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禁止使用任何合成化肥和杀虫剂,农田使用绿肥和有机堆肥,以保证土壤的持久肥沃。要求农民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轮作,利用手工及机械等物理方式除草。
法国农民越来越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向消费者保障各类产品的产地、质量和从生产到上市的食品安全;二是注意土地管理和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范围内保护环境。如今,密集型的农业种植方式已经被摒弃了,农产品实行份额制和对一定比例农田的休耕要求使得种植成为一门科学。也是当代农民面临的挑战。法国开始探讨一种新的、更科学的农业模式,即理性农业。
第二种类型:创新的“理性农业”。理性农业已成为今后10年内法国农业的标准。所谓理性农业,是指通盘考虑有利于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其目的是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有利于环境建设,被认为是最为可靠和最有生命力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形式。
在实施理性农业的地区设立理性农业开发委员会和颁发相关证书的机构。他们与农民签订合同,对修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水利工程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指导饲养者建造符合规定的牲畜饲养棚;农民们充分考虑地理和环境因素来确定建筑、土地和其他设施的位置,以保障水源、自然风光不受污染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荷兰持续农业的发展
荷兰是一个位于欧洲大陆西北、占地面积仅42万平方公里的发达国家。人口为1500多万,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11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国家。其中80%人口密居于城镇,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45%,但却是一个农业和农村发展成功的国家。荷兰是世界农业出口大国,其农业净出口值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荷兰也是一个较早提出持续农业发展理论并付诸实践的国家。
1.荷兰高效农业的特点。高效农业生产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实行高度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投资多、生产力高、出口量大。
(1)以家庭农场为主。荷兰高效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农场,大约71%的农场是家庭农场,平均每个农场不到2个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农场主本人,家庭成员(如妻子、父母或孩子)多为主要帮手,此外还雇些零时工。
(2)农场规模大。据1995年统计,荷兰农场总数为127万个,其中623万个为种植农场,其余是畜牧生产农场。每个农场平均规模为161~20公顷(不包括园艺农场)。用经济学概念评价,荷兰农场规模是欧共体成员国中最大的。
(3)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农场投资大。近40年来,荷兰农场发展变化的最主要特点是由混合型生产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这是由于农用土地少,人口多所致。东南部沙土区,主要发展畜牧养殖业;北部低洼地区,主要以种植业农场居多。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和专业化,也使农场的农机具和专业技术得到充分利用。
(4)生产力高、出口量大。由于牧场和种植的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导致了生产力的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出增多。这些农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消费以后,大量出口欧洲各国,尤其邻国德国是荷兰最大的产品销售国。农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2%。然而,荷兰所有出口农产品并非全部是自产农产品,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农产品(如可可、咖啡、茶叶甚至乳制品)是依赖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价格较低的原料,利用自己的高度机械化、工厂化技术,加工增值后出口再创汇。
2.持续农业实践。
(1)持续农业概况。荷兰农业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共有农户86万户,农业用地约2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业信息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不断地向大农户集中。农户用地的平均规模已从1990年的16公顷发展到2003年的225公顷。有1500户用地超过100公顷。据荷兰农业部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将有40%的小农户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因而被淘汰出局。目前,25%的农户生产了2/3的农产品。
荷兰农业为出口导向型,其生产的农产品70%用于出口。出口的大宗农产品为花卉、蔬菜和畜禽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是其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国家。2002年,荷兰农产品出口增长35%,进口下降05%,农产品进出口顺差约为200亿欧元。
2002年,荷兰农户的平均收入约为4万欧元,其中14万欧元为来自农场以外的经济收入。
荷兰农业依赖于欧盟的巨额补贴。2004年,荷兰得到的农业补贴高达157亿欧元。
(2)花卉蔬菜园艺业。近年来,荷兰的花卉蔬菜园艺业发展迅速。其中,温室大棚生产扮演了重要角色。2002年,温室大棚生产了价值118亿欧元的蔬菜、213亿欧元的切花、129亿欧元的盆栽植物。通过建造温室大棚,农业实现了全天候、高度机械化、计算机管理生产,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同时,温室大棚生产使种植业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高产、稳产。以三种主要蔬菜为例,西红柿每平方米的最高单产为60~65公斤、黄瓜为75~90公斤,甜椒为28~32公斤。
农业高产需要高投入。在荷兰建造1公顷现代化温室大棚所需投资约为100万欧元。目前,荷兰拥有超过1万公顷的现代化温室大棚。
2001年,荷兰花卉蔬菜园艺业出口达152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6%,大大超过畜禽产品的出口。
(3)畜禽养殖业。据2002年统计,荷兰共饲养150万头奶牛、110万头肉牛、140万只羊、690万头猪、3889万只蛋鸡、5466万肉鸡。除羊、小肉牛和肉鸡外,其他动物的饲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按照欧洲共同农业政策,分配给荷兰产奶总配额为110斤/年。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连遭重大挫折。自1997年以来,疯牛病例时有发生,至今未能根除。2003年,荷兰爆发了禽流感,造成了2500万只禽类动物死亡,估计经济损失在2亿欧元以上。2001年,荷兰畜禽产品的出口值为112亿欧元。
(4)大田种植业。荷兰大田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居次要地位,其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大,并呈下降趋势。2001年,大田种植面积为798万公顷。大田主要作物为饲料玉米、马铃薯、小麦、甜菜、大麦、花卉球茎。
四、日本持续农业的发展
日本农林水产省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开始推行包括有机农业在内的环保型农业措施。1991年8月,农林水产省以全国农业集团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关于推进与环境协调的农业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日本农村实施环保型农业的背景和动机,首先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是为保持地力,降低成本和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1992年6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在发表的新政中明确指出,把确立和普及推广环保型农业技术作为今后日本农业的发展目标。
所谓环保型农业的基本含义,是指以有机物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及合理的耕作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化肥、农药有效合理利用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技术的开发,逐渐减小对农用化学品的依赖,从而使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生产率的提高相协调,并为社会所接受的农业。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实际调查结果分析,日本环保型农业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自然农法、有机农法、常规农法。
1.自然农法。它是日本冈田茂吉先生(1882~1955年)创立的一种持续而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在日本已有一个庞大的包括科研、教学、株式会社、农场试验示范和协会在内的组织网络从事自然农业的宣传、教育、研究和推广工作。它的基本思想是:从事农业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把土壤和植物看做有机的生命体,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通过不同作物的间作、轮作、施用堆肥和经发酵加工的有机肥等培养地力,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和农田能量平衡,通过生物防治,防治病虫害,从而达到保护土壤生物生态系统、保障食物安全、促进人类健康、使人和自然协调共存且繁荣的目的。
2.有机农法。其主要主张与自然农业是一致的,即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提倡使用堆肥、间作、套作、轮作、共生、天敌治虫和采用一些生物技术,但不完全排斥必要时使用少量的化肥和农药。
3.常规农法。其含义为当前习惯性实行的农业耕作方法,即在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基础上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即大量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等进行生产的农业耕作方法。
日本非常重视环保型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从1992年起把环保型农业作为重点预算之一,主要解决开展环保型持续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研究、农业资源再生利用研究、国土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其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推进环保型农业的组织机构。日本农林水产省把环境保全型农业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92年1月,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研讨会,同年4月,即在农业园艺局设立了“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负责全国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制定和研究推广工作,各都道府县成立了“环境保全型农业推进协议会”,负责制定基本方针,启发环保意识。由“农业改良普及所”组织“环境保全型农业”讲习会,组织活动,并设置展示场所来宣传所取得的成果。
在市町村设置“推进方针制定委员会”和“技术研究委员会”,主要负责收集信息情报,对本地资源进行管理,由农协具体组织“环境保全型农业”生产的指导、产品加工、售销等工作,由一个农户或多个农户组成的支部承担生产任务。如北海道中富良野町几个农户联合试验自然农法种植洋葱和网纹瓜,北町农协组织用自然农法、减农药、减化肥法等试验生产水稻等。
2.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和推进环保型农业。1992年6月,日本制定通过了“农业新政策”,即新的食物、农业和农村政策,规定了“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基本方向,提出了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的三条措施:①为减轻农业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提高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出了重新评估施肥标准和病虫害防治的判断标准。②官、产、学联合进行有关技术开发和研究工作。③为维持和提高地力,要充分利用有机物质资源。同时指出,农业与农村具有保护国土和改善环境的职能,为给所有国民带来利益,应很好地保护农业资源,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技术。
1993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制定了“环境保全型农业推进对策”,从环境保全型农业综合推行事业、栽培标准设定调查事业、病虫草害防除多样化推进事业、低耗优质农业实验示范事业、高技术应用防除事业、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的生物农药技术开发事业、农药对水质影响综合对策及评价检测技术、土壤改良技术、信息服务网络技术、有机农业资源、技术以及新机能肥料的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各项事业的具体内容、承担任务的主体、归口管理单位、实施年限、经费概算和补助率等。
为了加强对农产品的管理,促进环境保全型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由农业园艺局和食品流通局局长共同签发了“蔬菜、水果等有关农产品安全标准规定”。制定了资金扶持和鼓励政策。对于推行“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农户,政府为其提供无息、低息农业贷款,支持其发展生产。
3.开展环保型农业试验和研究。①试验研究轮作制度。合理的轮作制度一要利于防治病虫害,二要不断改善地力,保持土壤的物质和能量平衡。②研究开展新型化学肥料和施肥技术。为开发和推广使用缓效性肥料,采用两层施肥方法,浅层用少量速效常规化肥,供作物苗期利用,深层用缓效性肥料,肥效在作物生育期间缓慢均衡释放。同时,积极进行根据作物营养状况和土壤诊断合理施肥的技术研究。③研究开发完全不用化肥、只适量施用有机肥提高地力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和方法。如研究用牛粪、谷壳、米糠、豆粕、微生物资材等以不同比例混匀发酵熟化制造有机肥的技术。④土壤管理研究。探索适量施肥、科学管理土壤是目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⑤研究开发病虫害防治与清除杂草技术,如单子叶作物与叶作物的轮作、间作,用性外激素诱杀成虫,用植物提取液(利用印度一种树的果实)、肥皂液、酒液等防除病害,种植某些有特殊气味的植物驱防害虫(如扶苏),研究利用杂草天敌清除杂草,研制选择性强、残留量小的农药和用量少、难分解的除草剂,等等。⑥新型农业机械开发。⑦研究开发农用生物资材。⑧开发和利用抗病虫性基因品系。如培育抗稻瘟病的品种,抗耐低温的品种,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多抗品种等。
4.日本环保型农业技术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1)发展方向。随着日本对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持续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也趋向一致。不论是从日本眼前的经济原因,还是从注重未来农村和农业永续发展的长远经济原因出发,都会意识到需要发展环保型的持续农业。事实上,日本的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已摸索出不少有利于环保的成功经验,同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中、长期技术研究开发中解决,逐步建立起一套适于发展环保型农业的新农业技术体系。
(2)环保型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本在加强环保型农业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投入了高额的研究经费。目前,农林水产省正在积极采取对策,组织国家和地方的力量,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和探讨:①土壤管理与施肥。②病虫等防治。③品种选育。④土地利用等。
(3)环保型农业技术实用化的预测。对技术的实用化预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现在可进入实用化阶段的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如稻田施用稻草堆肥及采用免耕法;使用迟效性肥料;使用高速行侧施肥插秧机和开发高速两层施肥插秧机;果树根系限制栽培法的应用(如切根法)。②病虫害防治与清除杂草技术。如使用水稻育苗箱施药技术和使用能防止农药飞散的粒剂;利用性外激素、天敌、弱毒等进行生物防治。③开发和使用抗病性等基因品系,防治病害。④种植体系和土地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