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后者的代称。
关于“梨园”的来历,清乾隆进士孙星衍在嘉庆九年(1804)所撰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之神(指玄宗)。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植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
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也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云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梨园最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据史家考证,是“胡部新声”传入,由唐玄宗润色而成,标志着汉乐与胡乐融合发展的最高成就。唐诗曰“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年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便是明证。
据说唐玄宗幼年即喜爱歌舞。6岁时,祖母武则天在宫院里大摆盛筵欢宴群臣,他即席表演了歌舞节目《长命女》,演艺精湛,博得皇亲国戚及群臣们的赞赏。
唐玄宗是天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和当时各种民族乐器。他首创用羯鼓、手板来指挥其他乐器,使其节奏和谐统一。唐玄宗担任梨园崔公后,广罗人才,宫廷中编撰人员、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济济一堂,名伶中有李龟年、雷海青、黄幡绰、公孙大娘、李仙鹤等。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白就曾承诏带醉写过《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玄宗经常为梨园写剧本,有时还亲自出演剧中的丑角。
中国戏曲丑角脸谱有如此独特传神的勾画,与“梨园教主”唐玄宗演戏不便以真面目示人有关。作为一国之君登台扮丑,有失君威,于是演出时,便特意在其脸部挂上一小白玉片遮面。后来白粉块成了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脸谱。因唐玄宗开了丑角之先,所以一直以来丑角在梨园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由唐玄宗开创的丑角表演艺术,从粗糙到精细、从简单到丰满、从低级到高雅,形成了风趣、幽默、滑稽、优雅、大方的戏曲魅力。
过去戏班演员,无论你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的地位就是老二,唯丑角演员才算老大,因为尊“丑”就是尊皇帝。有此情结,旧戏班衍生了一套怪规矩:戏班里大衣箱、道具箱等,别人不能坐,只有丑角可坐。演戏之前,丑角演员没勾画脸谱,其他演员不能化妆、勾脸。赶庙会唱戏,戏班子要敬“神”,人人磕头跪拜,唯有唱“丑”的演员,无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资历高低,都可不鞠躬、不作揖、不磕头。过去许多戏楼、戏台、剧场及演戏场所后台都供有唐玄宗的泥塑或木雕金像,演员们在演出之前下场之后,都要对祖师爷的塑像行礼、作揖,丑角演员还要单独磕头跪拜,感谢始祖给他带来的身份和地位。
到了宋代,梨园弟子在河南开封的朱仙镇修了一座“唐王庙”,亦称“老郎庙”,把唐玄宗奉为“神”,以示尊崇和纪念。弟子们在这里居住、排练、集会。其他剧种艺人或表演团体常到这里“朝圣”、祭奠,尊玄宗为祖师,称“御戏”演员为师父,从不越规。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玄宗在其帝王生涯里,前期励精图治,英明有为,开创开元盛世;后期纵欲荒政,昏庸出奇,使唐朝日薄西山。他是历代帝皇中颇有争议的人物,盖棺尚不能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