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材,要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那些普遍性、适应性强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概括化、类化了的知识,带共性的技能、方法等。处理教材要分清主次、轻重,把重点知识放在中心位置。抓住重点可以使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
2.要注意知识、方法、技能的前后联系和相互渗透不仅要注意所学知识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还要注意同以后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使以后学习的情境,提前提供某些相似的情境,这就是学习的渗透法。有经验的教师对一些教材的重点、难点,善于提前进行渗透,提供相似的情境.利用知识的迁移减少学习的难度。
3.温故知新
有目的地让学生复习、巩固与新知有关的知识,并把它和新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四、直观、情境性原则
一般地说,进行抽象思维要靠知识的新旧联系(迁移)。进行形象思维主要靠表象的积累。如果没有与课文有关的表象积累.则难以根据课文的描述产生种种的联想与想象,也就难以领会和理解课文。表象的积累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如何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有关学科(语文、美术、自然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不断丰富头脑中的表象积累:二是运用直观、情境性教学。
直观、情境性原则的作用是,当学生没有或缺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表象积累、或表象模糊的时候,必须用直观形象材料强化、充实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获得与课文有关的表象,为学生开展形象思维、理解课文提供基础。要知道,通过直观产生的表象。也会被储存起来,与过去产生的表象合在一起,成为感知教材、产生形象思维的前提。同时,直观、形象材料通过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且使学习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直观、情境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教材描述的形象、情境,运用绘画、幻灯、音乐、教具等布置教学情境,可以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参观现场,可以展示图片、图像和图表,还可进行实验演示、教师示范、学生表演等。
多媒体教学——两种思维
结合的教学好形式
一、媒体、教学媒体
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彼此间需要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在远古的时代,我们的祖先用口语和身体的动作、表情来表达思想情感,已有百万年的历史了。动作、表情、口语成为人类最早的媒体。与这种动作、口语相适应是原始的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带、父传子、师带徒式的教育。
所谓媒体,也称媒介,按《辞海》中注释,“媒体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物。”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媒体包括人本身,如前面所说人的口语、动作。狭义的理解,媒体是指人以外的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根据最近历史的发现.我国的甲骨文已有4800年的历史。随着文字的出现,文字可抄在竹简或布帛上。竹简、布帛开始成为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媒体,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限制。而印刷术的发明,使书这种媒体可以大量地生产和流传。由于文字、竹简、书的出现,教育发展了,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官学和私塾。到了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方式由个别教学走向集体教学,即班级授课制。
到了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电子技术媒体的巨大发展。近百年来,幻灯、电影、播音、收录音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相继出现,不论信息的储存数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传播的形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的丰富资源,如远距离教育,使教育不仅在办学规模上得到巨大发展,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因此,现代媒体的运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及其功能
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科书、黑板、图表、模型等;一类为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仪、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计算机等。
目前,不少关于教学媒体的研究,讲到它的教学设计思想的理论基础时,认为认知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是现代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如加涅的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流的过程。”教育传播理论把传播过程表述为:“首先,由传播者(教师)考虑所要传送的信息(教学内容),然后经过编码,把信息、内容转换成可以传递的信号(如讲授方式,则把信息转变为声音、书写文字信号,借助声波、光波传递),由传播媒体(如话筒、录音带、印刷材料等),通过合适的通道(如空气、光线、电缆、黑板等)传播到接受者(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通过译码,最后达到信宿(学生大脑)。在这里,信息被解释、还原为原信息内容(教学内容).被学生所理解。在传播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提问,动作和表情等各种方式,对所传的信息内容(教学内容)作出反应,并将反应信息传回传播者(教师)那里,以便让传播者(教师)了解信息内容(教学内容)被接受的情况,这个过程叫做反馈。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传播的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这些理论描述了学习时信息的传播过程,对我们研究学习过程是有益的,有参考价值的。但是,作为教学媒体,它不同于一般媒体,有它的特殊性。教学媒体不是一般地传播信息,不同于电台、电视台,而是一种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使所传递的信息,被学生接受、理解、运用。信息传递过程是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服务的。那么上述两种理论是否抓住了教学过程的实质了呢?对此,我们引用《认知神经科学》中一段论述:“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使人们能以精密的方式描述内部表征和推理,即描述信息加工的过程,而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时间并不长(Gardner。19851。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人的心理带回到心理学中,但是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行为论先辈们的偏见。它几乎只根据行为资料,如反应时和错误率,来对心理事件进行推论。而且认知心理学偏重于计算机类比,把人的心理过程比作计算机程序,而这种计算机程序的特征与产生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是毫不相关的。这种取向几乎导致认知心理学对脑的忽视。”
从媒体的历史发展来看,从原始的口语、身体动作,传统媒体书籍,到现代电子技术的教学媒体,尽管形式多了,速度快了.内容丰富了,它的基本功能仍然是表达、传递人际间思想感情。我们从现代媒体看到的事物、图像,同我们从实际中或科学实验中看到的事物、情景,本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更具可控性,可放大、缩小,可动可停,可近可远。但是这些不同,没有改变人们必须通过思维的加工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实质。从这意义来说,上述两种理论也同样存在像脑科学研究所指出的:这种取向导致对脑的忽视。我们认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同传统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一样,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育理论、思维科学的理论。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应着眼于思维的产生与发展,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思维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我们从思维的特点,分析两种教学媒体的功能:
抽象思维以内部语言作为思维的材料,教材中有关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的知识,如概念的抽象与分析、定理的推导与论证、知识的逻辑结构等,主要运用抽象思维,传统媒体(书本)对此具有优势。教材中的图像,如地图、几何图形、生物解剖图等.也有利于用形象思维来掌握这些图形的知识。运用传统媒体还有使用经济、方便等优点。
形象思维以表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教材中记叙性、描述性的知识,如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数学的图形变化,地理事实的空间分布、地理景观,历史事件叙述、人物的描写,物理、化学现象的状态、运动、变化等,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以及情绪性等特点,传统媒体对其表达有很大局限性,而运用现代媒体,则能比较充分地、真实地、生动地表现出来。
因此,有关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知识,宜用传统教学媒体,而关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知识,宜用现代教学媒体。可见,知识的思维特点,成为选择媒体的主要依据。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媒体的教学综合运用,其功能有8个方面,即8个“有利于”。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象鲜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情景交融.感染力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2.有利于技能的形成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习作、实验操作、体育运动等技能的形成。
3.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知识、经验的储蓄,将新旧知识(表象)联系起来,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4.有利于学习反馈
通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可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使之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找到学习的不足。及时反馈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有效办法。
5.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学生学习时,利用鲜明的图像、形象的材料,知识巩固率高。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把文字材料与图像结合起来,利用形象进行记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6.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品德教育
艺术的形象、生动的情境、动人的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扣人心弦。因此,运用多媒体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方式,既可以结合有关课文进行教学,收到认知、审美、思想品德多方面的效果,也可以用录像、电影、电视进行英雄、模范人物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7.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比传统教学媒体反映快,信息量大。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图形变换、发散思维训练等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习质量,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8.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远距离教育的功能,大大扩展了教育的规模。
由此可见,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组合——多媒体教学,是两种思维结合的教学好形式。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从激发兴趣、充分感知、加深理解、技能训练到知识巩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媒体教学不是一种辅助性教学,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如何选择、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一般可以根据上述8个“有利于”中的前七项,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来确定。其中着重抓住以下四点:
1.思维判别
对每节教学内容,根据思维重演的原则,基本分清哪些知识主要用抽象思维,哪些知识主要用形象思维,它们是怎样结合的,与形象思维有关知识,一般要用多媒体教学。
2.难点分析
教材中的难点有种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与抽象思维有关的知识,难点一般在概念的形成。其中有的用归纳法形成概念.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时宜用多媒体教学;而有的用演绎法产生概念,则宜用传统教学媒体。一类与形象思维有关的知识,难点在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或没有有关经验(表象),要创设教学情境,宜用多媒体教学。
3.新旧知识联系
分析新旧知识联系的情况,当学生缺乏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经验)时,应通过多媒体教学予以补充或强化,但要有针对性.不是愈多愈好。
4.加强训练
运用多媒体,设计多种训练,如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图形发散,语言发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