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乳中各种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母鹿的饲料。仔鹿在出生后1个月内增重达到66千克,3个月内增重约215千克。这些增重的营养物质大多来自于鹿乳。由此可见,泌乳期母鹿必须每天从饲料中获取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并用于转化为鹿乳和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假若体内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一方面会影响泌乳量和乳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会消耗母体内的营养蓄积,造成母体消瘦,甚至会影响母鹿的健康和下一个配种期的正常发情。
母鹿产后一般食欲较差,除保证护理卫生工作、充分供应饮水和优质青饲料外,可按产前日粮喂给,第二天开始,根据其食欲大小适当增加精料02~04千克。产后3天,母鹿基本恢复食欲,再增料01~02千克。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母鹿采食,满足泌乳需要和仔鹿生长发育的需要,减轻母体消耗。当增料后不见泌乳增加,应逐渐减料至标准日粮。此阶段的重点是及早加强营养。哺乳花母鹿的日粮为:混合精料10~125千克;多汁饲料15千克;青粗料25~60千克;石粉或骨粉30克;食盐25克。哺乳母马鹿的日粮为:混合饲料175~20千克;多汁饲料25千克;青粗料80~150千克;石粉或骨粉50克;食盐35克。
另外,母鹿产后瘤胃容积逐渐变大,消化机能逐渐加强,采食量约增加20%~30%,故要选择优质青粗饲料为主要日粮组成,精饲料的喂量为08~1千克。实践证实,在母鹿泌乳初期饲喂麸皮粥或小米粥、精料粥,这样饲喂十分有利于泌乳。
在5~6月份青绿饲料缺乏时可以使用青贮料,花母鹿日给量15~18千克,母马鹿45~54千克。在饲喂次数上,舍饲的泌乳母鹿每天饲喂2~3次精饲料,3次粗饲料,夜间再补饲1次。放牧的母鹿可在中午和下午归牧后补饲精料,在夜间补饲粗料。同时,阴雨天气应防止饲料发霉变质,青饲料边割边喂。
在管理上,母鹿分娩后,可根据母鹿分娩的先后、仔鹿的性别将哺乳母鹿分群护理,每群为母仔鹿40~60头。护理期间,应防止母鹿扒打仔鹿、舔肛、咬尾等恶癖的发生;对被弃的仔鹿和弱鹿应及时寄养给保姆鹿;严禁参观,保持安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乳房炎和仔鹿疾病;加强调教驯化和仔鹿后期补饲,为断奶分群做准备,防止出现哺乳混乱现象,而造成个别仔鹿吃不饱和受到母鹿的伤害。
(第五节)幼鹿饲养管理技术
幼鹿包括哺乳仔鹿、离乳仔鹿(或断奶仔鹿)和育成鹿。
习惯上,3月龄以前的小鹿称仔鹿或哺乳仔鹿,断奶后到育成以前称为离乳仔鹿,当年出生的仔鹿来年后即称为育成鹿。所以,幼鹿的饲养管理可以分为3个时期,即哺乳仔鹿期、离乳仔鹿期和育成期。
幼鹿正值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假若长期处在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受阻,那么对幼鹿的体型、机能、健康和生产性能都有长远的不良影响。所以,幼鹿的正确饲养管理是提高鹿群质量,保证仔鹿全活全壮的重要环节。
一、幼鹿的生长发育规律
1幼鹿生长发育特点
鹿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其他动物一样。在机体组织中,神经属于与生命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因而优先得到发育。从鹿体组织的生长发育顺序看,依次为神经、骨髓、肌肉和脂肪。内脏器官的发育、肝脏的大小与幼鹿的日粮营养水平紧密相关,瘤胃的发育则与饲料的种类有关,其他器官都与体重按照一定的比例发育。
2体型的发育
幼鹿体型的变化,取决于骨髓的发育情况。初生仔鹿的腿骨和后躯高,坐骨宽,发育较为迟缓,而且这些部位的发育情况也与母鹿妊娠期的营养水平有关,特别是妊娠的最后2~3个月。
幼鹿的体高是早期的生长部位,其次是体长,体宽特别是后躯体宽则是生长较晚的部位。
幼鹿的营养水平对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幼鹿在3~6月龄生长发育最快,所需营养物质也较多。在生产中应根据幼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当地的饲料条件,制定出幼鹿不同时期的饲养制度,原则上在整个幼鹿阶段始终保持高水平营养。
3瘤胃的发育
仔鹿出生时,瘤胃的容积很小,30~40日龄后发育速度加快。仔鹿2周龄前几乎不进行反刍,到3~4周龄时反刍活动才开始。同时,此时的仔鹿在消化固体饲料时,以第四胃和肠道为主,因为此时只有第四胃即真胃或皱胃能分泌消化液。
但是真胃缺乏淀粉酶。所以,仔鹿在30天前对青、粗、精料等固体饲料的消化能力很差。
固体饲料能刺激瘤胃发育,但瘤胃发育并不只靠固体饲料单一作用,精、粗饲料共同的营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瘤胃的发酵产物中,低级脂肪酸的产生,是刺激瘤胃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适时为幼鹿补饲粗饲料和精饲料是非常重要的。这应该在幼鹿的饲养管理和日粮配合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幼鹿的营养需要
幼鹿在1~3月龄的生长初期,骨骼的生长发育很迅速,内脏器官的发育也在不断地完善。应重点保证营养物质的全价性和矿物质的供给,特别是钙、磷和维生素D。幼鹿在45月龄,生长中心转到骨髓和肌肉,所以,除供给充分的矿物质外,也要保证蛋白质的需要,此时幼鹿日粮的主要特点是营养水平高、适口易消化。幼鹿达到育成阶段时,对蛋白质的质和量的需要大为增加。对矿物质、维生素和热能的需要也更强烈。只有满足营养需要,才能保证幼鹿的生长发育。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时期幼鹿的营养需要和幼鹿生长发育规律,为不同时期的幼鹿制定合理的日粮标准。
三、哺乳仔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1初生仔鹿的护理
初生仔鹿护理的关键是清除初生仔鹿口鼻和体躯上的黏液、断脐和喂初乳。
(1)清除黏液及断脐。仔鹿产出后,全身布满胎水和黏液,假若不及时清除,则因体热的急剧散失而使幼鹿衰弱、患病或死亡,特别是气温较低时更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优秀母鹿分娩后,寸步不离其幼仔,并舔舐爱抚,仔鹿很快被舔干,仔鹿生后20~30分钟即可站立吃乳。母性好的母鹿卧着舔舐仔鹿,以让仔鹿尽早吃上初乳。一些母性不好,分娩后对仔鹿漠不关心,仔鹿身上的黏液不能及时得到清除,就不能很快的站立和吃初乳。饲养员应用纱布将初生仔鹿的全身擦干,特别是首先清除口及鼻孔中的黏液,以防止因窒息而死亡。
多数仔鹿可自然断脐。生产中需仔细检查,没有自然断脐的应及时人工断脐,防止脐带受到污染而继发炎症。无论是自然断脐还是人工断脐,脐带处均应用碘酒消毒,并注意防止人工断脐时造成大出血。
(2)喂初乳。初乳是母鹿在产后5~7天内分泌的乳汁。
仔鹿生后一般在1~2小时内应吃到初乳,越早越好,最晚不应超过8~10小时。初乳颜色深黄黏稠,比常乳的总干物质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酶、抗体、镁盐等,营养价值高;蛋白质中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仔鹿的抗病能力;初乳中的镁盐有助于仔鹿胎粪的排出。
仔鹿初生时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最高,约为50%,20小时后仅能吸收12%,36小时后吸收量很少或不吸收。所以,越早给仔鹿喂初乳,仔鹿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越多,而血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多少与仔鹿的死亡率有直接关系。
(3)仔鹿代养。代养仔鹿是提高仔鹿成活率最有效的补救措施。当新生仔鹿得不到亲生母鹿的直接哺育时,可寻求代养。代养母鹿的要求是:第一,性情温顺,母性强,泌乳量高;第二,母鹿分娩时间与代养仔鹿的出生时间应相近,原则上不超过2天。这样一方面母鹿刚分娩,性情温顺,容易接受代养仔鹿;另一方面,代养仔鹿可吃到初乳,抵抗力增强。
代养时,把要代养的仔鹿送入代养母鹿圈内,假若母鹿不扒不咬、而且主动前去嗅舔,就可以认为能接受代养,代养仔鹿能顺利地吃到2~3次乳,代养就成功了。代养成功后,除加强代养仔鹿的护理外,还应加强代养母鹿的饲养,喂给优质饲料以催奶。
应注意加强双胎仔鹿的护理,为防止出现一强一弱或一活一死的现象,对双胎仔鹿应参照仔鹿代养的方法加强管理。
(4)人工哺乳。一般情况下,仔鹿不需要人工哺乳,但假若出现下述情况,则应实行人工哺乳:母鹿母性不强有恶癖而拒绝哺乳;母鹿乳汁不足或无乳;仔鹿出生后体弱而不能站立;母鹿产后死亡;无法找到代养母鹿;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工驯化;哺乳对象是野生初生仔鹿等。人工哺乳有短期人工哺乳和长期人工哺乳,仔鹿无法获得母乳时使用长期人工哺乳。
进行人工哺乳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必须坚持做好乳汁、乳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②人工哺乳应定时、定量、定温,乳温直保持36~38℃。
③30日龄内的仔鹿应定期补给鱼肝油、多维素和抗生素,预防疾病并促进生长发育。
④尽量引导仔鹿自动吸吮奶瓶,不能灌服。
⑤采取人工协助排粪措施。
⑥人工哺乳最好在哺乳室内或单圈内进行。
⑦经常观察人工哺乳仔鹿的食欲、采食量、粪便和健康情况。
⑧提早补料,适时断奶。
2哺乳仔鹿的补饲与管理
(1)哺乳仔鹿的一般管理。在哺乳仔鹿舍内设置仔鹿保护栏是保障仔鹿安全、减少疾病、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仔鹿栏各立柱间距约为15~18厘米。仔鹿生后15天内大部分时间在栏内休息,饲养员应每天定时细心观察它们,观察的重点是白病、脐带炎、肺炎、坏死杆菌病,发现异常应及时诊治。在仔鹿的喂养中,除精心护理外,还要加强驯化调教,以信号或口令指挥它们的行动,不能进行粗暴管理。
(2)哺乳仔鹿的饲料。补饲并不仅仅是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锻炼仔鹿的消化机能,促进仔鹿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