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食品与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46342200000014

第14章 有机食品生产(1)

有机作物的生产包括转换期、轮作、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灌溉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同作物的生产有不同的要求。

有机作物的转换期是几年

由常规生产转向有机生产需要转换,其转换期的长短根据作物的生长期而定,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新开荒地或搁荒多年的土地也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

怎样选择有机作物的品种

在有机作物的生产中,应使用有机种子和种苗。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同时,要根据引种规律,选择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应该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作物品种。

怎样进行有机作物的轮作

有机作物生产应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三种作物进行轮作。在一年只能生长一茬作物的地区,允许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内的两种作物的轮作。除牧草、多年生作物以及在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水稻外,禁止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

怎样进行有机作物的土壤培肥

施肥首先是培育土壤,再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来供给作物养分。根据有机生产应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养分循环系统这一原理,有机肥应尽可能地来自本系统,也要尽可能地将系统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归还土壤,要提倡种植豆科作物进行土壤培肥。

有机肥是有机种植的主要肥源,在土壤培肥计划中,一定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其中的生物活性。有机作物生产中使用的所有肥料应对作物和环境无害,这些肥料应以来自有机生产体系为主。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有机农业体系中的农家肥、作物秸秆和绿肥;允许使用有机农业体系以外生产的饼粕;允许使用矿物质类的镁矿粉、天然硫磺、石灰石、石膏、黏土、氯化钙、窑灰、磷矿粉、硼酸岩和泻盐类;允许使用微生物制品、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制品及其提取物。在无法获得允许使用的肥料的情况下,可以在有机生产体系中有条件地使用体系以外生长的秸秆、堆肥,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木材的副产品及腐殖酸物质,农家肥及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未掺杂防腐剂的动物血、肉、骨头和皮毛,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骨粉,矿物质类的碱性炉渣,钙镁改良剂,钾矿粉和微量元素。一般情况下,有条件使用的物质必须有特定的来源,并能够说明未受污染。

非人工合成的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而不可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物。

土壤培肥是一种复杂的技术行为,有机农业要求利用有机肥和合理的轮作来培肥土壤,必须综合考虑肥料、作物、土壤等因素,建立起有机耕作的“平衡施肥”观念及根据作物品种和土壤供肥性能配合使用各种有机肥,以满足作物对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土壤培肥的系统观念,以确保提供作物足够的养分,获得高产,并保持土壤肥力经久不衰。

有机作物怎样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针对农药的种种害处,有机农业从思想意识上提出了与常规农业不同的病虫草害控制观,也即农业生产过程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过程。病虫草也是自然界固有的组成部分,对它们的控制是要充分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抑制它们的暴发,将其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即可。因此,建立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天敌繁衍增殖的环境条件,是有机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可以采用选用抗性植物品种,制定合适的肥水管理、作物轮作和多样化间作套作计划,通过建树篱、筑巢保护害虫的天敌等方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对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方法可采用阻止病原物接触到寄主植物、铲除或减少病原物、提高寄主植物抗性等。病害严重发生时,允许使用抑制作物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醋、纯活性微生物产品;限制使用对环境安全的微生物制剂、漂白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生石灰、硫磺和直接从植物和动物提取的杀菌剂;禁止使用阿维菌素制剂及其复配剂、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合成的杀菌剂防治病害。

虫害发生时,提倡通过释放天敌如寄生蜂来防治虫害。允许使用软皂、植物杀虫剂或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等防治虫害;允许使用视觉性(黄粘板)和物理性捕虫设施(如防虫网)防治虫害;限制使用鱼藤酮、植物来源的除虫菊、乳化植物油、硅藻土、微生物及其制剂如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防治虫害。

有机农业充分考虑了杂草的有害和有利的两重性,也不要求彻底清除作物田地的杂草,对一些有害的杂草提倡使用农业栽培技术(如轮作、绿肥、休耕等)控制杂草或使用秸秆覆盖除草,允许采用机械和热除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防治杂草。

有机作物怎样进行灌溉

有机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有机地块的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禁止使用污水污泥。

有机生产中怎样注意水土保持

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有机作物生产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等。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重视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视对天敌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倡运用秸秆覆盖或与不同作物间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要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禁止焚烧处理,要严禁过度开发野生资源,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发展有机种植。

有机茶有哪些特点

有机茶是按照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经授权的有机食品(有机茶)颁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的茶叶。因此,有机茶是一类真正无污染、富营养、高品位、高质量的保健饮品。有机茶与普通茶相比较,有三个显著的差异:

1.强调了有机茶产自最佳的生态环境。有机茶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生产茶园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进行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条件,而不是简单地禁止生产过程中化学制剂的使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有机茶的质量,又有利于强化生产者的资源和环保意识,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对有机茶生产、加工等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有机茶生产是实施“从土地到茶桌”全程的质量控制,既要检测茶叶产品的有害成分含量和卫生指标,更要重视监测产前的环境和检测原料,落实产中环节的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以及控制产后环节产品的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贮藏、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使有机茶生产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不出差错,确保有机茶的质量。

3.对有机茶实行标志管理。有机茶在国内已有专门的统一标志,有机茶标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保护,它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有机茶作为有机食品之一,因颁证机构不同,有机茶可使用国内外的有机食品标志,这也是允许的。但不论是有机茶标志,还是有机食品的标志,均要在颁证机构认可的前提下方能使用。

怎样选择有机茶园基地

有机茶的茶园土壤的自然潜在肥力要高,生物活性较强,土壤深厚,砂质壤土,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pH值在45~65范围内的区域。茶园的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灌溉水质应符合相关规定的一级或一类标准的要求。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茶园附近及上风口以及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有机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不影响有机茶生产的足够宽度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树林和作物。若隔离带上种植的是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

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清洁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有机肥源。

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建梯田进行栽种,梯面以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为准。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山顶、山脊、梯田之间保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清除,并为加强水土保持、挡风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带来的病虫害流行,要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茶树应根据树龄和树势选择不同的修剪方法。可采用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成年茶树的周期修剪和衰老茶树的更新修剪等方法。

有机茶园对土壤管理的要求

生产有机茶不仅要选择自然肥力高的土壤,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依靠加强土壤管理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茶树在不施用化学物质的条件下健康生长。茶园使用的有机肥料,应尽量利用本地的资源就地生产,提倡在茶园的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

结合土壤深耕,将修剪的茶枝和清除的杂草覆盖于茶树根部或埋于土中,以此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对土壤肥沃、松软、杂草少、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当茶园土壤pH值下降至45以下时,可以施用适量的白云石粉或生石灰加以改良,直至土壤pH值达到50左右。

根据茶园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在茶园行间铺草或其他植物性覆盖物,有机茶园土壤覆盖的有机物料很多,如山茅草、作物秸秆、绿肥、蔗渣等都可以,但最好以山茅草为主,它属于未受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天然物料。

严禁使用化学类、石油类以及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和污泥等。外来有机肥料应确认符合有机种植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料、有机复混肥、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需经有机认证机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

有机茶园对杂草管理的要求

茶园杂草种类繁多,不同的生态条件、不同的耕作制度和管理水平,其杂草的种类、群落分布、消长特点及危害程度等均不一样。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杂草确实会产生多方面的危害,有些杂草与茶树生长习性相似,甚至穿插在茶丛中生长,如果不及时除去,既影响茶树生长,还会在机采茶叶时将杂草与种子混入鲜叶中,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同时有些杂草还可成为茶园病虫的替代寄主和越冬场所,因此,这些杂草必须清除。

有机茶园对有害的杂草应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机械除草的方式来控制杂草的生长,如采用人工和机械的方法清除茶园中的杂草,也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杂草;允许利用植物相克作用防治杂草,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

有机茶园怎样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威胁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虫害治理是有机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有机茶园的病虫害治理必须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要求,其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各种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同时发挥物理防治的优势,通过有机生产管理办法进行控制,从而使生产的茶制品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

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管理体系,应该采用多种无污染、可持续的技术措施,综合协调控制病虫害,将主要病虫害抑制在经济为害阈值以下。在具体实施中应掌握四项原则:

1.单项措施应具有可持续控制的作用。

2.各项措施应互相促进而不能互相抵触。

3.抓住关键病虫及其薄弱环节采取干预措施。

4.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有:①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枝叶。②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允许使用人工饲养的天敌。③在深秋封园时,允许有限制地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以减少次年的病虫发生量,使用波尔多液时应注意土壤和茶叶中的铜积累。④如果茶园大面积发生药害,修剪的病枝需在有机茶园外或不影响茶园中其他茶树的地方进行合理处理。⑤允许使用规定可以使用的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制剂防治茶树的病虫害。

有机茶对鲜叶采摘的要求

有机茶的鲜叶采摘应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手工采摘提倡双手采、提手采,保持鲜叶芽叶的完整、鲜嫩、匀净。为保证机械采摘茶叶的质量,操作人员需经培训且技术熟练,采摘要求可根据茶蓬长势及茶类要求自行掌握。采茶机的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并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