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1、该放弃就放弃
“世事多变,得失无常”,所以人们不要因为得到而骄傲,不要因为失去而沮丧,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因此,一个有智慧之头脑、低调之心态的人,应该知道该放弃时就放弃。
有选择的放弃是一种更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生不必永远追求第一。有时在前进的道路上被跌得头破血流,这又何必呢?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第一名还不如第二名,在追求胜利的另一方面,还有更多别的趣味。
是的,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美丽。放弃不是保守,不是退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想要的一切。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十字路口,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都将面临着选择,而且每一次的选择很可能关系着前途和命运,所以就很难做出决断,放弃什么,坚持什么?这其中甚至充满了辩证关系。此时此刻,需要的就是清醒的头脑,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勇气。
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多年,直至打败吴国成就霸业。越王有“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的美意,范蠡却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并且离开了越国,独自跑到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齐国王有意邀请范蠡做齐国的宰相,可是范蠡仍然谢绝了,有人问他原因,他这样说:“平民百姓能够在家做千金,在朝做卿相,就是最高的殊荣了,但是做久了,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他丝毫没有遗憾再次放弃了高官厚禄,在齐国散尽家财,隐姓埋名在一个叫陶的国家,再一次开始了艰难创业,谁想,他又在这个国家创下了巨万家资,这个地方的人都尊称他陶朱公。
可是,范蠡的儿子们一个也没有他这样的胆识与魄力,尤其是大儿子,非常贪恋钱财,因此害死了自己的亲弟弟。
事情是这样的,范蠢的二儿子在楚国犯了死罪。范蠢比较信任小儿子,所以准备了一车金银财宝,让小儿子带去楚国救回二儿子,可是没想到大儿子却不高兴了,与范蠡夫妇说:“二弟有罪竟然让小弟去搭救,那我这个哥哥还有什么用呢?”遂要自杀,做父母的怎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在面前呢?范蠡不得已只好让大儿子去楚国。
临走时,范蠡让他去楚国找自己的老朋友庄生帮忙,并且告诉他说:“你到了楚国,把这些金银财宝全部给庄生,然后听他的安排,不要自己盲目行事,他会全力帮助你。”
于是,大儿子驱车到了楚国,来到庄生家里,见庄生家里一贫如洗,很不以为然,但由于父亲再三叮嘱,他还是把带来的金银财宝留给了庄生,庄生嘱咐他说:“楚国是不安全的地方,你赶快回去,你弟弟的事情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但大儿子根本没把他的话当回事,自己在楚国住下来了,并且用自己私自带的钱,贿赂楚国的权贵们……庄生送走范蠡的大儿子后,便对他老婆说:“这些财宝都是陶朱公的东西,不要动,事情办好后,我还要把这些东西还给他。”说完,便急匆匆地去见楚王,庄生虽然贫穷,但出了名的廉洁、耿直,楚王都很欣赏他的个性和才华,对他的意见也乐于采纳。他对楚王说:“治国的根本在于为百姓做事,消除天灾。”楚王当即下令大赦天下。范蠡的大儿子正去一位贵族家送礼,听说楚王大赦天下,弟弟出狱是理所当然的,庄生没有做任何事情,却白白得了一车金银财宝,不能就这样算了,于是又去见庄生说:“我弟弟运气好,刚好赶上楚王大赦天下,估计他很快就会出狱,所以我也要回家了,今日特来向您辞行。”
聪明的庄生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来意呢,便让他带走他的东西,贪财的大儿子便真的带走了。庄生从来也没有受过这样的羞辱,于是又去见楚王,说:“楚王陛下,我在街上听到了很多关于这次大赦天下的传言,百姓们都在说,您这次大赦天下根本就不是因为怜惜楚国的臣民,而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我仔细盘问才知道,原来是陶朱公的儿子犯了死罪,但是陶朱公很有钱,让他的家人带了很多金银珠宝贿赂官吏,最后赶上您大赦天下,所以不知道实情的百姓才有这样的想法。”楚王听后,气愤不已,下诏立斩范蠡的二儿子。
范蠡大儿子就这样因为不舍得放弃一车财宝而葬送了弟弟的性命,不禁让人们为之惋惜。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那么我们就要随时倒出“鞋里”的那粒“沙子”。放弃这小小的“沙粒”我们就会“轻松”地登上远方的“高山”。如果什么也不肯放弃,那么我们的也许就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切莫为了一粒沙子而放弃整座高山。
做人做事一点通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永永远远的属于谁,人都是紧握拳头而来,平摊双手而去,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再好的东西也不再属于你,这就提醒人们,要低调做人处世,无欲无求地潇洒度过人生,无时无刻都要懂得该放弃的事情就放弃,尤其是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更要放弃。这样人们才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领域中取得成功。
2、敢于赞扬比自己强的人
人人都希望获得荣誉和赞扬,善于成大事的人则会把荣耀与赞扬留给别人,自己承担那些不痛不痒的指责与批评。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日后的处世过程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林肯在任美国总统期间,遴选内阁大员时,决不委任唯命是从者,对于那些具有坚强意志难以操纵的人,他委以重任;甚至那些看不起他、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他也尽力罗致。他的陆军总司令史丹顿,继凯木伦之后最能干的阁员,就常为难他并把发生在贝尔伦地区的灾祸,归咎于他行政上的无能;还有林肯最得力的财政部长蔡斯,原来是个不喜欢林肯的人,并一度曾公开反对他。不管别人对他怎样,林肯总是将那些能担负重要责任的人兼收并蓄起来,为自己效力,由于林肯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他选录的人都是能弥补他的弱点的人。
一般的凡夫俗子,对个性坚强、难以驾驭的人,不仅不会设法罗致,反而避之不及,生怕他们喧宾夺主,胜过自己。可他们还常常说得不到真正的助手。这句话也许有一部分是对的,可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具有真才实干的人。他们从未发现自身存在着不足,总以为世上只有他们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照这样,还能成就更大事业吗?
著名的发明家和制作家马克西姆曾凝练地概括了得人善待的处世准则:“人们想从别人身上获得的东西,不外是两种:一为颂扬恭维,一为善待支持。”
当你选择助手和朋友,以及和他们来往之际,你应该舍得牺牲自己的虚荣心,努力求得在某方面比你强的助手,参照他们的意见去做一些你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只要你肯放下架子,舍弃矜持与虚荣,便能罗致一帮干将为你的事业奋斗。
做人做事一点通要使自己光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首先让别人比你更光荣。
3、如何对待不喜欢的人
人都有这样一个共性: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这一愿望,所以要尝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同住在一栋楼里,你喜欢安静,但是邻居可能成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你喜欢清洁,可有的人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你不愿被人打扰,隔壁却经常到家里来借根葱要头蒜的;你不喜欢宠物,却总有人牵着宠物与你一同上下电梯。在单位,也有不喜欢的同事,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
其实,这种烦恼是不必要的。人的一个主要特性就是社会性。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可能离群索居。笛福笔下的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还会有一个“星期五”陪着,最后他还是回到了人群中。可见,人是不能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的。而如老话所讲:“人一上百,形形色色。”生活中什么人都有。除了亲人、知己和朋友,我们还要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做人方法,只要不是违法乱纪,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宽容别人。拿做邻居来说,当楼上在装修时,我们会为传来刺耳的噪音而心烦意乱,对楼上人家非常有意见。但也有可能我们自己也要装修,噪音一样会打扰别人。这时我们就会体会到邻居之间相互担待、相互谅解的必要性。有些朋友(其实是熟人、老乡、老同学或同事)有一些毛病,但我们自己就没有毛病让对方也看不上吗?我们可以不喜欢朋友的毛病,包括品德上的缺点,但我们不应该排斥他人,这不但容易无谓地树敌,也失去了帮助他人进步的仁厚之心。
那么,该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1)忍让为上策
宁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点亏,也不要为小事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头破血流。清代时,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立即作诗劝导家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书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把院墙让后三尺。这样,让一让,出来六尺巷。
(2)主动接近对方
先伸出友好之手,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对方原来可能怀有的戒备心或敌意就可能化解。你很客气地提出一些问题,他们就会加以注意和改进。
(3)由己推人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这有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4)接受他人
人人都有其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接受他的本来面目,他也会尊重你的本来面目。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对方也不是总是那么招你烦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试着去发现这一点。
有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下车问老人:“请问一下,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打算搬到这里来住。”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陌生人说道:“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在那里实在呆不下去了,所以我打算到这儿来住。”老人叹着气说:“那恐怕令你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这位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这位陌生人说:“哦!住在那里非常好,我要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发展的地方,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老人露出笑容说:“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如果你个性开朗,能够和各种人交往,那将会因为交游广阔而获益匪浅。”他推荐了《读者文摘》上的一段文字给我们:
“某些人认为,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我们的同类’建立友谊。抱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去结交各色朋友的乐趣,例如挖蛤人、养火鸡的人、私家侦探、伐木工人、古物修复家。这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与他们交往能为你带来无限乐趣……”
做人做事一点通不要只想着和喜欢的人打交道,也要学会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你虽然不喜欢他们,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独具特点的人,不过是有些毛病罢了。要学会快乐地去与这些人相处,引导出他们内心的善良。只要你自持,你就会有所收获,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
4、认真对待错误
谁都避免不了出错,除非什么事也不做。出错并不可怕,就看出错后如何对待,许多人的做法往往是以隐瞒的手段来应付,久而久之,一旦被人知道,其局面就难以挽回。
当你犯了错误后,如果能主动说出错误并恳请原谅,这样会显得更加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还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控制局势,扭转乾坤。
(1)决不隐瞒错误
对待错误采取隐瞒、躲闪并不是好方法,不如说出事情的真相。既然失误已经发生了,别人迟早都会知道,隐瞒一时,瞒不得一世,搪塞推诿不是好方法。有的人,出现差错后的第一个反应是逃避,想方设法兜圈子,不想涉及问题,弄巧成拙后让自己反而下不了台。“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因此,不如把问题说出来,反而觉得心里没有压力感和负疚感,这时,我们会发现,问题并不见得如我们预想的那么糟糕和严重。
(2)鼓起勇气面对
人有时候需要点勇气来承担错误,自己没有想到会犯错误,所以出错时,超出自己的想象,不愿检讨自己。多数人在做事之前,想到的是积极的一面,极少会去想“错”。当事情真的出错了,却无法积极面对。我们的目的是处理事情,而不能把事情搞大,能这样想的话,就拿出勇气来。
(3)不找借口推托
出错了,就没有什么不好张口说的,不必担心说出真相使别人会瞧不起你,开诚布公地说出一切,被人会感到你更有专业道德,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
(4)善于总结教训
事情做了才会错,不做是绝对没有错的,但在过失中要善于思考,找出其中的教训,并告诉所有人,让其他人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会减少别人对你的成见。
做人做事一点通日常生活中,出现纰漏,给他人造成损失时,为了能够再次获得对方的信任和赏识,必须如实反映,恭恭敬敬地对待对方的谴责,并采取相应处理办法、补救措施。
5、友善待人,和气相处
只要人们拿出诚意和愿望与别人交往,就能达到结交朋友的目的。
太阳能比风更快使你脱下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易于改变别人的心意。
友善待人,和气相处,这样才能加深彼此间的感情,扩大人脉关系。如果你发起脾气,对人家说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你会有一种发泄的快感。但对方呢?他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你那火药味的口气,敌视的态度,能使对方更容易赞同你吗?
“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彼此的距离并不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一位社交界的名人——戴尔夫人,来自长岛的花园城。戴尔夫人说:“最近,我请了少数几个朋友吃午饭,这种场合对我来说很重要。当然,我希望宾主尽欢。我的总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这一次却让我失望。午宴很失败,到处看不到艾米,他只派个侍者来招待我们。这位侍者对第一流的服务一点概念也没有。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后才端给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盘子里上了一道极小的芹菜,肉没有炖烂,马铃薯油腻腻的,糟透了。我简直气死了,我尽力从头到尾强颜欢笑,但不断对自己说:‘等我见到艾米再说吧,我一定要好好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这顿午餐是在星期三。第二天晚上,听了为人处世的一课,我才发觉:即使我教训了艾米一顿也无济于事。他会变得不高兴,跟我做对,反而会使我失去他的帮助。我试着以他的立场来看这件事:菜不是他买的,也不是他烧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没有法子。同时也许我的要求太严厉了,火气太大了。所以我不但不准备责备他,反而决定以一种友善的方式作开场白,以夸奖来开导他。这个方法效验如神。第三天,我见到了艾米,他带着防卫的神色,严阵以待准备争吵。我说:‘听我说,艾米,我要你知道,当我宴客的时候,你若能在场,那对我有多重要!你是纽约最好的招待。当然,我很谅解:莱不是你买的,也不是你烧的。星期三发生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控制。’我说完这些,艾米的神情开始松弛了。”
“艾米微笑地说:‘的确,夫人,问题出在厨房,不是我的错。”
“我继续说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他的宴会,我需要你的建议。你是否认为我们再给厨房一次机会呢?”
“呵,当然,夫人,当然,上次的情形不会再发生了!”
“下一个星期,我再度邀人午宴。艾米和我一起计划菜单,他主动提出把服务费减收一半。当我和宾客到达的时候,餐桌上被两打美国玫瑰装扮得多彩多姿,艾米亲自在场照应。即使我款待玛莉皇后,服务也不能比那次更周到。食物精美滚热,服务完美无缺,饭菜由四位侍者端上来,而不是一位,最后,艾米亲自端上可口的甜美点心作为结束。”
“散席的时候,我的主客问我:‘你对招待施了什么法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周到的服务。’”
“她说对了。我对艾米施行了友善和诚意的法术。”
有一则有关太阳和风的寓言。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而有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看到那儿一个穿大衣的老头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了。风越吹越大,大到像一场飓风。但是,吹得越急,老人就越把大衣紧裹在身上。
终于,风平息下来,退却;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温和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擦汗,脱掉了大衣。这时,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而有力。”
做人做事一点通当你希望别人同意你的想法时,请记住以一种友善的方式开始。
6、时刻留意他人的感受
处世过程中,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衡量别人的感受,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也不会获得别人的信赖。如果想大有作为,就该时刻留意他人的感受,把美德展现出来。
合作的技巧很简单,就看你是否愿意掌握它,如果总觉得自己如何了不起,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不会受到别人欢迎和喜欢的,当然就不会有“人缘儿”。
所以,掌握基本的沟通与合作技巧是青年人应该学习的一种意识。
如果你稍注意一些交流技巧的话,就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合作氛围。
(1)求同存异
和人相处,如果总是在强调差异,你们就不会相处甚洽。强调差异会使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甚至最终走向冲突。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与人相处就会容易一些。
要减少差异就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达成共识。为别人着想,就会产生同化,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把自己融进对方,让俩人变为一人。这个时间,无需恳求、命令,俩人自然就会合作做某件事情。
唯心论有先站在同一立场上,两人才有合作的可能。
(2)用动作求得一致
你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与合作者合作愉快,他们之间就有着某种默契,或者说有一种感应。要是人们相处得非常好,那么他们彼此的动作、表情和神韵自然都会相似。
通常只有相处融洽时,才会产生这种默契。通过这种体态语言的一致,你和交谈对象完全进入了合作状态。
(3)做一个倾听者
能够聆听他人是一种美德,青年人应该有这种美德。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倾诉对象,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如果两个人都希望倾诉和被了解,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听对方的话,那么两人要么争吵,要么互相不愿碰面。因此,你想被别人了解,先得学会听别人倾诉。只有愿意了解别人的人,别人才愿意了解你。
倾听是一种艺术,只有懂得这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才易于沟通、交流与合作。
而且,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随时注意对方谈话的重点,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加以眼、手势或简短语言表示你的关注。尤其是要表达出你关注的内容正是对方谈话的要害所在。
能够以听为主,少说、少插话打断别人,还要专心,不要妄下结论。如果别人讲到一半,发现你已经在想其他的事情了,别人会感到非常尴尬。在知道别人准备意思前,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等别人讲完,让他把意思讲清了,再做自己的评价。同时还要学会鼓励别人多说。
做人做事一点通许多人说话是十分含蓄的,这就要在倾听时,注意言外之意。有些话,别人嘴上没说,但会通过语言、语速、语调流露出来。把自己孤立起来的人,就犹如一些孤苦无依的珍稀动物,由于缺少了交流与撞击,他们的生命力变得越来越虚弱。只有过群居生活的人,才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中锻造出自己,使自己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7、重情守信,笼络人心
一般人都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古代谋略家都把诚信当作笼络人的一种手段,并且非常有效。利用诚信作武器,几乎所向无敌。
建安五年,曹操出兵东征。刘备被迫投奔袁绍,而关羽则为曹操捕获,拜为偏将军。曹操对关羽很尊重,待之以厚礼。后来,曹操发现关羽心神不宁,并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对张辽说:“请你去试着问问关羽,是否愿意留在这里。”于是,张辽来到关羽的住处,询问关羽的意见,关羽叹息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厚爱,但是,我既受到刘备的知遇大恩,并起过共生死的誓愿,是不能背弃信义的。我总有一天要离开的。但在离开以前,对曹公一定要有所回报的。”张辽转告了曹操,曹操敬重关羽的义气。后来,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军颜良、文丑,并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曹操知道他肯定是要走了,于是,重重赏赐了关羽。而关羽则把曹操所有赏赐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包好留下,投奔正在袁绍军营里的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要去追杀关羽,曹操说:“人,各有其主,不要去追他。”(《三国志·蜀书六》)后人对曹操处理这件事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曹操赏识关羽对刘备的忠心,不胁迫关羽留下而成全关羽的义气,具有帝王的气概和风度。在今人看来,曹操这样做,不过是借处理关羽事件以显示其仁义罢了,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图谋霸业。但我们也可由此看出,即使是像曹操这样的枭雄,都不敢失去信义,可见信义对人际交往是多么重要啊!
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需要,提倡忠君思想,以此作为维护统治的精神支柱。对待归降的将士,凡是背弃和戮杀旧主的,一律处死;凡放走旧主,使之逃跑,或为掩护旧主而积极抵抗的,反而以礼相待并予重赏。据历史记载:“桑昆曾设计谋害成吉思汗,后来桑昆战败而出逃,他的儿子阔阔出盗走桑昆的坐骑,将桑昆丢弃在荒野上,独自来投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叫他做我的部下?’于是杀死了阔阔出。”
成吉思汗对王汗却是另一番情形。王汗与成吉思汗奋战三天三夜,最后精疲力竭,准备投降。投降前,王汗对成吉思汗说:“请您让我的部下走得远些,这样的话,您让我死,我便死,赐我活,我就为您效劳。”成吉思汗说:“不肯背弃主人,而教部下逃命跑得远远的,一个人同我厮杀,这难道不是大丈夫作为吗?这样的人可以做我的助手。”其实成吉思汗不过是借其二人显忠劝义罢了。
西门豹治邺时,将粮食储藏在民间,说好战争一旦爆发,以鼓为号,立即将粮食集中起来。魏文侯不相信,西门豹于是登上城楼,下令击鼓。第一遍鼓响之后,百姓们有用肩背的,有用车装的,迅速把粮食集中起来。魏文侯说:“算了,让他们回去吧!”西门豹说:“在老百姓中建立信义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一旦欺骗了他们,以后就不能再取信于民了。现在燕国侵占了我们八个城池,我请求让我率军向北反击,以收复被侵占的城池。”于是,举兵讨伐燕军,收复失地后,凯旋而归。(《淮南子》卷十八)司马光曾经说过:“信义,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不善于称王称霸,治国持家的人正好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于连自己的兄弟父子也要欺骗。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司马氏之言,确有一番道理可寻。
人际交往中诚信的建立非常重要,首先示人以诚,各种策略才能有效实行;若失信于人,任你再高明的计谋也无法实现,任何事业也很难做成。
做人做事一点通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行则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你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起自己威信的方针。
8、一诺千金,说一不二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同时也能更好地驾驭众人。你必须重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好人缘总是眷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
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如果这样,你就无法取信于人,更无法管理威慑众人。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办什么事,总要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行动来说服别人,让他们看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这样,你就给人一个可信的印象,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历史上著名改革家商鞅为了尽快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设计谋树立“守信誉”的形象。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
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新法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在鸣金开路声引导下,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人们都弄不清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十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的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十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人们就这样议论着,看着,没有肯上前来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很快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杆搬至北门,赏黄金五十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有令,我就来搬,五十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以的。”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是条汉子!”拿出五十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做人做事一点通《周易》中说:“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由此可知,一诺千金,说话算话的行为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孔子曾就此问题问过他的学生子贡:“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哪个更重要。”子贡想了想,却反问孔子,去二留一怎么办。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去食,唯民信不可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足。”当然我们不排除这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但值得肯定的是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9、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对成大事者来说,万万不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即使才高八斗,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也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能放下身段,降低姿态,前面的路会更宽广,得到的会更多。
诸葛亮,是对刘备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三顾茅庐”既体现了刘备的人际谋略,又说明与所需的人大力沟通,可以从中获取改变人生的力量。刘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无多大实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代的许多智能之士都没有小看他,如曹操最信任、最得力的谋士之一的郭嘉,就说他“有雄心而甚得众心”。在二十余年中,刘备历经磨难,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两条:其一,是他身边没有得力的谋主、军师;其二,是他没有得到足以发展的客观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这两条归结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谈的借力主体——人。
就在他屯兵新野时,他所渴慕的人才终于出现了。
荆州,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还有河南西南部等地,范围很大。在天下大乱之际,荆州相对平静。刘表礼待贤士,招揽人才,于是不少北方南下的士人进入荆州境内。当时刘备在新野,属南阳郡,有不少人物聚集于此,其中有个徐庶,为刘备所用,后来徐庶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原是山东琅王芽(在今山东临沂)人氏,父亲早逝,年幼随叔父到南阳郡,长大后,就在这里隐居。徐庶对刘备盛称诸葛孔明之才,但又说此人必须由刘备亲自去请见。
刘备求贤若渴,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了三次,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才得以相见。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作了著名的“隆中对”,提出了联吴抗曹,立足荆州,西取益州,待机北上,统一天下的战略方案,刘备闻言大喜。诸葛亮出山作他的军师,使他“如鱼得水”,从此,他的身边有了得力的谋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后,举兵南下。在关键时刻,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代立,不战而降。诸葛亮劝刘备进攻当时驻襄阳的刘琮,乘机占领荆州,刘备顾及与刘表的关系,不好意思这样做,怕毁了自己的名声,但荆州人乃至刘琮的左右之人,都对刘备有好感,不少人归顺刘备。刘备带着逐渐聚集起来的荆州十万余人,一路南撤。这时,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加快行军,能打仗的人少,如果曹军追上来,那可怎么办啊?”
刘备回答说:“要成大事,以人为本,有这么多的人肯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把他们抛弃呢?”曹操知道江陵(在今湖北的荆州市)的重要,怕刘备抢先占了,就派精兵抄路轻装速进,赶到襄阳(今湖北襄樊),又以五千精骑猛追,一日一夜行军三百余里,到当阳(今属湖北)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只带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脱,连妻子都丢了。后来遇到关羽,又遇到刘表的长子刘琦,一起到了夏口(古时汉水入长江之处)。
曹军南下,也惊动了据有江东的孙权,孙权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以与曹操抗衡的,他听从鲁肃的意见,派鲁肃以吊唁刘表的名义,去和刘备联络。鲁肃几经周折,在当阳遇上刘备,进孙刘联合共拒曹操之计,此计正合刘备之意,刘备即派诸葛亮随鲁肃往江东去见吴主孙权,共议联合抗曹大事。
在鲁肃、诸葛亮的推动下,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以拒曹操。结果,孙刘联军在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大败曹军,迫使曹操退回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此战挫败了曹操一举打过江南的计划,使孙、刘免于双双破亡,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对于刘备来说,这次大战是他乘势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从此,成为当时天下三强之一。
当然,刘备还有艰难的路程要走。赤壁之战后,曹军还占领着襄阳、江陵,荆州支离破碎,孙权也想要荆州。除了军事斗争外,他还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外交斗争。
荆州是孙权和刘备都想要的战略要地,谁得到它,对谁就有利,赤壁战后,周瑜从曹军手中夺回了江陵,而刘备取得了江南四郡。之后,诸葛亮和荆州将士拥戴刘备做了荆州牧。孙权看到刘备在荆州确有根基,只好暂时承认既成事实,他让周瑜把江陵南岸之地给刘备,让刘备住在公安(今属湖北)。后来,刘备又向孙权借了荆州其他数郡。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这在史书上说是“进妹固好”——以缔结姻亲的办法巩固孙刘联盟。
周瑜对刘备也心存疑忌,严加防范。他认为刘备是个“枭雄”,不能不防,他向孙权进计,把刘备软禁于江东,一是把他与关羽、张飞隔开,二是用最优裕的生活把他的英雄之志消蚀。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打算,并未付实。可以设想,只要周瑜还在,刘备在江陵是不好过的。不仅如此,周瑜还向孙权提出了西取蜀中的主张,如果这一计划实施的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某些设想,恐怕要由孙权与周瑜来实现了。
然而,算刘备运气好,周瑜于建安十五年病逝,天意为他除去了孙权身边对他最不利的一人。周瑜刚死,鲁肃建议孙权把江陵让给刘备,以“多操之敌”,为孙权采纳。虽然鲁肃本意是为东吴着想的,但对刘备来说,实在收获不小。得江陵,不是得到一块一般的地盘,而是得到一块战略要地。后来,刘备正是以江陵为基地,西入益州的。
刘备自从获得一代高人孔明的真心辅佐,命运便获得了实质性的转折,三足鼎立的态势由此开始演绎。
做人做事一点通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虽然是无形的东西,却能柔如水、硬如刚,在无形中打动人、感染人。
10、成败得失,不要看得太重
成功和失败应该具有连带关系,否则就不会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低调面对。
前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进攻东晋,他相信以他训练有素的六十万步兵,五十万骑兵,定能战胜东晋。于是,他自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五万,命其弟苻融率骑兵二十五万为前锋,水陆并迸,浩浩荡荡开往东晋,大军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徐州、英城、寿阳。苻融的前锋又很快攻下了寿阳,东晋见势乱了阵脚,政权内部出现了混乱局面,大臣们各保其势,都不愿出战。正当晋孝武帝手足无措之时,将军谢玄请求出战。孝武帝大喜,马上命谢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造军事,全面迎击苻坚。
谢玄决定首先挫败前锋苻融军队的锐气,激发晋军的士气。于是,派骁勇的刘牢之率五千精兵直取洛涧;胡彬带领五千兵马前赴寿阳增援,自己与叔父谢石迎击苻坚大军。
将军刘牢之果然不负众望,在短时间内奸灭敌军一万八千人,缴获很多军械粮草,达到了打击苻融前锋军的目的。但增援寿阳的胡彬军就没有这样顺利了,他因寡不敌众而战败退守硖石,无奈给谢玄写求援信,哪知信并未被送到谢玄手中,半路被前秦军截获,苻坚以为东晋军大势已去,便毫无顾忌地亲率轻骑兵一万人马赴寿阳与苻融会合。同时还派降将朱序到东晋军营来劝谢玄投降,事实上,苻坚并不了解朱序,他是不得已投降,一直在寻找机会返回到晋军中去。这样一来,正中他意,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去了晋营,见到谢玄,便把苻坚的战略计划和盘托出,谢玄大喜,并授计于朱序:回去后蛊惑人心,让秦军混乱,然后组织心向东晋的将士准备里应外合,在淝水西岸一举歼灭苻坚的大军。苻坚因求胜心切,并没有注意到军中的变化,更没有看穿谢玄的计谋,于是在谢玄再次组织进攻时,秦军因军心涣散,加上朱序的蛊惑,又有许多士兵倒戈,与谢玄的大军里应外合,苻坚再控制不了局面,数万将士四散奔逃,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其弟苻融也被骁勇无敌的晋军所杀,而他也中箭单骑逃回洛阳……由此可见,苻坚就是一个不冷静,不低调的人,他刚刚取得一点战绩就忘乎所以、骄傲自满,并没有想到成功和失败之间只有一步之差,如果被一点成功冲昏了头脑,那么失败也会随之而来。
学会低调做人很困难,但是学不会低调做人就永远不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这句话是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说的,他从不爱“唱高调”,他认为输赢只是一时的,只有坦然的面对这一时的输赢,才能够成为一世的赢家。
贺希哈十七岁开始创业,那时他身上只有不到三百美元,只在股外市场做一名掮客。由于他好学又聪明,十八岁便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六点八万美元。他高兴地用这些钱给买了一幢房子。但是,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在一战休战时期,贺希哈以超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家钢铁公司,谁知不久钢铁公司就倒闭了,他一下子赔得只剩四千美元。但是他没有因此失去斗志,他只当这些钱是交学费了,事实上他也真的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绝对不能盲目地去买减价的东西”。
这件事情结束后,贺希哈带着他的四千美元去做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决心一定要在证券市场上出人头地,但由于没有那么多钱自己经营证券公司,他只能和人合资经营,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贺希哈在短短的一年内便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不久,他又做了股票掮客的经纪人,月盈利达到两万美元。
贺希哈人生的转折是在他经历了一次大冒险后,在淘金热的那个年代,安大略北方成立了一家普莱史顿金矿开采公司,在一次火灾中公司的设备全部被焚毁了,造成公司资金短缺,股票急剧下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思维敏捷的贺希哈,这个人是地质学家道格拉斯·雷德,他把这件事告诉贺希哈,贺希哈很快决定拿出二点五万美元做试采计划。短短几个月,便在离原来矿坑仅二十五英尺的地方挖到黄金了……贺希哈的这次冒险,给他带来了每年二百五十万美元的净利润。
贺哈希敢于面对失败,赢得最后的胜利。人生道路上,低调处世能够取得胜利,但是要善于保持,不能失去冷静,更不可恃强而骄,否则骄傲情绪一旦产生,失败也会接踵而至。
做人做事一点通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贺哈希不计眼前输赢,敢于认输,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11、不为名利遮望眼
有人说:“名利是智慧的枷锁”。的确,许多人会被“名”的光环、“利”的诱惑遮住智慧的双眼,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有的放矢,只在名利的夹缝中趋炎附势,这样的人也许有一天会到所谓的“名利”,但最终也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意思是每个人都不想默默无声、碌碌无为地活一辈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们在求取名利时,应该做到:少一点欲念,多一点洒脱,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去追求,自然会水到渠成,切勿被名利遮住双眼。
人,如果对于名利过分地追求,往往会导致很多人们最不愿见到的事情发生。比如,父子不和,君臣猜疑,兄弟反目成仇等等。如果人们把名利当作过眼烟云,看的非常淡薄,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妒忌之语、诽谤之为、仇杀纷争之乱将会少之又少。所以人们应该衡量事情的利弊,擦亮双眼看清事物,看淡名利。
唐代诗人宋之问有个很有才华的外甥——刘希夷。一日,刘希夷带着自己新作的《代白头吟》请求舅舅指点,宋之问让刘希夷先读一遍他的诗,于是刘希夷扬声诵读:“……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听了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刘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刘希夷走后,宋之问开始翻来覆去念这两句诗,越念越觉得此诗非同寻常啊,如果一面世,定会成为千古绝唱,一举名扬天下……想到这,他开始动了歪念头,如果此诗属于自己那岂不是一夜成名了吗?那怎样才能从外甥那得到这首诗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希夷死。后来,宋之问真的这样做了,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然宋之问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说:“宋之问该死,是天之报应。”
事实上,追求名利并非坏事。名誉感很多时候会成为人们进取的动力,许多人怕玷污自己的名声而不搞旁门左道,积极进取使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口碑。如果追求名利过分急切,就容易走上旁门左道。最终不仅名誉扫地,更将臭名远扬。
自古胸怀大志者多有三大目标:求名、求官、求利。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人们在求取名利时,切莫被为名利遮住眼。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上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
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问、卡尔丹诺之流,并非无能鼠辈,甚至在各自的领域里还很有建树。但是,就一个“名”字,使这些本该名垂青史的人们成了万人唾弃的盗窃者。
有时,既未沽名钓誉,更未有盗窃之嫌,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时又当如何呢?以下的例子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最后将日军打败,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作终生的纪念。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场面,后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下来,就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极为普通的人,可是由于这张照片的作用,使他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也开始印在邮票、香皂等上面,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这时他的心情极为矛盾:一方面陶醉在赞扬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同时,由于自己名不副实,又总是处在一种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每天只好用酒来麻醉自己。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穿好军装,悄悄地离开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
苏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得喘不上气来。
做人做事一点通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还是要少一点欲念和私心,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得,千万不要被名利诱惑,让其遮住智慧的双眼,否则将失去生活中那份踏实和快乐。
1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一位外国学者说过:“会快乐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放弃一些力所不及的东西。”乐观地看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是一种做人的本色。
暂时的退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求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具备,便可由退转进,由守转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快乐之道。为此,我们提醒人们,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只有有失,方能有得。
陶渊明第一次入仕,当了一个州的祭酒,可是他受不了官场的束缚,没几天就自动离职回家了,州里招募他做主簿,他也不去。他只是亲自耕种供给自家生活。
第二次,他做了彭泽县令,他吩咐属下在官府的田里全都种上秫稻,可是妻子却坚持种粳稻,于是他就一半种秫稻,一半种粳稻。郡守派督邮到彭泽县来,县中小吏告诉他应当整冠束带,衣帽整齐地去拜见。陶渊明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弯腰拜迎乡里小人。”当即他解下印绶离职而去。
陶渊明淡泊名利的心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早已传为佳话,虽有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趣却是自然恬淡。这是很多事业有成之人所缺少的。
人要懂得克制处处得利之心,懂得放弃一些东西。因为有所弃,必有所获。
常州人张史和孟州人何仁可少年时在同一个学堂读书,并且经常在一起研究经书。后来张史先做了官,但他总是比不上何仁可的名誉好,心里就开始嫉妒何仁可的才能,和别人谈话时,总是不说何仁可的好话。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何仁可听说到这事,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张史有一个爱好,就是经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何仁可就要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非常虔诚地请教疑难问题,并且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史明白了,这是何仁可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惭愧。后来,在与同僚的交往中,再也听不到他贬低何仁可的声音,而是不断地赞扬何仁可的人品和作为。
何仁可的这种无为化有为的做法,明代时的王阳明也用过,正是这种无为才使他免去了杀身之祸。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朝廷派王阳明率兵去征讨,由于他出色的指挥,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下了大功。
当时的总督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广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为自己解脱。”想以此嫁祸于王阳明,并除掉他,把这个功劳夺为己有。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好友张永不得不对这一不白之冤讨论对策:“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给江彬,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大人的功劳。”就这样,堵住了江彬的嘴,使其不再乱说话。随后,王阳明就以病体缠身为由,回家休养去了。
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正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起始犹末后,就重新给予了王阳明应得的封赏。
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这种以退让求生存的方法,同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若干年前,鲁国的大臣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升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却命令管事人员不准接受。
他的弟弟看到这么多从四面八方精选来的活鱼都被退了回去,很是不解,就问他:“兄长最喜欢吃鱼,现在却一条也不接受,为何?”
“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你以为这些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我手中的权力,希望我运用权力去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然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人撤掉。到那时,不管我多想吃鱼,他们也不会给我送来了,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现在不接受他们的鱼,公公正正地办事,才能长远地吃鱼。靠人不如靠己呀。”
有一次,一个不知名的人偷偷往他家中送了一些鱼,他无法退回,就把鱼挂到家门口,直到几天后鱼变得臭不可闻才把它们扔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他送鱼了。
生活中充满了种种诱惑,在诱惑面前我们也应当把握住自己的欲望,适当放弃,对不应得到的不存非分之想,才是明智的作为。
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得利之心,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自律,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会为得失越轨翻车。
做人做事一点通低调做人,把握现实给予的机遇,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乐。
13、活得太累都是自己找的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生活真是太累了!”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和它本身的规律在运转。说生活太累的人只是因为他本人感觉太累。
生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谁也不能保证所接触都是好事,所遇到的都是善良的人。因此,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喜就会有悲,有幸运之神也会有不幸的降临。人有君子就有小人,有高尚的就有卑鄙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有阴就有阳。否则,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生活了。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作用,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才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中,你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与各种各样与自己性格相左的人共处,你是坦然、磊落、轻松地对待,还是谨小慎微,经常抱怨或者发脾气呢?但无论怎么样,有一点是要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让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之中,不要让自己的弦绷得太紧。换句话说,就是生活的不要太累了。必要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轻松地去生活,去面对人生。
生活是公平的,对谁都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幸运儿,更没有绝对的倒霉鬼。你感觉自己不幸,别人同样有烦心的事;别人有好机会,你也会遇到好运气。正因为这样,千万别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更不要让自己困在自己织的网中挣扎不出来。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海面风平浪静,让人心情舒畅。
快到午时了,一个老渔夫悠闲地坐在海边,一边抽烟,一边凝视着大海,身旁是他的渔船。他看起来满足而自在,心中没有任何杂念。这时,从远方驶来一艘快艇,一个富翁走了过来。两人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还坐在这里抽烟呢?”
老渔夫:“既然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坐下来抽烟?”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就不能坐下抽烟!应该抓紧时间出海打鱼。”
老渔夫:“我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已经回来了,打的鱼足够满足几天的生活之需了。”
富翁:“天气这么好,那你应该抓紧时间再多出去几次,打更多的鱼。”
老渔夫:“那打完更多的鱼以后呢?”
富翁:“然后每天再继续去打啊。”
老渔夫:“那再然后呢?还要做什么呢?”
富翁:“然后你用赚来的钱,买一艘新船,租给别人。”
老渔夫:“租完以后呢?”
富翁:“那你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买更多的船,赚更多钱,做更多的事情啊……。”
老渔夫:“那有了钱以后呢?”
富翁:“那你就成功了,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海边,抽一袋烟,无牵无挂,享受幸福的人生了!”
老渔夫:“你看我现在在做什么呢?”
富翁:“你在……”
富翁无话可说了。
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每天都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为了更好地生活,常常心力憔悴、疲惫不堪。我们是否静下心来仔细想过,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很多人整天都在憧憬发大财、做大官、获得名望和地位。然后为了这些所谓的成功,用辛苦和烦恼替换了一天天美好的时光,就这样,为了享乐,苦苦追求了一生为了休息,匆匆忙忙过了一生。
人的一生不该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是正确的,但只有追求美好的目标,才是健康的人生。而要追求美好,就不要错过每一天你身边的美好时光。
无论何时何地,是否快乐,关键看你对待世界的心境。人生在很多时候,是否拥有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一般都是一些胆小怕事,斤斤计较的人。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是否因为这一句话而伤害到其他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前思后想,深恐给自己带来坏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对领导、同事小心翼翼;生活中对朋友、邻居谨小慎微。其实,在你周围的人,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无论怎样谨慎,都不可能使每个人满意。即使样样谨慎从事,对你有成见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只要你不违背常情,不失去良心,那么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效果恐怕比过分谨慎更好。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一旦遇到不幸的事发生,不能辩证、乐观地看待。而是消极、悲观地看待生活,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任何人如果一直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可悲的事。处处都要考虑得失,时时都要注意不必要的小节,那么干大事、成就大事业的时间将化为乌有。因为你连小事都要左思右虑,宝贵的时间就在犹豫中悄悄地流逝了。也许,当你即将老去、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到那时,你再后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感觉到生活太累的人,无法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更体会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全部放在了周围狭小的空间里,而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更为严重的是,他的生活是非常被动的,不愿主动去做事,总是患得患失。这样的生活永远不会幸福,更没有快乐可言,他永远都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
做人做事一点通既然活得累是件痛苦的事,既然生命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宝贵、那么短暂,为什么不换一种活法,活得轻松一点,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阳光和快乐呢?即使工作任务很重,人际关系复杂,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这对你的工作会更有益处,你也会因此发现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