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上,将所有的生物划分为3大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生产者指各种绿色植物,因为它们可以利用太阳的光能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2.消费者指各种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我们人类被列入消费者的行列。3.分解者指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体,将各种有机物再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大自然中去。整个自然的各种生命,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消费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原始阶段,人类不外乎是采集野果,捕捉猎物,消费的剩余物也是自然界中的东西,很容易被分解者还原到自然中去。而在近代和现代,人工合成了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消费品,如塑料、橡胶、玻璃制品等,这些消费品的残余物,被人类抛弃进了大自然中,但分解者还没有养成吃掉它们的“食性”。塑料、橡胶、玻璃等难以腐烂,难以在短期内重新以自然界能消融的形式再返大自然,便作为垃圾堆存下来。
另外,我们所使用、所食用的东西,它们的生产过程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因此,它们的生产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例如,我们吃的面粉,它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机械,甚至化学药剂的投入。首先,麦种可能是人工培育出的高产杂交品种,需要农业生物学家的研究和育种,种植时需要机械播种;接着在生长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可能需要施加化肥,为了抵抗害虫的侵袭而喷洒杀虫剂,为了去除野草使用除草剂;最后还要机械收割,脱壳,再磨成粉,去除麸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面粉的加工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播种、收割用的机械,需要人工制造,钢铁需要从采矿开始,到制成机身;机械的开动需要柴油或汽油等能源;未被吸收的化肥会随着径流流入河流、湖泊,造成富营养化;农药会杀死害虫以外的其他生物,还会残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加剧土壤流失。
绿色食品并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奶粉可以是绿色食品,牛肉也可以是绿色食品。如果你注意观察,许多食品的包装袋上都有一个小绿苗的标志,旁边有“绿色食品”的字样。这些食品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品。因为化学药品可能会残留在食物中,随着进入人体,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例如,果园里喷洒农药,农药会残留在水果的表皮中;用生长激素喂猪,激素会进入猪肉中,人吃了这样的猪肉,激素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有机食品比绿色食品的要求更严格,它们的生产过程完全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它们是真正无污染、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产品。
工业化国家的消费方式及其影响
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类的贪婪是不能满足的。在人们面对丰富的物质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各样娱乐方式时,人们有着不断膨胀的物欲,想得到的是更多的物质。工业化国家过去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消费主义社会,消费被渗透到社会价值之中。在国家经济增长的政策中,消费被看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富裕的美国,一位销售分析家声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
事实上,几十年来,西方工业化国家正是沿着这么一条道路在发展,创造了一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在经济逐渐起飞的发展中国家,人们也在拼命追随这种标志着所谓“现代生活”的消费主义潮流。占世界人口1/5的西方工业国家的消费者们,把世界总收入的64%带回家中。他们消耗了更多的自然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更大。在世界范围内,从20世纪中叶以来,对铜、能源、肉制品、钢材和木材的人均消费量已经大约增加1倍;轿车和水泥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3倍;人均使用的塑料增加了4倍;人均铝消费量增加了6倍;人均飞机里程增加了33倍。这些消费的迅猛增加都与一定程度的环境损害相联系。这些增加的消费,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水平也有了一些提高。而最贫穷的国家,消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美国而言,今天的美国人比他们的父母在1950年多拥有两倍的汽车、多行驶2.5倍的路程、多使用21倍的塑料和多乘坐25倍距离的飞机。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这种生活方式需要巨大的和源源不断的商品输入,例如汽车、一次性物品和包装、高脂饮食以及空调等物品——生产和使用它们需要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给消费主义社会提供动力来源的矿物燃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占所有矿物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的2/3;工业化国家的工厂释放了世界绝大多数的有毒化学气体;他们的空调机、烟雾辐射和工厂释放了几乎90%的臭氧层消耗物质——氟氯烃。而且,工业化国家的许多消费,需要从贫穷国家输入原料。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偿还外债或使收支相抵,被迫出卖大量的初级产品,而这些产品会损害他们的生态环境。巴西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背负着一笔超过1000亿美元的外债,巴西政府通过补贴来鼓励出口工业。结果,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主要的铝、铜、钢铁、机械、牛肉、鸡肉、大豆和鞋的出口国。工业化国家的消费者得到了便宜的消费品,而巴西却受着污染、土地退化和森林破坏的困扰。
贫穷国家的贫困及其环境影响
世界上有大约11亿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上。他们主要生活在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这些占世界1/5的人口只得到了世界收入的2%。他们住在茅草棚中,得不到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他们一无所有,步行能及之处是他们的生活领域。他们尚在为吃饭发愁,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为了获得粮食,他们不得不在不砍伐森林,以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为代价来满足生存的需要。
工业化国家的消费主义在影响着发展中国家,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被错误地当做一种先进的时尚而被追随。宽敞的住房、私人汽车、名牌服装等成为发展中国家新近富有起来的阶层的标志。而进口食品、冷冻食品、一次性用具、各种家用电器、空调等在寻常人家也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水平随之上升。
牛津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尔·阿盖尔在其著作《幸福心理学》中断定:“真正使幸福不同的生活条件是那些被三个源泉覆盖了的东西——社会关系、工作和闲暇。并且在这些领域中,一种满足的实现并不绝对或相对地依赖富有。事实上,一些迹象表明社会关系,特别是家庭和团体中的社会关系,在消费者社会中被忽略了;闲暇在消费者阶层中同样也比许多假定的状况更糟糕。”因此,我们应该摒弃拥有更多更好的物质便会更满足的想法,因为物质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生活的物质需要是可以通过比较俭朴的方式来实现的。幸福和满意之感只能源自于我们自身对家庭生活的满足、对工作的满足以及对发展潜能、闲暇和友谊的满足。既然幸福与消费程度不显著相关,幸福只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追求幸福之感则没有必要通过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来实现了。
植物的造氧效率
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消耗很多二氧化碳,放出大量氧气。每公顷公园绿地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900千克,放出氧气600千克。如果以成年人每口呼吸需要消耗氧气0.75千克、排出二氧化碳0.9千克计算,则每个城市居民只要10平方米的森林面积,就可消耗掉呼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生长良好的草坪,在白天只要有25平方米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