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随课文学生词
师:春天的手——
生:温暖轻柔。
师(出示“温、暖、轻、柔”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手指词语):这个词读——
生:温暖、轻柔。
生:抚摸着大地(教师出示“抚摸”),大地一片新绿。
师(手指词语):这个词读——
生:抚摸。
师:春天的手,掠过——
生: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生:拂过树梢,枝头传来新生小鸟的欢叫(教师出示“传”)。
师(手指“传”):这个字读——
生:传。
生:拍着我们的肩膀,小朋友们个个活泼又健壮。(教师出示:拍、肩膀、活泼、健壮)
师(手指生字卡片):这是——
生:拍、肩膀、活泼、健壮。
师:拉住春天的手(出示“拉”)——
生:春天就在你心头。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老师还要领着小朋友复述一遍课文,请小朋友在课文当中找到它们。
(师生共同复述课文,教师随机指认生字)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师:你们想到什么好办法了,上来说一说。
生:我们是用组词的办法,(拿出“肩膀”)肩膀。
师:小组的同学可以帮帮他。
生:温暖、温柔、健壮、抚摸、轻柔。
师:他们注意观察了温暖、轻柔、温柔。
生:健壮的“健”右面是个中国建设银行的“建”。
师:你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我用偏旁记住“拍”和“拉”。拍、拉。
(其他学生跟读)
师:她把两个提手旁的字找在一起了,我们这节课有几个提手旁的字?找一找。
生:四个。抚、摸、拉、拍。
师:提手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
生:手。
师:在本课中,指的是谁的手?
生:春天的手。
师:还有几个字怎样来记?
生:“春”“日”代表春天的太阳很温暖,上面代表三个人在走路,合起来就是“春”。
师:说得真好,真是个注意观察的孩子。我们这节课学的哪些字还带“日”字?
生:温、暖。
师:“暖”的偏旁是日字旁,但“温”的太阳是在器皿上,它可以使器皿里的水变热,所以它的偏旁是三点水。这是它们的区别。剩下两个字谁来记?
生:“传”。传是人来传东西(手指单人旁),右面是专卖店的“专”。
师:他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知识就更有意思了,希望你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再领小朋友读一读。
生:这个“传”我爷爷的名字里就有。
师:你也注意和生活联系起来学习。还有一个宇,谁来说?
生:“泼”,泼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师:她用偏旁来记这个字,还有没有好办法?
生:“泼”有三点水旁,像浇水洗头发。
师:他记住右边是一个“发”,用熟字加三点水,这个字就记得更牢了。
生:水可以用水力发电,江水必须流下去带动准轴,才能发电。
师:你懂得可真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多读书,对我们小朋友特别有帮助。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组长领着小朋友再来读读这些字。
(小组开火车或抢答)
师: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把卡片摆在桌上。温暖的温在那里?
生:温暖的温,在这里。
师:对口令速度要快,看哪位小朋友对得最快。温暖的暖在哪里?
生:温暖的暖在这里。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生字都会读了,课文一定能读得更熟练。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它们都有哪些变化?
生:大地一片新绿。小河上的冰都融化了。
师:对呀,河水开始唱歌了。
(随机出示板书:大地新绿小河唱歌)
生:小鸟在枝头欢叫。小朋友在树林里玩。
(随机板书:小鸟欢叫)
师:她加上了自己的想象,真好。谁来读读书上的那句话。
生: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小朋友们个个活泼又健壮。
师:小朋友们活泼又健壮,正在草地上玩游戏呢。
(随机出示板书:小朋友们活泼健壮)
师:春天来到我们当中了,谁能把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2~5句)
生:老师,他漏了一句。
师:你来帮他补上。
(生读第4句话)
师:少了第4句,听得真仔细。
生: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他少了一个“了”。
师:你听讲真认真。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生朗读整篇课文)
师:读对了,能做到正确流利,但没有听好老师的要求,是读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2、3、4、5句,要听好老师的要求。
师:听,春天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放录音:鸟鸣、流水、音乐)
生:我眼前出现了小鸟。
生:我眼前出现了一个牧童在吹笛子。
师:想象力真丰富。
生:我看到小草在笑。
生:我看到一个山上有一个很大的瀑布,瀑布上还有一个铁索桥,很多小鸟在唱歌。
生:山上有一个瀑布,那里面有一个山洞,山旁边我和狗熊在那里玩呢。
(听课老师笑)
生:我看到大自然,大自然里什么都有。
师:有什么?说一说。
生:有太阳、白云,小朋友在那里玩。
生:有很多花,我还看到了蒲公英。
师:是呀,春天到处是绿色的世界,花的海洋,万物一片生机,格外美丽。谁再来读一读描写春天的这几句话,注意边读边想象。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读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读出春天的美丽。
(生朗读2~5句)
师:老师听出来了,他有点喜欢春天。还有谁想读,你是不是比他更喜欢春天?
师:从她的表情老师可以看出,她更喜欢春天。春天的手指的是什么?
生:春天的手指的是春风。
师:那好,同学们把你们的手伸出来,老师看看哪双手最像春天的手。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做动作)
师:老师看到她的手最像春天的手,表演给大家看一看,注意观察她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教师朗诵课文,学生做动作)
(生和在真的大自然中一样)
师:她的手怎么样?
生:很温柔。
师:她为什么这么温柔,你知道吗?
生:因为春天是温柔的。
生:春风不像大风一样,就像小风一样。
师:书上用了什么词形容春风?
师:读时应读出春风的温暖和它的轻柔,你们再来读读整篇课文,待会儿老师要评选出“春天小精灵”,你们自己先练一练。
师:有信心当选“春天小精灵”吗?什么样的同学可以当选“春天小精灵”?
生:声音洪亮。
生:读得温暖轻柔。
生:读得很熟练,很像春天的味道。
师:春天什么味道?柔柔的。
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表情。
师:表情可以帮助你把课文读得更好。
生:朗读课文。
师:有资格当选“春天小精灵”吗?
生:有。表情出来了,声音也感觉到春天来了。
师:有春天的气息。
(为生戴头饰)
(生朗读课文)
生:她读错一个词。(生纠正发音“活泼”)
师:你来读一读。她有资格当选吗?
生:没有。
师:她的表情、语气都很棒,老师真的感觉到了春天来到我们中间。老师想把“春天小精灵”的称号送给她,同意吗?(戴头饰)尽管有一个小错误,能改正就可以了。
师:背过的同学请起立,没有背过的同学看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
(五)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而且把春天带进了我们的教室。课后,老师布置一个大家都喜欢完成的作业:我是小侦探。让我们寻找春天的足迹,看看春姑娘都到过哪些地方。
案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各个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想让学生引起注意又能维持注意,兴趣是很重要的。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教师开课就努力创设出一种轻松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教师导入新课要有特点,有吸引力,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其次,新授内容在组织中应注意有挑战性、兴趣性、竞争性、协作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地去学习,去活动,并开始善于思考和创新实践,并且愿意去相互交流、帮助、协作。
第三,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由于人在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饱满时易于引起注意的事物;反之,人在精神饱满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注意,而且,注意力也易于集中和保持;而我们知道,学生很难在四十多分钟内始终如一地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途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活动,例如举手指选择答案或者拍手选择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导回来。
第四,巧用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
(1)信号警示
当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信号警示。如:当有学生做小动作时,可以凝视或点头示意他,也可以走近并拍其肩背加以提醒。
(2)指名提问
提出问题,然后指名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警示他该专心听讲。所提的问题应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面评价,以激发他听课的积极性。
(3)好奇心驱动
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学生会变得很乱。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一次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教师突然举起右拳说:“谁知道老师手里握的是什么?”学生纷纷抬头注视,注意力马上集中了,教师接着说:“想不想知道?要想知道,先回答几个问题,然后老师告诉你们。”然后装作把东西放进口袋状,便继续开始教学。
第五,培养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确实,如果我们把头倚在座位上听课或趴在桌上听讲,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必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从培养良好的坐姿开始。另外,桌子上除了摆放必须的学习用具外,不要摆放与本课学习无关的东西,尽量减少那些“玩具”对学生的干扰,避免养成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的习惯。
评价要到位——课堂评价用语的细节
几年前,一位日本教授讲到在日本社会广为讨论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评价儿童。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父母写信给《朝日新闻》报社,要求讨论教师对儿童考试题的判分。这是一道小学历史考试题,试题内容大致是:“某地的木塔是由谁建造的?”标准答案是由某朝代的某帝王建造的。可是有许多孩子却答道:“木塔是由木匠建造的。”自然,这与标准答案不符,被判为错误。
这项讨论引起了日本全社会的关注,讨论非常热烈,但是讨论的重心不是什么样的答案是标准答案,而是我们如何教育和评价儿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是层出不穷,学生们无论多有创意的答案,只要不符合“标准答案”,就是错误的。因此,无论是做父母、做学生,还是做教师的,都应该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育和评价是以儿童为重,还是以标准答案为重?我们的教育如何保护儿童的创造性?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非常有创造性和好奇心的孩子,就是在这一道又一道的标准答案的包围之中,学会了按教师和标准答案的要求去学习,却慢慢失去了学习中最宝贵的品质——探究和创新,而这是学习中最宝贵的。
现在,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做作业时,父母愿意贡献点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答案,但是孩子们坚决不答应,甚至对父母的另类答案都不好奇,哪怕是一秒钟,其根本原因是标准答案至高无上。无论是归纳段意,还是解数学题,都不容有另一种答案,活脱脱把科学的学习变成了宗教教义的学习,成为“唯上”、“唯师”、“唯标准答案”的书呆子!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评价学生,首先就是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改革后的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改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师为上、以尊为上、以书为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评价用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努力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们先来看一个“华师大版初一年级《列代数式》优质课评比点评”的案例。
课始,教师先自我介绍后说:“由我给大家上课,欢迎吗?”“欢迎!”“很好,那么我们一起去游十九峰,好吗?”“好!”
(一开始,教师情深意切地用两个“好”字,把学生带进课堂,拉近距离,未尝不可)
师:十九峰山脚下温度为28℃,已知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那么我们爬到山上300米处,温度应是多少?
(生纷纷举手)
生:不能算,爬山很热,我感觉温度升高了,升高多少度,无法计算。
(众人哄堂大笑,气氛活跃,学生纷纷议论)
师:好,肯动脑筋,还联系了实际。但是错了,谁能帮他算?
(点评:是“好”,但“错”,这样的评价用语起什么作用?究竟是学生错了,还是老师错了?问的是“我们爬到山上300米处,温度应是多少”,那么指的是山上的温度,还是人身上的温度?如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调整抽去“爬”,问山上300米处,山上的气温是多少,又是怎么样的效果?)
生:应是28℃-100300×0.6℃=27.8℃。
师:好的,肯动脑筋,能用数学知识列算式去解决实际问题。但有不同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