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75

第75章 中秋节的月饼

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

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是春华秋实,一年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所以人人都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别具特色的中秋饮食风俗。

另外,八月十五的月亮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等。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在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古人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通常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南宋时,在民间,人们互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故事流传甚广,另外还有一个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元兵的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面饼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果然一齐响应,并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的制作工艺越发精细,品种也更多,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时至今日,中秋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吃着香甜的月饼,合家欢聚一堂,觉得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