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饲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一、结合实际,合理搭配饲料
鹿是草食性反刍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根据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将营养不足的部分用精饲料补充。鹿的食性很广,能采食多种植物和农副产品,应充分利用这个特性,广泛利用粗饲料,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提高生产性能还应根据本鹿场的饲料来源、种类、贮备量、饲料质量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等,科学合理的搭配日粮,以满足鹿的营养需求。
首先应根据鹿的饲养标准,结合鹿的健康和本鹿场饲料的来源、种类等实际情况制定鹿的饲料配方,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鹿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近年来,各地在圈养梅花的生产实践中,已成功地应用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精饲料配方。
二、定时定量饲喂
鹿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采食、饮水、反刍、休息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人工饲养条件下,也要遵守这一规律,每日定时定量饲喂,要严格遵守饲喂时间、顺序和次数,使鹿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每次的饲喂量要适当。假若喂量不足,鹿不能安静地休息,消化机能也受到影响;喂量过多则影响下次饲喂的食欲,饲料易变质。每次的喂料量应保证鹿在1小时左右吃完,喂量应稳定均匀。鹿具有发达的视、听、嗅、味觉,对外界环境如饲养条件的变化异常敏感,所以建立巩固的饲喂条件反射,对提高鹿的采食量和消化率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养鹿中,必须严格遵守喂饲的时间、顺序和次序。
在一般情况下,喂饲时间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但在同样的季节中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喂饲时间;原则是每次饲喂间隔要均等。喂饲的顺序应“先粗后精中间水,喂前清理饲料槽”。喂饲的次数,在一般的生产季节每天在早晚5点、中午和夜间11点饲喂,共喂4次;冬季则是白天2次、晚上1次,也就是在早8点、下午4点、晚上12点喂;放牧的鹿群则应在归收后只补饲精料。
三、饲料增减和变换应合理
养鹿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不仅表现在公鹿生茸期、母鹿的配种期、妊娠期以及产仔哺乳期,而且表现在营养需要和消化机能上。季节不同,鹿所采食的主要饲料种类也不同。所以,饲养中要随季节的变化变更饲料。生产中在需要增加精料或变化精粗饲料种类时应逐渐进行,使鹿逐渐适应新的饲料。
假若精料增加太急,则经常发生“顶食”或剩料。鹿对饲料的采食有一定的习惯,瘤胃中的微生物对饲料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当饲料组成发生骤变时,会影响瘤胃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进而使鹿的消化机能紊乱和营养失调而致病,故在变换饲料时必须逐渐进行,特别是变换适口性强的饲料时更应如此。
四、充分供应饮水
足够而又清洁的饮水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机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整个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都有很大的作用。在养鹿时,每天至少供水2次,夏季高温时要加大水量,冬季以饮温水为宜,做到冬温夏凉,供给充足。
(第二节) 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一、合理分群
按鹿的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分群分圈喂养。各类鹿的特点差异很大,混养容易发生大欺小、强欺弱、健欺残的现象,这种相互影响,对鹿的生长、生产和日常生活相当不利。在鹿的生产场可按公鹿群、母鹿群、生产群、育成鹿群、幼鹿群、育种核心群和后备鹿群等分养。同时,对老龄、体弱和患病的鹿应单独饲养。鹿群适宜的大小为:成年公鹿群25~30头、成年母鹿群20~25头、育成鹿群30~35头、幼鹿群35~40头。
二、为鹿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
在鹿场种树可以供鹿采食和遮阴,可以选种鹿可食其叶的树种,如杨树、榆树、桑树、杏树等。而且,鹿舍内应经常保持干燥、通风,注意冬防寒夏防暑。鹿胆怯、急躁,见到异物或听到异常声响,有强烈的反应,如竖毛、快呼吸和心跳、鼻嗅、蹦跑等,很容易发生危险和损伤。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应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减少不良刺激。
三、做好鹿场的卫生工作
圈舍及运动场必须经常打扫,及时清除粪便,病鹿的粪便应随时深埋;运动场和圈舍内不能积存尿液和积水,以消除细菌和蚊蝇的孳生条件;在每年的3月和8月,分别对运动场和圈舍进行彻底消毒1次。食槽、饮具应每天刷洗,每半个月用消毒剂消毒1次;饮水和饲料的卫生情况也应经常注意;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人鹿共患病。
四、保证充分的运动
鹿多在黄昏和拂晓来回走动、奔跑嬉戏。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鹿的心肌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但也不能过于紧张和运动过度。种公鹿有充足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加食欲,提高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妊娠母鹿适当运动可保证仔鹿正常发育,减少难产;幼鹿和育成鹿每天有1~2小时的驱赶运动可促进生长发育;有条件的鹿场可结合放牧加强运动。
五、固定工作时间,随时观察鹿群
每天除按时喂饲外,还要在固定时间内清扫圈舍以适应鹿的条件反射和习惯,否则会影响鹿的休息、采食、反刍和活动,不利于鹿的健康。
饲养员应经常掌握鹿群动态,随时注意观察。观察的内容包括圈门状况、鹿的采食、饮水、反刍、精神状态、步姿、鼻镜、鼻孔、被毛、可视黏膜、粪便、养鹿设施等。观察的时间是喂饲时、清扫时、运动时、饮水时,特别是每天上班和下班时。观察中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六、温和调教,加强驯化
鹿对外界环境条件感觉灵敏,粗暴调教使鹿经常处在紧张状态,而使其生理活动发生异常。对鹿自幼进行温和调教,就可建立“人鹿亲和”,有利于驯化和管理。对鹿驯化顺利,不但有利于选种选配、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收茸、疾病防治等一系列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
七、为鹿提供充足的日光浴
鹿喜欢在光线较暗的阴凉处休息,加上圈养条件下的太阳照射不足,妨碍了鹿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和维生素D的合成而不利于钙磷的吸收。日光浴中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使鹿的皮肤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磷代谢,防止鹿发生骨质软化病和佝倭病。只要条件允许,鹿每天均要进行日光浴。但是,在炎热的夏天,假若发现鹿吐舌喘气,应立即停止日光浴,否则对鹿体健康不利。
(第三节)公鹿的饲养管理
饲养公鹿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饲养和科学管理,获得优质高产的鹿茸、种用价值较高的优秀种鹿和优良后代,提高鹿群的整体生产水平。所以,应根据公鹿的生物学特性、各生产期的营养需要和体质状况等进行科学的饲养。
一、公鹿生产时期的划分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公鹿的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也发生变化。春夏季节,由于采食的饲料营养丰富,鹿的体况较好,开始脱盘长茸,进入一年中体况最好的时期;秋季是配种期,因性活动频繁和配种时的激烈角斗,使公鹿的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身体明显消瘦;配种结束后。
因无性活动,鹿的性欲降低,梅花鹿约到立冬(每年11月上旬)、马鹿约到霜降(每年10月下旬)时,食欲开始增强,到1~2月份时又恢复了体质,为下次的生茸打好了基础。
梅花鹿一般从4月份、马鹿从3月份到4月份开始重新脱盘生茸,到生茸旺期时,公鹿体重较大,而到8月中旬收再生茸前后,公鹿的体重达到最大,这又为配种期的到来做好了准备。根据公鹿在一年不同季节或月份的生理特点、代谢机能变化规律、营养需要及生产特点,从饲养管理角度上把公鹿的生产期划分为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和配种恢复期4个时期。又因为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基本上是处于冬季,所以这两个期又称越冬期。
二、公鹿的营养需要、饲养标准和饲料
1公鹿的营养需要
公鹿的营养需要主要有维持需要、产茸需要、繁殖需要和挟毛需要4个方面。
2公鹿的饲养标准
我国目前还没有鹿的饲养标准,只能参照国外标准和生产经验。
公鹿的饲养是按其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的。所用的精料主要有玉米、豆饼、大豆、高粱、麦麸等。而粗饲料和青饲料的供应因地区不同,在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山区或半山区,以青、干枝叶和青草为主,以种植的饲料和农副产品为辅;在专业鹿场以及农场的附设鹿场,以农副产品和种植的青草、青贮饲料、玉米秸为主,以搭配饲喂根茎瓜菜类多汁饲料为辅;在草原牧区鹿场,则以放牧和饲喂调制的青干草、青割草为主,某些季节搭配饲喂精料和多汁饲料。
三、配种期种公鹿的管理技术
对收茸后的种鹿先进行选择组群,供给优质料使其达到配种膘情。然后在配种期间,对种用公鹿、非种用公鹿和头二锯公鹿及幼龄公鹿分别进行管理。
配种期应随时检修圈门和围栏,对公鹿加强看管,防止公鹿在顶架或配种后的高度喘息中饮水而致伤亡或丧失配种能力。对参加配种的公鹿及时观察和记录发情配种情况,并有专人管理,防止发生穿肛和剧烈顶架。
非配种公鹿等其他公鹿应养在母鹿群的上风向,并与配种公鹿分群分圈饲养。
四、越冬期公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两个阶段。一般是11月中旬至3月末之间,正值严寒的冬季和初春季节,在饲养上具有冬季饲养的特点。
1越冬期公鹿的特点
公鹿经历2个月的配种后,体质虚弱,胃容积缩小,非配种鹿的体重也有所下降。此时的公鹿表现性欲低落,食欲和消化机能稍有提高,热能消耗很多。所以,在配合日粮时,应逐渐加大饲料的体积,增加热能饲料的比例,同时供给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为生茸贮备营养。做到既能使鹿体越冬御寒,也能使鹿增重复壮。
2越冬期公鹿的日粮
越冬期应尽量利用于粗饲料,如树叶、大豆荚皮、野干草及玉米秸等,用青贮料代替多汁料。
越冬期昼短夜长、天气寒冷,采食大量粗纤维后需较长的反刍时间,所以在这一时期的饲喂时间应均衡,以保证鹿有充分消化时间和良好的食欲。公鹿白天饲喂2次精料、3次粗料,夜间喂1次热精料和1次粗料,并保证足够的饮水。在寒冷地区最好饮用温水,这样有利于机体能量的保存。许多鹿场对于豆秸、玉米秸和野干草等粉碎发酵,并混合一定数量的精料,并且在2月份就开始逐渐增加青贮玉米的喂量。
3越冬期的管理
为增强鹿在冬春期间的御寒能力,增强鹿体的新陈代谢,舍饲公鹿每天早晨应定时驱赶运动1小时;为防止舍内潮湿、阴冷,鹿舍内应有足够的豆秸或稻草,或保留一定的干粪;舍内应防风、保温、采光良好;要及时烧饮水锅,保证鹿饮用温水。此外,有个别母鹿发情及配种期留下的发情气味,常致年轻公鹿发情高涨、角斗、爬跨而引起穿肛,应加强管理。
(第四节)母鹿饲养管理技术
饲养母鹿的基本任务在于保证母鹿的健康提高其繁殖能力,巩固其有益的遗传性,繁殖优良的后代,不断扩大鹿群和提高鹿群质量。
一、母鹿生产期的划分
根据母鹿在不同生物周期季节性的生理变化、营养需要和饲养特点,可以将母鹿的饲养管理或生产期划分为配种期、妊娠初期、妊娠期、产仔泌乳期、恢复期。一般来说,9~11月份为配种期和妊娠初期;12~4月份为妊娠期;5~8月份为产仔泌乳期:从仔鹿离乳到配种开始是恢复期。
二、母鹿饲养管理技术
1配种期和妊娠前期母鹿饲养管理技术
每年的8月中下旬,仔鹿断乳后,母鹿便停止泌乳进入配种前的体质恢复阶段。9~11月是母鹿的发情时期。母鹿发情的早晚与营养水平密切相关,为促使母鹿尽快发情,应针对母鹿的体况,加强饲养管理。
(1)保证每天纯采食时间7~8小时,归牧后补饲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精料,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圈养母鹿应该及时断奶,并喂给大量鲜嫩多汁的饲料,每昼夜给3次混合精料,供足饮水。
(2)生产中要求这个时期的母鹿,能够适时发情,正常排卵接受交配,受胎率较高。一般的,在此时供应豆饼、青割大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胡萝卜等,可以促进母鹿及时而集中发情,对配种工作的进行非常有利。
(3)配种期母鹿的日粮应以容积较大的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以精料为辅。精料日给量母梅花鹿为11~12千克,食盐18克,石粉15克,块根块茎等青绿多汁料的日给量为10千克;母马鹿17~18千克,食盐35克,石粉30克。块根块茎等青绿多汁料的日给量为30千克。
(4)饲喂方法,圈养母鹿每天喂饲3次精料和粗料,夜间补饲鲜嫩枝叶和青干草、青割粗饲料,到10月份植物枯黄时开始饲喂青贮料,日给量梅花鹿为05~10千克,母马鹿20~30千克。放牧的母鹿从10月1日始,夜间补饲精料和粗料,并供足饮水。
母鹿在配种期还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准备配种期不能喂得过肥,保持中等膘情,以有利于发情和配种;及时为仔鹿断奶,以使母鹿及早或适时发情;配种期及时观察发情情况,以保证做到适时配种;防止乱配、多配、漏配现象的发生;配种后公、母鹿应及时分群管理,发现母鹿再次发情也应及时复配;注意淘汰不育、有恶癣、年龄过大、产过弱仔、有严重疾病尤其产科病的母鹿。配种期常将母鹿分别组成育种核心群、一般繁殖母鹿群、初配母鹿群和后备母鹿群,根据其各自的生理特点分别进行饲养管理。
2妊娠期母鹿饲养管理技术
母鹿每年有235天左右的妊娠期、60~100天的泌乳期,其生理负担是相当重的,所以在营养上主要应考虑母鹿在妊娠期和泌乳时的营养需要。
母鹿在妊娠期的营养需要有两个方面,即供应仔鹿的生长发育和为哺乳贮备营养物质。营养不足,会导致流产、仔鹿吸收,仔鹿初生重量小、畸形,产后泌乳不足等。在这一时期对母鹿饲养管理的重点有3个方面:第一,保胎;第二,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增加初生重量;第三,为泌乳作好营养方面的准备,以增加仔鹿的断奶重。
3哺乳母鹿饲养管理技术
哺乳期母鹿是其一生中代谢强度最大的时期。母鹿分娩后即开始泌乳。鹿乳是仔鹿在出生后头一个月的主要食物和营养来源,仔鹿哺乳一般从5月上旬至8月下旬,早产的仔鹿哺乳期约100~110天,大多数哺乳期约90天。在哺乳期内仔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母鹿的乳汁。一般梅花母鹿每昼夜可泌乳约700毫升,泌乳量高的可达到1000毫升以上,马鹿的泌乳量更高。鹿乳汁浓度越大,营养价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