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21

第21章 古代婚服

婚俗文化是社会制度的浓缩,婚服是当代社会审美取向的最高体现之一。中国古代的婚服,款式结构、色彩和图案都是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制定的。

中国古代号称礼仪之邦,时时处处都有讲究礼仪的规范,如《论语·泰伯第八》中记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中国过去历朝历代基本都遵循了中国传统服装礼制中对礼服上下分体的规定。例如,周制婚服“爵弁玄端——纯衣繙袡”,显得较庄重。周朝确立的婚服其样式和色彩都与帝王的冕服近似,而冕服正是古代服饰规范的集中体现。而唐制婚服“梁冠礼服——钗钿礼衣”(红男绿女),显得较热闹,这说明强盛的国力,使唐代审美观注重健康并喜好浓墨重彩的暖色调。到了明代,平民女子出嫁时也可享受属于贵族妇女的凤冠霞帔的殊荣,平民男子迎亲也可着九品官服。

据《清稗类抄》记载:“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饰以凤凰。其后代有沿革,或九龙四凤,或九翠四凤,皆后妃之服。明时,皇妃常服,花钗凤冠。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相传谓出于明初马后之特典。然《续通典》所载,则曰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所谓凤冠霞帔,于典制实无明文也。至国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这也就是说用凤冠霞帔已经约定俗成,如不用,一是怕不吉利,二是怕人认为新妇不是嫡妻。

到民国初年,凤冠霞帔已很少见了,而到了现如今,凤冠霞帔式的婚嫁衣只有在民俗展览会上、戏台上或民间游艺节目中才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