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知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记住的道理。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要记的东西尽量形象化即在头脑中画画的记忆方法。如要记“勇气”一词就可联想到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战歌的志愿军战士的神态;记字母“b”就可把它看成是半把剪刀;至于“3”,当然可联想到耳朵;而记“王安石”这个古代名人呢,就可想象一个戴着皇冠的帝王坐在石头上洋洋自得的滑稽像……我们还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联系得越奇妙越好。如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重朗就举例说,联想“箱子—飞机”就可以设想飞机从箱子里飞出来,以惊人的速度撞向你的面部。再随便举个例,如“老虎——钱——船——山——人——电话——啤酒杯——耳环……”可联想为:老虎叨钱驾飞船,一飞飞到山顶上,然后给人打电话,接电话的人戴着啤酒杯形的耳环……这样一个接一个联想下去,从而把一大串材料通过夸张、代替、合成、动态等方法有机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所谓的“连锁法”。连锁法虽生动有效,但也有一个缺陷:不能准确地回答材料中的第几个是什么。为弥补这一缺陷,又产生了另一种联系法,即把需要记忆的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事物按次序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上,从而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记忆,这种方法也很有用。据说,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有一次在宴会厅朗诵诗歌,朗诵完后他被神叫出宴会厅,此刻宴会厅忽然倒塌,尸体横陈,亲属奠辩,然而诗人却根据当时人们在厅内的座位而把遇难者一一辨认出来。由此,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地点法。自己熟悉的位置并不一定非要是座位,也可以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有顺序的其他事物,如身体的各部分可从上至下编上号码:①头发,②前额,③眼睛,④鼻子……再把要记的事物一一对号入座。鉴于此,有人又把此法称之为标钉法。标钉法需要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形象联想时如能结合声音、气味、味道、痛感、冷热感等,则更生动,自然效果更佳。
(2)谐音联想记忆法
我们学习的文字和数字等均具有形、音、义三要素,因此在掌握了义和形的记忆方法后,还应熟知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需要记忆的文字或数字,使之成为通顺有趣易记的文字。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把圆周率3.14159……谐音为“山巅一寺一壶酒……”,还编了故事广为流传。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听了这一谐音,从此以后就不会记不住圆周率了,这就是谐音记忆法的威力。而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呢,恐怕听了一百遍也不管用。可见谐音记忆法仍然要同过去的知识相联系,谐音只是一个媒介,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谐音后的意义和形象。该新的意义和形象越鲜明,则记忆效果越好。
谐音由于与音有关,音越相近则记得越准,反之则有害无益。如有人将英语单词“welcome”谐音为“为尔康”,结果默写时往往写成“welcon”,发出音来则更糟糕。正是由于各国语言的发音各有其独特之处,难以替代,因此外语老师一致反对以汉语对外语单词注音的学习方法,学习者也要引以为戒,以免发音不准形成习惯贻误终生。由此也提醒我们,凡事都有利有弊,机械记忆也不能一味排斥,实际机械记忆是其他记忆的基础,也要多加练习才行。一些书上把阿拉伯数字可转换的形象和谐音列成表,如“l”像笔、甘蔗,谐音“衣、医”;“7”像锄头、镰刀,谐音“漆、旗”等,并要求大家死记硬背,以帮助联想,这不正好说明了联想记忆还是离不了机械记忆吗?
(3)谜语记忆法
我们在记忆系统中已提到“自然语言媒介法”,指把要记的材料同长时记忆中已有的自然语言的形、音、义相联系以提高记忆的效率。简单的语言媒介法,是把本来独立的事物或词汇用语言连接起来,赋予某种意义,如把“烟、鹅”连接成“烟熏鹅”等。实际上语言是人从小就接触的,它无处不在,就是前面提到的形象记忆法中的形象,我们不也是用语言来描述的吗?由此可见自然语言媒介法是一个覆盖面广的方法,以上提到的形、音、义等种种方法大多可以包罗其中。不过,最能准确、生动体现自然语言媒介法的恐怕要数谜语了。
谜语分两种。一种是民间谜语,它以顺口溜的形式描述事物的外形和性质,可归类于上述的歌谣口诀法,这里不再赘述。另一种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的灯谜,它利用文字的形、音、义进行转换,给人以另外一种解释(别解),让人在猜测之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开拓智力。试举几例:形的转换,如“你一半,我一半”猜“伐”字,“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时”字;音的转换,如“手拿泥鳅”猜外国地名“渥太华”(谐音:握太滑),“427”猜国名“法兰西”(注:427解为简谱符号);义的转换,如“孔子一生俭朴”猜节日“圣诞节”(注:“孔子”为“圣人”,“生”别解为“诞生”,“节”别解为“节约”),“宋公明火冒三丈”猜地名“怒江”(注:“江”别解为“宋江”),“小平时代欣欣向荣”猜近代史人名“邓世昌”;还有通过字序变化、重新组合而转义的,如“今天(秋千格)”猜国名“日本”(按格转换为“本日”)。
试分析以上这些灯谜,其特点不正好符合“自然语言媒介法”的定义吗?再加上谜语可促使人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俯仰万象,从而充分激发大脑皮层,且猜出后还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其提高记忆效率的功能可说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福建一位语文教师方炳良在中学开展了灯谜活动以促进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有个大型百货商场请人把市民公约编成灯谜让职工记忆,结果连自认为记忆力差的一些人都能轻松愉快地背诵以前无论如何都记不住的条文,在北京引起轰动,各单位纷纷仿效。由此可见,短小精悍的灯谜作为智力体操、记忆体操是非常合适的。
6.掌握数量律,整记与分记相结合
数量律指识记所需的时间随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即识记的数量越多,所花的时间越多,且识记时间的增加远大于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如识记7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为3秒;而识记36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则为792秒。
根据数量律,需要根据识记量采用相应的识记方法。一般来说,短且整体性强的材料,以一气呵成的整体法识记为好,如记唐诗中的绝句就应这样。材料长时可采用部分识记法,即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若各部分熟记后,部分与部分的次序不允许混淆,可采用首字记忆法把各部分依次连结成整体,即把各部分的首字(若首字有重复也可多取一、两字)按以上介绍的方法连接起来。如太平天国起义后的进军路线:金田→永安→桂林→全州→长沙→岳州→武昌→九江→安庆→南京,有位同学把各个地名记熟后,采用首字和谐音记忆法编为:金永桂全长约五九,安寝难惊(南京)。
7.依照组块律,加大信息量
组块律就是指识记信息的容量随组块容量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组块律扩大识记量,就必须将信息组块化,并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尽量连接成较大的块。组块的“体积”越大,能够立刻记住的内容越多。同时,根据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的原理,我们应把识记材料按一般不超过7个组块的原则划分识记单元,然后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