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47860000000018

第18章 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关键点(2)

(3)当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团组织可以对各个项目所需的资源、进度和成本等进行总体协调和平衡,以保证每个项目都能完成预定的目标。

(4)项目团队中有来自于团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他们能保证项目的规章制度与单位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增加单位高层管理者对项目的信任。

3.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缺点

(1)矩阵型组织结构对项目负责人的能力要求较高,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处理好资源分配、技术支持、进度安排等方面的问题,还要懂得如何与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和配合。

(2)项目团队成员可能会接受多重领导,即项目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的领导,当他们的命令发生冲突时,就会使项目团队成员无所适从。

(3)项目负责人只是关心所负责项目的成败,而不是以整体目标为努力方向。

(4)如果项目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力量不均衡,或他们对各自成员的影响力不同,都会影响项目进度或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

4.矩阵型组织的三种形式

矩阵型组织根据项目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权力的大小,又分为弱矩阵式、平衡矩阵式和强矩阵式三种形式。

(1)弱矩阵式。项目负责人的权力小于职能负责人的权力。这种组织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结构的许多特征,项目负责人权力较小,项目团队临时凑成,项目成员在各职能部门为项目服务。因而,项目的推进主要决定于项目成员的工作能力、个人素质、职业道德和自觉性。

(2)平衡矩阵式。项目负责人的权力约等于职能负责人的权力。

这种组织的特点就是明确了专职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时间、进度、成本、协调工作,监督项目的执行,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项目范围界定和质量。这种形式一般很难维持,因为,项目负责人在资源分配方面的权力取决于他的协调能力,如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协调不到位,容易变成弱矩阵式。

(3)强矩阵式。项目负责人的权力大于职能负责人的权力。这种组织结构具备了项目型组织结构的许多特征。有正式设立的项目团队,各成员是从各部门抽调的工作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并主要从事项目工作,项目负责人是专职的,获得各种资源的权力较大。

4.3.4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

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主要运用权变管理的原理,充分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项目所处环境和项目目标等方面的因素进行选择,见表4-1。

在充分利用本单位的资源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适用于技术复杂、风险程度较大的大型项目。

4.4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他的使命是将团队打造成为一个高效、富有活力的整体,通过管理实现项目目标。项目负责人享有最高权力,具有选择项目团队成员的最终决定权,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对比较重要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决定权,并拥有项目资源的具体分配和使用权。

4.4.1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项目负责人的基本职责是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制定项目团队的“游戏规则”,协调项目相关方,激励、培养项目成员,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1)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先要制定目标,即确定团队的目标,只有知道往哪走,才能到达那里。确定的目标要能够有效地支撑团队的责任,有助于团队的发展,并且要将目标传达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责任和重要性。

(2)组织。项目负责人要进行组织工作,要分析各项活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要对工作进行分类,确定任务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并为任务制定适当的执行标准。

(3)控制。项目负责人要衡量团队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明确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但要专注于团队的绩效,而且还要求专注于个人的工作,同时,要对绩效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的意义和结果通报给他的下级、上级和同级。

(4)规范。项目负责人要在项目实施前或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分析设计,建立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详细制定项目成员必须履行的规范、规则,使他们有章可循,减少工作失误。

(5)激励。项目负责人要开展激励和信息交流工作,通过对下属的激励,以及同上、下、同级间的相互信息交流、协调完成目标任务工作。

(6)培养。项目负责人要培养人,包括他自己。项目负责人比其他人更了解其团队成员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他们的培训需求,有责任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所必需的技能,只有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才可能提升;只有团队的成员有发展,他们才会在完成工作时有热情和责任。

(7)协调。项目负责人要调用、联合、协调项目相关方的活动和力量,明白他们的需求和期望,然后有针对性进行管理,确保项目的成功。

通常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协调,包括人际关系协调、组织关系协调、供求关系协调、配合关系协调、约束关系协调等内容。

4.4.2项目负责人的标准

有的人会说,我的团干经历已有多年,或者说我已在团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过多个工作活动项目,实施的项目都是非常成功的,这些是合格项目负责人的标准吗?团组织是培养干部的地方,选择项目负责人不一定要考虑职务的高低,有时项目负责人可能会是一般干部,项目团队成员可能会是科级或处级甚至更高职务的领导。但项目负责人必须要选择正确,“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通常,合格的项目负责人至少要从七个方面去评判,这七个方面包括品德、知识、经历、能力、性格、文化与价值观、身体素质等。

(1)品德。项目负责人应具有正直、诚实、诚信、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以及认真负责、遵纪守法、锐意进取、造福社会的责任感。

(2)知识。知识通常是指通过书本、学校、实践等学到的关于特定主题的信息。掌握知识是否扎实、是否全面、是否应用自如,决定着项目负责人的知识水准。项目负责人所需要的知识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项目管理知识,包括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相关工具;第二,本行业知识,团干部对本系统的核心工作要掌握,相关工作应有所了解。

(3)经历。经历强调的是已经做过的事情,或者更直接说就是使用知识的过程。

(4)能力。一个有成效的项目负责人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优秀的领导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凡的沟通能力、高效的激励能力,以及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其中,前六种能力主要是从行为科学角度看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素质,最后一种能力则是项目负责人工作的基础,是从专业技术角度看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素质。

(5)性格。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坚韧的性格。第一要坚强,项目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风险性,使得项目负责人要承受相当大的项目工作压力。如果没有坚强的性格,恐怕很难克服困难,完成项目既定目标,甚至可能会中途放弃。第二要果断,项目总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很多时候没有太多时间去寻找完美的答案,这个时候就需要果断地作出选择。第三要冷静,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存在冲突,冷静是冲突得以解决的第一保证。第四要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需要宽容的性格。只有理解和尊重别人,才能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回报。第五要开朗,开朗的性格能够让项目团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6)身体素质。项目负责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适应共青团重负荷、快节奏、高效率工作的需要。

4.4.3初任项目负责人的技巧

初次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团干部,要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注重过程,学会领导。首先,要学会如何授权,事事亲自做就不是负责人了。对许多人来说,获得领导信任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第一反应是承担更多的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完成从未承担过的重要任务。这些人常常用“一手包办”代替了思考。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改变工作方式。因为一向是亲自动手,所以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但必须学会让别人帮你解决问题。其次,要关注管理过程,而不是内容。美国巴布森学院的安·唐纳伦教授曾经说过,“要管理过程,而不是内容。领导的真正工作是掌握日程和信息的流动。但太多的人试图控制细节,他们把自己当成‘工匠暞,这只能使下属承担越来越少的责任。”

(2)坚持自我,适度修正。没有主见、不能坚持,自然当不好项目负责人。当上项目负责人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变化。但是,你不能前后判若两人,急于完成从一般团干部到项目负责人的转变,有点权力就高高在上,你应想到有权力的同时,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坚持主见并不等于说项目负责人不需要修正自己的工作方式,当你觉察到有不当之处时,就一定要适度修正;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就不妨适度民主。

(3)一边学习,一边领导。把握角色,外行也能领导内行。有些时候,新职务把你放到了不熟悉的领域,你手下团队的人对与项目相关的业务比你更加内行。如何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带来的尴尬呢?这时,从行政程序上讲团队成员需要你的指导,你就必须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边学习,边领导,为你的新角色建立威信,同时,还丰富了自身的知识。有时接手的项目、组建的团队中没有内行,这时,就需要大家共同创业、共同学习,实现个人技能的新跨越。

(4)领导成员,带领团队。项目负责人并不领导团队,而是领导组成团队的个人。成员各有各的优点、缺点、偏好、盲区和痛处。要想领导一个团队,必须首先学会领导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领导是一项一对一的活动。一位团队专家说过,团队领导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你必须了解人们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然后才能让他们跟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