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18

第18章 外阴白色病变及外阴瘙痒症方(4)

【临床运用】本组50例,病程最长1年余,最短1个月,经用本方熏洗,结果:治疗1个疗程痊愈46例,2个疗程痊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痊愈者均无复发。

【经验体会】本方选用银花、蛇床子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颇合外阴瘙痒症病因病机。故收效明显。

【方剂来源】宋慧芳.外洗方治疗外阴瘙痒50例.河北中医,1990,(2):33.

6.雄黄熏灸方

【药物组成】①外用药粉:雄黄、硫黄、白芷、明矾各60g。上药共研细粉。

②针灸选穴:主穴:曲池、少府、三阴交、蠡沟。配穴:白带多,加针气海、血海;滴虫性阴道炎加针大椎;女阴白斑加针曲骨。

【治疗方法】①针法:每次留针15分钟,每隔15分钟行针1次。曲池、少府、蠡沟用补法,左右交替轮换针刺,三阴交用泻法。连续治疗5次为1疗程。

②熏灸法:针刺后,患者两腿自然分开坐在熏灸凳上,医师用窥阴器扩开患者会阴。嘱患者用一手扶住窥阴器尾部。取上述药粉3g洒在60克艾绒上,置于熏灸器上燃烧,以烟熏外阴及阴道后穹窿部位,每次熏灸20分钟。单纯性瘙痒者可不用窥阴器。

【功效主治】针刺以上诸穴能清利湿热,调理肝脾;中药有燥湿杀虫作用,以其熏灸能消炎止痒。针刺并熏灸能消炎、抗菌、止痒。主治外阴瘙痒症和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

【临床运用】本组病例中单纯性阴部瘙痒69例,经用上方治疗,痊愈31例,占44.9%,好转28例,占41%,总有效率占85.9%。霉菌性阴道炎19例,痊愈7例,占36.8%,好转10例,占52.2%,总有效率为88.9%。滴虫性阴道炎20例,痊愈5例,占25%,好转10例,占50%,总有效率为75%。

【经验体会】①三阴交是肝脾肾3条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补益气阴清利三阴经的经气,引湿下行的功能;蠡沟穴为足厥阴肝经络穴,能清利肝经湿热;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能散风热疏通经络,治各种皮肤瘙痒;少府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荥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为治疗阴痒的要穴。针刺以上穴位能清利湿热,调理肝脾。②艾叶,具有止痒、消炎,抗菌作用,对各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硫黄能杀虫杀菌,雄黄杀虫燥湿,明矾能收涩杀虫燥湿,白芷能祛湿止痒治赤白带下。诸药合用,燥湿杀虫,以其熏灸,有消炎止痒、抗菌作用。针刺熏灸并用,则消炎、止痒、抗菌作用更强,故对外阴瘙痒有较好效果。

【方剂来源】周德宜,等.针刺熏灸治疗女阴瘙痒111例1临床观察.云南中医杂志,1981,(3):33.

7.针刺治疗方

【治疗方法】①取穴:主穴:中极、会阴穴。配穴:气冲、阴陵泉、三阴交、照海、太冲。

②操作与手法:针具经高压消毒,以75%酒精消毒皮肤,快速进针,继以小幅度提插捻转相结合(会阴部不提插),待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周针刺2次,以10次为1疗程。

③注意针感反应:腹部穴针感一般是向外阴部放射,会阴部在留针期间以阵阵温热感为宜。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健脾利湿。主治慢性外阴瘙痒症。

【临床运用】本组56例经针刺疗法治疗,瘙痒基本消失29例,瘙痒显着减轻10例,瘙痒稍有减轻15例,瘙痒无减轻或加剧2例,总有效率96.4%。皮肤色泽、厚薄及弹性均恢复正常6例;皮肤损害显着减轻或缩小,皮肤色泽与弹性情况明显好转6例;皮损稍有减轻与缩小,皮肤色泽与弹性情况也稍有好转11例;皮损情况无好转或加重16例,总有效率59.0%。

【经验体会】针刺疗法是一种较经济简便的方法。止痒效果较显着,且对促使皮损痊愈或好转也有一定疗效。本组针刺治疗56例的疗效与1982年北京铁路总院针灸科所报道的针灸治疗外阴白斑的疗效相近似。说明祖国医学的针灸疗法对外阴部的止痒,改善局部血供、消炎,使组织转化等确有独特的疗效。

【方剂来源】黄炜英,等.针刺治疗慢性外阴瘙痒症56例的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4):19.

8.淫羊藿煎剂

【药物组成】淫羊藿、苦参、紫草、蛇床子、鹤虱各15g,荆芥、黄柏、川椒各12g,枯矾、五倍子各10g。

加减变化:感染滴虫者,以杀虫药为主;因血虚风燥者,以凉血祛风药为主;湿热浸淫者,以燥湿清热药为主;皮肤破损者,去川椒,枯矾减量。

【治疗方法】将上药煎汁500ml,每次以其汁加少许开水(其浓度以对皮肤稍有刺激为宜),倒入干净盆中,先熏后洗,或坐浴更佳,持续15分钟,早晚各1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燥湿,凉血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主治外阴瘙痒症。

【临床运用】本组外阴瘙痒症34例,经用上方治疗,结果痊愈29例,占85.3%;好转4例,占11.7%;总有效率为97%。如一会计44岁,外阴瘙痒已7年,诉局部灼热,干燥,伴心烦少寐,口干喜冷饮,视其舌红苔薄黄,脉象细数。妇检:阴蒂及小阴唇发白,轻度萎缩,伴轻度外阴炎。白带常规检查正常。诊为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炎。即以上方外用,连续18个疗程,诸症消失。

【经验体会】用药期间禁止房事,戒酒,忌食辛辣、羊肉,注意外阴部卫生,每天更换内裤,若虫蚀阴中者,其内裤每次用开水煮沸半小时;经期忌用。

【方剂来源】李金枝.消痒汤治疗阴痒34例.湖南中医杂志,1987,(4):55.

9.二白参部煎

【药物组成】黄柏30g,百部、苦参、白藓皮、白花蛇舌草、甘草各20g。

【治疗方法】上药加水750ml,文火煎20分钟即可。先熏后坐浴。若外阴充血水肿疼痛者加金银花、土茯苓。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止痒杀虫。主治外阴瘙痒症。

【临床运用】本组60例外阴瘙痒者,初发52例,复发8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10岁,中年妇女最多;病程长者3年,短者7天;病位以阴蒂及大小阴唇部多发,治疗前常为阵发性发作,夜间加剧,少数患者局部充血水肿或有抓痕。熏洗5剂治愈者20例,熏洗7剂治愈者37例,熏洗1周后症状好转者3例,总有效率达100%。如李某,女,28岁,已婚,外阴瘙痒1年,反复发作,近日病情严重,曾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四环素软膏无效。妇检:外阴已婚型,大小阴唇充血水肿,分泌物色黄量多有气味,宫颈Ⅰ度糜烂。治以清热燥湿,止痒杀虫,投二白参部煎剂熏洗坐浴,用药5天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用药3剂,随访至今,病未复发。

【经验体会】外阴瘙痒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常由脾虚湿盛、肝经郁热、挟湿下注或年老体衰血虚化燥及外邪侵袭所致。自拟二白参部煎剂具有清热燥湿、止痒杀虫之功,故用之皆效。

【方剂来源】王淑媛.自拟二白参部煎剂治疗外阴瘙痒60例.吉林中医药,1991,(4):26.

10.芒硝参柏煎

【药物组成】芒硝、苦参、黄柏、川椒、蛇床子各15g。

【治疗方法】上药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去渣,倒入盆内,至温热适度,坐浴,浸洗15~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一般3~6次即愈。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杀虫止痒,主治外阴瘙痒症。

【临床运用】临床以本方治疗外阴瘙痒症43例均愈。如一患者外阴瘙痒2年余,经中西医屡治无效,经用上方3剂煎水外洗,症状大减,续用2剂而愈,随访未复发。

【经验体会】方中芒硝能解毒消肿,对皮肤疮肿、痛痒均有作用;苦参有杀虫止痒之功;蛇床子能杀虫止痒,外用治滴虫性阴道炎;黄柏泻火解毒,治热毒疮疡、湿疹;川椒杀虫止痒。诸0药合用,能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杀虫止痒。故能治阴痒。

【方剂来源】李忠信.中药外洗治疗阴痒症.新中医,198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