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48

第48章 培育有活力的教师团队(1)

教师的成长往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要有意识地培育有活力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建设的具体做法很多,归结起来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方面发挥学校已有教研组织的职能和改进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与研究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的教师团队,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实现教师研修提高的机制创新。

专题17 改革学校教研组织

学校教研组织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承担学校业务工作整体运筹的组织管理机构,如教务处、教科室等;二是教师工作与学习的基础组织单位,如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等;三是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或教师的共同兴趣而组成的、有一定时效性的、非正式的教师研修合作体,如课题组和教师社团等。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传统的学校业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组织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许多学校创造了业务工作组织模式的成功典型。

案例7.1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与师生服务中心——杭州胜利小学的业务工作组织模式

由于传统的学校管理组织中,存在着较多工作对象与权责相互交叉的现象,再加上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机构管理层级较多,不利于提高管理效能,容易出现任务纠纷。为此,我校于2006学年开始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尝试“一长三中心”的运作模式,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和师生服务中心三个平行的管理团队,直接落实具体事务。

学校设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师生服务中心。每处根据实际情况设主任;各处具有组织、计划、指导、检查、总结、考核、评估等职能。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师生服务中心主任享受副校级待遇,直接对校长承担所辖部门的全部责任,接受校长的考核、监督、任免和奖惩。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及师生服务中心下设的后勤服务部与信息服务部主任享受学校中层待遇。

教师发展中心主管教师发展的全面工作,具体如下:

(1)协助校长领导学校教学、教科研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对全面贯彻教学计划,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具体负责。

(2)负责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科研计划,主持制定教师教育计划。督促、检查、评价、反馈以上计划的执行情况。主管教学工作,督促教学部门严格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和设置,并依此进行教学管理。

(3)主管科研工作,负责学校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信息,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和教科研实践,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教育教学途径。主持编审教师教科研论文集,指导教师课题立项和撰写论文。

(4)主管教师的人事管理,落实、指导教师招聘、培训、考评等工作。

(5)深入教学第一线,全面掌控学校教学情况。及时对“教学基本规范”进行指导、检查、评价、反馈。

(6)根据课程管理纲要和学校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并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7)协助校长做好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的选定和学科教师的聘任工作。协调各教研组和课题组的关系。组织学校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

(8)协调部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关心他们的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中层管理队伍。

(9)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任务。

学生发展中心主管学生发展的全面工作,领导学校德育工作、校外教育、体艺活动、校园文化、安全工作及招生与学籍管理等工作。

师生服务中心主管学校发展的服务性工作,主要包括办公室服务、后勤服务和信息服务三大方面。

案例点评

“一长三中心”管理组织模式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简化管理层级

以往小学都是在校长负责制下设置若干名副校长,由副校长下辖四个中层管理机构(教导处、科研处、总务处和学生处),再由这些部门管理六个年级组,年级组长管理每位教师,最接近学生的年级组几乎没有自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加上管理层级过多,造成管理信息失真,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学校改革的思路和决策经过层层转达,常会出现“好经念歪”的现象;教育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需要逐级上报,却因情况的瞬息万变,而容易错失及时处置的时机。通过这次的改革,管理层级减少了,管理效率提高了。学校行政指令能较为迅速地传达至一线教师,教师的思考能更方便地与管理层沟通,信息的.通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均衡任务分配

传统中层管理四个部门中存在着任务分配不均的现象,其中教导处职能最为繁杂。他们要制定并实施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审阅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教学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指导,总结交流经验;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经常听课,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切实措施,提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意见;安排好全校排课、调课、代课等工作,会同总务处做好教室调配工作,编制校历、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等十几项工作。他们的工作几乎包括了学校师生日常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繁杂会影响部门工作的运作绩效。成立三个中心后,将原有教导处的工作根据教师工作和学生工作进行划分,分属不同部门,减轻了单个管理者的压力与责任,均衡的任务分配,能够使管理者不再疲于应付各种事务,将工作视为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的平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三)决策管理团队化

传统学校管理往往是各部门均设置一名行政人员,负责本部门的管理者凭借个人的能力和判断,处理日常决策和管理工作。这种体制使学校行政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不清晰、任务交叉化等问题,容易导致管理者决策失准、效率降低等问题,特别是任务繁重期间,常会出现管理人手不够、责任任务不清、管理出现混乱等问题。另外,中层管理机构没有多少自主权,对上级垂直纵向的管理习以为常,一 旦失去了上级的明确指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设置三大中心后,副校长进入中心,改变了原来单人决策和管理的局面,将任务和责任分配到每个管理团队,由每个中心构建的管理团队共同出谋划策、协商决策、分配管理、群策群力,有效解决了当初决策过于片面、管理人手不足、职能调配混乱等问题,快速提高管理的效能水平和专业水平。

(杭州市胜利小学 张浩强 陆虹)

一、教研组的重新定位

教研组是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基层组织。其任务主要是: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各年级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自上而下”的集权式课程管理模式下,教师工作的中心是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相应的教研组活动也便集中在进度安排、听课交流、出考卷、比成绩等。即便有一些深入的研究,也多是少数教师的个体行为,再加上教学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导致教研组长在工作中更多地采用行政管理的模式来管理业务工作。

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充分发挥实践性智慧,在充满草根文化和田野气息的课改实践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研组的角色功能也在回归和拓展,从而对教研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集中体现在: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激活和培育教师的研究意识;建构对话、合作、反思、慎思的教研组文化。

我们认为,教研组应主动及时地发现学科教学中的问题,组织团队开展针对性研究,促进组内教师不断进步。这其实也是优秀教研组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能主动及时地发现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首先要突破的是研究的针对性问题。

教研组研讨的主题不能只是来源于学校和上级部门下达的研究指南,而应该源于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往往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普遍性、关键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研组学习与研究的重点。

(二)善于策划组织团队进行针对性地研究

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并不是太高的要求,关键在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在教育教学中遭遇困难与问题很正常。作为教研组长,如何改进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组织团队进行有效研究,是衡量教研组工作的重要角度。

(三)促进伙伴的团队进步

通过团队学习与研究,能否有效地促进伙伴进步是评价教研组建设的结果性指标。伙伴的进步主要要看:工作与钻研的热情是否激发出来,对教育教学反思改进的意识与能力有无提高,教学业绩是否处于增势,在集体学习与研究活动中的贡献,以及在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中的表现。

案例7.2如何为教师“雪里送炭”——教研组工作策划的个案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与成长的摇篮。我校数学教研组从2002年的4人发展到今天的20多人,队伍迅速扩大,使教研组的工作展开困难不小。结合学校实情,我们把“创建学习型、合作型”教研组作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课堂教学有效性”、“师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和“教师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为主题的数学教研组活动。

(一)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努力

我校数学组的学习研讨内容在各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始终坚持不懈的重点问题。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解上有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在“课程改革创新”与“有效数学学习”的有效融合这个问题前束手无策。其实两者是相互促进、有效生成的过程。我们对“数学课堂有效性”内容的组本培训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1.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保证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组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常规考核外,对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符合数学学习特色的一些规定,并组织教师讨论,达成共识。增加的内容可概括为两条,一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二是每节课必须有一分钟的学生自主小结。提出这条规范是出于培养学生自主反思、概括能力等方面考虑,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主概括、提炼的习惯。

2.合适的教研活动是有效课堂的反思平台

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教学问题精心设计的活动效果更佳。这几年我们在“问题式教研活动”中努力体现这一精神。

(1)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论证中改进教学——课堂教学的前后测验

课堂教学前后测开始于2004学年,活动目的是在新课程进入课堂教学以来,以为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言,使简单的问题也复杂化了,课堂效率降低。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的形式展开。数学组所有教师上课,组内对每节课进行前后测进行量化分析。

“提高教学效率”活动前后测反思表

(2)以点带面,以赛促学——备课组为单位的“精品课堂”教学比赛。

时间是2005学年第二学期。在学期初,我们根据上学期的反思,指定了本学期切实可行的组本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的确立是对现阶段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现状而“量身定做”的。因为,几学期来,教学常规、组织竞赛、习题设计等一些观念已深入教师脑海,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已近“瓶颈”,光听课、评课已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深层研讨,并通过各备课组赛课的形式,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学会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体现责任心的一种习惯。从学习方式的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可能是中小学衔接的需要。

当然,我们倡导的反思性学习不是教师宣布、学生自主操作的简单活动,而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教师带头反思,为学生树立榜样并进行反思的方法指导。进而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探讨,共同促进成长的活动。以下是一位教师的反思。

对于B 类问题,教师将更加努力的备课,让同学们学得更快,懂得更快,并将更耐心的帮助不懂的同学!

同学们,不要害怕测试,要喜欢它,因为只有在这一次次的锻炼中,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变得更强大!

同学们,也请相信教师,每次测试后,我不会骂你们,但会批评一些很不认真的同学,还会与你们一起分析,帮助大家快快进步!

让我们一起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行!也相信我们班一定行!

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的反思也写得很不错:

学生A:

很快,六年级下半学期已过半,我在数学学习中学到很多知识,有很多地方做得很不错,值得表扬,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