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30

第30章 月经失调方(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临床表现为月经失去其正常有规律的周期,代之以不同频率的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的子宫出血。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妊娠并发症或全身出血性疾病。

本病临床分类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排卵型功血。①无排卵型功血最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表现为无规律的子宫出血,经期长短不一,从1~2天到10余天,甚至可达1个月以上,经量多少不一。青春期月经初潮后的1~2年中经常因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而出现无排卵型月经,多表现为周期稀发,经期长,经量多少不定或周期频发的不规则出血。更年期往往开始在卵巢功能完全衰退之前,因反馈功能失调而引起无排卵型月经达数年之久。在生育年龄由于无排卵的不育患者,最典型是多囊卵巢综合征。②排卵型功血大多数发生于育龄妇女,这些妇女均有排卵功能。临床又可分为排卵型月经过多、黄体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及排卵期出血等类型。

本病的诊断,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病变;辅助检查包括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检查、血液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激素测定等。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包括采用性激素止血、刮宫、调正月经周期、恢复排卵功能等;排卵型功血则应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采用不同的措施,如正常排卵型月经过多常选用睾丸素、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止血剂等治疗。

功血一般属中医“崩漏”范畴。其发病机理,常与先天肾中精气不足、血热内扰、气虚摄血无力、瘀血阻滞而新血不能归经等因素密切相关。先天禀赋不足(或早婚多产),精血亏耗,脾气不摄,常为发病之本;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或虚火灼伤脉络,或瘀血内阻,又常为致病之标。中医治疗崩漏,有“塞流、澄源、复旧”之说,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一般而言,出血量多之时,急以塞流治之,出血减少后当以澄流清本,血正以后调理善后谓之复旧。针对本病病因病机,临床上常采用滋肾养阴、温肾散寒、益气健脾、清肝泻火、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不同治法,具有较好疗效。

本节选介安宫止血汤等29首治疗功血方剂。其中通治方13首,青春期功血方10首,更年期功血方6首。

(一)功血通治方

无论是无排卵型功血,还是排卵型功血;无论是青春期功血还是更年期功血,均可视病情而选用之方。现介绍13首,以供临证参考运用。

1.安宫止血汤

【药物组成】生龙牡、生地各30g,白术、藕节各12g,山药、续断各20g,茯苓、阿胶、杭白芍、乌梅炭、贯仲炭各15g,大小蓟、香附、泽兰各10g。

加减变化:瘀血明显者加三棱、莪术各10g;伴发热者加银花、蒲公英、败酱草各10~20g;肾虚明显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淫羊藿各10~15g;气虚怯弱者加党参10g,生黄芪20g;虚热者加丹皮15g,地骨皮12g;盗汗者加玉竹15g;自汗者重用牡蛎至50g;心悸怔忡者加远志12g;失眠加枣仁2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安宫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共治疗84例。其中显效(治疗后子宫出血停止,月经周期正常,连续两年不复发者)73例(占87%),有效(子宫出血停止3个月后又复发者)9例(占11%),无效2例(占3%),止血总有效率为97%。

【经验体会】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是妇科最为常见病证。方中用生龙牡、续断、阿胶以安宫,取续断以补盖肝肾,通利血脉;抗白芍敛阴平肝;茯苓、白术、山药以健脾固冲任;藕节、大小蓟、生地、乌梅炭凉血止血;香附、泽兰祛瘀生新;贯仲炭清热解毒。临床用本方随证加减,收效满意。

【方剂来源】孙克彪.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4例经验介绍.天津中医,1991,(5):25.

2.育阴止崩汤

【药物组成】熟地、山萸、杜仲、川断、桑寄生各20g,海螵蛸、白芍、牡蛎各25g,黄胶、怀牛膝各15g,炒地榆50g。

加减变化:如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5g,黄芪25g;如流血过多者,倍炒地榆;加侧柏20g;烦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各15g。不出血时,减原方中炒地榆,加何首乌20g,龟板25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六服为宜,直至病愈。

【功效主治】育阴潜阳,固冲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临床运用】本方系黑龙江中医学院妇科名家韩百灵先生用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之经验方。临证以此方加减变化,用以治疗证属肝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胞经之为病者,颇有效验。

【经验体会】韩老认为,崩漏证属肝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胞经者居多,尤其是青年女子先天不足,肾气未充,冲任脉虚,容易产生此病。故育阴潜阳、固冲止血,是治疗本病的常用大法。育阴止崩汤即是针对这种病因病机而设者。

【方剂来源】哈荔田,等.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证治.中医杂志,1985,(6):5.

3.健脾益肾汤

【药物组成】黄芪、山药各30g党参、土炒白术、阿胶(烊化)各10g,炒杜仲、生地、熟地、煅龙牡各15g,炒白芍、乌贼骨各12g,陈皮,柴胡各6g,菟丝子25g。

加减变化:阴虚有热者,太子参易党参,去白术加白茅根、旱莲草各15g,麦冬12g,炒黄芩10g;兼瘀血者,加茜草9g,三七粉(分冲)3g,益母草12g;出血量多者加赤石脂10g,棕炭15g;出血停止后,去龙牡、乌贼骨,加枸杞、山萸肉、续断、仙灵脾以益肾固本。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宜连服2个月以上。

【功效主治】本方功可益气健脾,补肾填精,固冲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本组100例,经服健脾益肾汤治疗后,痊愈7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经验体会】功血之治,前人有“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门。临床运用,三者不可截然分开;同时还应结合病因病机而兼用其他治法,以标本兼顾。由于本病其“本”在肾,故血止之后,尤应注意补肾固冲,“本”固则有利于疗效的巩固。

【方剂来源】刘秀芬,等.健脾补肾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00例.河北中医,1989;(4):38.

4.固本安冲汤

【药物组成】黄芪、续断、生地、海螵蛸各20g,白术15g,茜草10g,煅龙骨、煅牡蛎各25g。

加减变化:热甚者加地骨皮、沙参、炒栀子各15g,藕节、地榆炭各20g;兼肝郁症状者加柴胡、香附、白芍各15g,川楝子10g;瘀血甚者加益母草30g,红花5~10g,三七粉(冲服)3g,川芎10g,当归15g,失笑散10g;气虚者可加人参、艾炭、炙升麻各10g,山药Zog;肾阴虚者加山药20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肾阳虚者加附子5~10g(先煎),肉桂10g,枸杞子15g;若血崩出现虚脱时可用参附汤煎水灌服。

【治疗方法】每剂加水煎3次,共取汁450ml。每次服150ml,每日2次。血止后2~3天停药。

【功效主治】功可益气固本,安冲止血。适用于多种妇科疾病所表现出的“崩漏”,如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自1986年1月~1987年1月,用上方观察多种妇科疾病所致崩漏共57例(诊断标准:月经量多,超过本人发病前一倍以上;经期过长,超过10天以上;周期缩,行经间隔不足3周者)。结果:停药3个月以上经量及周期保持正常者为治愈,本组均获治愈治愈率为100%。如袁×,不规则阴道流血3月余,此次连续出血17天,量多,伴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气血不足之候,用上方加健脾益气之品,连服2剂,流血减少,再服2剂,出血已止,后改用补气养血法为主,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复发。

【经验体会】本方选用益气(黄芪、白术)补肾(续断、生地)、收涩止血(海蛸、煅龙牡)之品,并注意随证加减,颇合崩漏病机,故收到一定疗效。

【方剂来源】曹萍.安冲汤治疗崩漏57例.中医杂志,1988,(9):23.

5.归芎茜七汤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各20g,川芎、赤石脂、党参、阿胶(烊化冲服)、赤芍、丹皮各10g,三七(冲服),炮姜各4g。

【治疗方法】日1剂,水煎服。如失血量较多,日服2剂,好转后改为日服1剂,7天为1疗程,一般血止后视病情给予归脾汤加减,以巩固疗效。

【功效主治】健脾补肾,止血养血,活血化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经本方治疗1~2个疗程血止者为治愈;服药2个疗程不见好转者属无效。本方治疗患者989例,治愈956例,治愈率为96.7%;无效33例,其中少年组14岁2例,转济南妇产科医院,回家后病故;中年组9例,经西医诊为子宫肌瘤后转手术治疗;老年组3例死于心肌梗塞,3例子宫癌。

【经验体会】笔者结合自己30多年的临床经验,组为是方。方中用黄芪、党参、当归、三七、阿胶补中益气,养血和血止血;茜草、三七、赤石脂并用,祛瘀血,生新血,补而不腻,对因气血两虚、冲任不调因虚致瘀之崩中漏下效果更佳;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瘀血内阻、气滞血瘀所致血不循经之出血;丹皮凉血活血,散瘀消肿;炮姜消瘀止血,意在滋阴凉血益气,药中加炮姜使不至过凉之腻。本方补气而不留瘀,消瘀而不伤正,凉血不甚苦寒,无损胃气,寓止血于消瘀中,故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方剂来源】刘家磊.归芎茜七汤治疗崩漏989例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1,(4):19.

6.升阳举经汤

【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5g,白术15g,当归12g,升麻、柴胡各9g,白芍、黑姜各10g,陈皮8g,炒枝子12g,炙甘草6g。

加减变化:小腹痛者加艾叶;血虚者加熟地、首乌;血热者加丹皮、地骨皮;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滞者加香附;精神紧张、焦虑者加合欢皮;瘀挟多者加川膝、失笑散;肾虚腰酸痛者加桑寄生、菟丝子;出血甚者加地榆炭。

【治疗方法】每日1.5剂,每剂水煎2次,每次煎30分钟左右,每剂药液煎取300ml;早晨、下午、夜半分服。服药期间忌酒、生冷、油腻之物。

【功效主治】升举中气,固调冲任,佐以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以升阳举经汤治疗4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痊愈29例,占67.1%,好转16例,占34%,总有效率为95.7%。如一工人,43岁,诉阴道出血24天,经妇科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曾用黄体酮等西药以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显。诊见颜面苍白,精神萎靡,唇舌淡自无华,乏力短气,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此为气陷无力固摄,冲任亏损,封藏失职之崩漏。治用升阳举经汤加地榆炭15g。2天后阴道流血大减;再进2剂,流血即止。后用归脾汤调治一周,诸症悉除。经随访未发。

【经验体会】崩漏的发病,主要是因冲任气虚,故单纯止血疗效不佳。作者遵循“下血必升举”的治疗原则,重视补其气,固其中气以止血,故以较大剂量的参、芪、术、草益气摄血固冲任;升、柴助参、芪以升举清阳,从中州论治;当归补血;白芍缓急止痛;栀子、地榆清热凉血;黑姜温化胞宫以止血。诸药合用,冲任得固,出血自止。

【方剂来源】曹述文.升阳举经汤加减治疗崩漏.湖南中医杂志,1986,(3):27.

7.固肾调经汤

【药物组成】黄芪15~20g,续断(或补骨脂)12g,熟地、侧柏炭各15g,炒艾叶炭6g,巴戟(或仙茅)、当归、白芍各10g。

加减变化:血热妄行者去艾叶炭,熟地易生地,加赤芍、黄芩、生熟蒲黄、藕节炭;肝郁化火者,加制香附、丹参、黄芩,白芍易赤芍;脾虚失摄者,加党参、白术、甘草;若出血如崩,血色鲜红者,加茜草、藕节炭、仙鹤草等;若淋漓不尽,色紫有块,小腹胀,舌有紫瘀斑,此为子宫内有瘀血,当加桃仁、川芎、丹参、益母草。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固肾益气,调和冲任。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本组36例,经本方治疗后痊愈35例,治愈率达97.2%。经1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肾主生殖,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才能按期而下,且具有生育能力。故冲任和天癸都与肾气有关。肾气虚衰就容易发生冲任不调而出现功血。因此,固肾益气必须与调和冲任方法并用,才能相得益彰。方中黄芪、巴戟、续断固肾益气;与当归、白芍、熟地调和冲任共同治本;侧柏炭和艾叶炭止血以治标。治本为主,标本兼顾,故有较好疗效。

【方剂来源】张洪杨.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治疗小结.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2):28.

8.固崩止漏汤

【药物组成】旱莲草30g,暮回头、黄芩炭、炒枳壳、陈皮各10g,茯苓、炒白芍、栀子各12g,生山药、生麦芽各25g,生甘草6g,藕节45g,生地炭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