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10

第10章 改进教学常规管理(4)

专题5 优化作业过程

在师生的教与学中,作业是最常见却又最关键的环节。我们在审视当前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时,始终都会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为关键词,频繁提及。而在与教师交流商讨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时,大家又常会诉及许多客观原因而无奈以对。我们认为,除了社会竞争加剧和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宏观原因之外,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作业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关键。这其实是学校教师们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问题上可以有所作为的重要阵地。

尽管不少学校面对这一难解之结,出于自己对教育质量形成机制的局限理解,依然我行我素地加班加码,学生学业负担未减犹增。但还是有很多学校一次次地传达转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生作业量和在校学习时间的文件规定,订立监督与检查制度来控制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问题。但是,简单依靠行政措施来规约作业布置,常常是松松紧紧,难脱反弹“怪圈”。

我们认为,学校作业管理的重点应该在整体优化作业过程,切实发挥作业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需要把作业的“编、选、布、改、评”整体纳入管理视野,并组织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作业“编选”和“评改”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诊断。要通过加强作业管理的指导,使优化作业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研修的重要载体。

一、改革常规作业管理

当前,学生面对的作业很多。一是教材中的题目;二是与教材相配套的作业本;三是商业性的习题集;四是教师临时补充布置的作业。如果教师没有作业选择意识,缺少作业布置的艺术,学生的作业负担确实不容乐观。而对如此众多的作业题,教师必须帮助或者指导学生作出取舍。常规作业管理就是要加强和改进教师的作业选择与布置环节。

作业的选择与布置一般有四层含义:一是确定作业范围;二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作业要求;三是以科学合理的形式呈现作业(包括作业功能的配合);四是设置恰当的作业时机。这对教师来说,每天都在进行这样的活动,但常常又会忽视其中的策略与艺术。学校要通过有关活动,引导教师总结和提炼作业选择与布置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作业策略。

譬如说,在常规作业的布置中,要注意学生作业的合理结构,注意作业功能的合理组合。我们认为,学生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及时开展的复习。作为复习,它一般包括四方面的任务,我们称之为“纸笔练习”、“理解作业”、“记忆作业”和“知识整理作业”,它们缺一不可①。学生课后的及时复习,应该先理解弄懂,再完成作业,继而落实一些记忆性的任务,最后通过知识整理,领悟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作业结构就好像人们膳食的科学搭配一样重要,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指导。但很多教师都不注意这一规律。

我们目前的作业管理主要盯在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两个环节,有些制度也已相当精细。但要提高教师的作业择配能力,还不能只靠几条规定与纲领,而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在参与式的活动中感受与研讨作业选、改、编中的学问。

案例2.5农村初中作业管理规范

(一)作业的布置

(1)作业习题应精选,理科提供层次性作业,教师事先应亲自做过;

(2)各科作业量应适当,以学生能够完成为原则(单科日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

(3)作业形式要多样,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调查、实践等;

(4)当天作业要及时在黑板上的“作业公示栏”上如实公示。

(二)作业的批改

(1)有发必收,有收必改(各科有主批作业和辅批作业);

(2)教师认真批改作业,保持较高的批改正确率;

(3)教师根据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写上表扬、鼓励、指导或批评的评语,增加交流信息量(学生在作业后面写上“书写成绩”,以便教师评定);

(4)作业批改应及时,一般在第二天内完成,作文及周记可放宽至一周内完成;

(5)教师应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讲评;

(6)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作业差错的订正,并用红笔,各科要求学生编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

(台州市路桥区峰江中学)

案例2.6课外作业反馈制度

学生作业量过重是比较普遍的。如何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研究出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具体措施》。其基本内容为“四控制”。即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控制学生的资料征订,控制考试次数。

在校时间的控制并不难,我们每天早上7点钟开校门,下午放学时以音乐清场。资料征订的控制也容易,学校加大查处力度,教师也会遵守的。考试次数完全是学校行为,只要学校有决心,也很容易做到。惟独作业总量的控制难度有些大。学校规定同学科同年级统一作业,做到作业编写责任签名制,备课组长审核制,甚至在纸张类型、字号大小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依然不断。学校组织不定期检查,但又不可能天天检查。教务处组织各教研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多次专题研究,并召开学生座谈会,形成相对合理的作业反馈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每个班级由教务处选定三名作业信息员(根据学生基础,上、中、下各一名,名单由教务处掌握),教务处发给《一周作业信息反馈表》记录一星期来每天的各科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时间,难度情况,错题情况等相关信息,每周上交一次,教务处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各科作业布置的适切度作出相应的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布置作业时就能够尽可能地精选习题,重复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义乌市绣湖中学 陈志勤)

二、创意作业的优化设计

尽管现在学生面对的大量作业都是现成作业。需要教师原创编制作业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提高教师原创的作业设计能力,却是十分必要的。从作业设计能力能够看出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能力、设计与呈现学习任务的艺术以及对学生状况的了解。这种作业设计能力其实就是考试命题能力的基础。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倡导教师进行作业的改进与设计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且深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活动。

不过,要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就要帮助教师解剖作业原创编拟的思维过程,并建立分析解说作业命制意图的习惯,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作业鉴评能力。教师们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积累优秀题例,并分析题例形成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需要教师自己编拟的创意作业往往是综合性和应用性相对较强的作业。所以,编拟原创作业,要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材料,通过将学科问题与生活情景的联系,使作业过程体现一定的迁移意义。

案例2.7创新性练习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们历来十分重视作业与练习,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机械重复性练习多,灵活创新性练习少;随意性划一性练习多,针对性层次性练习少;纸笔型书面练习多,实践型动手练习少……这些都是导致作业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为此,我校决定开展创新性练习的研究活动,组织教师研究和设计一些创新性练习。所谓的创新性练习指的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旨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练习。它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符合现代新课程要求,又能让学生始终充满乐趣,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灵性。

以下介绍的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在2006年5月间,就创新性练习的设计与运用这一主题进行的学习和研讨活动。

(一)选读案例,引发话题

(时间:2006年5月8日15:30-16:30)

1.选读案例《家庭作业,真烦?》

办公室里,几个教师碰在一起发牢骚说班里总有不少懒惰的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有一天,竟然有个平时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成绩不错的同学也没完成作业。教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里,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学生说,他讨厌家庭作业,每次抄写词语,做做《每课一练》,没有意思!学生的坦率回答令教师们吃惊,也引起了教师们深深的思考……

2.提出讨论要点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此案例的看法。

(2)怎样设计并运用创新性练习?

(二)研讨案例,反思经历

话题一:结合我们的教学现状,谈谈对此案例的看法

毛老师:唉!这个现象太普遍了,我班这样的懒汉太多了,天天令我生气。

张老师:是的,我们班的同学也特别懒,经常有人懒于做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不过现在想想也真的该反思一下自己,可能每天让他们做些抄抄词语等机械性的作业,他们不喜欢。

李老师:我觉得抄写词语也是很要紧的,得让学生写,问题是我们在布置的方式上要创新,我尝试过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选择抄写的词语及抄写的遍数,然后告诉他们明天要默写。没想到,第二天一默,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全班40个同学,竟然有36个同学默得全对。

陈老师:我们天天忙于教学,却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是啊,因材施教很重要!我们的确应该在练习的设计和布置上下点功夫。

蔡老师:人都是有惰性,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觉得我们既要强迫学生完成练习,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应该创新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李萍(组长):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看出,大家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练习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学校的课题组曾对对我校以及兄弟学校的教师运用练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那就是:机械重复性练习多,灵活创新性练习少;随意性划一性练习多,针对性层次性练习少;纸笔型书面练习多,实践型动手练习少……而这些都导致了练习的收效甚微,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要尝试运用创新性练习,既能让学生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思维。那么,怎样来设计和运用创新性练习呢?这是我们接下来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话题二:怎样设计并运用创新性练习?

周老师:我觉得学生的自觉性虽然是差了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很认真的,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求还是要讲究分层性,应有一个底线,有一个拔高,你有能力,就有权利选择较难的题目来做。

毛老师:我也觉得对学生来说布置作业一定要强调趣味性,尽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动一番脑筋,但效果绝对好。

张老师: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玩。

陈老师:那我们可以把练习设计在“玩”字上。比如说,边跳橡皮筋边背古诗。

李老师:练习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掘生活资源,这样学生的练习兴趣就比较足。如让学生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写感恩卡,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蔡老师:做创新性的作业,尤其是探究型的作业需要家长的配合。可能我们农村里的家长们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所以,我认为要运用创新性练习,同时还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张老师:上面的政策不变,下面的教师纵然千变万化,也逃不了应试教学的指挥棒。好在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练习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想,要进行练习改革,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

李萍(组长):刚才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我们在练习的设计和运用中既要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要做到层次性、自主性、趣味性等。我觉得进行练习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广泛地学习理论知识,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反思。

(三)学习理论,探索方法

(时间:2006年5月9日-22日课余时间)

1.分发学习资料

(1)本校课题组的调查报告:《练习,让人欢喜让人忧——小学教师运用练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王明平:《创新教育中的作业设计与评价》

(3)詹华如:《试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作业设计策略》

2.布置任务。请教师们选择完成以下一至二项内容,在下次教研活动时间里进行讨论、交流:

(1)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有意识地搜集有关练习(作业)创新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

(2)反思自己的练习设计和运用情况,写一篇反思性文章。

(3)结合自己的学生特点,设计一份创新性练习供学生完成,分析效果并在下次交流。

(四)交流成果,智慧共享

(时间:2006年5月22日15:30-16:30)

陈老师:我认为布置练习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像高段学生在掌握了课堂上要求的基础知识外,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综合性强,有创造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但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分拔高要求,避免难度过大,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我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后,设计了几道题目供学生练习,效果还好,请大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