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我们强烈情绪的事物,我们也常常终身不忘——艾宾浩斯的曲线对此也无可奈何。然而当某一事物引起我们情绪波动,我们却需要学习、记忆另一事物时,这时的情绪则对后者形成了干扰,而干扰如前述对记忆的识记和提取均有影响。
紧张也是如此。适度的紧张能增强人的记忆效果,这主要是人一旦对某事有所紧张,就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件事上。然而对某事紧张又会减弱或干扰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因此在学习某事物时如果心里充满了对另一事物的紧张感,其记忆效果自然适得其反。紧张对记忆的提取也有影响,适度紧张能促使你迅速在头脑中搜寻到所需的信息,过度紧张却阻碍了你提取信息。另外,长时间紧张令大脑疲劳,因此张弛要有度,才能真正有助于记忆。
3.动机
动机对记忆的识记、保持和提取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动机超强,记忆目的越明确则识记、保持和提取的效果越好。这是因为动机越强则自我参与程度越深,注意力也越集中,导致记忆效率越高。
反之,不愿学或无兴趣,大脑神经难以兴奋,记忆效率自然就低。兴趣使人自觉自愿乐意学习,同时情绪轻松愉快,因此培养兴趣有益于记忆。对记忆还要有自信,越是相信自己能记住就一定能记住,因为抱着这种信念勇于参与,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4.习惯
习惯是一种心理惯性,是大脑在过去反复多次的刺激下形成的自动化或接近自动化的反应定势。形成习惯后,每当遇到类似的刺激,大脑中的总机——短时记忆就会自动接通长时记忆,因此人有时表现出不假思索地做某一件已习惯了的事,即“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记忆,如一个人养成了每天按时学习的良好习惯,一到时间大脑就容易把注意集中到学习上,从而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环境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盂母为何三迁,原因就在于此。
反之,不良的习惯则是记忆新东西的大敌。如音乐教师就不愿教一些“无师自通”者学习乐器,因为这些人已形成了不良的指法习惯,很难纠正,反而不如教一些以前对乐器一窍不通的人来得容易。还有的人爱躺在床上看书,而床会给人一种睡觉的习惯性刺激,于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三、智力、知识和理解
智力和记忆力是相辅相成的。弱智,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记忆力差。而智力过人的人,记忆力也过人,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就是这样。反之,记忆越过人则掌握的知识越丰富,而知识本身就是智慧的结晶,因此只要不是死读书不求甚解,那么在某一知识领域记忆超群的人则在该领域的智力也必然不一般。由此可见,我们经常做一些益智游戏如猜谜和脑筋急转弯等,是既可以提高智力也可以提高记忆力的。
知识和记忆也是这样,这在前面讲记忆系统时已提到,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形成组块,新的信息在长时记忆里越容易生根,因此越是肯学习从而掌握的知识越多的人,记忆力也就越好。而记忆力越好则学到的东西越多,从而记忆力更好。
理解,指的是通过智力活动使要学习的新知识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内在联系。它既同智力有关,也同知识有关,如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解越深,记忆越好。
联想也要立足于智力活动和过去的知识,因此,联想越多,记忆也越好。
四、形象与抽象
形象的东西是我们从小每天都接触到的,如山水、花草、人物、动物等。根据前面讲的原理,越是经常接触的东西留在大脑里的痕迹越深,从而有助于记忆。因此,任一事物越形象直观,也就越有利于在大脑里扎根。反之,抽象的知识就不好记。形象与抽象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颜色对天生的盲人来说就是抽象的,而我们要记抽象的东西时也可通过联想、图示化将其转化为形象的。
正因为形象的东西记得牢,有时候也会产生副作用,那就是状态依存。状态依存指记忆依靠某种状态或环境,当该状态或环境改变了,就会妨碍记忆,造成遗忘。如舞台上忘记台词,一方面是因为紧张,另一方面也与排练时的场所与实际演出的舞台不同有关。
五、时间差异
记忆的最佳时间因人而异,如有的人早上记忆力强,有的人却是“夜猫子”。这一方面与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个人智力波动周期有关。因此在记忆学习内容时和选择记忆策略前,应先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记忆时间,以此制订相应的作息制度并长期坚持。找最佳记忆时间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时间精力最旺盛,一般那也就是最佳记忆时间。
前面已介绍长时记忆会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而一觉醒来无前摄抑制,睡前学习或复习无倒摄抑制,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清晨和晚上学习或复习均有助于记忆。
高效记忆策略
了解了记忆系统和与记忆有关的因素后,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制订相应比较具体的策略,以达到高效记忆的要求。
高效记忆的要求或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将其确定为:记得快,记得牢。而实际上记得牢又包括了记得准、记得久两层意思,而记忆又可分解为记和忆两部分,因此我们这里把其标准统一为:记得快,记得准,记得久和忆得快、忆得准。某些情况下,为了记得更难、记得更久,我们也牺牲记得快这一要求,毕竟记得快往往忘得快,因此记得快不是主要要求。
我们已知道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和提取三个环节。按这三个环节来划分,记得快属识记范畴,记得久属保持范畴,记得准与识记、保持均有关,而忆得快、忆得准则属提取范畴。
前面已谈到对以上三个环节均有影响的一些因素,对这些因素我们要注意扬长避短。在进行高效记忆时要先调整好自己的身心,高度集中注意力,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好时间,总之,要做好记忆前的准备工作,否则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就可以进人记忆的第一个环节——识记。
一、识记策略
识记。需要充分调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并要保证将有用的信息传送到长时记忆中。它是记忆的起点、认知的源头,直接影响后两个环节,是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因此高效记忆的大多数策略都围绕它而制订。这些策略尽管数不胜数,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必须符合识记的一般规律。根据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归纳出识记的一些主要规律,并制定一系列重要策略。
1.遵照意向律.提高识记心向
前面已提到动机对记忆的作用原理。意向律即指识记的效果受识记有无意向和意向状况制约。识记的意向即识记的目的和意图。通常有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无意向识记,有具体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笼统意向的识记。如前苏联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内,接受笼统识记任务(尽量记住短文内容)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平均只记住23个词;而接受更具体任务(精确记住短文内容)的,平均记住31个词。
根据意向律,我们在识记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强烈的记忆意识,明确记忆目标、内容乃至具体要采取的方法。第二,要自觉提高自我参与的程度,无论记什么内容都要有强烈的记忆欲望并努力培养与该内容有关的兴趣,始终坚信自己能记住会记住,要有完全记住的决心,不达目的决不收兵,识记的效果就会朝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只记住目标百分之八九十就满足了的人实际是记不住的。第三,限时记忆,即把需要达到的记忆总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都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增强了紧迫感,能迫使具有惰性的大脑全面紧张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至于小目标应多小、限时多久才合适,应因人制宜并循序渐进。第四,对有用的知识要树立长远的记忆目标,尽量要求自己记久一点、记远一点,以便终身受用,不要仅为了应付考试或临时的任务而记,这样识记的内容在头脑里也就保持得更好、更久一些。此外,有意识去记,才能自觉地去观察并充分指挥自己的各感官为记忆这一目标服务。
2.特征记忆和材料加工
意向确定后,下一步是对需记忆的事物应仔细观察,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注意通过与过去熟悉的事物类比、对比等,发现其特征所在。这是记忆的第一道关口,把关不严则印象模糊,自然也就记不清楚了。
对于学习材料,我们也应先浏览,然后下一番发掘的功夫,将其特征找出来。如果材料杂乱无章或不适合自己的记忆习惯,就应进行组织加工,如归类、合并、概括、拟提纲等。
一般情况下,观察的顺序为先整体后局部,再看细节。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寻找事物的特征。很多事物如人的面孔等经过这样的观察也就很容易地记住了。
具体例子,如π=355113,经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些数字实际是l、3、5各自重复一遍,即为113355,中间砍断,于是得到113、355。这个特征,你一下就记住了吧?万有引力常数1/15000000,后面到底几个0容易混淆,仔细看,0前面的1和5加起来为6,不正好是0的个数吗?蒙古灭金是公元1234年,唔,1234,多好记!爱因斯坦记电话号码24361→两打加19的平方,多有趣!怎么样,是不是仔细观察,找出特征,也就容易记住了?
3.感官协同记忆与歌诀法
识记的第一道门坎是感觉记忆。人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是通过不同的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的,因此如果各个感觉通道都能针对同一记忆内容充分利用起来,则一方面能有效排除外来干扰,另一方面提供给短时记忆加工的信息丰富则能使大脑皮层受到多方面的刺激从而留下较深的印象。当然在接受这些信息时我们还应同时动脑思考,这样一则有助于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二则能促使大脑储存不同信息的部位加强联系,从而记得久,以后提取也容易。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记忆信息有85%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或4%靠触觉和嗅觉等。单位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单凭视觉是听觉的一倍,而视觉、听觉协同起来作用则是听觉的十倍多。由此可见,学习时一定要特别重视感官并用的方法。
从古至今,学者们都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记忆方法,可以这么说,他们之所以学有所成,这一方法是功不可没的。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里就写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即:学习没有不经过五官活动的,五官不参加活动学习效果就不会好。日本心理学家多胡辉也说:“一般来说,人类的记忆.越是动员多种感觉器官,记得就越确实。”
对于感官并用,还须特别提出的是运动记忆。运动记忆往往经久不衰,如游泳、跳舞等一经学会即使很久未做也不会忘却,这是因为小脑对运动记忆的保持时间长,因此学习时勤动手,如制图表、搞实验等均有助于记忆,运动记忆还不仅指四肢的运动,也包括身体某一部位的微弱运动,如朗读课文时,口腔肌肉的细微动作,这些动作与语言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特别是学习语言时一定要注意反复大声朗读,这样能取得比默读好得多的记忆效果。小时候背熟了的诗歌,尽管当时并没能深入理解,但许多年后,许多人仍能脱口而出,充分说明小脑参与记忆的重要性。由感官协同记忆,还派生出一个记忆方法:歌谣口诀法。即把需要记忆的又较难记的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谣或顺口溜,如中国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和中医书籍中大量的歌诀、数学中的乘法口诀等,都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歌诀如果是自己编的,由于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印象更深,不过,一定要编得顺口且准确精炼,否则意义不大。如:三角函数54个诱导公式的内在规律,有人总结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两句口诀就解决问题了,再多编无异画蛇添足。
4.把握意义律,增强理解效果
意义律是指记忆效果随对材料意义理解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心理学称之为意义记忆,反之为机械记忆。机械记忆即死记硬背,通常记得慢、效率低,特别是在识记内容多的时候,更是难以应付。而意义记忆,根据艾宾浩斯和肯斯雷的研究,它在记忆的数量上、精确性上以及时间的节省上都大大优于机械记忆。其内在的道理,我们在前面已作了分析。
根据意义律提高识记效果,首先要促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取得联系。一方面,只有当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系统与网络中,新知识才真正被理解;另一方面新知识也只有固定在旧知识的“桩”上,才不会成为孤立的、零星的从而易被遗忘的知识点。因此教、学新知识时,一定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生长点,搭好新旧知识的桥梁。对于公式、定理、法则等这类必须记住的内容,也应多作意义上的分析和道理上的推导,充分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联系,防止死记硬背。第二,对必须记住而意义不强或枯燥的内容,如历史中的年代、人名,地理中的地名,化学中的元素符号,数学中的圆周率等,可通过重新组合、谐音、转义等人为赋予意义来记住。例:要求记住“解、帮、你、记、理、忆、助”这几个字,如不要求顺序,可重新组合为“理解帮助你记忆”,请两者都试一下,看哪一个记得快、准、久?“宋公明”转义为“姓宋的公公明白”,不也好记多了吗?
5.联想记忆法
对枯燥的内容人为赋予新的意义,使其生动、有趣,从而达到记得快、记得久又便于检索、提取的目的,这是高效记忆的一大法宝。该法宝通常称之为记忆术,其核心为联想记忆法。客观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想记忆法也就是由此事物推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另一事物的记忆方法。其联系方式有接近、相似、对比等。接近联想主要指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如黎明时分想到太阳冉冉升起,到了重庆就联想到三峡风光等。相似联想指在现象或性质上相似的事物之间引起的联想,如看见桂林的象鼻山就联想到大象等。北京景山学校就利用这一点,把那些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分批集中让小学生学习,从而使刚上学的小学生在两年内识字2200个至2500个,突破了汉字难认的难关。对比联想指在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如由光明想到黑暗,由高山想到深谷等。利用联想的以上特点,我们就可以在头脑中采取种种方法把要记的事物与我们熟悉的另一事物联想起来,这种联系还可打破常规,大肆夸张,从而使其新奇有趣以增进记忆。以下是常用的一些方法:
(1)形象联想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