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1473年2月28日出生于波兰,他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是天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便大踏步向前迈进了。哥白尼于1543年去世。
1473年2月28日,在波兰西部维斯杜拉河畔托伦城圣阿娜巷的一个商人家庭,迎来了他们最小的儿子——尼古拉·哥白尼的降生。看着家里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母亲恬静地微笑着,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永恒的快乐。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早在哥白尼刚刚开始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爱动脑筋的一面。无论看到什么东西,他都会好奇地提出问题,像天空为什么有云,而地上没有?人为什么会生病?船只为什么能在河流上穿行,人站在水里却要被淹没?……问题太多了,以至于照料他的保姆不断向别人诉苦,说和这个小主人待在一起,说一天的话比一年的还多,真是累得够戗。
因为平时都很忙碌,所以只要有时间,父亲就喜欢带着家人,一起到乡下的葡萄园休假,美美地享受悠闲的快乐时光。为了不让假期枯燥单调,父亲还邀请了城市里通晓音乐、地理、天文等知识的各界名人一同前往。
在那个充满了奇妙花香、葡萄香和酒香的地方,人们畅所欲言,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看到的各种奇闻逸事,还有他们正在加以考察和研究的主题。每一个有趣的故事结束后,小哥白尼和哥哥姐姐们都会使劲儿地点头,然后请求他们接着往下说。而在所有人的谈话中,小哥白尼最感兴趣的就是天空中的星座。
“天上真的是太阳最大吗?”“其他星星都住在哪里?”“月亮离我们有多远?”……看着这个眼睛纯洁得如同星星的孩子如此可爱,人们都忍不住打趣他说:“想要知道得更多,你就快点长大吧,也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天空中!”
父亲经常将小哥白尼托举在肩头,为的是让儿子能够好好仰望璀璨的月亮,小哥白尼也会稚气地问:“我能看见月亮,月亮也能看见我吗?”
父亲微笑着说:“这可是一个好问题,我们都等着你来解答呢!”
“哦!”小哥白尼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此时,他的心早已飞到了浩瀚的夜空,追逐着那些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星辰们。在他的眼睛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闪烁的星星和月亮,还有那些遥远的、无法预料的星辰更美丽。也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如此安静,如此痴迷地看了一夜又一夜,却不感到丝毫厌倦。
有了这样的鼓励,小哥白尼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了,他暗自许下了一个心愿:我也要找到自己的星星!当他7岁的时候,小哥白尼彻底迷上了观察天象。
有一天夜里,风吹得又急又响,树叶打在玻璃窗户上,噼里啪啦一阵乱响。父亲担心小儿子会被惊醒,悄悄地来到他的卧室。当父亲推开房门,却惊讶地发现,儿子正穿着睡衣,一动不动地跪在窗台前的椅子上,痴痴地看着昏暗的天空。
“哦,我的宝贝,很晚了,天气又这么冷,你在干什么啊?”父亲急忙走了进去,准备将儿子抱回温暖的床上。
“爸爸,没有什么的,等我找到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我再睡觉!”小哥白尼拒绝了爸爸伸过去的手。
“宝贝,明天再看星星吧!今天云层这么厚,它们不会出现的!”父亲心疼得皱起了眉头,他明显地感觉到,儿子的身体很凉,小手更是冷冰冰的。父亲走过去,不容分说强硬地把小哥白尼放进了被窝。
父亲离开卧室后,小哥白尼静静地等待了一会儿,又翻身爬了起来,裹着鸭绒被,继续痴迷地待在窗口前等待他期望的星星出现。渐渐地,他的眼皮不听使唤了,开始频繁打架,实在无法继续坚持而沉沉睡去了。在梦里,小哥白尼看见一个巨大的太阳在燃烧,自己的小脸正在上面闪烁光芒。他忍不住“呵呵”地笑起来。
看到儿子这么迷恋晚上的天空,父亲也不断地给他提供一些帮助,经常邀请那些懂得天文知识的人来家做客,给儿子讲更多好听的故事。人们的谈话,犹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的脑海里生根发芽,逐渐地茁壮起来了。
因为心里一直都有天空的梦想,小哥白尼执著地保持着自己的爱好。当他进入中学时,听说有个仪器名叫日晷,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他对此很好奇,就跑去找老师询问其中的原理。
在得到老师的指导后,他马上跑回家,按照自己的理解确定了基础材料,然后在那里认真地又刻又画,忙得不亦乐乎,并不断对仪器进行调整。没过多久,小哥白尼的实验就成功了,一个标准的日晷漂漂亮亮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有了这个仪器,他在业余时间里便开始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一点一滴地做着详细记录和认真计算。他逐渐感到天空距离自己更近了,他能够领悟到的知识也更明确了。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举行了一系列讲座,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观点,推翻了过去一直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的“地心说”的错误说法。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天体运行论》终于印刷出版。
该书的正式出版,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天文学家更准确地观测行星的运行。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不仅是现代天文学的起点,也是现代科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