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夺权野兽朱棣3
4803100000021

第21章 (1)

第六章 (1)

以前起兵反削藩,现在登基要削藩

暗示

经过一番琢磨,方行子觉得道衍的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明显的暗示,在刘家港一定有令她振奋的消息。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个晚上,最后议决,留下宫斗跟着程济在普济寺暂避风雨,免去四海颠沛流离之苦,她和铁凤去刘家港看情形再决定今后的去向。

方行子和铁凤还是男人打扮,一副长行的装束。程济和宫斗为她们

送行,一直送到五里地外的接官亭。宫斗已是小沙弥的打扮,头也剃光

了。他眼泪汪汪地扯着方行子的衣襟说:“你不要我了吗?”

方行子安慰他说:“哪能呢。我们要出远门,找到了皇上就回来接

你,你跟着我一路上太苦了,我不忍心。”宫斗说:“娘死前让我认你做干娘,你总不让我叫,你别扔下我不

管啊……”说着哭得更伤心了。

方行子也流了泪,把他搂在怀里,说:“好宫斗,别哭,你是我的

徒弟,也是我的干儿子,更是我的主子。我方行子在这个世界上,除了

你和铁凤妹妹,已经没有亲人了,我怎么会扔下你不管呢!”

铁凤也说:“听话,好好跟着应济师傅,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程济把宫斗从方行子怀中拖出来说:“你再不听话,我可不收你为

徒了,让你跟那个烧火僧去。”宫斗仍在抽抽咽咽地哭。

他们一起沿官道走着,铁凤对方行子说:“我始终怀疑,你有没有听错,道衍和尚把我们支到刘家港去干什么。”

程济又打听了好多近日去过刘家港的人,听说那里正在督造远航的宝船,在招远洋水手,他暗示,朝廷也在派人下西洋搜寻建文帝下落,这说明道衍和尚知情,知道建文帝真的隐身西洋。

铁凤说:“道衍和尚会不会骗我们呐?他可是朱棣的第一号谋臣啊,他会帮我们?”程济说:“他是半人半神,半人半鬼,我们很难理解他的内心,那是一汪大海,太广阔太深邃了。”

方行子苦笑,她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到了刘家港再说吧。这两年,她已经习惯于走庵串庙了,不停地走,不停地找,这就是她的生命。一旦绝了最后的希望,她真怕自己会发疯。她还能干什么呢?

程济感慨地说:“建文帝可能做梦也不曾想过,他逊国出逃这么久了,还有两个奇女子忠于他,奔波天下去找他……”

方行子站在了接官亭石碑前,不让他们再送了,让程济带着宫斗回去吧。她再次拜托程翰林,一个皇子和一方国玺,这是她最后的希望了,即使真的找不到建文帝了,有小皇子和玉玺在,仍然可以复辟,可以号令天下。程济深知自己肩上负荷的分量,双手合十稽首道:“阿弥陀佛,佛保佑。”

这个儿子迟早是个祸害

徐皇后病了,正卧病在床。御医刚侍奉她吃过药,宫女说:“皇后,徐小姐来看您了。”徐妙锦好久不进宫了,徐皇后还真想她,见徐妙锦进来,就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说:“我不过是头疼脑热的小病,又惊动你来看我。”徐妙锦坐在床头椅子上,说话还是那样阴阳怪气:“不借探病的名

义轻易还进不来宫呢。这可不比从前了,当了皇上是不一样啊。”徐皇后说:“你这张嘴,还是这么不饶人。”徐妙锦说:“我的嘴再厉害也杀不了人,皇上的嘴倒不一定有多厉

害,可他一杀就几百人,连油锅炸人的酷刑也用上了……”徐皇后说:“你倒是来看我病的,还是来气我的呀。”

徐妙锦说:“我又没说你。”

徐皇后说:“骂他不也就是骂我吗?”倒不是她回护朱棣,其实讲杀人,朱棣也不是最凶、最厉害的,太祖高皇帝在胡惟庸案和蓝玉两案中就杀了四五万人。朱棣充其量杀个零头,九牛一毛而已。

徐妙锦说:“依你这么说,那我得感谢当今皇上的仁慈了。”她伸

手摸摸徐皇后的额头说:“也不热呀,你这病根本不是伤风感冒吧?”徐皇后很敏感地问她这话什么意思,徐妙锦嘻嘻地笑。徐皇后说:“你又来气我,有话快说。”徐妙锦说:“皇上有了一大堆妃子还不够,听说又派内宫太监到朝

鲜去选妃了。”徐皇后很无奈,这是从太祖皇帝那时候传下来的规矩,定期要派人到藩属国朝鲜去选妃子,她想拦阻也拦阻不了啊。原来她知道,徐妙锦问姐姐:“你不会是为这个气病的吧?嫁到皇家,你就别指望像百姓家一样,过一夫一妻的和美日子。”徐皇后倒挺想得开,她说:“朱棣只要对我好,对孩子好,也就不管其他了,更何况自己早已年老色衰,还跟人家争风吃醋啊?”徐妙锦说:“你倒心宽。三个儿子都是你的,他不可能立别人为太子,立了太子了,也算大事完毕了。”徐皇后告诉她,这回总算尘埃落定了,立高炽为太子后,怕老二在

京城里不消停,皇上把他封到云南去了,可他又不去,终究是个祸根。徐妙锦说:“不去就封,那不是抗旨吗?”可皇上容忍了,换了别人,抗旨还了得。徐皇后明白,皇上是觉得

对不起二皇子,于是对他就事事迁就。徐妙锦认为老二早晚是祸害。他倒像他老子,野心勃勃。徐皇后说:“你这嘴,早晚会闯大祸的。”徐妙锦并无畏惧。她说咱徐家,大哥的魏国公虽没废,人可废了。

她就等着他对她下手了。徐皇后叹口气说:“那倒不会。这是因为朱棣始终对徐妙锦不死

心,只是有皇后在这,碍他事。”徐妙锦当然更明白,她已发过誓,宁可嫁一个要饭花子也不嫁他。徐皇后说:“你不愿意,他也不能把你强拉进宫。我犯愁的是高

煦,老二听你话,你找个机会劝劝他,封王也不错了,知足者常乐呀,不要有非分之想。我在的时候还放心,万一我弃世后,怕这哥几个日后

也演出一幕兄弟手足自相残杀的悲剧,那我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

徐妙锦冷言冷语地说:“太有可能了,他们的老子给他们做出了好榜样啊。”这话好尖刻,像钢针一样刺痛徐皇后的心,可又没法驳。徐皇后说:“你要气死我呀。行了,你快走吧,让我清静一会儿。”

徐妙锦说:“我的话不中听,可理在那。我不信你不担心日后的萧墙之祸。”这时,朱棣进来了,他眼一亮:“妙锦来了?你可是好久不进宫来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请你都不来。”

徐妙锦站起来说:“我怕管不住我这张嘴,得罪了皇上。”

朱棣笑了:“你什么时候这么小心翼翼了?你还少得罪朕了?”这倒也是实话。徐妙锦说:“大人不记小人过嘛。”她向徐皇后说:“我走了,想我的时候叫我一声。”说这话时眼圈红了。

朱棣说:“你真是跟朕犯相啊,怎么朕一进来,你抬腿就走啊。朕送送你。”尽管徐妙锦说“不敢劳动皇上大驾”,朱棣还是跟了出来。

朱棣也要削藩

朱棣和徐妙锦在皇宫御花园里漫步。朱棣问:“你大哥怎么样?还在家来回搬石头吗?”徐妙锦说:“是啊,久而久之,那块石头都磨出了亮光,像一块玉,不信你去见识见识。”

朱棣说:“有搬石头的劲儿往国家大事上使一使呀。”朱棣让徐妙锦转告他,既往不咎,他说话一言九鼎。徐辉祖只要认个错就行,不愿当着百官们面前认错,就写一个认错折子,也就算了。他总得给皇上一个面子吧?

“他不会认错的,你杀了他头,他也不会认错。”徐妙锦说,“皇上还是让他每天搬石头吧。”

朱棣自诩对他们徐家也算仁至义尽了,她大哥魏国公的封爵没削,她二哥死了还追封了定国公,一门两公,翻翻史书,历朝历代地算下来,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徐妙锦冷冷地说,徐家并不稀罕这些。

朱棣说起在燕王府的时候,徐妙锦几乎是在他家长大的。她如果愿意,朱棣答应,她仍可以进宫来,可以为她准备一处宫殿,任她选。

徐妙锦说:“我又不是你的妃子,我进宫来干什么?”

朱棣说:“不一定是妃子才来嘛。”

徐妙锦说:“如果宫里不是有一个抚养我长大的姐姐,我永远不会踏进宫门半步的。”

朱棣说:“这话说得太绝情了吧?朕一向对你有一种不一样的感情。你其实心里明白,朕不想用皇上的圣旨硬要怎么办,朕希望有那么一天……”又来了,徐妙锦一听就反感。她说:“你何必非要对我表白这个?不又去朝鲜选宫女了吗?你想要多少有多少,你要的不就是美女吗?”说罢不顾而去,把朱棣晾在了那里。

朱棣并没生气。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怪,怎么对她有这样宽容的耐性?仅仅因为她是美女吗?恐怕也包括她那锋芒毕露的个性,看似缺欠的,都令朱棣着魔,难道这就是爱的魔力使然吗?

朱棣回到徐皇后病榻前,徐皇后问:“你把妙锦送走了?”

朱棣说:“啊,没送几步,她还是那么古怪。”

徐皇后说:“古怪点好。”这话当然是敲打朱棣,让他别对妹妹想入非非。朱棣装不明白,根本不搭这个茬。

朱棣转移话题说:“听说前几天齐王找你来了?”

徐皇后说:“是,没说什么大事,是来求情,让我为他开脱,他说皇上听信了谗言。我根本没想告诉皇上,你不问,我也懒得说。”

朱棣说:“他还有脸来求情。看起来,当年建文帝削他封爵一点没错。自从让他归藩后,他更加骄纵,我曾当面训斥过他,他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了。竟私蓄刺客,广招异人术士,又命王府护卫守青州城,不准地方守吏登城巡逻。守吏李拱、曾名深告发他,他竟敢把这两位朝廷命官杀了灭口,太无法无天了。”

徐皇后说:“这不是不服天朝管了吗?”

朱棣说:“朕靖难后,一个个复了他们的王位,现在又一个个露了原形。”徐皇后问:“听说谷王也不老实?”

朱棣说:“他依仗金川门献城有功,也胃口大开,其实他得的实惠比谁都多。”是啊,连徐皇后都知道,皇上特赐他乐七奏,卫士三百,改封长沙,增岁禄两千石,够风光的了,还嫌不够?

朱棣冷笑几声:“我没想到,这反倒成了他横行霸道的资本。他在湖南夺民田、侵公税,滥杀无辜,王府长史劝他,他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把长史杀死。这还在其次,他也有野心,招纳了一批亡命徒,教他们习

兵法布阵,自称是太祖第十八子。他还给蜀王写信,相约造反,连蜀王

都告发他,他也想称帝了!”徐皇后说,真是惊心动魄呀。没想到一个个都恩将仇报。朱棣冷笑着说:“他们还真以为靖难的胜利就是他们的胜利了。”徐皇后问:“皇上想怎么办?”朱棣决然地说:“学朱允炆的办法,削藩!”这回答令徐皇后震惊不已:“你也削藩?”反对削藩,不是当年朱

棣起兵靖难时祭起的法宝吗?

朱棣现在说了实话,他即使是起兵反对削藩时,也并不认为朱允炆削藩不对,只是削到他头上来不能容忍罢了。二十几个藩王,哪个是省油的灯?谁不窥视大位?压根儿就不该有藩王存在。徐皇后有些忧心忡忡,一旦削藩,那皇上不担心像朱允炆一样翻船吗?

朱棣可是胸有成竹,朱允炆削藩最后把自己削翻了,为什么?太急了,又太慢了。徐皇后不明白,怎么叫又急又慢?到底是急对、慢对?

朱棣说:“急了,是不该一登基就剑拔弩张地削藩,应当先稳住各藩王,请他们到京来奔丧,参加登基大典,先礼后兵,在毫无迹象时,突然一网打尽,让他们没有还手余地。”

徐皇后说:“可惜朱允炆没有当今皇上的气魄,结果打虎不成反为虎伤。”朱棣所以说他削藩慢了,是他优柔寡断,想削,又怕担不仁不友爱的罪名,犹抱琵琶半遮面,结果错过了一个又一个良机。

徐皇后说:“那皇上想先拿齐王、谷王开刀了?”

两天前,朱棣已派人去捉拿了,抓来,他不出面审他们,让周王、蜀王、楚王审他们,他不背这个骂名。削藩,要区别对待、恩与威并举。徐皇后又提起了伊王,也够劣迹昭彰的了,听说他时常带着武器到郊外闲逛,有击伤百姓的丑行,在当地成了一霸。

朱棣知道的还远不止于此。伊王竟把一些男女剃光了头、剥光了衣

服取乐。朱棣称他为无耻之徒的花花太岁。徐皇后说:“真给皇室丢脸,这样的,不削其封爵,天理不容。”朱棣却持相反看法,这样的反倒不可怕,充其量不过是地痞无赖而

已,尽管惹民怨,也不必放在心上。代王也属于这一类,他们没野心,不危及皇权,可容忍,也就不必削封。徐皇后不得不佩服皇上高明。

最危险的地方才最安全

方行子和铁凤去刘家港,会经过苏州,但不必进城,绕城而过就行。在城门口,她们向一个老者打听路,往刘家港去怎么走?

老者用手一指城外,顺大路一直往东,见到岔路也不拐,三十里

路。怎么,也想到西洋去赚银子?方行子笑笑,见城门口围着很多人看

布告,就问官府又出了什么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