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理解学科创新教育
45995400000013

第13章 学科创新教育的特征、基本原则和实践要素(5)

人的现代化是以现代社会环境的更新和进步的互动性为背景的,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以人的素质、潜能开发为动力基础,以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进步为主要景观特征,以人的社会心理、观念进步为内涵,以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最终要求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境界的、头脑中充满着创造智慧和革新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说,只有人的社会心理系统的进步以致现代化,才意味着人的现代化开始了真正深刻的运行,精神境界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反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综合角度来看,现代人的心理方面具有以下一系列的变化特征:首先,现代人的情感素质开朗求新,乐于以新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其次,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于多元化的选择;第三,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要求个性化和集体主义取向的高度集合。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科技、经济、政治、国防、社会、文化等“物”的现代化,还应包括“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内涵很丰富,但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心理素质,使其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人是现代化的发展主体,在社会发展中,无论是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还是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都要通过人才能实现。只有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生产才能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人的素质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二、人的素质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人的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人的素质的提高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个体成员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人的素质作为人的一种潜能,它是人有效地从事一定社会活动的内在条件基础。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构成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性质的,既包括物质的、自然的,又包括社会的、精神的。其构成一般可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主要是能力、意识(心态)和习惯。其中,能力素质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意识(心态)包括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合作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等;习惯包括学习习惯、思考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外层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这就是说,人的现代化实质是指人的意识的现代化、素质的现代化和能力的现代化。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为我们揭示了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所在,而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始终把发展人的素质.提高和扩展人的价值看作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科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品位是学科创新教育的宗旨。所以说,人的素质现代化是学科创新教育的取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琢,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把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特征及其构成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有现代化的理想与进取精神。首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应富有改革、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正视现实的勇气和面向未来的目光,乐于探索和接受新事物、新经验,注意计划性,特别是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对自己和社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二是有社会公德和现代人格。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化、社会化的发展,都要求人们以更高的社会责任心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关心社区,爱好公益,有独立人格,在社会交往处理人际关系时善于理解人、尊重人,有宽容的胸襟,从而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和谐。三是具有现代法律意识和理性精神。现代法制社会不仅要有完备的立法和确立法理的权威,更重要的是要求公民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能逐步形成现代的法律意识和理性精神,只有法律意识真正深入人心,才能自觉依法行事,理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四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时空观念。处在信息社会,空间视野应当开阔.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尽可能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财富,并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注重实证,珍惜时间,注重效率。

人的素质不是一个空洞的生理学概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人的各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品德、智能和才干等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其内在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功能联系,并且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的实质是:人必须具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等基本素质,而这些正是学科创新教育的取向。

1.学会做人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其物质需要固然重要,但人还应该有更重要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要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必须有高尚的追求:追求理想,追求事业,追求对社会作出贡献,追求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格高尚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一个能积极维护社会利益,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义务感,在社会生活中自尊、自重、能发挥个人独特的作用,并能享受自己应有的正当权利的人。这正是学科创新教育的参与性特征的表现之一。参与性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无数次的自主探索教学,发展学生内心的兴趣,训练其人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追求精神和做人的态度,以养成优良的习惯——学会做人。

2.学会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朱熹提出“熟读精思”。近代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时,才去帮助他。”钱伟长说:“不学是不会的,不教是可以会的,关键在学,不在教。”这些教育家们都十分强调教学方法,其实质是要求学习者学会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科创新教育是具有预期性特征的教学。预期性的教学在于能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学会学习,学科创新教育通过不断探索、不断重组、不断“推陈出新”的教育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学会学习。

3.学会健体

学会健体就是要学会拥有健康的体魄。关于“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成立时公布的章程中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可见它既包括生理方面的无疾病,而且包括了心理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状态。据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十点具体标志,即:①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⑨头发有光泽,少头屑: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可见,健康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我们不仅要注意其中的生理健康,而且要注意,心理的保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生活在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更要注意心理的健康,因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心灵的痛苦比躯体的痛苦有时危害会更大。学科创新教育追求“平等+个性”的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个性”的教学旨在创设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从容不迫地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艺术的技能,从而达到学会健体的目的。

4.学会生存

未来的社会是劳动者自主权越来越充分的社会,选择自己职业的自由度将取决于自己学识的深浅和能力的大小。这就要求一个人在迈入社会大门之前,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自立自强的能力。未来社会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需要有敢于战胜强者的勇气和本领,也需要具备承受失败考验的不屈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未来社会是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它要求人们既要有高度的合作精神,善于交往,紧密配合,同时又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明辨是非,具有分清自我的保护能力。未来社会还是一个价值多样化的社会。届时,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有益于社会的个性和独创性将会得到鼓励,以至成为成功人生的显著标志。

未来社会要求今天的青少年把握时代,博览知识。学好文化.掌握科技,重视外语,熟悉电脑,全面发展,注意在信息社会中学习,注意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即学会生存。学会生存中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科学的人生观,较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劳动的技能和习惯,坚强的意志力,自我保护能力,学法、知法、用法,学会休闲,学会消费,学会时间运筹,培养良好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作为第二文化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等。

5.学会合作

我国一些专家认为:传统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多地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这种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学生都视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很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基本技能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学科创新教育着眼于创设能提高全体学生,包括处境不利的学生和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情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校、善待同学、爱护班级,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等等。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适应群体或团体的生活,知道并自觉遵守规则,能为群体或团体所接纳;让学生具有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能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尊重,根据集体的需要自觉承担和转换自己的角色,能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