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19

第19章 中国最早的礼服

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与礼仪、官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服饰也始终作为体现礼仪差序的符号形态。

从黄帝尧舜到夏商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都穿着一种上衣下裳的服装。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这就是说服饰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

夏商时期,开始建立礼制,出现了各种冠服制度,如祭祀着祭服、朝会着朝服、公务着公服、婚嫁着吉服、从戎有军服等,服饰从质料、色彩、花纹、款式无一不为礼制所规范。到了周代,冠服制度逐步完善,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为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

自古就有“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的说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冠服的更替往往意味着改朝换代。

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黑色为尊贵之色,并进一步规范礼服制度。汉代四百年间,仍继续保留了这一制度。

到了隋唐,虽然最隆重的礼仪服装仍跟传统差不多,但是一般人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用麻、毛织成的“粗褐”。

到了清朝,彻底废弃了以冠冕衣裳为祭祀之服,以及通天冠、绛纱袍服的传统制度。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自诞生开始,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变迁,至此告以终结。

清朝满族的服装在保留本民族习俗礼仪的同时,吸收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特点,屡屡强调无改衣冠以保骑射民族之淳朴生气的重要性,所以清代的冠服始终在形式上保留了本民族的某些重要特色。

1840年后,西洋文化侵入中国本土文化,服饰也开始发生了变革。20世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甚至成为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

到了近年,中式服装又慢慢以时尚的形式回归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