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心成为一片海
49046800000022

第22章 心不乱,则名不争,誉不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名誉乃身外之物,盲目追求,往往适得其反。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才是对待名誉的最佳态度。

淡定淡然,心是一片淡定的海

心放下,一切都会海阔天空。容得下得失成败,才能装得下春花秋月。

淡定做人,淡然做事

想要寻找走出迷宫的出路,就要冷静下来。我们只有静下心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为自己制定更加明确的目标,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有时冲动是一时的,在冲动的情况下所作的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要想确定自己的目标,就要让自己先学会冷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心淡如水的人,难以找到自己的道路。若要明确自己的志向,走向更远的地方,淡定就是一种必备的素养。

有一次一位探险家到没有人烟的沙漠中去探险。沙漠神秘而危险,稍微不留意就会迷失其中,他深知这点,所以压住心中的杂念,异常注意周围的环境。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

有一天,他突遇了暴风的袭击。在沙暴袭击的时候,他本能地趴到了地上,闭紧眼睛,等到沙暴过去之后,他睁开眼睛发现情况糟糕透了,因为他慌乱之中丢弃的背包不知道被风沙带到了哪里,更为可怕的是,他挂在衣服上的水壶带子被吹断,水壶也不见了!

对于沙漠之中的人来说,水就是生命,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丧生的人不计其数,找不到方向唯有等死。他有些慌乱了,因为此时的他一无所有。没过几分钟,他就觉得生命开始流逝。

偶然间,他将手伸入口袋中,摸到了一个蝴蝶的标本——那是他曾经承诺给女儿的礼物。原来他并非一无所有,他还有一个标本。他将这个标本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他平静了下来,然后开始搜索脑海中的经验和知识,开始寻找出路。

烈日、饥饿、口渴,这些都像恶魔一般缠绕着他,在他的耳边不停地说:“放弃吧,停下来。”但是他手中握着蝴蝶标本,非常坚定而淡然地前行着。一个昼夜过去了,他的周围还是一片沙漠,他仍然平淡如水。

直到三天后,他终于走出了沙漠,虽然此时他的身体几乎到了极限,但是他还是非常淡定地握着蝴蝶标本,仿佛那是他的人生信条一般。也正是因为面对困难能够淡然以对,他才能走出沙漠。

在沙漠之中丧生的人不计其数,走出来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其实,有时候被困沙漠中的人并非因为身体到达了极限死去,而是因为失去了理智,变得绝望,所以才丢掉了性命。要想顽强地活着,就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作为支撑,淡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只有遇事淡然以对,才能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我们变得非常焦躁,无论什么都想一下就达到目标,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确定目标并不困难,难的是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发生很多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淡然,按部就班地进行,那么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曾经有一名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中,连保证基本的温饱都是问题,更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读书。所以他很早就进入了社会中,虽然他的家庭没能为他提供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是他自己下定决心,无论先天条件如何,以后他一定要成为连锁超市的总裁。

目标远大,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年轻人并不冒进,每当有一点进步,他在开心过后都会淡然地继续前行。

刚开始,年轻人跟着一群人做苦力,干着非常辛苦的搬运工作,先是在码头,后来到了超市。即使是搬运工,他也觉得自己终于和超市有了联系。每一步他都走得非常稳健,他坚信他会成功,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够保持内心的淡然。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人成为了一家超市的促销员,他觉得他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他努力踏实地工作,他的淡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他从来不会大肆宣扬产品的各种性价比,只是不停地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情。

他的销售成绩非常好,经理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奖金,接踵而至的好消息并没有打乱他踏实前行的步伐。他宠辱不惊,他的这份淡定受到了经理的赏识。

终于,在两年以后年轻人成为了经理的助理。后来经理被总部调走,他成为了这家超市的经理。他离梦想越来越近,虽然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他还是向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行,不急不恼,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最开始的梦想。终于在多年后,他成为了连锁超市的总裁。

时间是非常考验人毅力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目标和初衷是否会发生改变,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守住淡定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我们对事应该有的态度;确立好了目标,就要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淡然以对,按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如果遇到问题时乱了阵脚,那么目标离自己就会越来越遥远。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难以支撑强大的灵魂。无论是荣耀、地位、财富,还是困境、挫折、失败,都要淡然以对。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到达理想的高度。

少一分计较,多一分淡然

名利,是很多人都会向往的,追逐名声、财富和地位甚至成为了人的一种本能。有时我们会受到名利的诱惑,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面对名利,我们需要一颗足够淡然的心,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名利,而不是被它支配。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名利会为我们带来很多,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淡然的内心,名利就会成为我们的负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就成了一种负担。

有时,人们的眼光也会影响我们。对于我们真心想要的东西,追逐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然而为了他人的眼光而追逐名利,只能让自己感到不堪重负。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集市上去卖驴。两个人从家里徒步出发,一路上有说有笑,听着鸟语,闻着花香。

路过一个村子的时候,有一对老夫妇看见他们两个人牵着驴走路,于是老头说:“老婆子,你看那儿有两个傻子,明明有驴,却非要徒步前进,牵着驴走,真是愚蠢到家了。”老太太也跟着附和。男人和儿子对望了一会儿,然后男人将儿子抱上了驴背,他牵着驴走。

当路过第二个村庄的时候,遇到了一群聊天的老人,于是老人们讨论开了。其中一位指着坐在驴背上的儿子说:“你们看呀,有一个不孝子,竟然自己骑驴,让父亲走路,真是太不孝顺了。”听完这句话之后,两个人想了想,儿子下了驴背,让父亲骑了上去,继续前行。

到了第三个村庄,他们遇到了一户三口之家,女人抱着孩子对她丈夫说:“你看,真是狠心的父亲,孩子那么小,竟然让小孩子走路,自己骑驴,真过分。”儿子和父亲思考了一会儿,两个人都骑了上去。

路过第四个村庄的时候,他们正巧遇到了两个放牧人,一个放牧人对另一个人说:“那头驴真是可怜,竟然要承受两个人的重量,那两个人真是太残忍了。”父子两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父亲一气之下,带着儿子将驴背了起来。

终于到了集市,没想到刚到集市,人们就议论开了:“你们看那两个傻瓜,竟然背着用来驮人的驴子。真是愚蠢到家了。”“他的驴子一定身体不健康,不能买他的驴。”父子两人听着这些议论,终于什么都没有说,牵着驴子徒步回家了。

仅仅因为他人的几句评论,父子两人就乱了自己的阵脚,只想着一味迎合他人的评论以留下一个美名。没人喜欢骂名,有时我们为了他人的眼光而选择迎合,选择追逐,但那些也只是自己的负担。走自己的路,任他人评说,对待议论淡然一些,自然就不会被这些所累。

除了他人的看法外,有时我们追逐名利是因为内心的一种向往,尤其对于自己未曾到过的高度,人们总是充满了憧憬和好奇。然而,随着名声的增长,我们可能会失去淡然的心,名声成为了让自己感到不快乐的源头。

从前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她非常想当明星,于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成为一个明星,为此,她给自己制订了魔鬼训练计划。她本来长得很可爱,脸上有一点点婴儿肥,但是为了成为明星,她决心成为骨感美女。

女孩减肥成功之后,真的成为了一名骨感美女,搭配着她独有的性感嗓音,在出道的一开始,就被经纪人打造成了性感、冷艳的形象。她喜欢唱歌,也喜欢笑,但是为了自己成为明星的梦想,她按照经纪人的要求扮性感、装冷酷。

渐渐地,女孩越来越出名,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这名看起来不爱笑的冷酷美女。因为出道形象的关系,她不得不保持这样的形象。曾经,她生活得非常恬淡,唱自己喜欢的歌,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但是成为了明星之后,她处处都要注意保持冷艳的形象。

她的幸福只停留在她成名的初期,因为她的名声越来越响,她过去的照片也被翻了出来,人们抨击她伪造自己,不是天生的骨感美女。她感到痛苦,感到难以接受,她不想向歌迷承认自己曾经为了成名而努力减肥,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保持自己的冷艳形象,即使这个名声已经成为了她的负担。她没有和歌迷解释,也没有接受歌迷评论的淡然,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

保持名利有时比追逐名利更加困难,因为身在名利之中的我们如果缺乏一颗淡然的心,就非常容易迷失自己。得到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在得到名利的同时意味着我们要付出很多。故事中的女孩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不得不选择伪装,失去了原来活泼、随和的天性。

名利并非祸水,只是我们在名利面前难以保持平常心,缺失了一份淡然。要想不变成名利的奴隶,我们就要学会看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面对一切。

让心淡如海

螳臂当车,无疑是自不量力。淡定不仅仅是指在荣誉、名利面前能够保持平常心,也包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我们要想客观地看待一切,认识一切,就离不开一颗淡然的心,如果内心不够淡然,我们就可能成为挡车的螳螂。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假如我们的行动只是按照个人意愿和本能来行动的话,就有可能会自取其辱,可能面临失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从前有一只高傲的蜈蚣,它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于是向蛇发起了挑战。它决定和蛇赛跑,约定如果谁赛跑输掉了,就要心甘情愿成为对方的奴隶。

蚰蜒听说之后,前来劝说蜈蚣:“你为什么要和蛇赛跑呢?蛇比你身长很多,而且爬行的速度非常快,你怎么可能赢得了它呢?这样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你快放弃吧,趁现在还来得及。”

没想到蜈蚣一点都不担心,反而自大地说:“蛇没有脚,我的脚那么多,怎么可能连它都赢不了呢?开什么玩笑,我一定会赢得比赛的胜利,然后让它做我的奴隶!”蚰蜒见蜈蚣不听劝,就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爬走了。

比赛的那天终于到来了,蜈蚣得意扬扬地爬过来,它看着蛇轻蔑地笑了笑,然后就待在原地闭目养神。比赛开始了,开始的信号一发出,蛇扭了一下身子,快速地冲了出去。蜈蚣大吃一惊,没想到蛇竟然有这样的速度,它一着急,不小心几只脚互相绊住了。它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终于协调好自己的身体,正准备前进,却发现此时的蛇已经在终点看着它了。

因为对自己和对手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蜈蚣自取其辱。我们有时可能因为太骄傲,而失去了客观观察自己的能力。生活之中,有时我们就像是蜈蚣一般,因为对荣耀的渴求而做一些不自量力的事。但是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缺少一颗淡然的心,所以容易变得自负,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笑柄。

如果我们能够多去了解自己和他人,也许对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和解释,对于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一个农舍中,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公鸡,它有着非常嘹亮的歌喉,每天都准时报晓,偶尔还会唱几句,抖抖漂亮的羽毛,然后在鸡群当中来回走动,因为这样能够听到赞美。

有一天,它一如既往地唱着欢快的歌,当它从一只母鸡身边走过的时候,母鸡异常生气地说:“你这么喜欢唱歌吗?你觉得你的歌声很迷人吗?你不觉得你的歌喉非常让人难以忍受吗?这声音简直没有人能够承受。”说完之后,母鸡就扭头走开了。

听到了母鸡的侮辱,公鸡非常生气,于是冲着母鸡大叫:“你有什么资格对我的歌声妄加评论?你连唱歌都不会,你只会咯咯地叫,除了下蛋一无是处。”

这个时候另一只母鸡走了过来,对公鸡说:“不要计较了,原谅它吧,它其实很喜欢你的歌声,只是现在这首欢快的歌不太适合,天知道,昨天它的孩子被可恶的狐狸叼走了。体谅一下它吧。”公鸡听完之后感觉很抱歉,于是找到母鸡道了歉。

在遭到质疑的时候,愤怒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失去了冷静和淡定,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了观察客观事实的能力。事出皆有因,愤怒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试着去了解事情经过,那么愤怒也许就会在了解的过程中停止,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包容,做到真的心宽如海。

通常在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应该学会了解事实。只有了解了实情,我们才容易做到原谅。在了解事情的过程中,不要带有情绪是必要的,所以要学会心淡如海,只有保持内心的淡定平静,才能做到心如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