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清·金缨《格言联璧》
1、戒除贪欲
许多人爬到一定高位时,不但居功自傲、矜才使气、盛气凌人,而且还不知道满足,过分的贪欲使其还想“爬得更高,飞得更远”。想一想宇宙之大,人际之繁,一人之功,一己之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每一个人的“功”和“才”都是踩着别人的肩头摘得的。所以,自视清高、贪得无厌,都不是做人的真本色。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一个老汉正在卖力地砍柴。当他抡起斧头准备砍一棵树时,一只金嘴巴的小鸟从树上飞下来,对老汉说:“你为什么要砍倒这棵树呀?”
老汉说:“家里的柴快要烧完了。”
小鸟说:“你不要砍倒它。回家等着去吧,明天你家里会有许多柴。”
老汉听了小鸟的话,两手空空地回家了。
第二天,院子里果然堆满了柴,老伴高兴地叫他出来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老汉就将遇到小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伴。
老伴说:“虽然咱们有柴烧了,可是我们却没有粮食。你再去找小鸟要点来吧!”
老汉听从了老伴的话,又回到那棵树下。这时,小鸟飞来了,它问:“你想要什么呀?”
老汉把老伴的想法告诉了小鸟。
小鸟听完后,依然让老汉回家等着。
第二天早上,家里果然出现了很多粮食,老伴欣喜若狂地喊道:“老头子,你快去跟那金嘴巴小鸟说,我要穿绫罗绸缎,还要很多奴仆伺候我,快去快去!”
老汉有些不耐烦,可是拗不过老伴,还是去找小鸟了。老汉把老伴的愿望如实对小鸟说了。小鸟很快答应了,叫他回家等着。
第二天早上醒来,老伴发现自己的愿望果真实现了。自己穿着绫罗绸缎,而且还有很多的侍卫和婢女。
贪婪的老伴仍然不满足,她对老汉说:“去,找金嘴巴鸟去,让它把魔力给我,让它每天早上来宫殿为我跳舞唱歌。”
老汉再次将老伴的意见转达给小鸟,小鸟愤怒地瞪着眼睛说:“回去等着吧!”
老汉又回到家,等待着愿望实现。
第二天起床后,他们发现原来拥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止境,拥有了稳定的生活还要去追求安逸,拥有了安逸的生活还要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欲望是贪婪的药引,只要欲望没有尽头,生活就永远找不到快乐。
知足者常乐,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当你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时,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古希腊一位美丽的公主,特别宠爱一只波斯猫。有一天,公主不小心丢了自己的宠物,于是国王命画师画了数千张波斯猫的画像贴在全国各地,而且张贴出告示:谁要将猫送回悬赏金币十枚。
告示贴出去以后,送猫者络绎不绝,可是都不是公主丢失的那只。公主想:大概是捡到猫的人嫌钱少,所以迟迟未见自己的那只。于是,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国王,国王又把赏银提高到五十枚金币。
这时,一个乞丐在宫廷花园外面的墙角边,拾到了公主的宠物。正准备抱着猫去换金币时。他发现原先的五十枚金币已经涨到了一百枚,乞丐心想:假如把猫藏起来,过几天赏银还会增加的。
过了几天,他又跑去看告示,果然奖金已涨到一百五十枚。
接下来的几天里,乞丐天天去看墙上的告示。当奖金涨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时,乞丐决定将猫送进城堡去换赏银。谁知,当他准备带上猫去领赏时,猫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猫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对乞丐在垃圾里捡来的东西根本不屑一顾。
利益对人们的诱惑是可想而知的,每个人都想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尤其是钱财,看到别人赚钱,自己更想发财。但是别忘了那句俗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绝对不能贪心不足。过分贪婪会使人厌恶,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事情发生,比如,如果一个商人忍不住贪欲,那么他的事业将会宣告失败;一个政界人士如果过于贪婪,那么他的前途命运将会毁于一旦;如果一个君王贪无止境,那么他的国家将会随之灭亡。由此可见,过分贪婪是多么可怕。
冯异,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将军,他有着出众的才华,高尚的品德,他跟随汉光武帝征战沙场几十年,取得了卓越的功绩,但是,这位将军从不像其他将军那样邀功请赏,而且还对自己的功勋避而不提,把皇帝的封赏多数都让给部下。
更始元年,大司马刘秀为平息叛乱率王霸、冯异等将起兵至邯郸,在邯郸展开了一场浴血奋战……冯异在这场战争中,突破重重阻碍,连夜为夜宿河北晓阳地区的大军筹措衣食,解决前方将士的饥寒问题,还在刘秀大军逢滂沱大雨时,四处奔波,取薪燃火,让将士取暖烘衣,并且送上热气腾腾的麦饭,不但使将士们吃饱穿暖,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这样更鼓舞了官兵斗志,最终攻克了邯郸,叛乱得以平息。
在这一战争中冯异可谓功勋显赫,可是就在别人等待论功行赏时,他却在阴凉处聚精会神地读《孙子兵法》。即使这样,刘秀当然也不会忽略战功卓越的英雄,但是冯异却拒绝一切封赏,实在推托不掉时,便将此功让给表现突出的战士,将赏银悉数分给这次作战中表现勇猛的士卒。刘秀很欣赏冯异这种淡泊名利、没有贪欲的性情。
而和冯异恰恰相反的一个人物——年羹尧,就是一个贪欲过胜的人,他的胞妹,是雍正帝的贵妃。
雍正皇帝非常赏识并重用年羹尧。登基之初就命其接替允褪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年羹尧也的确是一名才华出众的将军,他多年在西北前线为朝廷效力,并且因平定西藏战功卓越,被加封三等公爵,加太保衔,而后又因功绩显著进一等公,加官进爵。从此以后,年羹尧被加封的头衔几乎达到极致,赏银的数量也到了不可再多的地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年羹尧在享受了如此多的厚赏之后,更加得意忘形,贪欲更浓。张狂的行为终于遭到了群臣的围攻,纷纷上奏章弹劾年羹尧。其中以内阁、詹翰、九卿、科道合奏年羹尧的罪恶“罄竹难书”最有力度,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行为早有耳闻且不满,只是没有得到真凭实据,于是在事实摆在面前时便顺水推舟,下令将年羹尧革职查办,历时九个月之久的调查,结果议政王六臣等定年羹尧罪: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僭越之罪、狂悖之罪、专擅之罪等九十二条罪状。
又半年过后,雍正派兵统领阿尔图,并给年羹尧下了判决诏书:“历观史书所注,不法之臣有之。然当苏败露之先,尚皆为守臣节。如尔公行不法,全无忌惮,古来氆有其人乎?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愿以尔实心报图,尽诖猜疑,一心任用。尔乃作威作福,植党营私,辜恩负德,于绍果忍为之乎?……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曷以彰安典而服人心?今宽尔磔死,令尔自裁,尔非草木,虽死亦当足也。”年羹尧此时悔之晚矣!只有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他的亲属、家眷都受到了株连……不可一世的年羹尧轰轰烈烈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两个字“贪欲”,就是因为他的贪欲太强,导致了悲惨的下场,如果他能够忍住高傲的性情,耐住无止境的贪欲,那么他的人生结局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做人做事一点通人有贪心、有私欲这是正常的,但是,一个低调做人的人绝对不允许这种欲望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会控制自己的性情,遏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的人生光辉而又圆满。做人要学会知足,及时浇灭心中不良欲望的火花,切勿让它造成灾害。否则,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2、学会看轻自己
看轻自己不是小看自己,更不是自卑,而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方法和原则。
李明在大学的专业是投资管理,毕业后很顺利地进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在应聘这份工作时,公司的老板说,虽然公司目前不大,但可以给他充分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
进公司后,老板果然没有食言,没多久李明就被任命为市场部的副经理,负责拓展客户。这一职务相当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李明没有胆怯,他年轻有闯劲,再加上丰厚的专业知识,逐渐为公司打开了局面。在一段时间里,李明拓展的客户竟占了公司新增客户总量的一半以上。老板非常高兴,过来过去总要拍拍李明的肩膀,有事没事地还拉上李明去喝酒,外出有什么活动,也会把李明带上。给人的感觉,他和李明的关系超过了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似乎是好哥儿们的感觉。因此,公司里的人私下里说,只要公司里人事变动,李明肯定会升为市场部经理;甚至还有人说,市场部经理算不了什么,对李明来说,公司副总经理的位子也是有可能的。
李明自己也志得意满,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番。老板的器重,使他觉得自己对于公司很重要,言下之意,除老板之外,公司再也无人能与他相比,即便是那个与老板沾亲带故的副总似乎也不值得一提。
没过多久,公司果然出现了人事变动,市场部经理离开了公司,这下,人人都以为李明必是市场部经理无疑,可结果出人意料,老板并没有让李明升任市场部经理,而是花高薪从别的公司市场部挖过一个人来担任市场部经理。这让李明很失望,也非常不满,他不好直接表露自己的想法,便想了一个办法:提出要休假,说以前太累了,想放松一下。这明摆着是在提醒老板,自己对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老板考虑了一会儿,很爽快的同意了。
李明想:自己的努力却得来这样一个结果,自己这一休假,要不了两天公司就得乱套,到那时,老板一定会主动请他回来。
一个月后,李明回到公司,公司一切正常,并没像他想象的那样。当他去老板办公室销假时,老板仍像以往一样,热情地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休假过得怎么样?”李明终于明白了,老板的热情不过是一种用人的技巧而已,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美国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做人做事一点通一个人的能力再大离开团体也非常渺小,这就像鱼儿只有在水里才能酣畅自如一样。所以,到任何时候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认真踏实地做人才是根本。
3、谦卑待人才会得到尊重
谦虚谨慎是做人的必备品格,只有具备这种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才会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并且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而当自己遇到不理解的事情时,则能虚心求教他人,取长补短。谦卑的人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也不文过饰非,不回避问题,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改正。
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使你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具备永不自满的精神,才能不断地前进,并且能够使你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一个人如果骄傲自大,满足于现状,主观武断地对待遇到的人和事,那么轻者会使工作受到影响,重者则会使你所从事的工作半途而废。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样的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谦虚谨慎品格的人都是比较实际的,他们不喜欢装模作样,更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和地位摆架子或盛气凌人,而是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了解他人的情况。
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杰斐逊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曾经是军中的上将,母亲是名门之后。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贵族除了发号施令以外,基本上不与平民百姓交往,原因很简单,他们看不起普通的平民百姓。然而,杰斐逊却是传统社会的“叛逆”,他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而是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不仅有上层的社会名流,而且还有更多的普通园丁、仆人、农民或者是贫穷的工人。他向各种人学习,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且学到了许多经验。有一次,他在与法国人拉法叶特谈话时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普通的民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并且亲自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为什么不满了,并会深刻理解正在酝酿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由于他作风扎实,深入实际,在做总统的时候,根据群众的需要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这样,他就在密切群众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有了谦虚谨慎的品格,会使一个人在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知所措,沾沾自喜于一己之功,不再进取,而是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居里夫人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她以自己谦虚谨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称赞。而她对荣誉的独到见解和分析,使很多喜欢居功自傲、浅尝辄止的人汗颜不已。正是在她的高尚品格的影响下,她的女儿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并且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之家成为令人敬仰的两代人三次获诺贝尔奖的家庭。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将领格兰特与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战局以北方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李将军则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
在一般人看来,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就会骄奢放肆、目中无人。但是,格兰特没有,因为他是一个胸襟开阔、头脑清晰、做事情有理智的人。
当别人问他对战争看法的时候,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了,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与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尽管战败了,但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只穿着普通士兵穿的服装,比较起来寒酸多了。”
格兰特将军这一番谦虚的话在别人听来,远比自吹自擂好得多。
实际上,只有那些对自己的成就没有自信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吹嘘自己,以掩饰那些令人不足的地方。而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会自我吹嘘和自我炫耀,因为他的成绩和成功,别人会比他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的。
格兰特将军的自谦,固然值得赞美,而李将军能够以败将的身份,昂首挺胸、衣冠整齐来签字,虽然战败,却仍能坦然承受,这正是他勇敢坚毅性格的表现,也是值得称赞的品格。他能够这样做,显示了他的自信和刚强,他把失败当做一种经验,而非一种耻辱,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胜利也许是属于他的。
当格兰特将军在赞美李将军的态度的时候,并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把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归为偶然的机遇。他这样说:“这次胜负是由极凑巧的环境所决定的,由于李将军的军队在维吉尼亚,而那里又天天遇到阴雨天气,这就迫使他们在泥淖中作战。相反,我们军队就幸运多了,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行军更是非常的方便。”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最后命运的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命运,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然而这正显示了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被名利的欲念所淹没。
如果你常常因为一点小成绩而得意忘形,接受别人的称赞,把它当做一桩十分了不得的事情,那么你就是在欺骗自己,对你自己没有任何的益处。而你也会从此走上失败之路,原因很简单,你已经失去了自知之明,盲人骑着瞎马乱闯,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做人做事一点通一个人要想活得充实、幸福,一定要把谦虚谨慎当做人生的第一美德来刻苦培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做到了这一点,你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找到快乐的感觉。
4、把自卑消灭掉
自卑的人总是无心无力做一件有挑战性的事,他们常用的借口是:“唉,我能力太差!”这种人始终无法摆脱自卑的“纠缠”,也根本无法达成自己的理想。而欲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拒绝与自卑纠缠。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产生自卑的两种原因,一是孩提时代,都觉得自己是“弱小”的;二是社会对一些人和事有一种过于完美的追求倾向,使很多人都有以一种自愧不如的自卑感觉。还有一些实际产生自卑的原因,如从小家境不好,教育不当,或是受压抑,身心不畅,或是受蒙昧,身心未得到开发,很少有条件和机会培养自信心,以致后来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过多,感到自我的渺小和无奈因而怀疑自己的力量,产生自卑感。
一个人自卑的特点是感觉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这正是成功人士最蔑视的。那么如何在成大事的过程中,拒绝自卑的纠缠呢?
(1)超越自卑之路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轻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地升华为人的一种良好品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而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
但能做到这点的人不多,大多数自卑者都碌碌无为。自卑心理重者更是如此。
自卑心理较重的人,大致有三条出路:
第一,消极认命,让自卑的感觉化为现实,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确不如别人,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持这种消极态度的人,容易放弃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听任命运的摆布,以各种借口自欺欺人,为自己的失败辩护。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失败者。
第二,自暴自弃,走向侵犯他人危害社会的犯罪道路,这种人看不到一点光明前途,铤而走险,以错误的方式去补偿自己的自卑心理。这种与他人为敌的反社会行为最终必以更大的失败而收场!许多罪犯都是因为自卑心理过重而走错了道路。
第三,发奋图强,超越自卑。承认自卑的感觉,决不让这种感觉成为控制自己的事实,与其为自卑而悲观丧气,庸碌一生,不如变自卑的弱点为奋斗的力量,扼住命运的咽喉,拼搏一生,争取成功。一旦有几个小成功的记录,则自卑就被逐渐超越,自信就会建立起来。持这种态度的人,不管原来多么自卑,必将获得成功,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
世界上许多杰出的成功人物,走的就是这条超越自卑的路。事实上,自卑的超越与需要动力的升华对由挫折、自卑到成功卓越的人士来说,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
从自卑中超越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出身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左眼斜视,左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九岁丧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林肯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四岁家败,九岁辍学谋生,十一岁丧父。但自卑一直是他奋进的动力。因此他的事业辉煌无比。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却是从另一种自卑走向成功的。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浪荡公子恶习。仗着自己长相英俊,挥金如土,一直春风得意的格林尼亚遭到一次重大打击。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样追上前去。此时,他只听到一句冷冰冰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庭,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并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长期努力之下,他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了二百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受自卑心理折磨的朋友,请你好好想想上面这些杰出人物的例子。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自卑如能被超越,便成了我们成功的本钱。
只要改变心态,将自卑变为发奋的动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
(2)战胜自卑就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卑的心态,其实就是战胜一种丧失信心的自我。
丧失自信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前面所说的暂时性丧失信心,一种则来自从小养成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若不加以克服,则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自卑感并非无法克服,就怕你不去克服。反观这世上,许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卑后走向成功的。请坚信:他们能,你也能。
我们给“自卑感”所下的定义是:一种阻碍自己成功的心理障碍。自卑感是无形的敌人,你必须设法战胜它,否则它所造成的危害及丧失信心、自我意识过强、不安、恐惧等种种并发症,都会为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自信与自卑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激素。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信心是否坚定呢?当你做完以下的测验,结果便马上知晓:
①你是否害怕失去工作。
②你是否常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发脾气。
③和上司交谈时,你是否感到局促不安。
④你是否会将过失转嫁别人。
⑤在人前,你是否会十分在意别人的想法,甚至变得胆怯。
⑥面对陌生人时,你是否会害羞。
⑦你是否会对陌生的事情感到害怕。
⑧你是否常在回忆光荣的过去。
以上答案中只要有一处是肯定的,就表示你的自信正亮起黄灯。你必须马上为自己谋求更高更坚强的自信。
①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者的前途,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其实,比起狂妄自大的人,自卑者更加讨人喜欢。因为,自卑的人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逐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自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增加生活勇气和信心。还应认识到,你若克服了心理上的这种障碍,将更有前途。
②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既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谁也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够想方设法克服缺点和不足就行。这样就会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前进。
③正确地表现自己。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并竭尽全力争取成功。成功后,及时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当面对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可以用“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来放松心理压力,反倒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成功。
④正确地补偿自己。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两种积极的补偿途径: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赶不上别人,就不要再背思想包袱,而应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勤奋努力,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二是扬长避短。
⑤要正确对待挫折。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就忘,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那么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死太高,不然就容易受挫。
(3)找自卑的原因为何一个看起来正常、健康聪明的人会背着自卑感的沉重负担呢?为了寻找答案,让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家的说法。曾有一本心理学书籍谈到,一般所谓的自卑感多半来自孩提时代——约6岁以前,而根本原因则多半源于父母对小孩的态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病,就是与人相处时的自卑感。
譬如:你在与比你强的人相处时总觉得自己矮半截而坐立不安便是这种心病所造成。若不设法加以克服,这种想法会经常带给你困扰。
曾经有一位推销员,他在开始从事这份工作之前,也常为自卑感所苦。每当他站在某位大人物面前,就会变得局促不安,结结巴巴地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最后他终于利用下面的方法克服了这种困难。
他在开始从事推销工作之初,非常胆怯,虽然对方热情的款待,但他总觉得站在人家面前自己变得很渺小。他透露当时的心情说:“在那些人面前,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小孩。由于自卑感作祟,当时我脑袋里一片空白,原已演练多遍的推销辞令变成乱无章法的喃喃自语,坐在大人物面前,我只觉得自己不断地缩小,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可怕的巨人。
但这种现象我没有让它持续下去,因为我感觉到如果不想办法扭转这种逆势,这种工作再干下去也没什么意思。而且那时候我也快被自卑感逼至崩溃边缘,但我又一想,把大人物看成是穿开裆裤的小娃儿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从我开始有了这种想法,便开始尝试,没想到效果出奇之好。当然,他们并不是真正变成小孩子。只是在我眼里他们都成了十四五岁的毛头小伙子。不过,事情真的是有所转变,他们都像朋友一般,说起话来非常自然。我也一样,自从能站在平等立场与他们交谈之后,我的心情就变得轻松自然多了。从此之后,我的观念就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自卑感也不见了!”
由此可见,自卑是自信的晴雨表,当你树立了自信之后,自卑也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了。
(4)扫除自卑的心理障碍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起自信心,就应像清扫街道一般,首先将相当于街道上最阴湿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种植信心,并加以巩固。如果信心得以建立起来,则新的工作机会皆会伴随而来,下面是加强建立信心的方略:
在树立信心的道路上,首先,你应观察自己的自卑感相当于前面所提到的哪一种,找到症结之处,便应马上进行溯其根源。你发现原来自己的自我主义、胆怯心、忧虑及自认比不上他人的感觉小时候就已存在,而自己和家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摩擦即为这些否定感觉充塞敏感之心所导致。若对此能有所了解,则你就等于踏出了克服自卑感的第一步。为了证明你不再是孩子,你若能将小时候不愉快的记忆从内心消除,即表示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成长需要过程,在扫除自卑障碍的同时,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才能、专长全部列在纸上,这样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另外,你也可以将做过的事制成一览表。譬如:你会写文章,记下来;你善于谈判,记下来;另外,你会打字、你会弹奏几种乐器、你会修理机器等种种,你都可以记下来,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再去和同年龄其他人的经验做比较,你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
世界是多彩的,生活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挑战。你愿意在家当懦夫,还是希望出去闯呢?当然你希望自己能出去闯,有计划地闯!想想看,当做好一件工作时,你便能获得进一步的信心;而有了信心,又可为你带来物质上的报酬,使你获得别人的赞美,进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些连续美好的反应,难道不值得你去闯吗?此外,这些反应也成为你走上成功的推进器,使你爬得更高、看得更远,彻底发挥所长,并获得自己想要的事物。
总而言之,方法应尽量与众不同,最主要的是要能充分表现自己。这样你对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你也就会以崭新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一切消极的思想,再加上重复的回忆,就能发展成心理畸型。并且,为自信心的丧失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
不管心理障碍的大小,我们总有灵验无比的“药方”来对付它,这个“药方”便是停止消极思想,多回忆一些积极的事情。要塑造全新的自我,便要拒绝从你的“心理银行”中提取不愉快的思想。当你在回想任何情形时,集中精力想好的方面,忘却不愉快的事。如果发现你在想某些不好的事情,要赶快全面转移你的思想。
总会有一些重大而又令人振奋的事情的。你的大脑渴望摆脱恶梦。如果你愿意振作,你的令人不愉快的记忆将渐渐枯萎,最终你“记忆银行”的“出纳”会把它们删除。
一位著名的广告心理学家在谈及我们的记忆能力时说:“当被引出的是一种愉快的感觉时,广告就容易被人记住;相反,当一种广告带来不愉快的感觉时,它就有可能被很快忘记。不愉快与人们的希望相对抗,我们不要记住它。”
简单说来,我们确实很容易忘记不愉快的感觉,只要我们拒绝去回忆它。仅仅从你的记忆中抽取积极的思想,让其他思想自然消失。当你拒绝记住消极、自我压抑的思想时,你便向征服恐惧迈出了一大步。
让自己怀有一种感觉,认为自己“目前”一点问题也没有,也假设自己一直怀有这种感觉。在这种感觉下,你认为自己会做什么,就尽管去做吧。只有朝着光明的一面前进,才可能得到快乐、坚强和成就。如果你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并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的话,一定会更具信心。
做人做事一点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是给人生增添一条成功的路径。一个欲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首先要战胜自卑感!树立起信心,充实而坦然地面对生活。
5、指责他人不如检讨自己
有的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让人避而远之;有的人总喜欢严厉地责备他人,使对方产生怨恨,不觉中使彼此的沟通难以进行,事情也办得一团糟。其实,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
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喜欢责备别人的毛病?布置下去一件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很可能不是积极地去与下属寻找原因,研究对策,而是指责下属:“你怎么搞的?怎么这么笨?”这时,你有没有想过下属会有什么反应?他可能什么也不说,但觉得你不近人情,从而怨恨你。这样,你今后很可能在与他相处时,总感到疙疙瘩瘩。
有这样一个幽默故事:
这天丈夫回到家,发现屋里乱七八糟,到处是乱扔的玩具和衣服,厨房里堆满碗碟,桌上都是灰尘……他觉得很奇怪,就问妻子:“发生什么事了?”妻子回答:“平日你一回到家,就皱着眉头对我说:‘一整天你都干什么了’,所以今天我就什么都没做。”指责他人实在不是一种好习惯,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别人不舒服你也不会舒服。
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三国演义》里,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需宽限几日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就没命了,时年仅五十五岁。
不过,并非人人都像张飞那样,还有一件这样的事情。1863年七月,盖茨堡战役展开。敌方陷入了绝境,林肯下令给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敌军。但米地将军迟疑不决,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出击。结果敌军轻易逃跑了。林肯勃然大怒,他坐下来给米地将军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极端不满。但出乎常人想象的是,这封信林肯并没有寄出去。在他死后,人们才在一堆文件中发现了这封信。也许林肯设身处地地想了米地将军当时为什么没有执行命令,也许他想到了米地将军见到信后可能产生的反应,米地可能会与林肯辩论,也可能会在气愤之下离开军队。木已成舟,把信寄出,除了使自己一时痛快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不要指责他人,并不是说放弃必要的批评。这里的原则是要抱着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批评。
有一家工厂的老板,这天巡视厂区,看到有几个工人在库房吸烟,而库房是禁止吸烟的。他没有马上怒气冲冲地对工人说:“你们难道不识字吗?没有看见禁止吸烟的牌子吗?”而是稍停了一下,掏出自己的烟盒,拿出烟给工人们,并说道:“请尝尝我的烟,不过,如果你们能到屋子外去抽的话,我会非常感谢的。”工人们则不好意思地掐灭了手中的烟。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喜欢责备他人,常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明。有时,也有推卸责任的目的。古人讲“但责己,不责人”,就是要我们谦虚一些,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这对自己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在你想责备别人的这不是那不是时,请马上闭紧自己的嘴,对自己说:“看,坏毛病又来了!”这样,你就可以逐渐改掉喜欢责备人的坏习惯。
做人做事一点通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家里。当你想指责或纠正你的对象时,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会宽容和尊重,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6、路窄人心宽
明人吕坤在《呻吟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意思是:在狭窄的小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为人处事最安全、最快乐的方法。
李刚的表哥第一次从香港来内地,李刚开车去机场接他。一路上,李刚热情地和表哥聊家常,可表哥的态度却很冷淡,时不时地哼哈应付两句,从不主动说话,李刚感到这样很无聊,也不再说话了,继续前行。
车子进了市区后,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多了起来。李刚驾着车不断地按喇叭在车水马龙中穿梭着,表哥不停地看他并不时地皱皱眉头,但是没说什么,李刚也没在意,继续开车。
这是前面有一个妇女正领着一个小孩准备过马路,李刚并没减速,而是猛地一加油门,从她们面前冲了过去。
表哥对李刚说:“让她先过嘛,一个女人领个孩子,路又这么窄,万一剐上怎么办呢!”李刚听完一想,表哥的话的确有道理,脸上不觉有些发热,尽管表哥没再说什么,但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这时,表哥转过脸对李刚说:“后面有个鸣笛的‘120’,咱们先靠到边上去,让它先走。”原来表哥早就注意到后面这辆鸣笛的“120”了,李刚也没说话,向外一打轮让过救护车,透过“120”的车窗,李刚隐约看到一个医护人员一手举着吊瓶,心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表哥前后看了看说:“这附近有没有停车场?咱哥儿俩下车抽根烟,聊会儿天。”李刚不知他什么意思,正好前面的小广场有个停车场,李刚慢慢地把车滑到了停车处。
表哥掏出一盒烟,递给李刚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他摇下车窗向外吐了口烟,拍拍李刚的肩头说:“老弟,驾龄几年了?”
“没多久,六年。”
“还可以,车技不错。”
李刚呵呵一笑:“还凑合。”
二人抽着烟,不着边际地聊着,表哥跟李刚讲他在澳门的生活,然后又谈起这个城市的美丽。慢慢谈到了这个城市的交通,李刚说:“路窄人多,常有交通事故呢。地方小,没办法。”而表哥却说:“城小道窄,倒别有小家碧玉的风情。不过,路窄人心宽,这是我们那里的一句老话。”
“路窄人心宽?”李刚颇有所悟!
表哥接着说“不是吗?急促地按喇叭,飞快地超车,有时并不走为了赶时间,只是图个潇洒。如果放慢速度,不仅安全,还可以欣赏沿途风景,岂不是一举两得。开车也是一种文明和礼节。这么美丽的城市,如果没有了噪音、谩骂、交通事故……岂不更美?”
的确,路窄人心宽!
做人做事一点通让人一步不等于低人一等,反而显得自己的品格更加高尚,形象更加完美。
7、有一点敬业精神
什么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不是空洞无物的,它是由勤奋、认真、责任心、忠于职守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精神组成的。
一个漆黑、凉爽的夜晚,坦桑尼亚的奥运马拉松选手艾克瓦里吃力地跑进了墨西哥市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
这场比赛的优胜者早已领过了奖杯,庆祝胜利的典礼也早已结束,因此艾克瓦里跑到体育场时,整个体育场早已空空荡荡。艾克瓦里的双腿血渍斑斑,缠着绷带,他努力地绕着体育场跑了一圈。这一切被躲在角落里的格林斯潘看得一清二楚,它是一位声誉很高的纪录片制作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过去问艾克瓦里,已经是最后一名了,为什么还这么吃力跑到终点?
艾克瓦里轻声回答:“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以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来起跑的,而是叫我完成比赛的。”
艾克瓦里的回答不禁让振颤,的确,这位选手是一名合格的运动员,起码一点,他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
人人敬业,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社会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人人敬业,否则将无法顺利运转。如果一个人不够敬业,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还会影响别人,造成连锁反应。所以敬业不是小事。
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在《物理评论》上发表论文,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定律可能不成立。他们找这方面的权威吴健雄商量,提出是否以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吴健雄表示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她和丈夫已订好了去欧洲旅游的船票,如果去旅游就要推迟实验,如果实验就要放弃旅游;怎么办?吴健雄当机立断:退掉船票,让丈夫一个人去旅游,自己留下来做实验。实验室在华盛顿的国家标准局,当时正是严冬酷寒,吴健雄冒着风雪往返于纽约与华盛顿之间。1957年一月九日凌晨两点实验结果出来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果然不守恒!李、杨因此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泰利格第看到李、杨论文的预印本后,也在积极地做实验,实验几乎与吴健雄同时进行,正当实验进行中,泰利格第的父亲去世了,他利用圣诞节假期回意大利去探望母亲。但他不知道吴健雄正在做实验,而且还有更多的人也加入了这场竞赛,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抢第一。
几天后,泰利格第返回芝加哥,获悉吴健雄的实验已成功了。他马上将实验结果写成论文急送《物理评论》,希望与吴健雄的论文同时刊出。可惜为时已晚,编者不同意同期刊出,他找当时的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威格纳去说情也没有用。结果泰利格第的论文发表在刊登吴健雄论文的后一期,编者加了一个注:由于技术原因延迟了,但未说明究竟是作者还是编者所造成的。泰利格第为此宣布退出美国物理学会以示抗议。
吴健雄的敬业精神值得每一人学习,同时她也得到应有的回报:被誉为美国物理学界女中豪杰,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第一位女士获此殊荣。后来,吴健雄去世,李政道撰文悼念,将她与居里夫人相提并论。
泰利格第悼父探母乃人之常情,当然不能因此而责怪他,但是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学术代价。
在台北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一些学校列为毕业班必上的“最后一课”:
一个午后,一个人从圆山附近的一家饭店出来,随手招了一辆出租车,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他又回过头来与朋友说了几句话才上车。如此一番,本以为司机会不高兴,可是出租车司机仍用一张笑脸欢迎他。
车子启动后,他对司机说去松山机场。其实,这位顾客在外贸协会的生产力中心工作,现在想回公司。生产力中心在松山机场附近的外贸协会二馆,因为是旧楼,不太大,又不太显眼,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他每次打车都说是去松山机场,免得再费力解释。
可是这次却很例外,他刚说完,这位司机师傅就紧接着问了一句:“是不是要去外贸协会二馆啊?”
这位顾客非常奇怪,以往他打车对司机说去机场时,一般司机就会不再吱声,一般好说笑的司机最多会问要去哪里呀,或你要搭乘哪家航班呀,还从来没有一个司机这么具体而准确地说出他真正要去的地方。他吃惊之余,便是好奇,问司机是怎么知道的。
司机认真地说:“有三条原因。第一,你上车时跟朋友只是简单的道别,没有出差送行的意思;第二,你没有携带任何行李,哪怕是一个随身的背包都没有,这个时间才去机场,没有当天就赶回来的可能,所以你并不是要去机场;第三,你手里拿的杂志被随意卷折过,一看就不是重要的公文之类的东西,而是供你自己消磨时间用的,但是却是英文杂志,把英语杂志作为普通阅读物的人肯定会外语啦。既然不是去机场那就一定是去外贸协会,因为机场附近只有外贸协会一家单位的有懂外语的人才。”司机说完从后车镜里望着这位顾客笑着说:“我说得还算正确吧”。
这位顾客非常吃惊,司机怎么会在短短的瞬间分析得如此透彻,而且又非常自信。于是马上跟他聊起来,结果发现这位司机真的有自信的本钱。
这位出租车司机每天的行车路线都根据季节、天气、星期详细制定。周一至周五,早上,他要到民生东路附近,那里是中上等的住宅区,搭出租车上班的人比较多。
九点左右,他会跑各大饭店,因为这个时间,刚吃完早餐,出差的人要出去办事了,游玩的人也要出去玩了,这些人十之八九都来自外地,对环境一片陌生,所以出租车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接近中午时,他跑公司云集的大写字楼前,这时候,会有不少人外出吃饭,因为中午休息时间较短,所以这些人会选择快捷方便的出租车;午饭后,他回到餐厅较集中的街区招揽生意,因为吃完饭的人又要抓紧时间赶回公司上班。
下午三点左右,他会选择银行附近。银行里有存钱的人,也有取钱的人,取钱的人因带了很多钱不会再去挤公车而是选择较安全的出租车,所以也能拉到客人。
下午五点钟以后,市区开始塞车。他便去机场、火车站或郊区这些地方。晚饭后,他又去生意红火的大酒楼前等候接送吃完饭的人。等到再晚一些时候,他去休闲娱乐场所门口等候。如此详细的计划,难怪这位出租车司机平均每个月都会比其他出租车司机多赚几万元台币。
“怎么样,我还够职业水准吧?”司机讲完自己的工作流程后不无得意地问这位顾客。
这个出租车司机的确让人钦佩,尤其是他最后说的那四个字——职业水准。一般说来,职业水准应该包括百分之八十的精湛技艺、百分之十五的认知与坚持,以及百分之五的灵光一闪。虽然三者所占比例不同,但三者缺一不可。对待工作如果没有尊重与投入,就无法掌握做好它所需的技能,没有必备的技能就谈不上特立独行的认知,没有特立独行的认知,自然就不会有灵光一闪,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水准,不仅可行,而且还能产生较大的效益与回报。能否敬业反映出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特征。
做人做事一点通认真、负责、高质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论是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这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对待工作始终都抱有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这也是一种敬业精神。不管从那个层面来衡量,只要你认真做了都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8、经常检点自己的过失
检点意指对自己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检查、约束。明代人管检点叫“点检”,明人吕坤提出在四种时候更要检点,就是在高兴时、愤怒时、怠惰时、放肆时。他认为这是道德修养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检查自己思想行为是否正确的主要方面。为什么?因为人在这四种时候,最容易忽视对自己的约束,往往会做出错事,事后悔之莫及。
就拿坐公交车来说,许多人不善于排队,车一来就乱挤乱拥;还有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踩踏草坪、在风景名胜地乱写乱画等等,这些人都是缺了“检点”的功夫。最厉害的莫过于看球赛了,球迷为自己喜爱的球队摇旗呐喊,赢了球,狂喜不已,以嘲笑输球一方为乐趣;输了球,便情绪失控,咒骂裁判和对方球员以至于和对方球迷拳脚相向,近年来,球迷闹事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也包括中国的一种“公害”。分析起来,在这近乎疯狂的球迷闹事中,除了有少数足球流氓兴风作浪外,多数参与闹事的球迷都是有失“检点”。平日里,他们可能都是家庭中的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学校里的好学生,单位里的好员工,但在公共场合,在没有亲人、领导、熟人监督的时候,他们就把持不住自己了,不再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任本性中低俗恶劣的一面泛滥。这说明他们的道德修养还欠着很大的火候,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很脆弱的。
所以,人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今天说错话没有、做错事没有,如果言行有不对的,就要及时更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这才是做人的道理。如果吃饱喝足后就放纵自己,乱言妄动,做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与白过了一日,做孽了一日又有何区别呢?
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捷,人际联络的扩大,但也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
一位西方人说过一句极富意味的话:“脸红是美德的颜色。”其实,有些时候,那些在足球场上大骂不止、在网上大开语言“屠宰场”的人,的确应该静下来自我检点一下!
做人做事一点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潮的东西不断涌进来,人们的观念也在趋向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作为人类所共同认可的行为美德,我们更不可能超越现阶段的公共道德。所以,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污染了他人,不要污染了社会,也不要污染了自己的人品。
9、不要小看身边的人
看人时如果能不以个人的喜恶为标准,你就会发现别人身上有很多长处,如果能加以有效利用,也能成事。
“鸡鸣狗盗之徒”也有可用之处。春秋时期,四君子以养门客闻名,其中以孟尝君为最,据说座下有门客三千。一次,又有两个人前来投奔,其中一个能钻狗洞、能学狗叫;另一个会学鸡叫,除此之外,别无所长。孟尝君还是把他们留下来。许多门客不服气,总觉得这两个人没什么能耐,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丢人,请孟尝君将这二人辞退,孟尝君劝他们说:“世无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让他们留下来吧。”
没多久,孟尝君奉命出使秦国。鉴于孟尝君的名声,秦昭王想让他留下来做相国。有人劝秦昭王说:“孟尝君是齐国人,又很有本事,如果在秦国做了相国,他不会替秦国谋利的,即便是肯为秦国出力,也一定是先想着齐国然后在想着秦国,如果是这样,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王听完觉得有理,就打消了让孟尝君当相国的念头,而且把他关起来,想把他杀掉。孟尝君托人向秦昭王的一个宠姬帮忙说情。这个宠姬说:“我想要孟尝君的白狐狸皮裘。”
原来,孟尝君有一件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他把这件皮衣送给了秦王,秦王的宠姬只有得到了这件皮衣才肯帮忙,确实给孟尝君出了一个难题。孟尝君很发愁,问遍门客,谁也想不出对策。
这时,那个能钻狗洞学狗叫的门客说:“我能弄来白狐裘。”他在夜里装成一条狗,进入秦王宫中储藏东西的地方,偷出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皮衣。孟尝君又把这件皮衣献给了那个宠姬。宠姬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讲了情,秦昭王就把孟尝君放了。
孟尝君获得行动自由以后,换了证件,改了姓名,混出咸阳,连夜逃往齐国。秦昭王放了孟尝君以后,又后悔了,让人去寻,而孟尝君已经逃走了,于是他就派人驾车追赶。
半夜时分,孟尝君来到函谷关下,却出不了关。因为秦国有一条规定:“鸡鸣以后才准放人通行。”孟尝君很怕追兵赶到,心里很着急。这时,那个会学鸡叫的门客捏起嗓子,学着公鸡打鸣的声音,十分逼真,引得附近的公鸡也鸣叫起来。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就开关放人通行,孟尝君得以顺利脱逃。
当孟尝君在秦国遭难时,那么多才子贤士都束手无策!全靠这两个只会一点雕虫小技的人才得以脱险,由此可见用人之道,确有奥妙,不可以常理度之。
所以古有明训:“人无完人。”看人总要往好处看,对人才有信心,才敢把事情放心交托给他。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他的长处也许会把一匹千里马当成了一匹跛脚驴子。只有透过缺点看优点,才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克服这一弱点要注意两点:
(1)不管小毛病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将军叫格兰特,此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同时又是一个好酒贪杯的酒徒。总统林肯看到的只是他的帅才,而不计较他的缺点,因此大胆地起用了格兰特。当时林肯对众多的反时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喝!”格兰特上任后,迅速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使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军很快平定南方叛乱而告终。
有才者,君子小人莫不乐为之用。有些人确有大才,也有明显约品格缺陷,这种人用好了是个宝,用不好是个精怪,要有王者气象和超群统御力的人,才用得好这种人。
(2)要管大毛病
特朗普出生豪富之家,在沃顿金融学院读书时,他在某地发现一个公寓村,共有八百套住房闲置。于是,他建议父亲将这个公寓村全部买下来,交给他经营。由于他还要读书,就聘请一个名叫欧文的人当经理,代他管理物业。欧文颇有治事之能,很快使公寓村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几乎不用特普朗操心。
但是,欧文有一个令人讨厌的毛病——偷窃。仅一年时间,他偷窃的公物即高达五万多美元。
特朗普发现欧文这种毛病后,从心情上来说,他恨不得让这个家伙立即滚蛋。但是,从理智出发,他觉得还需要慎重。一方面,他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接替欧文的职位;另一方面,他认为公司不仅是一个赢利的地方,也是一个传播文化、培训人才的地方,对一个有毛病的人,不加教育就推出去,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最后,特朗普决定给欧文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将欧文找来,给他加了工资,并指出他的毛病,建议他以后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行为。欧文既羞愧又感激。自此,他改掉了恶习,兢兢业业工作,为特朗普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做人做事一点通在处世交友时,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抛弃这个人,是最省事的做法,却不是最好的做法。人的优点与缺点经常是伴生的,往往能力越强的人,缺点越明显。你想用能人,只好忍受他的缺点。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你想全用好人为你工作是不可能的。与其精挑细选,不如大胆用人。”
10、不轻易责备别人
与人交往做到和谐相处,就得承认对方的价值,允许个性的存在。如果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人难有好人缘。当你强求别人的时候,反过来应该想想别人对自己会怎么看。另外,处处要求别人符合你意,那么别人怎样体现自己的价值呢!
任何事都有阴阳两面,如果你是个领导,对待自己的下属——赞扬就是“阳”,批评是“阴”。批评与赞扬都是促进下属的好方法。而将二者综合起来灵活运用,更能够取到单纯的批评与单纯的称赞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赞扬是对人的鼓励与肯定:可以使人信心百倍,精神焕发。赞扬可以使人在一种受到充分尊重的氛围下把赞扬者的要求变为他的自觉行为。
歌德与席勒曾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一起到剧院观看预演。二人的性格不同,对待人的方式也不同:歌德喜欢发脾气,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说话语气全用命令式;而席勒则作风完全相反。此次演出的剧本是席勒的作品,因而两人都满心欢喜。不料一看预演,发现主角仍没把台词背熟,已经到了正式上演的前一天。歌德不禁勃然大怒:“你们到底干什么去了,这样怎么能上演!”在歌德的斥责下,主角赶紧拼命背台词,但到了第二天上演,仍然不够流利。第一幕结束后,席勒来到后台,我住对方的手、充满信任地说:“演得不错,相当成功,说话语气也很恰当……”听了这些话,那位演员精神倍增,信心完全恢复。在以后的几幕中,台词都流利地背诵了出来,演技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台下掌声雷动。
斥责是禁止一个人做某种事情,并向当事者希望的方向去做。因为对其怀有某种期待,所以才会在失望中大声斥责。但切不可在大喊大叫中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的。若感情用事地表示全部信心而厌恶对方,则无异于舍本逐末,达不到斥责的目的。所以这种斥责除了发泄情绪之外,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在盛怒之下把一切搞砸了。
遭人斥责,谁都会感到紧张。过度的紧张会使人做事情畏首畏尾,越发不顺利。一味的斥责,让人无法忍受,这时候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拼命反抗;二是破罐破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有人会对之产生“抗体”,对你的斥责司空见惯,置若罔闻,到头来让你徒费唇舌。
与其一味的斥责,不如斥责之后再给人以称赞、抚慰,暴露其不足之后再指出希望,留给人以改进的余地。两者交相使用,才会使人心甘情愿地朝着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称赞是正面引导别人朝着所希望的方向去做。很多情况下,如果能把领导者的要求,转化为对方自身的需要,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然而一味称赞也会带来不良的负面效果。一个总是生活在掌声、恭维与鲜花中的人,也会变得不可理喻,他会自负、高傲、目空一切。
有些人很喜欢指责他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有些人似乎养成了一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不动就批评他人。还有些人,他们本来在某方面做得并不好,却非要拼命去批评别人。这种批评怎会以理服人呢?其结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被人反驳。其实,尽量去了解别人,尽量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这比批评要有益得多,这样不但不会害人害己,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和仁慈。“了解就是宽恕。”何不运用温柔之术呢?所以,当我们批评他人时,先想想自己:“我做得怎样?是否应该完全怪罪他人?”这样你也许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并与他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让我们记住,我们所要说服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其心中充满了成见、自负和虚荣的东西。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曾因受到苛刻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敦年轻的时候并不圆滑,但后来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与人应对,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坦言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人家的好话。”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行为中显示其伟大的。”
做人做事一点通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其实很多时候,求全责备会适得其反,而宽容却能达到目的。
11、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
一般来讲,承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承诺,明确地答复人家,应允其请求之事;一种是不自觉承诺,这就是自己本来并未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应允了。其实,在应酬中轻易承诺很容易造成被动的局面。
拿破仑曾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例如,一个朋友托你办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你看来可以办或不可以办,或介乎两者之间,你可应允一定为其办理,这叫自觉承诺。你也可能会说“让我想一想”,这叫不自觉承诺。在人家看来,你也承诺了。
有时候,我们会在无意中,由于用词或说话的口气不同,使人们对你要表达的意思产生曲解。我们常常在应酬中听到某位朋友说,某某分明答应为我办一件事,可是他却食言了。仔细地想一想那位朋友的话,虽然某某曾经答应过他,但那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应付,或者是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其实,恐怕连那位朋友也心知肚明,他所请托之事有些强人所难。有人不禁会问:“在朋友面前,对朋友提出的请求非应允不可,而实际上这种要求根本就办不到,那时自己该怎么办?”日本的应酬学家掘川正义告诉我们:“我们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托完毕之后,不妨轻轻地摇头,不必强烈地表示出拒绝的态度。”这就是说,做人不必用伤害感情的强烈言辞去拒绝,只要轻轻摇一下头,把拒绝的意思含蓄化。
这样,朋友便可以理解。再加上你充分陈述拒绝的理由,朋友会更容易接受。还有一些人当朋友提出某种请求时,不是果断地回答,而是采取拖的办法,这都是不好的应酬之道,后果必然不好。
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他许下的诺言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主要标志。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的事情或办不到的事情干万不能轻率应允。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兑现。否则,就像老子所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也许,此类的许诺的确太宏观了,实难分清是诺言还是戏言,抑或是脱口而出的一句“豪言”。要求其兑现未免太不现实,但中国人这种拍胸脯许诺的现象实在太普遍了,着实构成了一道道叫人猜不透的、无处不在的风景。
酒桌上,三杯酒下肚,就一脸真诚地说了:“大哥的事,你放心,全包在小弟身上。”散席了,许诺的人就把刚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在某个聚会场合,两个大学同窗意外相逢,一个经商颇有成就,另一个正想搞个项目,前者兴致勃勃,问之又问,然后煞有介事地表示:“这事好办,一点投资没问题,你写个可行性报告就OK了。”于是另一位忙碌数日,又是写,又是思考,又是打印,再约同窗,多次追问,对方已对那晚谈话记不甚清了。
其实事情本来很简单,没有人强迫你“许诺”,能做到就说“是”,不能做到就说“不”,干干脆脆,利利索索。你如果许诺什么就要努力去实现诺言,即使做不到也要交待清楚前因后果。你不许诺,别人就不会企盼,也不会失望;你也无失信的内疚。大家心态都平衡。
遵守诺言的人是真正的君子,践踏诺言的人必然是一个小人,至少是一个吹牛耍嘴皮的家伙。俗话说“沉默是金”,你可以保持沉默,但如果说了,就要兑现。这是衡量人格、胆略、素质的标准。
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空头支票”不仅仅增添他人的无谓麻烦,而且损害自己的名誉。华盛顿曾说:“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他人信赖的。
因为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会有失望的经历。相反,你若承诺,无疑在他心里播种下希望,此时,他可能拒绝外界的其他信息,一心指望你的承诺能得以兑现,结果你很可能毁灭他已经制定的美好计划,或者使他失去寻求其他外援的时机。
如此一来,别人因你不能信守诺言而不相信你,也不愿再与你共事,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经常不负责,许下各种承诺,而不能兑现承诺,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印象。如果承诺某种事,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不愿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
成功的人会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去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会轻易承诺。
做人做事一点通生活中有许多人的承诺很轻率,不给自己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