等里面的一分子。由此可知,我们确是生存于各式各样的组织机构中。
这些不同的组织机构都有各自独立的规则,一旦我们脱离或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为组织所排斥,甚至被组织清除出去。
构成这些规则的基础,可以说就是该组织里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否,便与正确了解他人的内心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取决于你的“读心”水平。所谓“读心”,就是洞悉对方内心活动的技巧与方法。
“猎奇之心,人皆有之”,不论大人小孩,都有某种程度的好奇心,总想了解对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我们每天都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人,除了工作和家庭外,像乘出租车会与司机有所接触;在咖啡厅或餐厅也会与服务人员有短暂的接触,即使在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偶然接触中,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想了解对方的心。当然,对方也会设法窥视你的心。有时,因为了解错误,往往会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发生纠纷而引起不悦。此外,任何人都有某种程度的自负,而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正是因为这种偏爱自己的心理,便往往自以为不会误解对方的心思,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人与人之间相处不融洽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仅仅由这种最普通的现象,就可以知道自己常处于误解对方心思的状态,这种错误对任何人,特别是对生意人来说极为不利。由于误解对方的心思而不知失去了多少机会,遭误解的人说不定还是对你有极大影响的重要人物。由于没有好好把握与这些人的人际关系,说不定来之不易的成功机会便会白白地与你擦肩而过。
现代人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人的成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换言之,离不开你每天所要打交道的这些人。你的成功就取决于你每天所要交往的这些人。一个生活在“真空”里不和人交际的人,既算不上什么真正的社会人,更谈不上什么成功不成功。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你的成功取决于读心水平的高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怎么与人打交道,如何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是你掌握处世技巧的第一课。掌握“读心”术,是你建立成功人际关系的秘诀。
熟悉下象棋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若你想赢得这盘棋,除了要清楚棋盘上的棋子外,还必须要看透对方下这步棋的用意,并进而判断出其后的布局,方能最后赢棋。正所谓“高手前后看三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读心”也是这样,既不能仅看表面和片断,更不能仅从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就轻率地断定是对方的肺腑之言,其实这或许正是对方为了掩饰自己的行动而故意施放的“烟幕弹”。一定要记住:人心是无法仅从浮浅的表面所能够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