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名著之旅——科技之旅
46310700000009

第9章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年代:16世纪

必读理由

《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

背景搜索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壁,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自幼受到医药知识的熏陶,喜爱研究医药,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愿。李时珍14岁考取秀才,但是17岁、20岁、23岁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他便决心放弃科举途径,专心研究医药学。他拜名医顾日岩为师,苦读10年,以后也开始给人看病。34岁时,他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掌管良医所的事,得有机会饱览藏书.以后曾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职,不及一年便辞官回乡,一面行医,一面开始编写《本草纲目》(1552)。

李时珍“搜罗百氏,访采四方”,一面“渔猎群书”,一面实地考察访问。“步历三十稔,书考800余家,稿凡三易”。可见付出了多么大的艰苦劳动。1578年在李时珍61岁的时候,书稿完成,共52卷,但1590年才开始由南京刻书家胡承龙出钱刻印,直到1596年首次出版。而李时珍已经于三年前去世,未能亲眼看到了。除医药学外,李时珍对生物、矿物、化学、地学、天文等也有研究。传世著作还有《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

明代中叶开始,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它反映在手工业、商业和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流通,城市的日益繁荣,出现了以手工工人、小商品生产者、工场主和中小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这使社会矛盾呈现出更加尖锐和错综复杂的状况,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一对基本矛盾以及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外,还出现了新兴市民阶层反对封建势力压制和摧残的斗争。

作品快读

《本草纲目》共收录了中药1892种,共52卷。卷一至四是全书的附录,收入序言、凡例、目录、附图、引用书目、资料及一些医药基础理论等等。卷五以后是全书的主体部分,李时珍把所有药物分为16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每一部又分为若干类,共计62类。其中植物1195种,动物340种,矿石357种。

书中更有历代医家临床验方11096种,其中8100多个为新增,另附各种矿植物插图1127幅。

在药物解说方面,本草纲目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释名,罗列典籍中药物的异名,并解说诸名的由来;第二,集解,集录诸家对该药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等的论述;第三,修治,介绍该药的炮制法和保存法,第四,气味,介绍该药的药性;第五,主治,列举该药所能治的主要病症;第六,发明,阐明药理或记录前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七,正误,纠正过去本草书中的错误;第八,附方,介绍以药为主的各种验方及其主治。

《本草纲目》的分类是先无机物而后有机物,先植物而后动物。

在植物类药物中,则先草、谷、菜而后果、木;在动物类药物中,则先虫、鳞、介而后禽、兽,最后则叙述人类药。该书首先是对矿物药之科学分类,这在无机化学方面也已具备一定的水平。李氏记述的每一物质,均评论其来源、鉴别与化学性质。该书以单体元素为纲,对各化合物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和分类,大体上对前代所存在的混乱作了澄清。

在生物药的分类方面,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基本上采用了“双名法”。其法虽不能达到现代所应用的拉丁系统双名法那么科学精确,但在明代却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其次在关于动物药之分类方面,基本上有以下之特点,例如书中的虫类相当于无脊椎动物,鳞类相当于鱼类和部分爬行类,介类则相当于两栖类和少数软体动物类,禽类则为鸟类,兽类系哺乳类动物。其分类方法富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水平,近代中外学者称赞其有着生物进化论思想,为把人为分类法推向自然分类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药物学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但考订了前人1518种药物,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调查研究,搜询访验,为中国医药宝库增加新药374种。

在药物鉴别方面,《本草纲目》纠正了明代之前《本草》中的许多错误和非科学内容。关于水银的记述,更能说明李时珍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无畏精神他的认识在当时达到科学发展的最新水平,对彻底根除服水银以求长生的荒谬做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本草纲目》也有独到见解。以动物药的描述为例,《纲目》对每一动物药的动物都有概括性的定义,多能抓住各类动物的生物学属性特征。《本草纲目》在有关药物的论述上,还强调了生物受到人工方法的干预而在生活习性方面发生改变的特性。

在制药化学和实验研究方面,《本草纲目》所载制药化学包括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风化、沉淀、干燥、烧灼、倾泻等许多的方法,较之以前也有着突出的发展。

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成果,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垒书内容丰富,取材精审,编排有系统,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生物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药物学、生物学划时代的名著。到1603年以后,《本草纲目》在国内几十次翻刻,有50多个版本,在国外翻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文字,流行垒世界。仅就日本来说,就先后出现了11种翻刻本,40多种改写、教材和研究本,还有两种全译本,可见影响之大。

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了李时珍的成就。他说:“明代的伟大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顶峰的《本草纲目》……李时珍达到了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片段精读

妙语撷萃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延伸阅读

链接一:本草学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中。由于本草学中对一些药物的来源、性质、鉴别、制法及配方的叙述,涉及广泛的化学知识,因而,本草学成了中国古代及中古时代化学的一个丰富内容和源泉,是我国化学史中辉煌成就的一个侧面。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卓越的药物学家李时珍。

链接二:身体力行

从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出版,到李时珍诞生前的400多年间,历代本草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李时珍责无旁贷地挑起这副重担,并意识到了它的分量,却仍未料到,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性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全部心中有数。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贵生药品。因此,李时珍常常走出家门,深入山间田野,实地对照,辨认药物。

链接三:李时珍故居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生在湖北蕲春县。为纪念这位古代名人,今蕲州城(蕲春县城)里辟有“李时珍故居”。四百多年前的李时珍,原有故居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游人可以游看的古迹有李时珍墓。墓葬位于蕲州城东的雨湖深处,风景清幽。经过修葺。李时珍墓已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墓边有郭沫若的题词。同时以李时珍命名的一所医院也在附近,李时珍药用植物园也已兴建。当地还正在筹建李时珍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