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58

第58章 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4)

(二)基本范式

1.自组团队:自主组合同伴互助团体,自主推荐小组长2.自拟主题:教师自己提出自身需要提高的教学技能,自拟个性化主题,作为教研的主题;

3.自行备课:教师根据自己拟定的教研主题备课,可以同伴互助;

4.设计量表:设计听课课堂观察量表;

5.课堂展示:同小组教师一定要听课,其他小组没有上课的教师也要听课,并作好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

6.研讨反思:课后针对性评课研讨,个别交流、网上点评、集体研讨、多样形式并存。

(三)再次实践

2005年11月语文教研组又展开了自主组合互助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先是自主组合互助团队,再自拟研讨主题,确定研讨活动的安排。

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朴素的,它扎根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但又高于平时的教学。它讲究思考与探究,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都反映了教师个性化思考的结果,是教师带着问题去开课,听课教师带着解决问题去研讨的活动。这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就有针对性,再加上这是常态课堂,能更真实地反映执教者的实际情况;也因为其常态,能更真实地听到听课者真诚的分析,而且这信息的反馈是及时和鲜活的,这 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了具体的帮助,使我们的课堂在这一轮轮的琢磨中变得愈加真实和精彩。

这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是和谐的,更是个性的。它讲究同伴互助,且这种同伴互助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这就更大范围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同伴之间的关系日趋和谐,真诚中肯的建议则更有助于教师之间建立朋友关系。让教师自拟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设个性的课堂,并且针对这一个性问题,观察其效果,研究其对策。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泛且实在的帮助。

(四)实践的发展

在其他教研组推广这种模式后,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有了一些新变化。原先以教研组为组织单位,立足学科,解决学科共性问题的“组本教研”,渐渐变成了关注教师个性发展需求,帮助教师解决个性化问题的“师本教研”。

案例8.6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校本培训

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几乎每一所实验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校本培训。如果说我们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校本培训有什么特色的话,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着眼于教师成功智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师的人生成功。

1996年,斯腾伯格在《成功智力》一书中提出了“成功智力”概念。

在他看来,“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成功智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能力。成功智力非常强调平衡地构建智力,而不是能力数量的多少。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分析性智力用于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可以产生新异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以将创造性的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

根据成功智力的理论,我们体会到成功智力是教师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成功智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能力;教师的成功智力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发展教师成功智力应以“产品”为导向;发展教师成功智力必须关注各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以下思想:

(一)“校本”须先“师本”

一所好的学校要会用人,但更重要的是会育人。用人是消耗资本,育人则可以实现资本的再生。只有这样,这所学校的教师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这所学校才能步入持续进步的“快车道”。具体说来,我们提供的培训是:

以教师为本,关注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专业水平,根据他们的实际,自主地确定目标,找到课程改革与自我目标接轨的连接点。

以教师为本,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创设一个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培训气氛,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设想,交谈自己的见解,通过展示与交谈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自觉地进入改革现场。

以教师为本,关注他们的自我感受,尊重他们的自我评价,以批判性、反思性的思维方式,感悟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主动地把从培训中学到的东西融入日常行为。

以教师为本,关注他们的发展,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的内容,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从不同中获得相同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他们创设学习与展示的平台,鼓励他们成功,肯定他们的成功。

(二)满足教师多样需求的层次化的校本培训策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们对加强专业知识、拓展综合能力的要求是迫切的,他们需要简洁、快速、有效的培训,但个体之间却有需求的差异。因此,我们大胆地进行了校本培训改革,实行层次化的培训策略。

我们从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两个方面考虑区别化的培训策划。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我们提供“主食+杂粮”的培训内容菜单,让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模式的确定上,先将教师们分成A、B、C 三个层次,对于相同的培训内容,培训的程序和重点也将随着人员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

譬如听讲座,对A 来说,他只需要认真地做好笔记;而对B,则要写一点反思;而对于C 来说,就不能停留在听,而要整理出自己的一些观念,搞个沙龙,促使他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迈进。

操作中我们把教学培训的部分内容搬到了网上。运用新闻发布系统,把教师们自己的好经验、对教学的反思等等展示出来,再补充一些校外的好的素材,供大家学习、借鉴和讨论。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因为能使教师们.所欲言,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把培训时间化整为零,让教师们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表观点。这样的培训才是真正高效的。在网页开通的第一天,就有一个网名叫“小雨点”的教师说:“希望今后我们能经常在网上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三)校本培训组织实施的策略

1.产品导向的策略

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性智力,就必须使他们掌握大量缄默的知识。

要想发展教师的成功智力,就必须重视具有“学徒制”形式的实践教学,重视“产品导向”的实践性学习,重视“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重视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等等。

在通常的教师培训中,总是注重教学理论的宣传,一般通过讲座、自学书籍、听研究课等形式进行,整理整理一些笔记,做一些读书摘记,或到到场登记一个名字等等,就把培训打发了。这样的培训到底能有多少积淀?因此,不少学校把这种培训悄悄地退到二线或是“降低”些要求,比如原来打算闭卷考试的,改为开卷考试等等,以为这样就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但这种改变其实也是一种“形而上学” !

“产品导向”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这些“浪费生命”的问题。它促使教师们自主地、有选择地、积极地为完成不同层次的作品——一堂课、一篇论文、一个课题、一个学生而努力。可能成果是不起眼的,但对于教师们来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他们实际能付出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培训他们当然是乐意的,做一件自己乐意的事,是不会感到累的,反过来,他们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再出现听讲座的时候“等待着鼓掌,等待着下班,等待回家的时间”这种焦虑心情。

对于整个培训,我们始终以完成“培训记录袋”为最终目标。“培训记录袋”里的内容有:相应的模式要求、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内容的成果记录以及学分。记录袋中的成果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修正和追求的过程。成果可以是反思集、论文集、教案集、文摘或其他证书等。显性地看,教师完成了一份很好的作品,隐性的,实际上是教师在完成作品过程中的成长。“记录袋”使教师们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更了解、方向更明确、目标更清晰。

随着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以纸质文本为主要形式的“记录袋”逐渐被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支持的“知识管理文件夹”所替代,更高效地实现了传播、共享和创新的目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途。

2.自主选择的策略

传统的教师培训工作中,领导就是“命令”,教师几乎没有可以自由选择的余地,教师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也无从谈起。我们主张把选择权还给教师。

在校本培训中,教师可以对A、B、C 三个不同层次的培训模式进行选择。教师还可以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学校提供的是“主食+杂粮”的培训内容菜单,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地确定培训内容。教师的自主选择权的回归,也引发了教师责任意识的增强。

3.多元评价的策略

迄今为止,教师成就评价标准和方式仍显得比较单一,以“分析性智力”为主要或唯一的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手段。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是学生成功的全部,也不是教师成功的全部。所以,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多元化,在开发教师智力的过程中发挥多元导向的功能。

在实践中我们把行为评价、作品成果评价、满意度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必要补充。我们关注教师在课堂和其他教学活动的表现,重视教师的作品成果及学生、家长、同事、自我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这对于评价教师的成功智力是极富意义的。

对于我们来说,基于成功智力的校本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尚处在探索当中,一定会有许多不当之处。但是,我们坚信:教师的前途就是学校的前途,教师的成功是学校成功的基石。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徐莉)

案例8.7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社团制

(一)背景:以往校本教研的局限

在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大形势下,很多学校的“一把手”也都来关注,甚至直接分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地位升格”了,但实际操作是若干指标式的要求、一些外请专家报告和一张教师公开课一览表,大家在已经习以为常的“听课——评课”中继续着校本教研。然而,这样的执行方式中有一些局限和缺失:

1.自上而下的规划使教师主体地位缺失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强调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消极被动地位。同样地,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的学习活动,培训过程中也应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作用,让受训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培训正好相反,培训者台上认认真真地讲或念,受训者台下辛辛苦苦地听或记,是一种类似于我们传统教学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活动,少有积极效果。受训者只能被动接受,少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必须的主动性、能动性被压抑了。

2.基于量化指标的执行方式使教师着眼于完成任务

原先的校本教研管理主要依赖于规划中的量化指标达成,如一学期听15节课,一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摘抄4000字(有的规定是手抄,不准网摘)等等。这样管理的优点是检查方便,所以,有的现象是“勤快”的教师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如果超额完成,往往会问超额部分能否计入下月指标。如果不能,则往往是完成指标之日便是学习暂停之日。也有的,在月底来临前,开始集中补“作业”,以应付检查。

教师们反映,现在规划越来越细,指标越来越多,教师和管理者眼中只有数字,大家忙于应付,疏于思考。不改变思路,就会深陷于困境。

(二)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社团制

2005年,我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引入“社团制”的教师研究活动模式,通过团结志趣相投的教师、家长和教研员,组成教育教学研究群体,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我们在《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教师学术社团管理办法》(共8章30款)中规定,任何人都可作为发起人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倾向、发展方向参加任何社团。与常规组织形式的校本教研相比,“社团制”更能体现校本教研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使用权教研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展开。现在学校中有“常春藤数学工作室”、“春泉社(学科整合研究组)”、“新新语丝(语文教学)”、“班主任”、“视频案例”等5个社团。成员遍布省内12个学校和3个区、市的教研员。

1.社团筹建的要求

学校的任何一位教师只要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可以成为社团发起人。结社需3人以上联合发起;结社需要正式名称和相应组织结构;规范的章程;所开展的活动均为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自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校行政共同批准后,社团即成立。

2.社团管理的要求

社团活动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校行政共同管理,其中社团活动的检查评比、指导由学术委员会负责;项目经费申请、社团变更、撤销由行政最终审核决定。社团活动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条例和规定。

3.社团活动的开展

(1)活动策划:我们要求社员逆向思考:本次活动面向谁?我们要出怎样的成果?从成果的服务对象倒推到成果,再进而去策划活动内容(主题)、形式、组织等。

(2)主题海报:就内容、时间、场地、活动方式等,以张贴海报、网络通知(教育在线、19楼)和区E‐mail 三种方式告各社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