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
1.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近年来自治区多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固原市也开始实施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战略的转变,可能会迅速改变山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缓慢的局面。山区建设要控制两个差距:一是控制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水平差距,要让山区城乡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如果若干年后我们人均GDP大幅度提高,脱离了全国贫困县标准,被挖走了资源,而将污染和贫困依然留在了山区,则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控制工业化率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结构差距。固原在大型重工业企业资源开发的背景下,可能会形成以增加值计算的工业化率大幅度提高,与以农村就业为主的就业结构并存的畸形差距,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淡化对山区GDP的考核,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点。
2.打好山区建设的“几张牌”
一是打好资源牌。煤炭、石油、岩盐等矿产资源是固原工业发展的基础,六盘山热电厂、王洼煤矿、彭阳石油开发、月亮山风电场、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将改变固原经济结构。水资源是山区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要发挥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资源开发无疑会大量增加GDP和财政收入,让稀缺的资源为扶贫开发发挥最大效益,实现社会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这才是最好的资源牌。
二是打好扶贫牌。2011年11月底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国家扶贫资金将大幅度增加,宁夏应该抓住国家把六盘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机遇,要完善扶贫瞄准机制,更多地关注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及因病致贫等社会问题,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并解决好中部干旱带人畜饮水问题。
三是打好生态牌。山区大规模资源开发和工业化将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和压力。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是永不完工的最大工程,山区作为限制开发区,提供生态产品是主要职能。应该以“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为核心,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绿化工程,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移民、小流域综合治理、封育保护等措施,争取各类政策支持,开展“村转场”试点等。
四是打好劳务牌。中国即将出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供给短缺转变的拐点,劳动力供求状况的改变,将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山区最大的资源是劳动力资源,要把劳动力作为资源,而不是当做包袱,未来大县城最愁居民太少,劳动力将流向工资较高、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农民工培训,并鼓励本地企业尽量提供就业岗位。
五是打好农业牌。山区确立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工作重点可能发生转变。虽然资源开发对财政贡献大,但农村工作也不能放松。山区要继续加快建设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壮大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优质农业和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优三高”现代农业。
(二)加强和创新生态移民社会管理
生态移民是惠及山区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农民的民生工程,对扶贫开发、生态重建、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是宁夏生态移民工作大规模推进的第一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在看来“搬得出”没问题,但离“稳得住、能致富”还有差距。生态移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移民社会管理是个需要长期抓下去的硬任务。
1.关注移民生活问题
生态移民政策一般人均安排一亩地、政府补贴每户一套54平方米住房,个别市县还为移民家庭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或2亩温棚等。移民的土地一般属于新开发土地,有些是漏沙地、河滩地,灌溉困难,或次生盐渍化严重,加上移民需重新学习种植技术,投入产出率较低,脱贫容易致富难。在过渡时期要妥善解决移民生活来源问题,集中安置移民地区应继续享受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及各项惠农政策。应该加强对生态移民的社会管理,改善就医、上学、交通等条件,加强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
2.关注自发移民和劳务移民问题
应该妥善处理自发移民和劳务移民的问题,避免使其流民化,防止形成城市贫民窟。自发移民因户籍、土地承包等纠纷而引起的上访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方关注。应该完善移民政策,对于已经到新疆等外地移民的生态移民迁出地的居民应该纳入生态移民范围,享受相关政策,允许土地流转。对于宁夏从山区到川区的自发移民,应该鼓励户籍等关系在迁入地本地化,迁出地对迁入地进行一定补偿,人口纳入迁入地管理。劳务移民应该首先纳入生态移民范围,取消劳务移民的就业区域限定政策,取消企业招聘与劳务移民就业挂钩政策。要加强对宁夏与外省边界地区的管理,要采取“实边”措施防止土地面积减少。
3.关注移民社会资本重置问题
移民后原来积累的社会关系绝大多数将淡化或断绝,移民与迁入地社会的关系需要重新建立起来,甚至种植技术也可能需要重新学习。移民与原住民在土地关系上的矛盾,因个别移民偷盗行为而产生的冲突,都可能使生态移民的社会效益大打折扣。应该让更多的社会学学者和社会工作者介入生态移民工作,更加关心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我们过去也有三门峡移民等失败案例,要总结吊庄移民和生态移民经验教训,更好地改进工作,使移民“稳得住”。
4.关注回族移民社会问题
清末平定回族起义后,将陕甘回族人口安插于固原、平凉等山区垦殖,不准靠近城市居住、不准靠近汉族居住、不准相对集中居住,使得宁夏部分回族生存条件较差。生态移民将部分群众从不适宜生存的地方搬迁出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回族农民。由于回族内部教派较多,移民后分属不同教派的回族移民之间、回族移民与汉族原住民之间产生矛盾的机会增加,甚至为了增加本门本派实力而自发移民。关注回族移民问题,妥善处理矛盾,是事关宁夏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
(三)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宁夏支柱产业
2011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提出: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宁夏的支柱产业。12月24日,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15年,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要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融合
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将形成黄河文化旅游带、塞上回族文化旅游板块、红色文化旅游板块、西夏文化旅游板块的“一带三板块”为重点的产业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应该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并集而不是交集。加强产业融合,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繁荣,以文化产业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宁夏要大力发展沙漠旅游,强化“塞上归来不看沙”的比较优势。固原市是宁夏文化重镇,旅游产业也需要突破,应该把加强固原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2.尽快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机制
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商业性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打破行业垄断是前提条件。宁夏文化产业比较弱小,应该通过改制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保护知识产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机制。提高优秀知识产品价格和稿酬标准,形成文化良性发展的机制。
3.借助中阿经贸论坛平台加大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
中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宁夏过去提出“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发展穆斯林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办大文化。把宁夏打造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及版权交易平台,是宁夏在国际上唯一有所作为的文化领域。
五、以政治改革为保障,为科学发展提供公平正义的政策环境
(一)稳妥推进政治改革
1.建设包容性政党
随着利益多元化,妥善处理各阶层利益矛盾成为执政党面临的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不同社会利益的概括。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和谐”是首要目标。应该通过政治开放性增强执政党的代表性,逐步扩大党内竞争的广度和力度,重点增加工人、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适时进行政策轮替,应该坚持我党群众路线,扎实推进干部下基层和“走转改”工作,建立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确保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和发展的政治主体地位。
2.建设法治社会
法律是秩序,也是规范。改革开放30多年成果亟需法律保障,无论是富人的财富还是穷人的人权,法律都是最基本的保险。我国基本国家制度正处于早期建设阶段,需要尽快改革完善。宁夏应该以法治宁夏、平安宁夏来为实现幸福宁夏、和谐宁夏提供保证。坚决打击司法腐败,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权比法大现象,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建立优质民主
民主是一种公共选择机制,民主是对权力的制约,也是对资本的制约。我国已经形成中国式民主模式,但民主化还相当滞后。应该以党内民主引领人民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增强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职能。发展协商式民主和参与式民主,探索选举式民主,推动政务公开和基层直选。切实降低领导干部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会代表中的比例,优化代表结构、增强代表性。
(二)广泛凝聚改革共识
1.以共同富裕为改革新共识
近年来,中国改革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近期国进民退,国有企业依靠垄断扭亏为盈,既得利益集团希望定型现有体制,而新自由主义改革思路则认为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由于市场化改革片面追求效率而严重损害公平,底层民众对改革丧失基本认同,他们更多地渴望共同富裕。形成改革共识,首先应在要不要改革上形成共识,要认识到现行体制的过渡性及其弊端,其次要重点形成如何改革的共识,要把公平正义放在首位,要把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
2.转变政府职能
“九五”计划期间就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至今进展并不理想,是因为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打破体制性障碍,需要“顶层设计”。
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政府掌握土地、信贷等重要经济资源及其对微观经济干预权力,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鼓励创新和创业的机制,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改变政府支出责任过分下移的财税体制。1994年分税制被认为是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成制度,生产型增值税及其分成比例鼓励了县域竞争。目前重要财源集中于国家和省级财政,而“事权”下移,地方政府必须想办法把财政收入搞上去才能够保障政府运转。财税体制不改,则地方政府只能围着这个指挥棒转。
淡化用GDP增长速度来考核政绩的办法。国家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但如果不改变政绩考核办法和财税体制,不给予限制开发区更大的转移支付,则很难抑制限制开发区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追逐,经济发展方式很难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