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484764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宋代(960年~1279年)在结束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战乱后,逐渐步入稳定繁荣时期,观赏园艺也随之而兴盛。由此大兴造园、栽花之风,而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临安(今杭州)、平江(今苏州)更属其中佼佼者。开封之寿山艮岳,为宋徽宗赵佶(1101~1124年在位)主持修建,历十余年成。总设计师既是帝王,更是名画家,该园为最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并以广泛的园林植物造景而成为大型山水园之一大特色,各地花卉生产中心,逐渐应运而生。

同时,宋代撰写花卉专谱之风盛行。如欧阳修所著《洛阳牡丹记》(1031年),反映宋初牡丹选种、育种、品种分类、栽培繁殖等,都已达较高水平。还有刘蒙的《菊谱》(1104年),范大成的《梅谱》,刘恂的《洛阳花谱》,苏颂的《本草图经》,沈立的《海棠谱》,玉观《芍药谱》,王贵学的《兰谱》,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等等。陈景沂编《全芳备祖》(1256年),前集27卷记述的全是花木,堪称中国古代的花卉百科全书。

(四)观赏园艺兴旺至起伏期——明、清、民国时期

元代以其掠夺性的统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而明、清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期;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其间,观赏园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明清两代在北京、承德、沈阳等地建立了一些皇家园林,在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出现了一批私家园林。前者要求庄严肃穆,种植松、柏、槐等甚多,后者则注意四季特色与诗情画意,如春有垂柳、玉兰、梅花、桃花;夏有芍药、月季、荷花、紫薇;秋有菊花、桂花;冬有腊梅、山茶和南无竹、竹类等植物。

在观赏园艺专著中,明代主要有张谦德的《瓶花谱》(1595年),袁道宏的《瓶史》(1599年),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其中《瓶花谱》、《瓶史》是中国插花艺术的最早专著。清代主要代表是陈淏子所著的《花镜》(1688年),堪称花卉栽培的技艺总结。

同时自明代而后,观赏园艺商品化生产渐趋兴旺,如《广东新语》载:“花田之人以花为衣。”又如上海郊区自1738年浦东凌家花园创办后,又出现世代种花的赵家花园。1863年陆恒甫开设了陆永茂花园,随后开设了沪上第一家花店。

民国时代(1912年~1949年)因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社会动荡,仅南京中心陵园、金陵大学园艺试验场、中央大学园艺试验场、庐山植物园、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园艺场等少数单位从事观赏园艺生产与科研工作。辛亥革命至1949年前,观赏园艺专业书刊及论文问世者不少。正式出版的有:陈植《观赏树木》(1925年),《造园学概论》(1934年),章君瑜《花卉园艺学》(1933年),童玉民《花卉园艺学》(1933年),许心芸《种蔷薇法》(1935年),李驹《苗圃学》(1935年),Tesn,M.(曾勉)《Mai Hwa,National Flower of China》(1942年),陈俊愉,江菊渊等《艺园概要》(1943年),陈俊愉《巴山蜀水记梅花》(1947年)等等。

(五)观赏园艺恢复、受挫与繁荣发展时期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在50余年内,我国的观赏园艺经历了恢复——受挫和破坏——繁荣发展的曲折坎坷道路。

20世纪50年代是恢复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观赏园艺专业也出现了转机。各地城市先后成立了园林局(处),有组织、有计划地恢复花卉生产,发展观赏园艺事业。

1958年,中央发出实现大地园林化、大种观赏植物、美化全中国的号召,观赏园艺事业也随即蓬勃发展。

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起,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出现了忽视园艺的特点及主要效益的偏向,特别是在十年浩劫期间,使刚刚恢复的观赏园艺事业受到严重的摧残。直到1976年以后,观赏园艺事业才重新被认识而受到重视,逐步获得了复苏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趋繁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的观赏园艺事业,不仅从生产、科研、教育、绿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重视,而且步入了一个健康的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四、世界各国观赏园艺的发展趋势

世界观赏园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扩大种植面积

花卉比同等面积的粮食、蔬菜、水果等产值要高1至数倍。在美国,每667m?小麦产值86美元,棉花300美元,而杜鹃花则高达14000美元,其产值比为1∶3.5∶162;意大利每公顷水果、蔬菜、花的产值比为1∶1.2∶10。因此许多国家扩大了花卉种植面积,尤其扩大温室花卉种植面积,以压缩粮食生产面积,发展花卉、水果出口,用所换取的外汇购买粮食。

(二)节能研究

随着设备先进的玻璃温室、塑料大棚面积的扩大,形成了全天候工厂化生产。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首先研究了绝热性能好、透光率强的耐用新建材,如双层聚碳酸酯塑料、双层充气聚氯乙烯温室等。并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对温室加温以降低成本。

(三)无土栽培的应用

美国将无土栽培列为现代十大技术发展项目之一,英国也列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北欧许多国家把温室生产全部改为无土栽培。

(四)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组织培养已成为快速繁殖观赏植物的重要手段,普遍应用于兰花、菊花、香玉竹、秋海棠,非洲紫罗兰等花卉的商品生产,具有成本低、苗壮、无菌、容易诱导产生新品种等特点。

(五)激素及其他化学药剂的应用

普遍采用IAA、IBA等促进插条生根;用GA以打破各种器官休眠期,用丁酰肼、嘧啶醇延长观赏期;脂肪酸酯用于化学整形;CO?用以提高光合效率等等,都是良好的增产措施。

(六)切花的贮藏与保鲜

研究切花的衰败生理生化规律,制定延长切花寿命的措施。

(七)重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种质保存如引种、新品种培育、布置园林景观,以增加自然情趣,提高观赏价值;还用于制作干花、加工盆景等。

(八)积极培育新品种

采用单倍体、多倍体、一代杂交等方法,加速抗病性、抗凋萎性、耐运输等新品种的培育。

(九)积极发展观叶植物

随着现代居住环境向高层楼群的发展,利用具耐阴性、适宜室内生长、奇异多姿的观叶植物绿化装饰居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需求量逐步增加。

在以上趋势的影响下,当今世界观赏植物贸易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由于保鲜技术的提高,形成了世界性市场,各生产国的专业化分工,如以色列以生产唐菖蒲为主,泰国以附生兰为主,荷兰及日本以球根花卉为主。并结合本国的自然条件,致力于培养独特的观赏植物种类,形成自己的优势。如荷兰以郁金香、月季、菊花、季石竹等为优势;日本以菊花、百合、月季、香石竹为优势;新加坡以胡姬花为优势等。这样便于集中经营管理,节约投资,进行批量生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重视保鲜、包装、运输及销售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取得客户的信任。随着观赏园艺事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温室材料、盆钵、花肥、花药、包装、印刷、运输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为城乡创造了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同时又促进了香料、食品、药材、化妆品等工业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观赏植物产业化经营近年来发展很快,可以预言,只要我们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共同努力,中国的观赏园艺事业在21世纪肯定会腾飞,变资源大国为商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