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在外面看到这个人昏昏沉沉地靠墙坐着,便把他扶进自己的汽车送他回家。这个员工的妻子吓坏了,保罗再三向她表示什么事都没有。“不!史蒂夫不知道,”她说,“老板不许工人在工作时喝醉酒,史蒂夫要失业了。”保罗当时告诉她:“我就是老板,史蒂夫不会失业的。”
回到工厂,保罗对史蒂夫那一组的工人说:“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不愉快,你们要统统忘掉。史蒂夫明天回来,请你们好好对待他。长期以来他一直是个好工人,我们最好再给他一次机会!”
史蒂夫第二天果真按时来上班了,他酗酒的坏习惯也从此改过来了。
一年后,地区性工会总部派人到保罗的工厂协商有关本地的各种合同时,居然提出一些令人惊讶、很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时,沉默寡言、脾气温和的史蒂夫立刻领头号召大家反对。他开始努力奔走,并提醒所有的同事说:“我们从保罗先生那里获得的待遇向来很公平,用不着那些外来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就这样,他们把那些外来的人打发走了,并且仍像往常一样和气地签订合同。
保罗的低调处理获得了成功,他给了史蒂夫一次机会,史蒂夫回馈了保罗一份事业上的“保险”。这就是低调做人的魅力。
自满必招损
成功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不少人取得胜利之后,就开始得意扬扬起来,对自己的行为不再加以检点。这正应了一句话:乐极生悲。这样高调的表现反而会让自己遭遇到各种挫折,从而走到胜利的反面。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尽管如此,再犯者却仍然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对胜利保持一份平常的心态,能够做到居安思危。有了这种心态,行为自然就会低调起来,从而使胜利的成果能够得到长久的保持。
李自成是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能征善战,屡次打败前来征讨的明军。他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农民军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之初,不少明朝官员都对农民军持观望态度。李自成却认为这些前明官员都是贪官污吏,于是订出一条“追赃助饷”的政策。只要是前朝的官员,不论所任何职,都得拿出家产来充当军费。如果不交,或交的数额不够,就要打板子,直到交够为止。此举固然能够惩治那些贪官,但一些清廉的官员也无辜受害,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找出“赃款”来。而且,这种行为使新政权在前明官员中大大失去了号召力,把他们推到了农民军的敌对立场上,农民军由此变得孤立起来。
李自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这些隐藏的危机毫无所知。农民军的纪律本来不错,所以能取得不断成功。可是入城之后,大家既然已经坐定了天下,就开始发起财来。那些从前明官员那里搜刮来的“赃款”,就这样做了农民军的“军饷”。据记载,当时大顺军自将军至战士各有私囊,多的有千余金,少的也有三四百金。此外,由于对军队的管束不再严格,这些人在搜刮“贪官”之余,也会到民间找寻一二。这样,就不免波及普通百姓。此时,大顺军攻占北京取代明朝后,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特别是北面的清军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但李自成此时却忙着为自己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准备,早已把严重的敌情置之度外。
明朝有个大官吴襄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抄了家产,逮捕起来追赃。有人提醒李自成说,吴襄的儿子吴三桂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手下还有几十万大军。如果把吴三桂招降,就解除了北面的威胁,对于大顺政权很有好处。李自成采纳了这个意见,让吴襄给他儿子写信,劝说吴三桂向农民军投降。
吴三桂收到了父亲吴襄的劝降信,犹豫起来,虽然不愿意向李自成投降,可深知他的军队勇猛善战,兵力强大,自己绝不是对手。吴三桂又想到北京城内还有家属财产,也舍不得丢掉。权衡再三,他还是决定先到北京看看再说。
在吴三桂去北京的路上,遇到了几个从北京逃出来的人,吴三桂找来几个人询问情况。得知父亲吴襄已经被抓了起来,家产也全都让农民军抄走了,便恨得咬牙切齿。后来,又听说他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手下的刘宗敏抢去,更是气愤难平。当即命令军队退回山海关,发誓和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于是向原是自己敌人的清军借兵,使清军得以越过作为北方屏障的山海关,长驱直入,直抵中原。李自成率军抵敌,但农民军在北京一心“发财”,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以前,再加上吴三桂有清军相助。于是李自成军队大败,不得不退出北京。而清军则坐收渔翁之利,得以占据北京,最后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即使我们取得了胜利,也不能因此得意高调,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低调做人,这样才能避免乐极生悲的后果。骄傲自满是失败的前兆,有可能成功的人士都败在一时的自以为是上。自满的人必定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事态,任自己的性格行事,到最后只有落得功败垂成的结果。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人注定你成就多大的事业。向一个容器里灌水,如果太满了水就会溢出来,对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太过于骄横霸道,必定会走向毁灭的结局。相反,为人谦虚,谨慎敬业,首先就赢得了胜利的契机,离成功也近了许多。
公元前328年,宋君偃发动了政变,赶走了他的哥哥,自立为宋公。宋君偃善于治军,但是却十分好大喜功。他带领精兵十万,战车五千辆,亲自统领宋国军队往东击败了强大的齐国,夺取了齐国的5座城池。往南又打败了强盛的楚国,侵占了楚国三千里的土地。西边战胜了魏国,拿下了魏国的两座城池,并且灭掉了魏国的附庸国——滕国。由于宋君偃连续击败了齐国、楚国、魏国,使得宋国再次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宋君偃屡战屡胜,打败天下无敌手,宋国也逐渐开始强大起来,地跨鲁、皖、豫、苏四省边境。
公元前318年,宋君偃称王。史曰“宋王偃”,他为了树立权威,让臣民呼其为“万岁”,并且在宋国开展肃巫运动,以“射天”之戏贬低神权。宋王偃骄横无道,又喜淫乐,逐渐荒废了朝政,如果宋国的公卿大臣有敢于劝谏的人,宋王偃就用箭将这些忠臣一一射杀,甚至在一日内连续射杀了宋大夫景成、戴乌、公子勃三人。他的残暴性格就好像是夏桀,因此天下诸侯骂他是“桀宋”。
宋王偃的暴虐无道激怒了天下诸侯。齐泯王听从纵横家苏代的建议,联合楚国、魏国、燕国,举四国之师一起讨伐桀宋。宋王偃却毫无惧色,亲自率领宋国军队,离城十里,组织防御,以防四国联军的攻击。齐国大将韩聂的先遣部将闾丘俭率领五千人前来挑战,宋兵没有迎战,闾丘俭派了几个声音洪亮的军士,登辎车朗诵桀宋十罪。宋王偃十分恼怒,命令将军卢曼出战。小战了几个回合,闾丘俭败走,丢弃了很多车马与器械。宋王偃登上壁垒,看见齐国军队已经失败,十分高兴,派出全部军马,直逼齐营。齐将韩聂又让了一阵,退后二十里驻扎,却让楚将唐昧、魏将芒卯率领二军,左右包抄宋军大营。
第二天,宋王偃以为齐兵已经不能应战,于是直攻齐营。闾丘俭打着韩聂旗号,列阵相持,大战了三十多回。宋王偃果然英勇无比,手斩齐将二十余员,兵士死者百余人,可是宋将卢曼也死在阵中。闾丘俭又大败而奔,丢弃了很多车仗器械,宋兵争先掠取,忽有人报告宋王偃说背后发现了楚魏二国的军马。宋王偃连忙往回赶。走了不到五里路,冲出一军拦路,原来是齐将韩聂。宋王偃左右将军戴直、屈志高,双车齐出。韩聂先将屈志高斩于车下,戴直不敢交锋,只能保护宋王偃,边战边走。
回到睢阳城时,守将公孙拔认出是自家军马,开门放入。三国合兵攻打城池,昼夜不息。忽然又有大军来到,原来是齐闵王恐怕韩聂不能成功,亲率大将王蠋、太史敖等人,带领了三万精兵前来相助,四国军马更加强壮。宋军听说齐王亲自领兵,人人丧胆,个个灰心。再加上宋王偃不体恤士兵,黑夜白天驱使男女守望,又没有一点恩赏,使得民众怨声连连。戴直对宋王偃说:“现在敌人势力很大,我们这边军心动摇。大王不如放弃城池,暂且去河南,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宋王这时候一片图霸之心都化为了秋水,叹息良久,与戴直半夜弃城而逃。
随后,公孙拔竖起降旗,迎齐闵王入城。齐闵王进城后一边安抚百姓,一边令诸军追逐宋王偃。宋王偃想要逃往秦国,当他冲破重重围堵,走至魏国温邑时,被追兵赶上。追兵先捉住了戴直,宋王偃跳入神农涧中想要自杀,但没有死掉,被军士拉了出来,斩首示众,传首睢阳。灭了宋国之后,齐、魏、楚三国分割了宋国的领土,宋国人离散各地,沦为了各国之奴。
宋王偃虽然善于用兵,治军严谨,之前也成就了一番霸业,可是他骄扬跋扈,暴虐无道,天下人群起而攻之,最后只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一个人有能力是件好事,但是怎么样对待自己的能力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刚开始小小的胜利就骄傲自满,以为天下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殊不知骄横跋扈,只会失去人心,使得原先帮助自己的人离自己远去,甚至会揭竿而起,反对自己。如果到众叛亲离的时候才醒悟,那就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