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29

第29章 盆腔瘀血综合征方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而引起的一种妇科病变,为常见病症之一,多见于25~40岁有过妊娠分娩的妇女,常与流产、难产、输卵管结扎术等因素相关。其临床特征是:慢性下腹部疼痛,腰骶痛,性交痛,痛经,极度疲劳感,性感不快,白带过多,乳房痛等;妇检可见外阴阴道静脉怒张,宫颈呈紫蓝色,大部分子宫后倾后屈,肥大,宫旁压痛,但无明显病灶,既往无明显急性盆腔炎感染史。其发病原因主要因为盆腔内静脉丛多,有阴部静脉丛、膀胱阴道丛、子宫阴道丛等;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三个系统静脉丛彼此相通,且静脉壁薄,中小静脉均无瓣膜。因此,三个系统间任何一个静脉回流障碍,皆可影响其他两个系统,使盆腔静脉内血流迟缓。对可疑患者,可行盆腔静脉造影术,观察盆腔静脉回流速度,有盆腔瘀血时,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变慢,造影剂流出盆腔要超过20秒钟。盆腔血流图亦可用以确诊。

本综合征的治疗,轻者取侧卧位、胸膝卧位,纠正便秘,治疗宫颈炎,加强盆腔肌肉锻炼,避免过度疲劳等;重者可作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或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或经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等。

结合临床特征,本综合征一般可归类于中医“腹痛”、“痛经”、“带下”等病证范畴。或因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渐至血瘀之证;或因早婚早育、多生多育,精气耗伤,气虚无力而致瘀滞;或因湿热蕴结下焦,热毒瘀血互相影响而成本病。无论何种成因,最终均可导致气滞血瘀,故治疗当以理气活血、化瘀消癓为基本法则。

本节选介加减桂枝茯苓汤等经验方共2首,以供参考选用。

1.加减桂枝茯苓汤

【药物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各10g。

加减变化:血瘀伴血热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大黄10g;伴气滞见乳房胀痛、胁痛、经前加重,脉弦洪者,加柴胡9g,川朴花、青皮、佛手各10g;伴气虚见头晕乏力、动则气喘,舌淡脉迟涩者,加熟地、党参、黄芪各30g,当归15g。

【治疗方法】上药加水1200ml,煎至400ml,滤出药液;再加水800ml,煎至400ml,2次药液混合,早晚空腹各服400ml,15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化瘀血,消瘕块。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

【临床运用】以本方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32例,痊愈(五主症即固定性疼痛、精神神经症状、痛经伴色紫、重度疲劳感、腹部压痛,及乳房硬结、外阴静脉曲张消失,血液流变及甲皱微循环转为正常)18例,占56.2%;显效11例,占34.4%。总有效率90.6%。

【经验体会】本病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之后,属本虚标实,故选桂枝茯苓丸为主方。现代研究证明,丹皮可减轻局部充血;大黄、桃仁可扩张股动脉,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改善瘀血状态;另外,本方还具有减轻全血比粘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加速红细胞电泳时间等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消除瘀血状态,故能消除诸症。

【方剂来源】陈定生.等.桂枝茯苓丸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1,(6):31.

2.加减桃仁承气汤

【药物组成】桃仁9g,大黄12g,桂枝、芒硝、甘草各6g。

【治疗方法】上药加水1400ml,煮取450ml,去渣入芒硝,再上文火微沸即成。饭后温服150ml,每日3次。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化瘀泻下。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

【临床运用】经本方治疗的盆腔瘀血综合征35例中,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如一患者29岁,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2年,多方治疗无效。现除上症外,白带量多,性欲低下,行经时乳房胀痛,肛门下坠感,舌质暗,脉涩。盆腔静脉造影提示:盆腔静脉重度曲张。证属下焦瘀血,用桃仁承气汤3剂。药后腹中肠鸣,腹痛加重,矢气频作,便溏,余症同前,继用3剂。药后便溏更甚,但它症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服20丸病除,经盆腔静脉造影提示,盆腔静脉轻度曲张。信访无复发,且足月顺产1男婴。

【经验体会】盆腔瘀血综合征是近年来经盆腔静脉造影证实的一种病变。长期站立、子宫后位、早婚早育及孕育频繁、便秘、慢性盆腔炎等均可使盆腔静脉瘀血。根据本病特点,用清热化瘀泻下的桃仁承气汤治疗。方中桃仁破血祛瘀,大黄攻下瘀积,二药合用,瘀热并治;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瘀行血;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通便泄热;甘草调胃安中,并缓诸药峻烈之性。全方适用于瘀热蓄积下焦之证。

【方剂来源】金振堂,等.桃仁承气汤治疗盆腔瘀血症35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