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我们记数字184019491998,如果不根据过去的经验划分组块,企图看一眼就把这12位数字记住是办不到的,因为这12个数字孤立起来看就是12个组块,超过了7±2个组块的容量;反之,如果我们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历史知识把它分为3个年代,即1840、1949、1998,那么原来的12个数字就变成3个组块,显然一下子就记住了——当然如果连1840、1949是历史上的重要年代都不知的人,显然他不具备把1840、1949划分为组块的能力,因此他要记住也就困难多了。由此也再一次证明了博学强记是互为因果的。就连记得快、记得准一般也要依赖于知识的渊博。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样的数字纯属巧合,如果任举一串数字又如何?实际只要一个人的数学知识丰富,他一般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一串数字的一些特点来,从而将其组成较大的组块,这种偶然也就成了必然。即使对于一下找不到特点的一串数字,如263195274389,我们也可按照上述方法把它划分为三个识记单元即2631、9527、4389,或两个识记单元即263195、274389,分别把各个识记单元记住使之成为组块,再连成整体。
对于识记文字材料,其组块一般以词和词组为单位。因此,写诗或编写歌诀时要注意每句不要太长,从照顾大多数人着想,每旬以不超过7个词和词组为宜(具体多少个还要看词和词组的长度来定)。古汉语的词大多为单字构成,因此中国古代的诗歌一般以四、五、七字一句为主,这是跟超过7字的句子不利于大多数人背诵有关的。记忆文章时,较长的句子也应按上述原则把它分解为较短的适合自己水平的识记单元来记。例如下面这个句子:人类社会从远古以来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各个阶段。
这个句子显然大多数人是看一眼记不住的,那么如何划分识记单元才合适呢?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现阶段的组块能力来试一试。
二、保持策略
识记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对新学习的意义不强的知识一天之内就会忘掉一大半。因此如果我们不重视信息的保持并采取相应的策略,那么识记付出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提高记忆力,说到底也就是同遗忘作斗争。同遗忘作斗争,识记之后,还需要重复。
问题是如何重复才最有效也最省时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主要的策略。
1.复述
复述可分为两类: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的言语重复以及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重复。例如,按一定的顺序重复项目的名称,或重复某部分重点内容以加强信息加工。无论对于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复述都是维持注意、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当某人告诉我们一个多位数的电话号码,若不经复述,转眼就会遗忘。
复述策略的运用能力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复述本领:第一,经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复述习惯。第二,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例如:①要求复述新内容。有经验的教师在讲完某个重要定理或某段重要内容后,总是要求学生复述或朗读几遍,以促进内容的保持。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题目包含的主要信息。③复述对某一问题的思路或思考过程。第三,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指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死记硬背,而应通过复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使之更清晰易懂,易于从记忆中恢复。第四,对复述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不能只停留在对原内容的机械重复上,而应逐步过渡到有选择性的重点复述。
2.过度学习
由于识记一结束,遗忘就开始,因此我们需要过度学习来抵消一开始产生的遗忘率,以保证应该保持的知识保持下来。
过度学习即为在刚刚能背诵或回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学习内容的保持量随过度学习的增加而增加。但过度学习的次数太少,保持效果不理想;次数太多则保持量的增加幅度也不再明显,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研究表明,保持效果既省时又省力的最佳过度学习率为50%~l00%。如刚能背诵一首诗需读6遍,那么过度学习的最佳值为3遍至6遍,总共应读9遍至12遍。坚持过度学习,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
3.复习
知识的保持离不开复习。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但如何复习,效果才好呢?这就要根据前面讲的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来制定策略。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学习新材料后20分钟的遗忘率为42%,此后遗忘速度逐渐减慢,两天后遗忘率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据此我们可制定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的策略以巩固记忆。
(1)及时复习
学习后必须及时复习,趁热打铁。须知学习后在当天复习一刻钟比一星期后复习一小时效果更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根据无意义材料的记忆效果来反映遗忘的一般规律的,因此,记忆材料越是无意义也就越符合该曲线反映的规律,可见对意义不强的学习材料如外语单词、符号、公式等尤其需要及时复习。还须注意,及时复习不等于即时复习(如刚下课就复习)。一般来说,根据前面“与记忆有关的因素”的介绍,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刻钟将当天学习的重要内容回顾一下,效果较好。
(2)分散复习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后仍会遗忘,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定时复习。以前有人介绍学习外语的经验是背外语词典,记住一页就撕掉一页,实际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当时记住了的并不能保证今后永远都记住,对于学外语更是如此。
研究表明,定时复习时,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即一次复习两小时,不如分为四次,每次复习半小时效果更好。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多,复习时间的间隔应逐步延长,每次复习的时间可逐次缩短。
4.试图回忆
许多人复习时习惯于一遍又一遍地背,实际上这是一种少慢差费的复习方式。研究表明,试图回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试图回忆即在阅读材料几遍后,就掩卷而思,尝试背诵或默写,实在回忆不起的地方再重复阅读,再掩卷尝试背诵或默写,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记牢为止。一般来说,将全部练习时间的60%~80%用来试图回忆,20%~40%的时间用来诵读效果较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提高复习效果,主要是自我参与程度高,充分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反馈,促使集中注意力于未记住的部分,避免了反复阅读平均使用力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5.过电影
过电影就是把所学某一门知识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在脑中逐一闪现,全部连贯起来回忆一遍。若能顺利、清晰地过完电影,则说明掌握的知识较牢固。若过电影卡壳或若隐若现,则说明这些知识有待进一步复习。若在考试之前,以过电影方式进行心理彩排,不仅可自我考察学习的效果,而且顺利地过完电影,成竹在胸,有助于增强信心。过电影通常是进行阶段复习或总复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此外,学习后做作业或进行小组讨论均是比较积极、有效的复习方式。做作业可以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积极思维,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讨论可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热情,通过互问互答、互相启发和交流学习方法、思考方法,使人动脑、动口又注意听,从而受益匪浅。
三、提取策略
提取信息,首先取决于信息的识记与保持的程度。记得清楚且未受干扰,直接就可以回忆出来。不过,一旦记得不太清楚或记忆受到干扰,那就要依靠意志的努力和追忆的方法了。意志的努力主要是不轻易放弃搜索并尽力排除干扰。追忆的方法主要有:
1.联想追忆法
识记时我们需要联想。提取时如遇到困难,我们同样要借助于事物间的接近性、相似性和对立性进行联想搜索。例如我们一时回忆不起西湖所在的城市,就可以先从大点的范围着想,先回想西湖在哪个省,再回忆该省有哪些著名的城市,一旦搜索出省会杭州来,往往就会恍然大悟。其余以此类推。
2.推理促进法
推理促进法就是利用事物间的本质联系,通过推理来找到回忆对象。例如,我们一时想不起“五四”运动的年代,就可以这样推理:“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由此可推断“五四”运动在1917年和1921年之间。
3.再认助忆法
再认助忆法就是利用再认对所识记过的东西产生的熟悉感来帮助追忆。如上例通过推理确定了“五四”运动在1917年和1921年之间,我们就可以写出“1918、1919、1920”这三个年代来辨认,由于以前背过“五四”运动的年代,因此就会对“1919”产生熟悉感(如对该数字的对称性有印象),那就是它了。通过再认来帮助追忆,就是把有可能是回忆目标的事物全部过滤一遍,一旦发现熟面孔往往就找到了回忆目标。
4.注意转移法
还有的信息,本来记得很清楚,但此时此地却总是想不起来。如我们写信时,有时会突然想不起平时经常用到的字。这是由于某种占优势的活动抑制了当前活动之故。这时最好采取注意转移法:暂停回忆,过段时间抑制解除,需要回忆的信息会自然而然地“蹦”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