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理解学科创新教育
45995400000023

第23章 重构教学方法体系(3)

关于阅读文学作品,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画者,全是想象的结果。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把白纸上的黑字依旧翻译为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可见.学生再造想象力的发展,决定着阅读的质量。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文字优美的课文,从小培养儿童丰富的再造想象能力。

首先,要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或把表象用图像画下来,不断丰富表象的积累。美术实验课的“绘画日记”就是一种好办法。丰富的想象力是以表象积累为基础的。一个不善于观察,缺乏表象积累的人,他的想象力永远是贫乏的。

其次,对于所学课文内容,学生缺乏有关经验(表象1或表象模糊不清的,要通过课前观察、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带着感情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使课文描述的人物、情节、情景在学生头脑中清晰起来,鲜活起来。

第三,为了加深阅读的想象力,有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表述,有的可以让学生绘成画,把文字转换为图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或游戏。如小学课本中《挑山工》一课,挑山工上山的“折尺形路线”每一次的“转身”、“换肩”,对于学生是陌生的。看录像和阅读教材后,让学生表演,亲自试一试,感受一下挑山工的动作和上山路线,加深学生的表象。绘图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头脑中表象更加清楚,也是帮助背诵的一种好方法。《南京长江大桥》是一篇说明文,第二自然段要求背诵。讲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看着录像,听着声音,学生仿佛置身于桥上,亲身感受大桥的雄伟壮丽。在这基础上,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课上画出简图。图中有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一叶叶扁舟、一列列火车……这时让学生背诵课文中词句,他(她)们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原本枯燥的文字,读背起来饶有兴致。

学科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也是一种再造想象。物理、化学教学中微观现象的把握,如分子运动、布朗运动、原子结构、有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电子云、电离平衡等;地理教学的读图,从图上的方向、位置、高低、距离、走势,产生一种空间感,把空间事物变成平面图形等;立体几何教学中,从平面图形想象它们的空间关系等等。在这些内容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欣赏艺术(美术、音乐)佳作,是激发学生再造想象力的好方法。例如,荷兰画家梵高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表现出特殊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洋溢着孩童般不加修饰的真情,很适合用来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在欣赏梵高的《星夜》时.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趴在窗台上凝望星空,并问他们:“晚上看着满天的小星星,你们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个说:“星星在眨巴着眼睛,冲我笑呢。”那个说:“天上冷冷清清的,小星星们离得那么远,一颗一颗很孤单。”在学生们浮想联翩之后,教师打出了《星夜》的幻灯片,请他们认真看,并问他们看了画有什么感受?学生都很兴奋,争着发言。有的说,我感到天空在流动;有的说,蓝色的天空和闪亮的群星在旋转……这些感受说明,孩子们已经被梵高表达出来的新奇意象所感染。这个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把梵高创作中的想法告诉他们:“当我画太阳时,我希望使人们感觉到它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感受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

音乐是如何激发想象力的呢?音乐分为两种,即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标题音乐的想象一般是再造想象。如《苗岭的早晨》,通过民族性音乐联想到苗寨的景色,其中由模仿鸟叫的旋律联想到早晨的景象,由欢乐的旋律想象到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场面。通过整体的音乐思维使我们联想到:祖国南疆的苗家山寨一座座竹楼掩映在青山翠柏之中,清澈的小河静静地从竹楼前淌过;晨曦微露,清风徐来,在山谷中发出轻轻的回响,四周是那么宁静。这时远处传来了“飞歌”的旋律和模仿布谷、鹧鸪、燕子叫声的音乐。这叫声唤醒了青山,叫醒了大山,也叫醒了勤劳的苗族人民,大地开始苏醒,呈现一片生机。接着欢快的旋律好像是表现苗族人民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结尾时,开始的音调又出现了,音乐渐慢渐弱,好像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满怀喜悦,在山谷回声的伴送下渐渐地远去。

二、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像而独立地创造出新表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过程往往综合了分解、组合、类比、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我们知道,形象思维可以通过语言的、图像的、操作的以及身体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因此,中小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可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其中有语言的(学习文学作品)、图像的(几何图形、绘画)、动手操作(实验设计、科技制作)以及表演(体操、舞蹈)等,路子是很宽的,它为每个学生创造想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语言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课程。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肥沃土壤。以写作为例,实验学校对此进行了多种练习:

(1)根据教材进行想象作文,如续写故事结局,扩写故事情节,激发情感,联想写作;(2)自编童话、寓言;

(3)听音乐写想象作文;

(4)组合作文;

(5)看图作文;

(6)写科幻作文等。

2.图像

绘图可以记载、贮存、表达在想象中所产生的图像,是培养创造想象的重要思维工具(技能)。无论是解一道几何题、一道物理问题或其他问题,凡能绘图的要训练绘图,把问题情境、解题思路画出图来,可直观形象地研究各种解题方案,这是训练想象能力的好方法。

美术课,无论是绘画,或是美术工艺,都是儿童发展创造想象力的好课堂。儿童每一张有新意的绘画,每一件有特色的工艺品,都是儿童丰富想象力的表现,我们要加倍呵护。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常用的思维方法。美术课在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开发儿童智力的功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养成想象的习惯。比如,小学低年级《用圆形画动物》这一课,在学生已有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基本形体展开充分的想象。上课时,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基本形体,在绒板上演示。先摆出了许多类似圆形的动物,如小鸡、蝌蚪、鱼等,然后用概括的几笔在黑板上勾画出类似圆形的动物形象。在看演示的过程中,孩子们用想象沟通了抽象的几何形体和具体鲜活的动物,他们很快在圆形上画出了大量的动物形象,有小猪、大象、熊猎等等。基本形体使本来不易掌握的动物形态变得简单而容易掌握了,这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对物象的分析概括进行自由发挥提供了充分的创造余地。

3.操作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和动脑(形象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人们要生产一件产品、一个零件,在生产之前,它的表象已在生产者大脑中存在了;人们设计一个实验,用哪些仪器、材料,如何安装,实验之前实验者脑里已有了设计方案或安装路线的图像(表象)了。因此,科技制作的创新,先要有思想上的创新——创造性想象。动手制作既可以把设想(想象)变为现实,又可不断地发展、完善人的想象力,也就是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发展了创造想象能力。例如,一所中学课外活动小组——电机小组的学生学习了有关电磁理论之后,到工厂学习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他们经过几次拆装,完成了“电动机展开模型”的制作。它形象、直观,在教学上很有实用价值。

4.表演

表演是一种技能,它把人的思想情感用身体姿势、形态、动作、表情表演出来,如体操、舞蹈等。这种运动技能的形成,有视觉表象的参与,也有触觉表象的参与,它是同形象思维联系着的。创造性的表演技能,是同创造想象联系着的。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表演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丰台少年舞蹈学校,一次教师以用毫不相关的虚拟动作(靠在树上,坐在椅子上,脱掉外衣)组成一个小品为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开动脑筋,创造出十多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片断。其中学生甲表演靠在大树等人,看到等的人来了,高兴得跳起来.脚下一滑摔倒了,弄脏了衣服,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脱下外衣。最有意思的是学生乙,她打乱了三个动作的顺序,一人表演三个角色:老鼠妈妈和小老鼠坐在椅子上休息,远处来了一只猫.小老鼠吓得拼命跑,踩在泥坑里弄脏了衣服。聪明的老鼠妈妈靠在大树背后学狗叫,吓跑了猫。老鼠妈妈找到小老鼠,帮它脱掉了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