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对自己学习的分析定位,以形成个人合理的学习决策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合理考虑学习目标的设置、内容难易的选择以及决定学习步伐的快慢,投入的多少等学习问题。如果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及其学习中的有效性都居优势,那么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应高于他人,所学习的内容要适当难一些,学习的步子可以适当快一些。相反,如果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及学习的方式均比别人差,那么在一定时期内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就应相应低一些,所学内容的难易应适当,不能过难,而应重在加强基础方面,其学习的步伐应稍慢一点,学习上的投入应比他人更多一点。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缩小与普通人的差距,并以“人一知之,我十知之”的坚勇,尽快赶上直至超过普通人。对于大多数基础与能力等只一般的同学而言,一定时间内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应该适中,不能过低也不要太高,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也应适中,不能过难也不能偏易,所规定的学习进程快慢适当,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同时应注意加强方法的改进和加大学习的努力程度,力争尽快赶上先进。
4.应有选择的学习与借鉴他人成功的学习经验
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学习样式,由于脑及其神经活动的特性的差异和人在长期学习实践中所形成的不同学习习惯及其反应方式,客观上就决定了人的学习方式具有差异性和个人独特性,例如,从一天时间节律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来讲,有的人可能早上学习效果最好,有的人可能在晚上睡前一段学习效果更佳,还有的人可能是在上午或下午某段时间学习效果更优。如果一个人不是根据自己所表现的时间节律去安排学习,而是盲目去照搬别人的,那么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效益就会受到影响。又如,在学习方式上,有的人形象思维能力强,利用形象记忆与理解所学效果更好,有的人抽象思维能力强,用语词逻辑记忆与理解所学效果更好。如果前一种人舍其所长而去模仿学习后一种人的所长,或后一种人舍其所长而模仿前一种人的所长,都会适得其反,即他们不但无助于增强其自己的学习效率,反而还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每个人应该清晰意识到,在学习上强调相互切磋与交流,相互借鉴,应是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而不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学习者应本着在固守与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个人优势与特色的同时,适当去有选择的吸收与借鉴他人一些有助于完善自己学习的经验与方式,从而真正培育与形成自己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学习模式。
5.应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各种差异,充分挖掘与发挥个人在学习方面的潜能学习的差异就其表现来讲是多方面的,有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往往又是造成学业成绩差异的直接原因。在上述差异中仅有少部分是由某些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导致而成,如学习能力中的智力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素质的影响,学习方式中所表现的灵活性、敏捷性差异部分要受到人的先天的神经系统特性的影响。在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由此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遗传等先天因素只是为后天的学习提供一种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我们的学习离开了这种条件与基础不行,但这方面的基础条件再好,而缺乏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以及人自身的主观努力,那么我们也无法搞好学习。因此,决定学习结果好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后天因素。而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决定学习差异的根本因素就是学习者自身情况。只要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注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即令是遗传等先天条件差一点,我们也可通过后天加以弥补。如果我们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即令是有好的遗传素质,好的环境与教育条件,我们也难以搞好自己的学习。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脑袋聪明灵活,但学习中不够勤奋,缺乏坚持性,这些同学的学习还不如那些智力仅一般,但能勤奋刻苦与讲究学习方式,富有学习坚持性同学的学业成绩好。
6.每个人在学习中应注意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做到在学习中扬长补短在学习中每位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某些学科上的优势与劣势这种差异。由于中学时期是打学习基础的时期,理应学好各门功课,做到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在学科方面都得到平衡发展,即不是将学得好的与学的欠好的拉成一个水平。而是注重在学习中发挥自己优势学科的同时,应该适当加强薄弱学科的投入度,而尽可能缩小同优势学科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已有学科方面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于优势学科,不应仅满足书本与课堂内的学习,而应通过课余时间去拓宽与加深所学,尽可能处在一种较高水平的发展之中。这样做对自己将来的专业选择与发展将会有积极作用;另外对于某些较薄弱的学科不能得过且过或抱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认真查明原因,采取积极对策,加大投入,使其尽可能得以提高,这样至少会给自己的升学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助于自己全面文化素质的提高。
7.应注意培养与发展自己的独特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做到学有所长每位中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都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学习方面的某些兴趣与爱好,有些中学生能长期自觉的坚持与培养这些兴趣与爱好,使其逐步变为自己的一种特长。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在自觉不自觉中产生,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中化为乌有,还有的兴趣与爱好因受别人的影响,而见异思迁、变化不定。要改变后面这种状况,要求每位中学生在学习中应自觉培养与发展自己的一些学习兴趣与爱好,并应坚持实践,勇于创新,逐步使这种兴趣与爱好发展成为一种学习专长。
二、对师长的几点有关建议
1.应持一种正确的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观
对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需师长持以下的观念:首先,应认识到学生个别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次,应从积极进步的方面看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先天给他们造成的差异影响是较小的,而后天则是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后天对其差异的影响中,除了由于某些疾病和脑损伤所造成的差异具有不可逆的改变外,其它的后天形成的差异不是不能改变的;其三,不但只看到学生在短期内在发展水平上有差异,并且应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早晚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在今天一定时期内学业水平比不上某些学生,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的关心与培养,只要他能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就应坚信他是完全有可能在学业上赶上直至超过其他人的,并且相信他将来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另外,还应看到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一二个学科上差一点,其他方面可能具有某些明显的或潜在的优势。总之,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持一种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和积极而乐观的观点。
2.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个别特点,真正掌握其个别差异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应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学习方式以及与学习有密切联系的个性因素,如兴趣、态度、习惯、坚持性、情绪性、勤奋性等方面的个别特点,从而真正掌握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同时对学生个别特点的研究应该坚持动态原则,即在动态过程中去认识学生方面的个别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评价鉴定,切忌防止用模式化与定型化的方式套解学生的个别特点。
3.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首先应帮助其建立搞好学习的信心,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应适当降低,学习的步子适当慢一些,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补教措施;对于能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应提高要求,鼓励他们适当超前学习,同时应帮助他们克服有可能产生的骄傲心理;对于某些因个性问题造成学习落后的学生,应在加强对其不良个性矫正的同时,注重培养与塑造其良好的个性;对于学习方式上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应加强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因多种问题导致学习落后的学生,应在重点突破解决其主要矛盾的同时,对其进行综合矫治与辅帮。
其次,在注重面向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在实行个别辅导中,应精心选择适合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目标的适切性,学习内容的适当性,学习步伐的适度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