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59

第59章 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5)

(3)开展活动:(以“常春藤数学工作室”组织的一次主题为“决胜于转念之间——谈教学反馈”的活动为例。)(4)成果推销:每次活动完毕,一般要求制作一张DVD,包含文本资料、PPT 流程、活动实录三部分,在网上宣传征订(5)活动评估:在分发DVD 后的一个月内,收集意见以改进活动。

案例点评

实施社团制的主要目的是创设教师自主发展和教师间互相帮助、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为成就事业而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一个愿景相同的组织内,成员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构成越丰富,则学习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社团制有利于研修团队的多样化。

在上述活动中,充分利用了教师学习讨论的参与特点,设计了“情景仿真+竞猜对比+在线解答”的活动环节,从而在保持较好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同时,通过喜闻乐见的互动环节,增加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杭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罗永军)

三、教师研修活动的参与性

有效的活动,应善于让参加者真正融入活动。而要让参与者自觉地融入活动,需要有以“参加者”为中心的意识和一定的参与性任务来作介质,以使每一环节都成为有价值的活动。

(一)教师参与任务的设计

促进教师参与的任务,可以是操作任务,也可以是思考任务;可以是明确描述的任务,也可以是暗示性的任务或诱导性的任务。教师研修活动应该善于设置让参加者感到值得思考或行动的参与点,并为大家的参与提供及时交流的机会。任务设计中应体现一定的选择性和分工,应体现一定的渐进性和功能规划,还应注意参与形式的多样化与变化。参与角色的分工,能给旁观者以具体明确的任务,避免团队活动中的责任分散;参与形式的操作化(可以研修作业的形式出现),能迫使参与者随之行动起来,及时感觉到研修主题的具体帮助;参与任务的渐进延伸,可以提高研修目标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主动、真实地参与研讨。

(二)教师参与氛围的营造

可参与性不仅仅体现在任务设置上,教师研修活动中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氛围也很重要。这对组织策划者和参加者双方的角色定位有一定的要求。教研活动不是为参加者提供解决教学问题的准确答案,而是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为参加者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支持。

在教研活动的有些环节中,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而在另一些环节中,教师处在主动作为的状态。促使教师自主参与的教研活动,就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动作为状态,实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真正主体作用。

目前教研活动(包括培训活动)的问题也正是教师以从属者姿态参加活动较多,大家简单地被动听讲,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活动进程中个体与团队缺少相应的义务制约,导致活动组织相对松散,活动进程比较自由。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改进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是促进教师有效研修的一个方面。

案例8.8教师研修组织机制的突破

虽然教师们也都认为提高理论水平是重要的,但学校中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到教师进修学校接受培训时,教师反映理论学习太枯燥,不是听不懂,就是没用处。在强调改进教学,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今天,如何改进教师的理论学习成为一些学校校长思考琢磨的问题。2000年,浙江省温岭市泽国小学在校内开展了一项为时一年的教师心理学培训,却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不再枯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教师实用心理学》,原想沿用一般进修学校常用的“让教师自学一段时间后,通过闭卷考试督促教师阅读”的方法来学习。可是背记心理学概念就是教师理论学习的目的吗?有些教师提出疑问。在校内讨论和请教专家后,学校抛出了一个特别的理论学习计划。

首先是组织教师自学,但每章确定三名重点研读员(全书12章共安排36个重点研读员)。学校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事先通知全体教师通读某章,学习会上请该章的3名研读员作辅导发言,每人脱稿谈15分钟的学习体会。要求发言重在三个方面:(1)本章主要有哪些观点?(要求发言者有整体把握能力与概括力)(2)本章哪些观点和提法与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有联系?(选择一两个角度谈得深刻些)(3)学完本章后,对今后教育教学有哪些建议?(反映教师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在3名重点研读员分别发表意见后,请在场教师就相关话题进行提问或发表观点,形成对话。最后由主持人(由学校领导与业务中层干部轮流)整理点评小结,或邀请专家综述,并布置若干每个教师都能结合岗位工作完成的小作业。这样的逐章学习,将会有半数以上教师要作辅导发言,发言的参与面很大。几轮活动下来,教师们很欢迎这种学习形式,校本培训也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

我们将每个学习单元分为“自学-自辅-质疑-点评”四个环节,并努力体现以下特点:(1)敢于让教师自己来教自己;(2)让自我辅导的任务驱动教师的自觉提高;(3)注重理论学习的实践联系;(4)以“少量多次多层次”来丰富每次学习活动的视角;(5)将集中的辅导活动与长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6)通过教师大面积承担自辅任务,激发教师的投入与竞争;(7)行政领导的亲身参与,会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学习;(8)即兴的质疑与当场的答辩使教研活动生成许多“火花”。

(温岭市泽国小学 朱圣燧 应才忠 王永德)

案例点评

这一案例在增强教师的参与性上有机制性的创新,具体体现在:

(一)基于教师需要且由教师开发

校本培训应该是基于教师需要,并由教师自己开发的学习方案。

校本培训的策划必须根据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策划学习活动,以及培训学习活动的评价和调控方法(可以有专家指导)。这种对教师需求的尊重是校本培训活动质量的机制保证。

(二)教师角色的双重性和平等性

教师的角色分工促进了教师的真实投入。半数以上教师要以重点研读员的身份,轮流在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上脱稿发言,接受大家的质疑与提问。大家在不同的时候,分别承担了发言者、聆听者、评议者、对话者、主持者、作业者等多种角色。教师的参与有了明显的改进。

在校本培训活动中,教师既是接受培训的学员,又是培训同事的教员。作为施训者,他应是移情者,必须尊重不同背景教师的不同观点与长处;也是促进者,与教师一起协商,鼓励和监督大家的讨论及作业情况,推动集体学习热情,促进教师们提出问题和学会自我评价;同时也是指导者,帮助教师构建知识体系,在必要时进行解释、转移重点或提出意见。他不必再扮演无所不知的专家,而要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与教师合作,一起设计课程。作为受训者,他既是学习者(参与课程开发,与培训者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任务和标准),也是探究者(教师必须有机会和时间探究新思想和新工具,应寻找丰富的信息资源,交流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出质疑和反思,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在教师自己教自己的过程中,自然的竞争暗示,会让教师们在自辅中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改进学习效果。教师们在体味听众对报告者的要求和期望的过程中,获得改进自己的发言的诀窍。由于会有过半的教师要承担自辅任务,较大的参与面会更加激发教师们的投入与竞争。因为教师间自觉的比较情绪,大家会十分专注地倾听伙伴的发言,学习同事的长处。这种学习促进机制正是校本培训活动的突破之处。

(三)以交流促进读书和反思

校本培训要营造教师间平等的学习交流氛围,促进教师的主人翁体验,启发大家的创造性。过去的业务学习,往往是诵读几篇理论文章,或是教师自己研读若干书着或论文。孤立的读书不易激起思考的“火花”。在案例中,当教师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平等的交流者时,教师在事业上的作为感被大大强化。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学习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确也有许多独到的认识与做法,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沟通交流机制,教师的创造性会就此“断流”。相反,交流机制的建立与舞台的搭建,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发表的机会,会促使大家更为积极地读书和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意,阐述自己的思想。

(四)有助于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学习理论并应用理论。研读者自辅发言的“支架”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的困难,有助于将教师业务学习与教师的教改实践联系起来。校本培训的目的不是扩大知识面,拓宽加深专业知识,而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修养与能力,特别是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改革的能力。校本培训的另一机制是通过学习分析视角的多元化,有利于教师辩证地认识事物和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与思维水平,促进教师问题发现和解剖能力的形成。

(五)以阶段性的活动引领和导向长期的自我研修

对于教师成长来说,阶段性的集中开展的活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师长期坚持的自我研修,而这些阶段性的活动应该发挥的作用却也是关键的。它要起到指导帮助、交流促进、督促鼓舞的作用。

校本培训的价值在于集中辅导与长期自学的较好结合。要系统设计集中学习的主题,通过单元化的学习活动,带动教师自我研修的开展。

案例8.9一次参与式培训活动的组织

(一)背景

2006年秋季,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此前,教师们心中有诸多疑惑期待释疑:新课程推进中将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学校教学业务部门,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传统方式掌握一手材料,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态提出若干意见。但我们没有采用这一貌似权威、简单易行的做法,而是借助参与式培训方式,让教师参与问题的聚焦、探讨,共同寻求新课程问题的具体对策。

2006年8月28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的主持下,69位即将进入新课程的高一年级教师,参与了为时2个多小时活动。

(二)过程

1.热身活动(用时5分钟)

主持人崔允漷自我介绍并宣布游戏规则;然后大家自然分成6组,自己为小组起名、制作名片(6个小组分别是清风、桑美、余杭大厦、绿茶、五颜六色、追风);再是组内分工(大家分别担任:召集人、记时员、音量控制员、破冰者、记录员、绘图员、评价员、汇报人、情报员等)。

2.分组讨论(用时1小时)

(1)发作业单:请每个小组设想实施新课程后会遇到哪些问题?并按一定的逻辑画一棵问题树。

如何画问题树

第一步:围绕一个主题,每人写出至少一个自己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步:小组讨论将所有问题归为一个中心问题(树干)

第三步:寻找这一中心问题的原因(树根)

第四步:分析中心问题的子问题(树枝和/或树叶)

第五步:这些子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果实)

第六步:画出上述的问题树

(2)按分工活动进行组内交流。这是本次参与式培训最热闹的环节。每一个小组,没有旁观者,没有指手画脚者,思考、争论,时静时动。

最后,每个组甄别问题,形成问题体系。各小组的中心问题如下:

清风组:如何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桑美组:新课程下教师如何“教”?

余杭大厦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绿茶组: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五颜六色组: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追风组:新课改要求与教师自主建构课程的能力不足的矛盾中心问题是问题树的“主干”,沿着“主干”寻找“树根”(问题原因),梳理“枝叶”(子问题),最后画出问题树。“追风组”的问题树为:

中心问题:新课改要求与教师自主建构课程的能力不足的矛盾子问题:

1.教材处理缺乏灵活性。对新课程与老课程的差别感受不准确。

2.教师的知识急待更新拓宽。开放课成为放羊课,缺乏掌控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

3.学生主动学习不够,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新课程的积极性原因探析:

1.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中的弊病——理论多,实践少。

2.传统教育对师生的束缚——比拼的是记忆力而非创造力。

3.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高考指挥一切。

4.教师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观念转变,能力提高均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解决方法:

1.抓落实,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意识。改变教师课程的单一的陈旧认识。多组织各类培训,使教师首先接受新课改的理念,认同新课改的目标,在心底里把新课改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2.促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把课程建构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来抓。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

3.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齐心协力。专家的理念要深入浅出的传达给学校和教师,校领导要全力支持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教师要克服惰性,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发掘自身的特点,努力成长为一名具有课程建构能力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