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06

第6章 校本教研模式概述(5)

观课与研讨需要理论学习,而一些学习者和优秀教师在教研中的实践示范和才华展现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由于理论学习与教研实践的有效衔接,使得理论学习得到现实的回报,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在校本教研逐渐融入教师职业生活的同时,我们对校本教研的成果形式有所思考。有些同志强调将研究成果写成案例、随笔、论文去发表或参评。但我们认为教研活动更重在实践的改进、认识的提高、文化的营建。我们看重教研组全体教师的热情参与,关注在课例研讨中,执教者在大家的帮助下推陈出新和行为改善;全体教师在学习、观课和研讨中反思与创新,并激发起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细化的观察,教师将全体学生收入了视野,学生发展得到真正重视。尽管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基于各自的经验与理解,不一定准确,但它并不影响校本教研的继续开展。

(苍南县灵溪一中 方荣向)

案例1.3直面课堂的整合型校本教研活动的制度

“校本教研从逻辑起点到实现目标均体现以校为本的鲜明特色,问题的产生源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析融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问题的化解也归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升。校本教研只有完全落实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天然的实验室,才能获得应用性科学所具有的实践品格和学术生命力,从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所以在课堂实践历练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校本教研工作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教师专业成长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问题。课堂就是校本教研的丰厚土壤,只有课堂教学优化了,提高了,校本教研才有生命力和说服力。所以“直面课堂”是实现校本教研目标和动力的基本途径。

我们认为,推进校本教研应该有简练和整合意识,不要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新的负担,而要让幸福感和积极性充盈其中,促使教师可持续地发展。所以,我们试图将这些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整合起来,以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于是,我们提出了“整合型”校本教研的设想。

(一)校本教研应致力解决的问题

1.个人成长与团队素质的协调——差异发展

如何秉承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学校内涵的增值,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办学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青年教师充实进来(两年来,学校新分配和新调入的教师达50多人)。作为一所百年老校,要使学校持续发展,必须要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期,尤其是老教师,对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要实现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差异发展和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的整合——教科结合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所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教育科研的行走路线。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挖掘课题研究的内容,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再把课题研究通过课堂实践加于验证,将教学与科研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以教促研,以研帮教。我校的体验式学习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如何将体验式学习扎根在课堂,从课题研究着手,构建课堂主题,做到教科结合,这是第二个问题。

3.制度建设与教师评价的保证——提高实效

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是有效实施校本校教研活动的保障,既然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必须健全保障机制。所以科学规划,提高实效是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

(二)教研活动的基本制度与实施

1.教 研活动基本制度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建立了关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制度。包括以下形式:

组内一堂课:所谓组内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定共同备课、定教案、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推出一堂高水平的课参加全校比赛,课后再集体反思,写出教学案例,最后学校结合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进行评比,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上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同一内容教材,人人参与,教导处进行全校统一安排,活动目标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

可以说不同的教师上出了不同的风格,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百家争鸣,以此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共磨一堂课:我们通过分大教研组(语文低段、语文高段、数学组、综合组)三度集体听课、三度人人“对话”、总结评价等过程,时间、地点、要求全部先统筹安排布置好,在我们的磨课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陈述自己的理解,还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

每周一节课:每周一节课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我们分成12个教研组,将教研活动的时间拉长,使教研过程更丰富和扎实,每个教研组根据自己的教研主题,几度备课,几度试教,几度交流讨论,最后由教导处每周安排一次全校性的观摩活动。这不仅体现一个教师的水平和教研组所推出的课的质量以及整体教研水平,实际上教研活动的实质是组与组之间的暗暗较劲,在良性的竞争中创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2.操作思路

(1)以科研课题引领教研主题。我校现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24个,校级课题23个,如果都作为教研主题,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对各课题进行分类,挑选一些共性的,同时凸现当前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的问题,结合学科实际,进行选择、梳理与整合,以此作为学校教研的主题。“体验式学习”是学校的主导课题,也是校本教研的重点切入点。我们确定了“以网络资源为依托的阅读体验学习的开展”、“以过程探究为主线的科学体验式课堂构建”等课题,让课题研究真正扎根在课堂。真正实现“让科研引领教学,让教学提升科研”。

(2)从教研的角度制定研究方案。具体涉及:制订规划、明确目标、制订职责、具体实施、过程管理、活动评价等。

(3)具体实施。通过召开课题组长会议,对教研活动流程提出要求;分课题组明确教研主题,确定理论学习内容,组织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和互动磨课;再将研究课向全校开放,组织更大范围的研讨;安排名师针对研讨主题进行专题讲座;组织课题组的教学反思与教研组活动的总结评价。

(三)体现整合思想的活动创新

“青年教师创新点大赛”。在整个教研过程中,鼓励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自己的个性,我们设立了“管理新理念奖”、“教育模式新探索奖”、“教育技术新水平奖”“课外指导新水平奖”等奖项,结合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申报。

“我最满意的教学设计”。这一活动主要是关注全体教师的个人创造性,让教师在教学中找寻自己的优势,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比赛的内容都来自于教师课堂的历练,和对课堂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切切实实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青年教师创作周”。在教研活动的中途和结束阶段,我们安排了两次“青年教师创作周”活动,要求教师在一周时间内针对活动中的感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案例或随笔。这样就解决了教师论文每学期在数量上的要求。同时,这种集中时间创作的方式让人不必担心质量。

实践证明,我们上学期的创作周可谓硕果累累。选送了25篇论文和案例送嘉兴评比。同时我们每个教学助理作好创作周的情况统计和反馈工作,督促教师投稿,并作详细的记载,到现在创作周所撰写的论文,已经有20余篇论文发表。使论文写作在广度、数量、质量上有了一个飞跃。

“名师工作室”。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在每个教研组安排了一位名师,每次活动必须作中心发言,要有书面的发言稿,在最后的教研组展示中面向学校做主题讲座。这种全方位、浸入式的引领方式,体现了学校教师资源的盘活,实现了一位名师的价值,同时也在引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从而实现双赢。在具体的引领工程中,我们主要实施了“学校领导报告会”,“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学科带头人亮观点”“骨干教师教学经验谈”等活动。

“青年教师教海沙龙”。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主要把他结合在磨课的过程中,磨课的过程就是一次沙龙。以往我们进行沙龙时,范围比较大,论题比较单一,受学科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好,现在将其放在教研组,摆脱了学科限制,针对性更强,发言时间更充裕。

“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已经被大家接受和认可。一校两区为学校的校本教研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依托我们学校主页和教师博客,扩大交流的范围,为教师搭建教师自主学习,理性思考,交流共享的平台。只要打开我们的网站,一定会感受到浓浓的教研氛围。

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我们都会看到每个教研组的活动动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理性思考和活动感悟。

“学习型团队的构建”。我们主要是通过网络学习,主题学习,文章推荐,编辑电子杂志,教师进阅览室制度等方式营造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有名师成长的熏染,有课堂实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有专家讲座的高屋建瓴,有遨游书海的快乐……总之要让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成为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提供锻炼机会,聆听窗外声音”。利用学校承办活动多的优势,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听课,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三年中,全校教师共开市级以上共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218节,就是在这种实战式的课堂历练中,成就了教师的发展。

(四)注意事项

1.注重教研细节。由于教研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活动开展得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质量,作为教导处和教科室,除了在活动的大方向上要有全面的把握外,还必须关注教研活动的细节。一是每个教研组的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要有反映整个教研过程的文字、音像、记录等材料,并通过学校网络及时上传。

二是我们提倡松散型与集中型活动的结合,集中型活动必须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而松散型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可以是不拘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让教研活动在学校各个空间和时间弥散,这样可以更加浓郁学校的教研氛围。

2.加强考核评价。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环节总结反思,寻找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持续教师的一种热情,一种对活动开展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我们的考核原则是“细节考核,个体发展,群体创优”。

细节考核主要体现在考核的量化上,我们每一项考核都有量化指标;在教师个人的考核中,要注重不同层次教师个性发展;另外要鼓励群体创优,开展“优秀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的评选等。

3.强调制度保证。规范管理,制度创新是校本教研取得实效的关键。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切实保障校本教研活动的良性运行;让教师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让校本教研富有生命活力;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效率。

4.注重常态管理。我们不仅要重视校本教研的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教育教学的常态管理。如实行教学常规调研制度,推门听课制度,课题组调研制度等,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各种调研和反馈。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公布,初步在教师中树立效率意识、质量意识。

(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金剑辉 周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