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16

第16章 干一番宏伟的事业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

肖邦出生于一个教师的家庭。良好的幼年教育,使这个“神童”6岁即会写诗,7岁作曲,8岁登台举行音乐会,被誉为“莫扎特的继承者”。他少年时便立志做一个大音乐家,写下了“干一番宏伟的事业,做一些任何人还不能做到的事”的话语。在华沙贵族的沙龙和舞厅里,他很喜欢那些庄重和欢乐的波兰舞曲,并想把致力于改变这种舞曲的形式,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突破口。

1824年的暑假,遵照医嘱,父亲送肖邦去乡下养病。没想到,就是这平凡的玛佐夫舍村,为他新的创作灵感开凿了源泉。在那里,他完成了他最偏爱的,以波兰民间音乐悦耳的音调变化为基础的《玛祖卡舞曲》。

有一天,街上走过一列列被押送的囚犯队伍,他们都是反对君主政权的志士。为了用音乐来歌颂他们的精神,肖邦饱尝了创作的艰辛和喜悦。他曾撕碎过写就的纸片,折断过笔,也曾失望和恼怒地流过血。1831年,他到达斯图加特时,得知华沙已被俄军占领,悲痛之余,他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在法国的头几年,肖邦的作品已在欧洲凯旋进军,博得了人们的高度尊重。法国音乐评论家舒曼曾激动地说:“脱帽吧,先生们!这就是天才!”

1848年2月,肖邦带病举行最后一次音乐会。这次独奏音乐会,他是被人用轿子抬进演员室的。那天晚上,他好像无一点劳累的样子,演奏得扣人心弦。演出后,他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走下舞台。

肖邦临终时,他深知沙俄统治下的波兰当局,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向姐姐请求道:“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去。”亲人和朋友们埋葬了肖邦,并把伴随他后半生的那抔故乡的泥土撒在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