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心成为一片海
49046800000024

第24章 心不乱,则欲不求,利不贪(2)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这是庄子在《徐无鬼》中所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追求钱财的人往往会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而贪心者是永不满足的;那些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求在动乱之中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势。

世上总有一些人会因为在钱财、名利、地位等方面得不到满足而方寸大乱。面对公司破产、职位被贬等情况,有些人会蠢蠢欲动,在私底下或背后耍阴谋诡计,结果让自己越陷越深,虽然职位高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欲望也越来越大了,竟再也得不到快乐了。

追求钱财的人因钱财积累不够多而忧愁,而贪心者永不满足。人生自有其乐趣,并不需要一味地依靠物质,将财富看得过于重要,不停地追逐,即使财富到手,也会失去生活的幸福,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

无可否认,财富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人们追求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美色也同样具有无可企及的诱惑,人们追求它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欲望让人们蒙蔽了双眼,最后倾其一生对其穷追不舍,不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会跌入万恶的深渊。

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同时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这时,有个小和尚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拉住便问:“小和尚,出了什么事,为何如此惊慌?”

小和尚上气不接下气,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林子那头移栽一棵小树,却忽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两人听后哈哈大笑,说:“挖出金子来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太好笑了。”接着,他们贪婪地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怕。”

小和尚极力劝说:“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那东西会吃人的!”

两人自觉好笑,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告诉我们它在哪里吧。”

于是,小和尚只好告诉他们金子的具体地点,两个人飞快地跑进树林,果然找到了那坛金子。

其中一个人说:“如果我们现在就把金子运回去就太过张扬了,还是等到天黑再运吧!这样,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呢!回去拿点饭菜,我们在这里吃过饭,等半夜的时候再动手。”于是另一个人照做了。

谁承想,留下来的这个人竟心存歹意,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等他回来,我一棒子把他打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不料,回去的人也在想:我回去之后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不大一会儿,回去的人提着饭菜来到树林,结果他刚进树林,就被他的朋友一棒子打死了。然后,那人得意扬扬地拾起饭菜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他的肚子就像火烧一样疼痛起来,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不免后悔万分。临死前,他才想起小和尚的话,自言自语道:“小和尚的话真对啊,我当初怎么就不明白呢?”

本来非常要好的两个朋友只因为一坛金子,就在瞬间心生歹意变成了仇人。直到临死,才如梦方醒,知道自己是财迷心窍,被贪婪的欲望蒙蔽了双眼。可见,财有时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甚至能够夺走人的性命。一旦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人心便彻底迷失了。

人们经常在富贵的诱惑中迷失自我,忘记了生活的本质,结果得到的财富越多,失去的幸福也越多。

有个人冥思苦想出了一个捕捉火鸡的方法,他把箱子制作成一个有进无出的陷阱,一旦火鸡钻了进去,只要把进口堵上,火鸡就插翅难飞了。

第二天,他就来到树林里验证这个方法。他抓来一把玉米,从箱子外面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里面,然后他在箱子盖上系了一根绳子,自己攥着绳子的一端,远远地躲在一边,等着火鸡的到来。不一会儿,一群火鸡果然看到了玉米粒,便沿着玉米的路线欢快地啄食起来。很快,领头的3只火鸡钻进了箱子里,随后又钻进去5只,只有外面两只肥大的火鸡还没有钻进去。那人苦苦等着,心想一共10只火鸡,如果这下都抓到了,一个礼拜都不用出来觅食了。

当这人正异想天开的时候,率先进去的一只火鸡已经吃饱了,并且大摇大摆地从里面钻了出来。这人一看着了急,懊悔刚才就应该拉下绳子,可他想外面还有两只呢,如果这两只都进去了,丢了那一只也就值了,正想着,又有两只火鸡跑了出来。他还在犹豫着,又有两只跑了出来。

最后,这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群火鸡心满意足地离去了。箱子里竟什么都没留下,包括他的玉米粒。

很多人希望从越来越富足的物质中得到安逸快活的闲暇时光,但很多人却因此而偏离了最终的目的。最后,只是为了钱、权、欲望而去追求,就像那个发明了捕捉火鸡的人,他本来想活捉一只火鸡,但一见火鸡成群结队地接近自己的圈套,便心生贪欲,不淡定了,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贪欲犹如一只拦路虎,让许多人烦躁不安,不能静心,如果懂得满足,让自己远离贪欲这只拦路虎,那就能给自己的心灵一片轻松,在宁静中自由地驰骋。因此,将金钱看淡一些吧,将心放宽一些,欲望减少一些吧!在已经拥有的时候就应当知道满足,从而平心静气地拉下那条欲望的绳子,那么结果就将是另一番景象了。

清心寡欲,保留本性的淳朴

如今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流行一种简朴甚至于清贫的生活方式。比如追求奢华浪漫的法国人像是改了性格一样,再不会选择那些更现代、更时尚、更奢华的生活方式了,相反,他们越来越趋向“清贫”地生活。这点从着装上就能得到验证,那些白领阶层,穿着都十分随意,衣料大都是棉布或化纤的,很少有羊毛、羊绒织品。这与法国人历来的追求时尚大相径庭。

在德国人眼中,他们的奔驰轿车跟他们的国家一样值得骄傲,但谁要是开着奔驰私家车招摇过市,一定会遭到鄙视的目光,因为德国现在的家用车都普遍选择小排量的轿车。

向来高调的美国人也开始简朴起来了。比如宾馆里的电视机,大都比中国落后10年;纽约的大街上居然还运营着1873年设计的木制缆车;在高级的商务会馆,现在依然有人在使用着砖头般的“大哥大”。所以,千万不要再被美国电影中的奢华场景欺骗了。

这种突如其来的清贫之风,之所以能成功吹向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中一点原因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在尝尽奢华之后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

当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而开始追求更富裕的生活时,财富反而成为一些人走向幸福的绊脚石。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在追求财富、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迷失了淳朴的本性。当人们认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时候,会发现钱唯独不能买到最简单的幸福。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向他请教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什么也容不下了呢?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笑道:“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水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水银,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当你的欲望越来越多,目标越来越大时,就会丢弃最初的愿望,迷失了自己。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靠的是勤劳肯干,那时人人都夸他是个好青年。然而随着财富的累积,他变得越来越贪婪,当他富甲一方之后,就更加冷酷残忍了。那时,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甚至还有人制作他的木偶像,然后将那木偶像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诅咒和谩骂几乎每天充斥着他的耳朵,就连他的兄弟也对他十分厌恶,可以说洛克菲勒的前半生是在众叛亲离中度过。

53岁的洛克菲勒,在尝尽人世繁华后,被疾病缠身,人瘦得不成样子。医生向他宣告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中选择一个。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时的他终于领悟到,是贪婪的欲望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了家,每日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打成一片。他开始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洛克菲勒发现当他逐渐放下那些华而不实的欲望后,烦恼少了,身体也健康了不少。后来,他甚至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但因为他臭名昭著,起初人们并不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金钱,可是他没有放弃,他通过努力,人们慢慢相信了他的诚意。

那时,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行将倒闭,他听说之后马上捐出数百万美元,从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他甚至将慈善活动投放至全世界,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也是靠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而建成的;1932年中国发生疫病灾害,是洛克菲勒动用基金会资金进行资助,才有了足够的疫苗预防而不致成灾;此外,洛克菲勒还为黑人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从这以后,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散尽,才重返生命的正道。据统计,他一生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他用前半生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用余年的岁月找回了因为财富而丢失的世界,那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做完这些事情后,享年98岁的洛克菲勒觉得了无遗憾了。

人的幸福感是很奇怪、很奥妙的。当有了钱以后,我们未必会感到幸福,甚至有可能很不幸福。安贫若素,并从生活中找到快乐因子,充分享受每一个微小的快乐,则未必感觉不到幸福。

在满足欲望的征程上,我们的幸福变得越来越单调、脆弱、不堪一击,当财富蒙蔽双眼,我们最原始、最朴素、最简单的幸福也就迷失了。

一位常驻非洲工作的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太佩服鲁滨孙了。能在孤岛上生活那么多年,对于我来说,现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回到国内,同家人团聚。”刨除一切利欲享受,人们才能露出那最简单真挚的淳朴。

清心寡欲,才能保留住本性的淳朴。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不远离真善美,不被金钱欲望所奴役,那么幸福就会主动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