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圆的50个密码做事要方的50个细节
45067300000008

第8章 难得糊涂,圆熟做人(2)

企业家虽然是万贯家财的大富翁,却非常小气。别家百货公司也曾经试着和他打交道,都不得要领,大家都认为要使他成为百货业的客户是不可能的。但是,既然公司老板下令“去看看!”我也只好来回奔波。某一天,不知道他吃了什么开心果:“嗯,上来吧!”终于,我可以登堂入室了。原以为这一次该有好的回音,事实却不然。大概是穷极无聊吧,“当我还年轻的时候……”这个古怪老头儿突然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他如何从一介平民奋斗成为大富翁的经历。这一番话足足了聊两个多钟头。客户的家是日本榻榻米式格局,对方正襟危坐,我当然也不能直膝或盘腿而坐,刚开始还能频频点头,注意地听,后来脚实在觉得酸疼,他的话已经变成马耳东风。30分钟后脚已经麻痹,过了一个钟头,额头直冒冷汗。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这个古怪的大富翁说完就站起来,我也打算站起来,不料下半身整个麻痹,一不留神“嘭”的一声跌得四脚朝天!

大概是发出相当大的碰撞声吧,女佣吓了一大跳,赶忙跑过来说:“发生了什么事?”

古怪富翁看见我这个大男人竟然跌地不起,“真是个没用的东西!”嘴上说着却笑得合不拢嘴。

古怪富翁终于成为我们公司的客户,这是因为怜惜我这个“没用的东西”的结果。

一般来说,精明的人都喜欢迟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的部门,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的部门,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头脑又灵活,很快就融入工作中,获得了同事的羡慕和上司的赞扬。可他却有点恃才傲物,别人的事情,他都爱插手,虽然提的意见有时很有见地,但别人却不买他的账。有一次开会时,上司提了一个方案,他马上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上司表面点头允许,心里却对他产生了怨恨心理。后来上司找了一个借口,将他辞退了。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心情,一则能使自己谦虚向上,二则可以安他人之心,保护自身不受损害。

25才不可露尽,不可使尽

大智若愚,有时候也不失为一个好手段。保存你的能量是一种藏巧。自古将帅在沙场上统领千军万马,可他们侍奉君王,从来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可见其危险之大,稍不注意就要惹来杀身之祸,而有识之士会尽量避免这种结局。

树大招风。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更要善于“藏巧”,切莫锋芒太露、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以致引火烧身。

“精明”这个词,在上海话中另有一个相应的字眼叫“门槛”,上海人对处世精明过人者往往称之为“门槛精”。反之,则是“门槛不精”。然而,何谓“门槛精”,又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与此同时“精明”而不聪明又是不少外地人对一部分上海人的评价。然而,这种不聪明的“精明”,实在算不上是真正的精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精明呢?

外相敦厚,为人处世绝不以精明自居,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傻乎乎,但骨子里却是十分精明者。这种人,往往让人产生一种高度的信任感。这种精明,是最高层次的精明,所谓“精明不外露”,以及“大智若愚”,就是这个意思。

有一个愣头愣脑的流浪汉,常常在一个市场里走动。市场里有很多卖菜的,还有卖水果的,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由于那个流浪汉经常来这里,说起话来总带一些傻气,大家都以为他是傻瓜,因此很喜欢与他开玩笑,并且想出各种方法捉弄他。

市场里常常有一些人想看他到底傻到什么程度,于是便在手上放了两张钱币,一个5元的和一个10元的,让流浪汉来挑一个拿走。流浪汉对着这两张钱币,思考了半天,最后选择了5元的拿走。

那些捉弄他的人,看到他竟然傻到连5元和10元都分不清楚的程度,大家都捧腹大笑。从此,那些人只要每次看他经过,都用这个手法来取笑他,而他倒觉得也很开心,能够见到大家笑,他以为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于是,每次让他挑钱币的时候,他从未让大家失望过,每次都会拿走5元的。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善良的老妇人看他可怜,每次都被人欺负,便决定帮他,就叫住他说:“我教你怎样区分5元和10元,以后他们再取笑你,你就拿10元的让他们看看。”

流浪汉露出狡黠的微笑对老妇人说道:“不,谢谢您,我知道怎么区分,我如果拿10元的话,他们下次就不会再让我挑选了。”

老妇人听到他的话才知道,他并不傻,而是那些人傻。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竞争社会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你的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的经验办事。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更不可使尽。即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人若有这样的手段,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

26“糊涂”是一种隐忍,“傻”是一种美德

所谓糊涂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看不明白弄不清楚,因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一种则是看得明白弄得清楚,但却不便于直截了当地说出,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涂战术。古语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表现很愚钝,身手很灵敏的人往往都表现得很笨拙。其实,这是一种境界。人生中适当的“傻”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聪明人往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给人的印象是表面混沌无知、糊里糊涂,实则聪明绝顶,心里透亮。

宁武子就是宁俞,他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在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宁俞表现出非凡的才干。然而,当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则发生内乱,宁俞则糊涂起来。显然,这是他明哲保身之道。身为国家重臣,如果不暂时保住性命,将来何谈治理国家。后来周天子出面,诛杀佞臣,政治出现清明之象。宁俞又聪明大显,辅佐卫成公大治国家。

常言说“聪明难,糊涂更难”,是说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难,但要在适当的时候糊涂更加难。因此,装傻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大智慧,是真正的聪明。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不测。孔子认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动为聪明后的行为,静为糊涂时的沉着。所以,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手段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

聪明是自身的财富,同时也要明白,糊涂同样是立身的本钱。聪明与糊涂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的人在聪明之中办了糊涂事,导致身败名裂,也有很多的人在糊涂中办了聪明事,获得名利双收。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唐太宗时期,长孙皇后非常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有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

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

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