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嫉妒心强的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把他们的优点找出来,加以强化,让他们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一块发光的金子,并不比别人差多少。班主任还可以把学生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心理,让他们把“我不行,你也别想行”变成“你行,我也行”。
脸上很少见笑容的男孩
孟翔是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个子高大、身体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鉴于他在小学曾做过班干部,班主任便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打扫卫生,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因此,老师就把他的学习委员职务撤销。小学成绩优秀的他,现在在课堂上却总是沉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成绩逐渐下滑。他所在班级的男生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
据了解,孟翔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十分生疏。孟翔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是个积极、活泼的孩子。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亲眼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此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他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振,不知情由的老师对他严厉的批评,同学们向他投来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翔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备受父母宠爱的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翔的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更加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孟翔的班主任并没有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而不管他,相反,他的班主任为他制定了相应的辅导方案,以帮助他能尽快走出过去的阴影,重新树立自信心。其具体辅导方法如下:
1.了解原因。与孟翔的家长、小学老师和同学进行交谈,从而了解孟翔的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与孟翔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班主任常常与他谈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切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在安排座位之前,班主任和这个女孩做一次长谈,把孟翔的遭遇都告诉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地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像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他在集体中的失落感。这也是对“异性效应”的一次善加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时注意帮助他们把握好男女同学交往的度,以免弄巧成拙。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让他再任劳动委员。初上任时,手把手的教他如何有条理的安排班级劳动,如何在工作中赢得威信,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和科任老师沟通,请老师给予孟翔特别但并不过分的关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帮助他策划两台主题班会,让他亲自组织,学会如何主动争取与同学的配合,让他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与同学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发展。
5.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及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孟翔家庭情况及他在家的表现,并与其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与他们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由于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密切配合,孟翔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一起组织成立了学习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他还参加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翔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了。
情绪障碍是心理障碍的一种,它表现为目光呆板、消极厌世、情绪低落、内心封闭,经常保持一种“灰色”心情。孟翔由于亲眼目睹了奶奶倒在血泊里的一幕,再加上与父母关系的疏远,老师和同学的不谅解,使孟翔形成了情绪障碍。是孟翔的班主任帮助他重新树立了信心,让他摆脱了情绪障碍,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对于有情绪障碍的人来说一切事物都觉得索然无味,对什么事物都没有兴趣。因此,克服情绪障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患者尽快的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使“灰色”心情变为“绿色”心情。对于那些心理曾经受过伤害的学生,他们的心灵最脆弱,一旦周围的人对他冷漠,老师对他很少关心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
她心灵的天空阴转晴了
王琳是某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市郊区农村,学习成绩良好,但性格内向。王琳刚入校时经常在宿舍和教室里随地吐痰,引起了同学的反感。起初同学们好言相劝,她却不以为然地说:“习惯了,不好改。”后来遭到大家的指责,她便认为别人看不起她、歧视她。从此她很少说话,郁郁寡欢,进而无心学习,成绩一再下降。对集体活动和周围的一切均无兴趣,发展至同学主动叫她,她也不搭理,常在宿舍里独自流泪。在一次周记中她写道:“我喜欢一个人呆着,虽然觉得这样很无聊,但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又感到很难受,似乎人人都抬起蔑视的脸孔在嘲笑着我。每当看到同学们无忧无虑地谈笑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嫉妒,还是羡慕,我也说不清。反正我的眼前总是一片灰暗,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是孤立无援的。我该怎么办呢?老师,帮帮我吧!”
王琳生长在农村,农村的卫生标准和规范无应有的制约性,这样的文化背景使得她在少儿期就缺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环境。来到城市后,她没有意识到随着环境的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在农村随地吐痰也许不为过,而到了城市则是不容许的。由于王琳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出现了心理上的不平衡。
王琳不良的卫生习惯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后没有正确对待,认为是别人看不起她、歧视她,因而把她自己封闭起来,导致冷漠孤独、敏感多疑。她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唯恐自己在活动中又做错了事而被别人笑话和瞧不起,惹人讨厌。后来发展至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因而隔绝了人际交往,在自我闭锁的消沉中失去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王琳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知识方面不如城市的同学,本来就有自卑感,加上同学们对她不良卫生习惯的不理解,她又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导致她自惭形秽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面对这仿佛不可逾越的困难,进而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紧张抑郁,认为自己已被所有的人遗弃,继而产生了更严重的自卑心理。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她常常陷于自责自卑与灰心丧气之中而不能自拔。当王琳的班主任看到她的周记后,意识到王琳存在极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就为她想办法,帮助她摆脱现有的困境。班主任为她制定了如下辅导方案:
1.引导王琳了解环境,接受环境,顺应环境。常与王琳个别面谈,让她反复体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俗语,指出她的内心冲突以及彷徨、失望、忧虑、怀疑、悲伤和绝望等负面情绪体验均是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引起的,属正常现象,不必紧张。耐心引导她观察从农村到城市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自己需要改变哪些习惯,如何调整心态才能接受和顺应新的环境。
2.引导王琳正视自己,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我。要求王琳坚持写日记,把自己的言行与他人的言行作比较,然后进行评价、总结,逐步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变化了的“我”和新环境中的“我”有客观的估量,既要承认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造成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又应看到很多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面对学习成绩的相对下降和在班上的地位不如初中时等情况,要冷静地分析各种原因,并想出解决办法。如果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迎头赶上,那就树立信心,加倍努力;如果能力不及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及时把目标调整在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所及的范围之内,在了解自己、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对自我的恰当确认,从而接纳自我。
3.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团结的集体与和谐的氛围会使人感到轻松自如、心情舒畅,而和谐的班集体需要每个同学的共同参与。要求班上同学宽容王琳,理解王琳的不良卫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让同学们主动增加与王琳交往的频率,并在集体活动中为王琳提供各种能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和彼此尊重的气氛中,王琳的思维由僵化变为灵活,情绪由抑郁趋于开朗,行为由消极转向积极,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也逐渐增加,逐步发挥了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