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求生存谋发展,当然自身实力必不可少,但是单凭自身实力,而不懂与人交际相处之道,也是难成气候。俗话说办公室里故事多,如果一着不慎,就可能马失前蹄,成了故事的主角。混迹职场一定要有与人相处的谋略,如何处上,如何处下,如何与同事相处,种种关系,必须理顺。
1.男女共处一室的智慧
办公室不是和尚庙,也不是尼姑庵。男女共处一室,总是存在着阴阳和谐的问题。千万不要小看办公室里的异性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往往会败坏个人名声,影响前途,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
办公室虽小,但五脏俱全,如何在办公室里巧妙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是每个职场人士必须具备的心计。其中,尤其是男女异性关系,对其要慎之又慎。
(1)异性同事间,拒绝亲密距离
异性同事之间,本来就隔着性别的差别,再加上办公室里流言飞语甚多,因此更应注意彼此之间的恰当距离。
对异性采取大方、不轻浮的态度是同异性同事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中包括行为和言语两方面。以尊重对方是异性工作伙伴的态度来处理办公室中的一些事务,将会使某些复杂的事务变得简单一些。千万勿将办公室的异性关系处理成类似“恋爱关系”所期望的那种结果,也不要与某个异性发展成比其他异性更为亲密的关系。下班以后做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办公室内千万要区分“轻重缓急”的关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是同事、朋友,就是有共同语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你没有意思将这种关系发展为恋情,就应当将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谊的范围内,即使很有好感,也不应表露出来。如果对方射来丘比特之箭,也应明智地将其化解,千万不要给对方以默许和鼓励。
男同事有男同事的苦恼,女同事有女同事的苦恼,他们可能会因为工作头绪繁多而忙得焦头烂额,可能会因为事业发展阻力太大、停滞不前而愁绪满怀,可能会为家庭纠纷而沮丧不已。大多数同事遇到这种情况会表现出逃避的姿态,其实,只要你说出一句“我来帮帮你”的话语,同事就可能感激不已。当同事有困难时,或者大家都不敢接近时,如果你能不计利害去帮助对方,对方心中的感激是可想而知的。
(2)与女同事之间的相处
做任何工作都不应将性别摆在第一位,工作做得好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与其强调区分性别,不如强调她学会和提高某项专门技艺,这更有助于赢得尊敬。
不准她撒娇。“因为我是女性”这样的撒娇意识,最好不要带到工作的地方,尤其是一些私事,如“把东西给我拿来”、“送我回家”等。公司的男性毕竟是同事,都存在工作分工的问题,因此不要过分依赖。与其说“这个我不会”、“你帮我做一下”之类的话,不如增强她的责任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同事才会更加尊重她。
尊重她重视她。“女性迟早要结婚生孩子,在办公室里就凑合干吧。”这样看问题是不对的,然而许多人都持有这种看法。对于女职员来说,她会非常厌恶这种观点,所以你要学会尊重女性。
爱发牢骚就给她戴高帽。一些女性职员常不客气地说“讨厌加班”、“这样的工作干不了”,并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对于她们的这些做法,不妨给她们戴戴高帽。“不,要是你,肯定能干好”、“请你一定要帮这个忙”,听到这样的奉承,看看她想不想干?
训斥她要注意方式。稍加责备,就撅起嘴来生气了,并认真地开始反攻。人最棘手的事情,也许就是女人这种歇斯底里的反攻。本来女性就比男性容易认真,又好感情用事,责备她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在他人面前责备;不把她们与其他人比较,最好在其他人不在场的地方,冷静地告诉她,“希望你注意这一点”。
对她们要一视同仁。对刚刚参加工作、职位低下的年轻女子施以同情,或者看到漂亮的女人时不知不觉地庇护起来,往往是一些男子自然而然做出的事,但是其他女性对这种事情非常敏感:“××先生喜欢那个女孩子,很偏爱她。”如果不想给造谣者机会,就应对全体女性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如果确有喜欢的女性,最好到外面去约会。
对待年长的女同事要礼貌。年轻的男性职员如何与年长的女性职员相处,可能是一件头痛的事。如果男性在工作上先做出了成绩,要注意态度朴实、真诚,不能像骄傲的孔雀一样。如此,对方就会产生对你的好感。与她们打交道,要避开有关年龄、婚姻以及个人私事的话题,这是对她们的礼貌。
(3)与男同事共事
在办公室里,白领女性如何与男同事并肩共事,无疑是一门学问。那么,两者怎样才能更好地相处呢?
收集公事情报。白领女性和男同事共事时,要仔细聆听他们的谈话,以便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得到有益的启悟。
积极沟通感情。白领女性也可以主动约男同事或主管出外喝茶,交换意见,但要言之有物,避免闲聊,这样可达到互相沟通感情的目的。
拥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下班时间到了,不要急着说再见回家,设法帮助还在忙于工作的同事。这样可以在工作中建立情谊,改善人际关系。
不要惹人生气。人一忙就会闹情绪,变得事事不耐烦。因此,白领女性务必要注意,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说话的态度,不要让同事们产生敌意,或误认为“女人爱闹别扭”。
降低说笑音调。许多男同事对女性说笑时的尖锐和娇滴滴的声音多有反感,因此,白领女性应时常对照自己是否有这样的不足,努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展现女性魅力。白领女性除了应让男同事和主管看见你理性、坚强的一面外,也要适时地展现出温柔的一面,如带鲜花到办公室,插在人们容易看见的地方,可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4)与异性同事保持友谊
42岁的已婚作家、业余演员乔伊·蒂平就是一个榜样。她和伯特长达20年的友谊没有对各自的家庭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甚至在最近几年他们还开始了家庭聚会。正如乔伊所说:“认识伯特时,我才20岁,那时我正在达拉斯一家业余剧院演出。我一直住在达拉斯直至4年前离开,他则在15年前就离开达拉斯去了纽约,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现在的妻子。后来他们搬到了新奥尔良,我有幸到那里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每逢圣诞节或新年,伯特都会回到达拉斯,并和乔伊共进早餐,这几乎都成了习惯。后来乔伊离开达拉斯去了新墨西哥,他们一度疏于联络。不过,去年12月,他们带着各自的家人在新奥尔良重逢,并度过了愉快的一周。乔伊和伯特再次重温了共进早餐的感觉,不过,几天以后他们分别回到了各自的城市。他们清楚,他们已经在各自的生命中建立了新的习惯,那就是和自己的爱人共进早餐。
(5)当同事变成了恋人
继大学之后,工作单位成为滋生爱情的又一温床。自然不会有哪一家公司专门制定了有关爱情的法则,那么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如何面对同事变成恋人的心计。
如果你和你的工作伙伴确实两情相悦,而你的公司又容许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无论从爱情还是事业的角度,这都是一件好事,但一旦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就会产生感情上的麻烦,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有时爱情已经结束,两人却不得不继续共事,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工作环境会因此蒙上一层尴尬的气氛,不仅当事人感到不自在,其他同事的情绪也会受影响。
当爱情不可避免的时候,讲究恰当的心计,规范双方的行为有助于降低潜在危险发生的几率。曾经有一位31岁的男士和27岁的女同事保持了长达7年的“友谊”,事实上他们在开始共事的第一年里就发生了性关系。而现在男方有了正式的女友,他的女同事则拒绝再和他做朋友,甚至威胁说要彻底搅乱他的生活,并不惜以被解雇为代价。这位男士不愿离开公司,因为他不愿放弃手中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而他的女友则整天心烦意乱,因为男友从不敢带她出席公司的社交活动。
当自己拿不准情况的时候,就老老实实按照公司制定的相关规则行事,不妨参考一下员工手册,总之是越谨慎越好。
如果身为老板的你想和员工约会,那么你将不得不首先考虑你作为管理者的地位。某心理学家爱上了给他打工的一位社工,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上司。随即这位社工被分派到了另一个相关的岗位,不再受心理学家的管理。一年以后,他们结婚了,双方的事业都没有受到影响。
留心别让爱情影响了你的工作效率。不要有明显的示爱举动,比如接吻、牵手、互相凝视,即便在通往办公楼的路上或是在电梯里也应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公司的餐厅里,不要和对方同吃一个盘子里的菜。彼此之间不要使用诸如“亲爱的”、“甜心”、“蜜糖”、“心肝”之类的爱称,最好也不要使用昵称,特别是当你的公司规定员工间必须使用正式称呼时。
如果你的心上人是你的老板或雇员,应该尽力避免偏袒的嫌疑。
应该学会未雨绸缪,一旦爱情冷却且不能再和昔日恋人共事,你要能够全身而退。如果身为老板的你爱上了员工,不妨咨询一下你的律师,草拟一份“爱情协议”。
有时候,恋爱的一方或双方会主动提出换个环境,尽管看上去他们和其他同事、老板或下属之间仍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迈克和布伦达从工作伙伴变成情侣,而后又结为夫妻,一切看似十分顺利。可迈克在和妻子共事了5年之后提出,他不愿再和妻子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了。“我是一名推销员。”他解释道,“每当我来到办公室扔给布伦达一堆文员干的活儿,我就感到不舒服。我想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我发现有人和她争吵,我就恨不得替她杀了他。我总是站在她这一边。我外向、精力充沛,而布伦达正好相反。”
对“办公室恋情”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恶果还包括:当你工作的环境中充斥着关于你和你的异性同事的流言飞语时,整个工作团队的凝聚力将受到影响;还有,如果老板和员工发生了恋情,别的员工可能会指责老板给自己的心上人开后门。
2.坐在老板身边的技巧
你的老板无论位高几许,他终归是人,终归具备人的七情六欲。如果你了解了上司的秉性,那么,这就像抓住了老板的“小辫子”一样,给上司归纳出性格特点,从而决定自己如何与之相处。不能与老板“心心相印”的人怎么会有远大的前程?
对于陌生的新环境,我们往往以沉默拘谨应对,远离同事,尤其是远离上司,其实这很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坐在老板身边又何妨?”如果能经常有意无意地亲近老板,让他记住你,让他了解你的意见和想法,你就有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亲近老板要讲究一些方法和原则,否则,你讨好了上司就很可能失去群众的支持;严重的话,可能连老板也会觉得“人言可畏”而放弃对你的“宠爱”呢!
(1)抓住聚餐酒桌上的机会
刚毕业的小陈和另外七八个年轻人一同被一家正向集团化迈进、急需大批新生骨干力量的公司聘用。为了表示对这批“新鲜血液”的厚望和鼓励,老板决定单独宴请他们。酒店离公司不远,新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唯独将老板抛在了一边。小陈看在眼里,不禁替老板觉得尴尬。
进入酒店落座之前,小陈借故先去了趟洗手间。回来一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同事们或正襟危坐、谨口慎言,或低头相互私语窃笑,不仅没人上前跟老板搭话,更将其左右两边的坐位空了出来。看见老板强挤出笑容的样子,小陈赶紧说:“我建议咱们都往一起凑凑吧!”说完,便很自然地坐在了老板左边的坐位上,并对老板投来的赞许目光报以会心一笑。
怎么样,小陈的做法聪明吧!我相信,就连再尖酸的人也没道理指责她是在“拍马屁”了。本来这次老板就是想和新员工亲近一下,说不定还想借此发掘人才呢!可多数腼腆木讷的年轻人却辜负了老板的美意,把他晾在一边,他能高兴吗?
其实,其余的人肯定也想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但就是碍于脸面,怕别人说是“马屁精”才退缩的。
一个不能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如果被提升,将来管理公司、面对客户或遭遇为公司争取利益的谈判时怎么能有魄力和手段呢?如果换成你是老板,你会提拔这样的人吗?
(2)在电梯里和老板“不期而遇”
那次晚宴,小陈给老板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毕竟只是一次饭局,何况小陈初进公司,还只是个小白领,她实在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老板。俗话说:做事不看东,累死也无功。要是没有老板的赞赏和支持,就算拼死拼活地干,要想超越上面层层“屏障”,也实在是太难太慢了。
小陈是个肯干也会干的人,她知道只有自己制造机会才能接近老板。经过努力,小陈不止一次在电梯里与老板“不期而遇”。有备而来的小陈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硬着头皮和老板没话找话,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着招呼。要是老板问她最近工作如何,她自然是有条不紊、对答如流,但大多时候老板都会和她聊一些轻松休闲的话题,小陈总是表现得很健谈,而且还了解了好多老板的个人爱好,更以此加深了老板对她的印象。
其实,聪明的老板是愿意给员工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的,他也希望员工对他亲近围捧。可因为自卑心和恐惧心在作祟,许多人见到老板都避之唯恐不及,何况是在几尺见方的电梯里呢?殊不知老板面对一个拘谨无措、憋得脸红脖子粗的人,也会觉得尴尬呀!
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没话说,因为一般在这种场合下,老板为了打消你的顾虑是会和你主动闲话家常的,你只把这当做是一次亲近老板的机会,别战战兢兢的就行了。
(3)请老板开个“私房会”
公司里人多嘴杂,上面又有层层领导,怎样才能让老板看到自己的才能和干劲呢?把自己的工作报告直接呈给老板也太明显了,越级汇报容易让老板觉得你太张扬、太性急了,要是让自己的主管领导知道,就更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思来想去,小陈写了一份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意见报告书给部门经理,经理看后说“很好”,只是有很多建议的实施自己没那么大权力做主。小陈借机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建议,不如把老板请来和咱们部门座谈一下,这样不是显得咱们部门的人都有为公司着想、愿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愿望和决心嘛!”经理一听,有道理,当即邀请老板,老板自然欣然前来。
开会时,出于对小陈建议的肯定,部门经理安排小陈和自己分坐老板的左右。在会上,小陈又大大地表现了一番,当然是在发言上的慷慨陈词了。
会后,同事们为能有这样一次与老板畅谈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到兴奋,部门经理更是得到了老板的赞扬。其他部门也争相效仿,谁也没有歪曲小陈是在抢风头、拍马屁。
要想亲近老板,让他赞赏你,又要上下不露痕迹实在是挺难的,稍微做得过火点儿就容易被冠上“繁荣马屁文化”的“美名”。要是那样,就算老板提拔了你,其他人的风言风语和口水也会淹没你,但小陈呢,她可是把“苦干加巧干”贯彻实施得很到位啊!难怪老板喜欢她,群众拥护她呢!谁想挑刺儿也挑不出了。
(4)和老板共进午餐
由于小陈的出色表现,公司提前结束了她的试用期。
成为正式员工的小陈大受鼓舞,她知道这是公司对她的肯定,更是老板对她的肯定。她想把自己的喜悦传达给老板,以证明自己是个知道感恩的人。
经过细心观察,小陈找到了可以单独接触老板的机会。每天中午,公司里所有人都要去食堂吃午饭,老板总是去得很晚,也许是事情多脱不开身,也许是不愿和员工挤在一起“抢饭”,每次老板到食堂时已经没什么人了。
那天中午小陈借故晚去了食堂,“正好”碰见老板:“董事长,没想到您也在食堂吃饭啊!”小陈自然达成了心愿,单独和老板有说有笑聊了一个中午。原来老板也是个挺随和、爱聊天的人。
从那以后,小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不经意”地和老板一起吃午饭。为了避免同事说闲话,她有时借口工作没完,有时出去办事晚回来一点,错过吃饭的高峰期。
也许你会觉得小陈太有心计了,我们却觉得她颇有智慧,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当然有好处。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业余时间轻松一下,那些见到老板就像老鼠见到猫,总想绕道走的人只会与机会擦肩而过。何况,小陈也并没有只想着“巴结”老板而放弃对本职工作的钻研,更没有踩着别人往上爬。在职场上,像小陈这样采取“利己不损人”的正当手段为自己争取机会,实属明智之举。
3.别跟上司抢镜头
在处理上司的关系时,其中最大的心计就是“别跟上司抢镜头”。通俗地说,就是风光的事要让给上司,得罪人的事自己先揽下来。这样虽然委屈了点儿,却大有好处。
一般来说,上司都有着非常强的尊严和成就感。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因此,对于上司来说,侵犯尊严等于是对人的侮辱和蔑视,是绝对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这是身为下属在与上司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铭记在心的。
然而有许多时候,下属的冲撞会使上司下不了台,面子难堪。如果上司的命令确有不足,采用对抗的方式去对待上司,这无疑会使他感到尊严受损。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上司是十分重视自己权威和面子的,或许他会表示可以考虑你的建议,但他绝不会允许你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司。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司脸上也很风光,以后,上司少不了再给你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对上司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上司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同事和上司总有机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因此,做善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作为下属,绝对不能“跟上司抢镜头”。如果你在与上司的交往中总是咄咄逼人,不知道给上司留面子,就会引起上司的反感。更有甚者,把本该属于上司的光辉硬往自己脸上贴,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老做一些“越位”的事,抢上司的“镜头”,恐怕离被上司“炒鱿鱼”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常言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逼虎伤人。”这话讲的还是十分有道理的。因此,在与上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给上司留足面子,则很可能会收到更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巧妙地给上司留面子,把镜头让给上司呢?职场中与上司相处的心计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时时处处表现出对上司应有的尊重。当他向你交代任务或发出指示时,你要仔细聆听,不要显得无精打采,漫不经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必然会大大伤害上司的尊严和面子,他会觉得你缺乏应有的尊重。
②无论上司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他说,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上司正确的情况下,下属对上司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这点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假如觉得上司错了,一般下属的心里就憋不住劲儿,想和上司理论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上司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面子上肯定会挂不住,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可恶的下属,从而不会想着给你晋升的机会。
③千方百计把上司交办的事办圆满,特别是私事更要办好。细心的人都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单位里,同样都是服从上司、尊重上司,但每个人在上司心目中的位置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能否掌握做下属的艺术。有的人肯动脑子,会表现,主动出击,经常能让上司满意地感受他的命令已被圆满地执行,并且收获很大。相反,有的人却仅仅把上司的安排当成应付公事,被动应付,不重视信息反馈,甚至先斩后奏,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④将自己的功劳归成上司的,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镜头悄悄地让给上司。擅长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人,都会对自己的功劳淡化,不显山不露水,必要的时候将一切功劳、成绩、好名声都归于上司,而将过错骂名留给自己,用当今一句流行的话就是:“干得好是由于上级领导的英明、伟大,干得不好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上级领导的意图,执行上级领导决策时出了偏差,水平不高。”试问对于这样的下属,哪一个上司能不喜欢、宠信呢?
大多人其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处于高位的人,在下属面前更是这样。因此,即使上司做错了你也要尊重他,而不是攻击和责难。
如果你在与上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处处“谦让”,那么上司心里就会对你有好感。因而,一旦有晋升机会时,自然就会优先想到你。
吃小亏占大便宜,“以退为进”,不跟上司抢镜头,正是这种心计处上策略的巧妙运用。而且,在你“退”时,也根本没有吃什么亏,兴许许多小便宜还照占不误呢。
4.如何才能成为上司的红人
任何人进入职场,都会遇到叫做上司的这种人。运气好的会遇到通情达理、知人善任的上司,运气差的就会碰到骄横跋扈的上司。不论什么样的上司,他都掌握着对你的“生杀大权”。如果你让他领教自己的才学精深,体会你的忠贞不贰,享受你的崇敬美意,迅速成为他的知己,那么,你的事业坦途就开始了。
职场新人入局有要术。在职场上,要想获得更好的更快的发展,首先要赢得信任,让你的“靠山”成就你。
在职场上与上司相处,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博得上司的宠信,设法成为他的心腹。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1)成为上司的“自己人”
上司对下级最看重的一条就是是否对自己忠心耿耿,忠诚对领导来说更为重要,比如一些单位的司机都是上司的“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己人,一些在车上的谈话、办的一些私事被说出去,会造成影响。因此,要成为上司的自己人,就要经常用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你信赖、敬重他,上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
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更易把关系搞僵,使矛盾激化。那样,你就再不要指望上司喜欢和器重你了。
如何做一个使上司喜欢的人呢?
①要忠于上司,向上司请教,才意味着“孺子可教”,而不能在上司面前吹牛皮,与上司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②要在关键时刻为上司挺身而出,把功劳让给上司,而不可张扬你对上司的善事。
③与上司交谈时,不可锋芒毕露,不要在背后议论上司的长短。
(2)做精明强干的人
上司是一个单位的头,单位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司的政绩。因此,工作能力强弱是上司对下级的一个评判标准。
上司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使上司满意的前提,一旦被人认为是无能无识之辈,既愚蠢又懒惰,便很危险了。
但我们完成工作之后,要学会把功劳让给上司。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上司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
(3)要学会表现自己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关键时刻,上司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上司格外器重你。当上司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变成一块木头呆头呆脑,冷漠无情,畏首畏尾,胆怯懦弱。这样,上司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4)不要与上司太过亲密
一般上司不愿跟下属关系过于密切,主要是顾忌别人的议论和看法,再就是他在你心目中的威信。
同时,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讲究一些措施和手段,如果你把一切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些方法、措施和手段,就可能会失败。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保持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一定感情上的沟通,但要千万注意不要窥视上司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你应去了解上司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对他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特色则不必过多了解。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应注意,了解上司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了解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做会使他感到你的眼睛太亮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这样他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
他是上司,你是下级,他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保密。有一部分事情你只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千万不要成为你的上司的“显微镜”和“跟屁虫”。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还要注意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接受他对你的所有批评,可是也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倾听他的所有意见,有选择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不要人云亦云。
如果做到了以上的这些方面,那么,上司自然会对你欣赏有加,你的前途也会一路平坦了。
5.该争的争该让的让
身处职场当然就会与利益挂钩,既不要“君子不言利”,又不要“凡事争抢”,该争的当然要当仁不让,该让的要退让三分,只有懂心计,方可在职场上如鱼得水。
在职场上有些人“只埋头耕作,不寻求收获”。他们以为,只要有所付出自然会有所回报。
过去,一些年长者担心年轻人在工作中不肯踏踏实实地付出劳动,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要“只讲耕作,少问收获”,要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认为只要付出过、辛苦过,这一生就没白活,至于收获,那是不应计较的事,况且上天总是公正的,收获一定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并非付出代价就有同等的收获。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的同事,几年不见,聊起天来,眼里多半都是收获,这个当老板了,那个成了主管。这时候是最刺激人的。一些平时“只会耕作”的人,不由黯然神伤,顿生感慨。
所以,在利益面前,不要逆来顺受,也不要过分谦让,应该大胆地向上司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丑话说在前头”,在接受任务时谈好报酬更易让上司接受。争利把握好度,既不争小利,不计较小得失,又不得过分争利。当然,折扣的方法有时也很奏效。
当我们考虑工作究竟是为什么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比如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等。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我们是为利益而工作,比如金钱、福利、职务、荣誉等,否则就未免太虚伪了。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说为利益而工作是正大光明的。
之所以强调在与上司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争利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有那么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会争利而频频“吃亏”。不会争利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敢争利,甚至连自己应该得到的也不敢开口向上司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给领导造成坏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种是把个人的私利看得高于一切,结果整日地跟在上司屁股后喋喋不休地讲价钱、要好处,把上司追得很烦。依我们的观点,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争利也有个技巧问题。
在认识上,争利是应该的。
常言道:本分人吃哑巴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我们祖先总结出的地地道道的“真经”。在同等条件下,两个同事工作都比较勤恳认真,但在分房时,一个“有苦难言”,对上司只提了一次要求,虽然自己结婚5年,可3口人仍挤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但另一位却三天两头地找上司诉苦,有空就拨拨上司脑子里面分房的这根弦,结果被优先考虑,而他的那位老实巴交的同事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难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吗?
有些人认为向上司要求利益,就肯定要与上司发生冲突,给上司找麻烦,影响两者的关系,什么都不敢提,结果往往也是一事无成。干好本职工作是分内的事,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付出的越多,应该得到的就越多。
只要你能为上司干出成绩,向上司要求你应该得到的利益,他也会满心欢喜。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得多么“本分”,上司也不会欣赏你。事实上,从上司角度上讲,善于驾驭下属的上司也善于把手中的利益作为笼络人心、激发下属的一种手段。可见,下属要求利益与上司把握利益是一个积极有效地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互动手段。
向上司要求利益必须要有点心计,关键是要把握好火候和分寸。
(1)执行重大任务以前,争取上司的承诺
一般上司在交办重要任务时常常利用承诺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下属而言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对上司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实、稳定,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上司在交代任务时忘记了承诺,或不好做出承诺,你应该向上司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不是什么趁火打劫,上司也较容易接受。
在接受重大任务前,当面向上司请求自己应该得到的,既表明你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坦诚地要求了利益,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能不再玩“猫腻”,至少在上司心目中能造成这种印象。
尤其是牵涉经济利益和好处的一些事情,上司也深明其中的利害,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你去办他能不存疑心吗?比如你或许能在其中捞点回扣、做点手脚、收取礼品等,上司都能估计到,如果你接受任务时不声不响非常痛快,上司往往会怀疑你有其他不良想法,所以,你最好有话说在前面,有要求提在前面,要当“马前卒”,不要搞“马后炮”。
(2)要求利益要把握好“度”,见机行事
有些人向上司提要求不能把握分寸,往往要求很高,引起上司的反感,招致奚落。依我们的经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为蝇头小利伤心动气,略显宽广胸怀、大将风度,在领导心目中形成“甘于吃亏”、“会吃亏”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坚持忍让为先。
最简单的例子,如你拉到10万元赞助费或为单位创利100万元,你要按事先谈好的“提成”比例索取报酬,不能扩大要求,也不要让领导削减对你的奖励。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也是对付一些喜欢打折扣的上司的方法。有时你把困难说小了,上司可能给你记功小,给你的好处也少。因此,要学会充分“发掘”困难,善于向上司表露困难,要求利益时可以放得大些,比你实际想得到的多一些,给领导一些“余地”,不给他造成你“想要多少就给多少”的想法。比如提住房要求,按你的资格和条件,只能要求两室一厅的楼房,实际上你并不对此抱多大希望,那么上司打折扣时也不会太离谱。有的人很实在,够两室一厅的资格和条件,但没把困难充分说出来,不折不扣地提了两室一厅的要求,结果上司把两室一厅的房子优先分给“困难大,要求强烈”的人,只给他分一室一厅。所以,夸大困难和要求实在是一种必要的处事策略,关键问题是要把握住关键时机和重要关口。
只有春天付出辛勤劳动,秋天才可望有所收获。在争利的同时,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做出一些成绩来。
6.当上级发脾气时,你要有好脾气
那些在上司对其发脾气之后,特别是受到委屈对待时,能主动向上司表示亲近的员工,将会被视为聪明的、有理智的人。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修养。此时,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当场与上司对抗、顶撞。
人都有脾气,谁都有发脾气的时候,终生不发一次脾气的人是没有的。其区别仅仅在于,有人脾气大,有人脾气小,有人是乱发脾气,有人故意用发“脾气”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上司是人,自然具有人的一切属性,即上司当然也会发脾气骂人。就通常的情况来看,上司发脾气往往与工作有关,即上司们常常是有意无意地在用发脾气的手段去达到一定的工作目的。
发脾气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一种应该控制的不良情绪,但对于上司而言往往代表着一定的权威,这一点可以从战场上前线指挥员的行为态度得到验证。不少指挥员在激战时都是发着脾气指挥作战。发脾气往往能使对方产生心理震慑。而下属、员工的心理震慑,常常是上司希望看到的应激效果。假如上司在指挥工作时其指令不能对下属产生心理震慑,往往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就一般情况而论,权力越大的人其脾气往往也就越大。当然,所说的脾气是指理智控制下的“脾气”,超过理智界限的“脾气”常常导致相反的效果。
你在与上司打交道、相处时,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上司发脾气的问题。否则,要么会使上司小看你,要么激化双方的矛盾,从而使一方或双方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对待上司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只要上司不是有意侮辱人格,或故意找碴儿,你应该以忍让为上。
特别是当员工在工作中出了差错,上司为此发脾气时,你不仅应该忍耐,而且应主动认错或道歉。因为,事实证明,纠正一个人的错误的最好方法,与其说是和风细雨,不如说是适当地发点脾气,只要不超分寸,后者的教育效果往往优于前者。
因此,对待上司因工作问题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忍耐、自我反省、总结教训。
假如在上司发脾气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应该当场顶撞和对抗,同样应该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老板冷静之后再向其作解释。当然,这是指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个人尊严的小事情,你则大可不必与老板斤斤计较。
当然,对于那些品质恶劣、视员工为奴隶,动辄以发脾气来压服下属、员工的上司,我们并不提倡逆来顺受。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三:一是“绵里藏针”。即你可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强硬的措辞,向上司表示反抗,比如,你可用和蔼的语气,向上司说出一些有分量的话。二是“旁敲侧击”。即你可以采用“借喻”、“比喻”、“暗喻”的手法,向他表示反抗。三是“针锋相对”。对于低素质的上司,你不必过于忍让。“针锋相对”往往能使对方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必须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不可随意扩大矛盾。
7.恩威并重,宽严得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属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过错。作为一名握有一定权力的上司,如何对待有过错的下属,无非是既打又哄。在“打”的时候心要黑,要真打,并且打在他的痛处;“哄”的时候脸要厚,让下属体会到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
作为一个会利用下属的上司,要使下属死心塌地为你卖命,你就必须信任他们,特别是在下属出现失误时更要信任他。因为谁都会有身处逆境的时候,知道个中的滋味,也会永远记得在困境中拉自己一把的人。
美国某公司一位高级主管,由于工作严重失误给公司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这位主管心里非常紧张。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主管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另一同等重要的新职时,这位主管大吃一惊,他非常惊讶地问道:“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降职?”董事长平静地回答:“若是那样做的话,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这出人意料的一句激励话,使这位高级主管从心里产生了巨大动力。董事长的出发点是:如果给他继续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常人。后来,这位高级主管果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作为下属,当他出现失误后,本身肯定会自责,同时也在怀疑会不会失去上司的信任。因为下属明白,上司对他失去信任将意味着什么。所以,在这个时候,上司在批评斥责之后,别忘了补上一两句安慰或鼓励的话。因为,任何人在遭受上司的批评之后,必然垂头丧气,对自己的信心丧失殆尽,心中难免会想:我在这个单位彻底玩儿完了,再也上不去啦!如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他更加自暴自弃。
此时,假如作为上司的你能够既打又哄,适时地利用一两句温馨的话来鼓励他,或在事后私下对其他下属表示:我是看他有前途能干,所以才舍得骂他。如此,当受到斥责的下属听了这话以后,必会深深体会到“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肯定会更加发奋努力。
如果上司能在斥责下属的当天晚上立即打电话给他,给予一番鼓励与安慰,那么遭受斥责的下属会心存感激地认为:上司虽然毫不留情地训了我一通,但实在是用心良苦,是为我好。这样,他就会对你斥责的话牢记在心,大大提高以后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经营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可谓此中高手。
经营者在管理上宽严得体是十分要紧的。尤其是在原则和规矩面前,更应该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反了规矩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松下幸之助说:“上司要建立起威严,才能让部属谨慎做事。当然,平常还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部属自动自发地做事。当部属犯错误的时候,则要立即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路子,绝不可敷衍了事。所以,一个上司如果对部属纵容过度,工作场所的秩序就无法维持,也培养不出好人才。换句话说,要形成让职工敬畏课长、课长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长、部长敬畏社会大众的舆论。如此人人才能严于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如果太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缺陷。”
8.不要轻易惹是非
办公室里的是是非非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你可能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义”;也可能你是个外向型的人,眼里看不过的事嘴上就要说出来,也可能你是个……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是非不要轻招惹,是非背后麻烦多。
甲乙两位平日颇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别在你跟前数落对方的不是,然而两人表面上依然友好。所以,你生怕两面皆讲好话,会被认为是两头蛇。其实,除了这点,你更该小心,因为另一个可能性是,两人是否在试探你什么?
先讲前一种可能。有些人心胸狭窄,十分小气,又善妒,所以因为某些问题令两人发生心病是不足为奇的,但表面上又不愿意翻脸,故向较亲近者倾诉心中情,是自然不过之事。
你这个中间人并不难做,同样冷淡对待两人是妙法,对方发现没有人同情,必然蛮不是味儿,定会另找“有爱心之人”,那么你就自动“甩身”了。
若发现两人是别有用心,旨在试探你对他俩的喜恶程度,你就该步步为营了。既然对方的动机不良,你亦不必过分慈悲,不妨还以颜色,分别跟他们说:“对不起,我的看法对你们并不重要呀!”这一招,他们必然无功而退。
有人请你做公事上的“和事老”,你其实有不少应留意的要点。
同事之间,有太多的微妙关系存在,大部分是亦敌亦友的,无论私交如何要好,在老板面前,既然是在竞争之下,他们也是有数不完的斗争。今天,某甲跟某乙像最佳拍档,在办公室成了“铁哥们儿”,但很有可能几天后,两人却反目变成仇人了。
所以,某些人可能为了某些目标,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以方便日后做事,但亲自出面又太唐突,于是便找来“和事老”。本来使人家化敌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余,请做些保护自己的工作,也要给自己的行动定一个界限。
例如有人请你做“和事老”,你不妨只做约饭的陪客,或作为某些聚会的发起人,但不宜将责任全往头上揽,反客为主。
你最好是对双方的对与错均不予置评,更不宜为某人去做解释,告诉他俩“解铃还须系铃人”,你的义务到此为止。对上司不满、对公司不满,永远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来诉苦,说某人有意刁难他,或公司某方面对他不公平,你应该做到既关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例如,同事与某人有隙,指出对方凡事针对他,甚至误导他。
你或许会很有耐性地听他吐苦水,听他细说端详,但奉劝你只听,不问。尤其是切莫查问事件的前因后果,因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认定是当然的“判官”了,这就大为不妙。
你只需平心静气开导他:“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往好处想,做起事来你会更开心的。”
要是对公司不满,你的立场就比较复杂,站在公司立场是你应该的,但站到同事那边,又有害无益。可是,人家来找你,保持缄默实在不礼貌。不妨这样告诉他:“公司的制度不断改进,这次你觉得不公平,或许是新政策的过渡期,你不妨跟上司开门见山地谈一下,但犯不着坚持己见。”轻轻带过才是上策。
一位向来忠心得很,已在公司服务多年的同事,突然告辞,惹得众说纷纭,不少同事还千方百计去细问当事人,誓要找出真相。
其实,知道了真相,对你有好处吗?肯定没有,坏处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或许会无端卷入人事旋涡,晓得行政层的秘密对你的工作态度多少有些影响。还有,你更有可能被列为“某类分子”。
所以,过去的即将过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这同事向来与你颇投契,自动向你诉衷情,但你亦只宜做个聆听者,万万不要做“传话筒”。
你应该做的是送上诚意的祝福,赠对方一件纪念品,当做纪念你俩的情谊吧!又或者,请对方吃一顿饭,当做饯别。
至于其他同事的行动,大可不必理会,也不必加以批评,这叫做独善其身。
你本来就非好管闲事之辈,却偏偏遇上一个爱诉苦的同事,叫你感到烦不胜烦。
老实说,你一万个不想过问,连听也不愿意,却怕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者有后遗症,所以常常有进退两难之感,却苦于无法摆脱对方。
遇上这种“烦人”,既妨碍工作,又没有好处。所以,你必须想办法杜绝之。
(1)你可以借口较忙
遇上对方单独邀约午饭、下午茶等,一概以“忙得不能抽身”为理由推托。凡想诉苦之人,情绪冲动,你一拖再拖,他肯定没有耐性再等下去,这样,你不是可以溜之大吉了吗?
(2)“装傻”
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永远会是一个好听众。但是如果你凡事听不明白,频频反问对方,又没有好主意,对方等于对牛弹琴,你以为他有什么感受呢?
又或者你显得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牛头不对马嘴,对方也一定会无趣而退,另寻可分担苦恼的人,于是,你无疑就脱离苦海了。
在公事酬酢繁忙的圈子里,许多不妙情况是无可避免的。例如在一些商务午餐或晚宴上,许多时候就有以下情况发生:甲与乙有心病,见了面互不理睬,但两人与你皆有一定的交情,必然会上前跟你交谈,互道近况的。
在同一时间,两人分别朝你走过来,怎样好呢?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装作看不到两人,低下头去捡杯饮品,或整理衣衫,看谁先走到面前,就跟谁说“你好”。既然两人不和,乙若见到甲正跟你招呼,自然会却步不前,那就能够避免二人与你一起的情形出现了。
好了,当人寒暄完毕,说过“拜拜”之后,请尽速主动找乙,忘记刚才跟甲有关的一切,只与乙尽情闲聊。
更糟的情况是,你发现给你安排的座位,刚好是夹在甲与乙中间。遇到这种情形,你怎样做?你最好先发制人,去找主办者,随便说一个理由,请他替你调一个座位。总之,两方面俱不得罪,或者置身事外为妙。
最近,你发现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两个同事因私事交恶,互不理睬。而你就成了“两边人”,成为两人争着拉拢的对象。
你本来深明公私分明之理,问题却是两位同事弄得混淆不清,令你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中庸之法是,让一切保持常态,就当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更清楚一点来说,执行任务时,心里切莫以“这两人不会合拍,由我去做吧”,硬要自己做些不在行的事,令事倍而功半,事情本来应由谁去负责,就让谁去执行吧,以免吃力不讨好,甚至白白惹祸上身。
即使有人不愿意,请提醒他:“这任务一向是你的工作范围,仍由你去处理,效果一定更理想。”
要是对方索性请你代劳,怎么办?不妨表明立场:“我的职责不在此,恐怕对你有害无益,帮帮忙我是愿意的,但重要决策还是由你决定吧!”
左右做人难是个常见的问题。
应付这类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尽可能避免陷入需要左右做人的环境;二是知道如何“左右做人”。
要避免“左右做人”,就要做到,第一切记要避开介入任何冲突的可能性;第二要避免采取立场;第三切忌选择可能陷入冲突的斗争的地位;第四切忌做任何事的公证人;第五即使已陷入左右做人之局,也要想办法使出“缓兵之计”,以图脱身。
左右做人的技术,要点其实只是要你在左右之间做一个选择。做人必须有立场,明乎此,左右做人也许并不太难。
9.笑脸相迎第一招
人们经常说要有“防人之心”,但并不是说要处处防范你的同事,更不能无缘无故地在你的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和同事在一起相处存在着竞争、摩擦,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一名高明的办公室职员,要掌握怎样才能把同事之间的摩擦降到最低点。
你是否碰到过这种情形:你来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觉得很不适应。有一些资深的职员对你很冷淡,甚至还在许多事情上专门与你作对,你感到有些不能忍受,可是你别无选择。
你只能与同事们好好地合作,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你应该如何去做呢?
不要再梦想对方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主动延长你的工作时间。
假如你经常和某位同事争论,他却仍然没有理会你的埋怨,仍然是我行我素,使你感到更烦,你必须从经验中吸取这个教训,不要再自找烦恼了。与其和同事据理力争,真不如学习怎样把工作单独做好。
在没有分析出同事是“老油条”还是“不可救药”的人以前,应该先和同事化敌为友。
不要觉得你有任何过人之处,更不能认为同事是“老顽固”,假如你想左右逢源的话,必须学习怎样尊重同事,和自己不喜欢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你应该问自己不能和同事合作的原因:问题到底出在同事身上,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不能小瞧和同事相处的技巧,它是你日后事业获得成败的关键所在。
当同事需要你的看法时,你不要说出没有任何意义的称赞;当同事碰到工作上的困难时,你应该给予援手,而不能哈哈大笑,更不能落井下石。
当同事无意之中伤害了你,而且没有向你说对不起的时候,你应该持着“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态度,真诚地原谅他。一旦他有求于你的时候,应该全力帮助他。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我必须对他那么好?”
因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与同事在一起,你能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能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同事们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想一想:当你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却发现同事们对你视若无睹,没有任何人想和你谈话,更没有人愿意和你谈工作的苦乐时,你还有什么心情工作呀?
假如你认为和同事相处非常困难,不妨多阅读几遍以下的意见,能够使你从中获得启发。
①当同事无意中表示他很能干,获得了上司的信任时,没有必要嫉妒他,你要真诚地欣赏同事的长处。
②当同事们趁上司不在围在一起聊天时,你也应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过去和同事们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使同事们知道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③不能随便把同事们说的话讲给上司,不然的话你会遭到同事们的一致排斥。
④与你合作多年的同事离开了公司,公司调来了一位新同事。新同事以前在别的部门工作,在公司里的名声很坏,比如霸气、自私等等,你的内心非常不安,担心双方在一起合作会不愉快。
既然你已经拥有了这种心理准备,面对新同事就容易一些了。什么事情由你自己去观察分析,然而再对新同事重下评语,绝不能胡乱听信其他同事的看法。
和新同事在一起绝不能摆出不合作的姿态,或者向新同事提出某种挑战,这样一来,肯定会闹得不可收拾的!
不管你和谁在一起合作,要想获得佳绩,第一个条件就是双方十分默契,一起努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你应该主动和同事交往。
在过去的公司里曾经和你合作过的同事,突然又出现在同一家公司与你合作,你们合作起来很默契。然而,你总有些忐忑不安,担心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要想和同事合作愉快,关键在于要想得开,假如你直来直去,到时候做起事来肯定会受影响。要想打破僵局,那很简单,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果过去你们的关系很好,那么没有多大问题,只要你能公事公办就行了。
如果是你们都对对方印象不好,那就必须多下些工夫了。你先要摆出你的大度来,有了新任务一定要和同事讲清楚,并且抱着随时握手言和的态度。那样的话,同事也不好意思拒你于千里之外。
有了竞争才会有进步,你工作非常努力,觉得升职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一天,顶头上司公布新职位由你的同事接任。是的,公司的老板的确在私下向你保证过,有了空缺以后会先提升你,让你先忍一忍。然而,你仍然觉得不是滋味,特别是当其他同事安慰你的时候。
由于同事们都把你看成了失败者,向你投去了怜悯的目光,比如,在公司走廊里碰上你,常常十分尴尬,好像不知道怎样表示怜悯一样,更不知道怎样和你攀谈。这时,你就应该尽快转被动为主动。
恭喜同事的升职,那样显得自己很大度。同时,做事要像平时一样投入,在同事面前保持以往的开朗。
还有,绝不能向外倾诉老板对你许过的诺言,那样会使老板难为,只会坏了事。
就算有好事者问你那件事的情况,也要回答说:“我当然想升职,我看以后机会也挺多的,只要我努力和有实力。”
事实上,“公私分明”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非常难。然而,只要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比如,在公司里,只要记住了同事是上司所垂青的人,即使他对你有什么要求,也要尽力而为;有很多事,你必须先向他说。碰上哪位同事有出错的地方,你也要多和他商讨。
既然你们行得正,同事们又怎会有借口离间你们的关系呀?就算有人无中生有,你也无愧于心,又何必在意呢?
你和同事的职级一样,但工作量却不一样,同事可以煲电话粥,你却成天忙得团团转。这种情况,一定要改善。
尽管你的心情不好,不过切勿向同事发脾气,特别是工作不是由他分配的,也不是由于他推卸责任。他是你的同事,以后并肩作战的日子还长着呢,有很多事还是唇亡齿寒的。
在表面上,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对这位同事应该保持以往的友善作风,如果工作多得实在不行了,最好客气地对闲着的他说:“很抱歉,我忙得喘不过气来,你能不能抽时间帮帮我?”
如果上司并非出于偏心,而是对你们的工作所需时间不太了解,那么你有必要找上司谈一谈,让他了解到,每件工作所花的时间是多少,在一天里能做多少工作,你的任务又是多少,只要说出你的困难,不要抱怨同事为什么闲着,更不能直接指责上司的分配不公平。要对事不对人,才能使事情获得圆满解决。
10.“心照不宣”的妙用
“心照不宣”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装傻法,只要你管住了自己的嘴,抑制住你想表现的欲望就行了。装傻能占据主动不战而胜,也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目标,大大减少麻烦,可谓好处多多。
同事之间往往会有一些非正式的小道消息传播开来。有时,就需要你学会装傻;对于装傻的方法应该灵活多变。
有的时候你会被同事当面提及,应该顾左右而言他。实在被同事逼急了,最好说不知道。有时,会有一种像小偷被别人当场捉住一样的感觉,这没有什么难堪的,只需你双眼无辜地望着同事,同事肯定会怀疑是他的判断失误。
另外有一种就是被动装傻,是因为你对事情的真相不清楚,还想知道;或者这件事实在关系重大,四处都是陷阱,怕掉下去,只得装傻。
有时,从你那里探听情报的同事反而可能掌握一切情况,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事实或者核实一下而已。这时,你只能装得“更傻”了。
假如你想反过来,从探听者那里获得情报,你更得会装傻。只要你多用反问句或者疑问句,“真的?”“是吗?”……同时,充满渴望地望着同事,或者诱导同事继续讲下去,他或许就忍不住把所知道的消息说得一清二楚。
一个主管职位空缺以前,关于人选的问题议论纷纷,而你又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谈话,那些日子你感觉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同事问你:“啥时候请客呀?老兄,快要高升了。”
“不要拿我开心了,你给我发聘书呀?”
同事得意地说:“这回,你的聘书或许真的是我给你发。”
接着,他真的在老板面前猛侃一番。
在一些喜爱卖弄自己才干的人面前装傻好处很多。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人全都想表现自己的小聪明,唯恐别人说他傻。
不过,除了装傻,有时还要装明白。
当财务部的主任笑着问你:“听说,从下个月起,公司的奖金将要调整了?”
这件事你怎么没听说过?然而无风不起浪。假如你说“没有听说过”,就显得你消息有多不灵一样,更不会是老板的亲信,那样做太傻了。这时,你最好问:“怎么,反应很大吗?还没有最后做出决定的事已经传得如此厉害啦,真有灵通人士呀!”在这时,装傻就是和同事玩玩心理战术,谁工夫差,谁就会处于被动。
11.高超的处“室”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没必要人云亦云,也没必要过分强调自我,或把自己看轻。融入到大集体中可以在不经意间增长你的见识。不要以为这个世界缺乏朋友,不要以为战场上就没有友情,其实只要你以真诚之心相对,你会发现更多的真诚面孔。
当现代社会发展至21世纪,人际关系也有了新的走向。近年来最流行的辞藻也许就是“团队协作”了。既是团队协作,首要的就是团队感,原来处处设防、各自为政的传统本位主义一夜落伍,21世纪人际讲的是彼此沟通,随时交流,深度合作,团队利益至上。它对封闭自我的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了很多人不容回避的现实。
回避办公室政治,拒绝参加公司活动,只会让人感觉你性格孤僻。漠视企业文化是拓展事业的一大弱点,为人冷漠是团队领导人的大忌。现代化的商业操作在考核员工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法则:一个忠于自己职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员工并不见得就能出类拔萃,与人沟通、协调、协作能力的强弱是考核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现代社会,竞争虽是无处不在,但同事之间十之八九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更何况现在讲的是双赢、多赢。最简单的,部门的效益上不去,谁也别妄想有升迁机会。很多时候,同舟共济比同室操戈更有意义。把自己融进去,而不是择出来,这是21世纪“团队协作”的要义。很多人都承认在自己的行业内构建人际关系网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为自己大开门路,创造商业机会。而与此同时,人们却常常忽略另外一个其实更为重要也更为基本的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确保“后院”安宁。
如果你想接近某个同事,了解这个集体,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会餐、郊游、野营等。在那里,人们会脱下紧绷绷的外壳,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讲述自己的苦乐,你会听到真实的抱怨,真诚的赞誉,包括客观的评价,你也会发现谁和谁走得近,谁和谁走得远。不要自贬为偷窥他人秘密的好事之徒,只要你摆正心态,具备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你就会发现谁可以成为你的朋友,谁将仅止于同事关系。
当人们在办公室里忙碌奔波时,人们的思想与活动大都被严格地禁锢在本职工作的范围之内。当人们走出写字楼,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就会发现原来需要放松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个。很多事情会进入我们的耳畔,即使原本与我们并无利害关系,只要有机会,我们还是会有兴趣仔细聆听。与同事闲聊可以帮你跳出平常的“一亩三分地儿”,让你对公司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如果你观察敏锐,善于分析,你会发现公司的每一项计划或变动都不会悄然而至。同事间的闲聊很可能在无形之中为你提供一种“早期预警功能”,你能从中发现新的计划,新的项目,甚至包括高层领导人最近的情绪。
与同事交往能够扩大你的声誉,提高你的知名度。“重在参与”绝对不是失败者的一种托词。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参与其中总能获得某些信息。如果你善于交往,升迁的机会、加薪的机会就不会因为你的沉默而无声跳过。即使失败了,至少你也知道输给了谁及为什么输。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埋头苦干,一切就会水到渠成。事实上,你的功绩很可能被埋没,只有主动寻找“伯乐”的“千里马”才能给自己创造出成就伟业的机会。一些人讨厌与同事闲聊,讨厌将本该休息的时间用于与人交往,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功利,太富于心机。其实,只要你对人不怀恶意,这本是对自己极为负责的一种态度。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社会人的属性,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群体,与人交往只是辅佐事业成功的一种手段,它的基本前提还是要求个人的业务能力出色,能够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试图在办公室中赢得尊重,建立一个成功的人际关系网,下面几则做人的心机不容忽视:
①加入一些组织机构,让人们知道你是谁,你的特长是什么,以及你有什么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会议,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②寻求领导职位,争取获得某个领导职位,使自己掌握一些新的技巧,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接触一些颇有影响力的人物,显示出职业化的一面。
③确定人际交往的目标,开列一个名单,列举五六个你想接触的人物,寻找机会向他们进行自我介绍。不要对任何与你见面的人有过高的要求。注意维护你的人际关系网,经常打打电话,发发邮件,甚至可以分享一下共同感兴趣的文章。
④利用好每一次会议,开会并不是例行公事,如果你在每次会议结束之后都能有两三个朋友继续交往,这个会议就卓有成效。如果在会议上走上一圈,敛了一堆名片,事后谁都没有印象,除了失败感,恐怕就再没有什么其他收获了。
⑤加强自己的记忆能力,如果说反复向别人介绍自己是一种礼貌,那么反复询问别人姓甚名谁就是一种失礼。为了不让别人觉得你心不在焉,最好采用一些强化记忆的方式,比如说,在名片背后附上一个简短的说明,注上某某某来自哪个公司,什么职位,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他相识,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等等。
⑥为人际交往提供充裕的时间。人际交往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如果收到朋友的电话,最好在24小时之内回复;虽然你可以每次都说还有10分钟就开会,只要你显得专业而真诚,尽可能迅速回复电话,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朋友。
⑦问自己需要些什么。永远不要以为没人愿意帮你。只要你开口,你就会发现人们是多么热情。不管你的要求是什么,最好把它表述得清晰。如果你希望别人帮你找工作,最好直接说:“小张,我正在找工作,你们公司采购部有这样一个空缺吗?”如果你说“有工作吗?我想找工作”,那么别人根本就没办法帮你解决。
办公室永远是理智处在上风的地方,这话没人反对。在办公室里,最安全的关系就是商业伙伴关系,就是同事关系。因此有人说,办公室是让友谊流逝的地方。其实,现实并非如此绝对。同在一个屋檐下,即使办公环境再保守,再冷漠,同事之间也总能了解到彼此的生活细节,可能是一个电话,可能是偶尔的一句牢骚,也可能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一种烦恼……可是,谁不希望在这占据了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活得更加“声情并茂”呢?于是,与意气相投的同事建立恰如其分的友谊,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送出一句温馨的祝福……举手之间,你已修得一份缘。但是以下几点,你要注意:
①注意将友谊与工作尽可能分开。
②注意给予朋友信任时务必审慎。
③如果你觉得友谊使你和朋友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最好找机会开诚布公地详谈,如果有必要,注意从潜在的危机中脱离出来。
④注意不在办公室里散播谣言,特别是当你因友谊而能获得一些小道消息的时候。
⑤注意公司对友谊进行的各种规定。很多公司都对员工间的友谊进行限定,避免在企业内引发小团体或小帮派的麻烦。还有一些公司对员工与客户的友谊关系也做出了明显的界定,以避免不必要的事端。
⑥注意回避过分个人化的办公室提问,尤其是在8小时以内。
⑦注意不要试图利用任何一种友谊关系作为商业操作的杠杆。
⑧办公室相处,一定要注意使用身体语言,注意对声音的运用,注意措辞不要太过亲密。避免在公司内部炫耀与某人的友情。
12.给隐私加把锁
同事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也存在竞争关系,一定要把握好保护隐私的尺度。保护隐私一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是为了让自己静心地工作。
如今,不少公司都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尽力打造家一样和谐亲密的工作氛围,上司可以和下属谈心,同事之间也能亲如兄弟姐妹。无数事实已证明,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身处职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有个朋友,刚入职场时,怀着很单纯的想法,像大学时代对室友们无话不说一样,常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想法毫不设防地对同事讲。他工作不久,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他曾无意中告诉同事,他的父亲与董事长私交甚好。于是,大家对他的关注集中在他与董事长的私人关系上,而忽视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后,董事长为了显示“公平”,任命一个能力和他差不多的职员为部门经理。可见,如果他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许就能得到这个升职的机会。老板们都欣赏公私分明的员工,敬业不仅意味着勤奋工作,更意味着以大局为重,不把私事带到工作领域中来。
同事毕竟是工作伙伴,他们不可能像家人那样完全地包容你、体谅你。很多时候,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而一些个性化的东西,除体现在工作的创意中外,最好别表现得太淋漓尽致。
一定要把握好保护隐私的尺度,但有些个人情况,比如个人爱好等,是可以拿出来和同事分享的。到底什么属于要保护的隐私呢?
个人信息可分为绝对隐私、非隐私、相对隐私三大类,前两种较好把握。比如,会对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家庭背景、亲人朋友关系、情感,会影响他人对你道德评价的历史记录;与传统相悖的生活方式,与上司、重要人物的私交等信息,都是需要保护的绝对隐私。说话时,最好权衡利弊,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在曝光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一件事在一个环境中说出来无伤大雅,但换一个环境则可能成为敏感“雷区”,这就属于“相对隐私”。分清这类隐私,要先弄清你所处的环境。该如何面对相对隐私呢?切记一点,千万不要把同事当心理医生。比如,要好的同事可能会问你:“最近你和恋人的关系怎么样啊?”你可以大而化之地说“还行”。对方可能只是出于善意的关心,你最好也点到为止,不必作进一步的解释,识大体的同事也不会纠缠着问下去。
打好隐私保卫战,无论是办公室、洗手间还是走廊,只要是在公司范围内,都不要谈论私生活;不要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对同事谈论自己的过去和隐秘思想;如果和同事已成了朋友,不要常在其他同事面前表现太过亲密,对于涉及工作的问题,要公正,有独到的见解,不拉帮结派。有些同事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对这种人要“有礼有节”,不想说时就礼貌而坚决地说“不”。千万不要把分享隐私当成打造亲密同事关系的途径。我们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不该让别人知道。全面地看待问题,会有助于你权衡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保护隐私,一来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来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不过,也没必要草木皆兵,若对一切问题都三缄其口,也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近情理。有时,拿自己的缺点自嘲一把,或和大家一起开自己的无伤大雅的玩笑,会让人觉得你有气度、够亲切。
13.爱叫的麻雀不长肉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处世心机就是:多看多听少开口。
“多看多听少开口”不仅对年轻人有用,对任何一个指望混得好一点过得开心一点的人都同样适用。
那么,多看,看什么呢?
多听,听什么呢?
为什么要少开口?
假如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气神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种人和事的现存状态与变化规律,久之,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变得跟局外人大不一样了,达到“神知神觉”的境界,这样你就有了一双慧眼,能随时发现有利于事业成长的机会。
比如,你想做一个作家,那么,你看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妨构思一番,如何把他们写到作品里去。这样,你就有了绵绵不绝的灵感。与此同时,你的社交圈也围绕着文化人拓展,以了解文坛的最新动向,免得别人已经将作品写出来了,你还去花一年半载写一个过时的东西。这样可确保你的作品始终有新意。
假如你想做个生意人,方法也是一样的,思考每个人、每件事跟自己的生意有什么关系,并以生意人作为主要交往对象。久之,你的智慧将是“金光闪闪”,你将发现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
当然,一开始你很难看懂周围的人和事,也看不见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关系,多看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意识,使大脑进入激活状态,这样感觉会敏锐得多,对机会的嗅觉一定远胜常人,迟早必成为人群中的领跑者。
有心机的人说:“一天学一个乖。”向谁学乖?当然要向那些过来人学乖。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也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其实,不论他人地位高下,知识深浅,但他的专业经验,总有一部分可供你去学习。向甲学一点,向乙学一点,把片断零星的,渐渐组织起来,连贯起来,就能形成一套独特的“武功秘籍”,并助你打下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地。古今智者,莫不以此成大器。所以孔子感慨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少开口的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当你急于开口时,就没有心情去多看多听了。第二个理由是,一个人说得越多,他的浅薄无知就暴露得越多,他就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和重视了。一个说话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
俗话说“爱叫的麻雀不长肉”,在人群中,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最不可能受到重用,很难有什么出息。
特别爱说话的人为什么最不可能受重用呢?
①一个人特别爱说话,说明他自控能力不强,易冲动,经常因情绪伤害理智。试想,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又能管好什么事?
②一个人整天唧唧喳喳的,总得有内容。他的生活经历有限,不知道那么多趣闻逸事,也没工夫读书,不可能天天给你讲世界名著。说来说去,无非东家长西家短,拿别人的隐私、缺点当作料,煲成一锅大杂烩。对这样的人,谁敢跟他交心交底呢?
③无论是谁,若想被人冠上“可爱”、“可敬”、“可信”、“可亲”之类的字眼,一定要善于伪装,或者说“包装”——将缺点隐去,将优点突显出来。漂亮时装能包装外部形象,真知灼见能包装内在思想。可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有什么说什么,久之必然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部暴露于人前,赤条条无遮无掩。除非他“天生丽质”,毫无瑕疵,否则很难被欣赏。
④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总是不假思索地对任何事发表见解,好的意见与错误观点混杂,泥沙俱下,让人难取难舍,只好当废话听。久之,人们必然认为这个人没有见识,只会乱说一通。平时是没人重视他的,想散布流言飞语时才会借用一下他那张关不住的嘴巴。这种人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社会上的小道消息,主要是靠他们传播开来的。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本身不是金,只是一个炼金的过程,将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后,才谨慎发言,这样,他给人捧出来的总是金子,自然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人,因而受到重视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