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49562800000025

第25章 政治传播载体———新媒体(1)

20世纪末互联网迅速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同时介入政治领域成为重要的政治沟通渠道。新媒体承袭了传统媒体的政治功能,在政治领域发挥着议程设置、信息传递以及监督权力机构等功能,同时它在技术上又超越了传统媒体,电子邮件、网站、电子杂志、博客、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凭借其广泛性、公开性、交互性、平等性、便捷性、虚拟性等诸多特点,在政治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现阶段,互联网过于开放的空间与目前上网人群阶层的代表性狭窄,以及来自传统的媒体传播观念与体制的束缚,还限制着互联网作为优质政治沟通渠道潜力的发挥。

第一节 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优势

一、政治沟通中传统媒介的局限

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介入政治沟通渠道后,政治主体的政治信息输出中,除政治决策的执行与系统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之外,其他针对公众的政治信息输出主要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由于大众传播媒介这一通道扩展了通道的宽度与流量,政治信息输出量也更为庞大。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信息输出产生的反应,也能够经由大众传播媒介及时的、形象的报道为政治主体所了解。然而,由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自身传播特点的限制,这些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沟通活动至少有以下两个不可逾越的局限。

1.沟通方式的间接性

无论政治沟通活动由哪个参与者引发,政治沟通活动本身都是在大众传播媒介对政治事件、政治活动报道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政府(政治人物)与公众的信息交流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对双方意见的报道,而非形成信息流动的直接通路。这样,双方的信息沟通的方式实质上是间接的。这种沟通的间接性,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信息失真。这里的失真是由于新闻报道本身的特点造成的;再如信息不充分和滞后性,由于新闻媒介的版面、时段以及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会导致信息的不充分和滞后。

2.媒介接近权的不平等

理论上,在政治沟通过程中信息沟通的双方———政府(政治人物)和公众,在使用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上具有平等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平等不可能实现。这些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虽然能够覆盖广泛的受众,为受众方便地接触到,但公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近权却仅限于从媒介获取信息,民意的表达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注与报道,而难以通过这些媒介直接发出自己的信息,让自己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总的说来,公众的表达是被动的,表达空间是有限的,对公众政治意见的表达的权力仍主要掌控在媒介传播者手中。

显然,相对于广大公众的被动来说,政府(政治人物)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掌控更为有力。在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环境下,即便大众传播媒介并非为政府所有,它们与政府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政府(政治人物)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发出官方的声音是主动而高效的。

针对上述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条件下政治沟通的缺陷,引入互联网作为政治沟通的通道,则恰恰能够弥补这些缺陷。互联网在平等性、直接性、公开性等方面均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互联网拥有能够达成优于以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为通道的政治沟通效果的能力。不可否认,现在的诸种变化都是变革性的。

互联网从很多方面颠覆了我们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一贯认知。

二、新媒体介入政治的优势

互联网自诞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普及。互联网达到5000万受众所需要的时间仅仅是3年,远远低于报纸的50年、广播的30年、电视的15年。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千人互联网用户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4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互联网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被形象地称作“第四媒体”。它兼容了一切其他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表现形式。电视曾被麦克卢汉等传播学者描述为具有“融合性”的特征,按麦克卢汉所言,电视将文本、声音与图像融合为一体,变为“电视马赛克”。而互联网在融合性上比电视更迈进了一步,把原本泾渭分明的各种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直接融合在一起。

新媒体介入政治生活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张扬了公众的表达权

“我们现存的政治体制被认为是遥不可及和缺乏回应的,网上的文化却为个人提供了途径,使其对影响我们生活的决策享有真正的发言权。”传播学者乔·霍利与加里·赫尔曼表示,“或许在所有传播权中最基本的是能被他人听到的权利……

它意味着决策时的参与权,在媒体被代表的权力和自由传播权……信息传播技术能放大我们的声音,比以往更容易让人听见。”并且,这种表达的权力实际上是难以控制的。对此,尼葛洛庞帝做过这样的解释:“一个个信息包各自独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讯息,每个信息包都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讯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2.政治沟通方式更直接

不再仅仅依靠媒介的新闻报道,互联网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前所未有地提供了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的传受双方直接都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在互联网之前,只有人际传播媒介如书信、电话可以提供这样的直接性。而互联网更能够隐去参与者的真实身份,使沟通对话得以立于平等的基点上。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平台,政府(政治人物)与公众的意见能够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呈现给对方知悉,更由于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实时交互能力,政府(政治人物)与公众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甚至能够达到实时互动的水平。

有学者提出,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网络中信息的传播同传统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多共通之处,它们一样切合信息传播的规律。拉斯韦尔所提出的“五W模式”依然可以适用于网络,只是这五个W要素在互联网传播特性的塑造中已变成了五个W ever要素(whoever,whenever,wherever,whatever,whomever),也就是说互联网创造了一种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的形式。作为政治新工具出现的互联网,既有个人媒体功能也有大众媒体功能,同时还具有小群体情报功能,也就是所说的“群媒体”(如MSN)功能。

三、新媒体的政治中枢作用

大众传媒很早就发挥着自身的政治功能。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大众媒体具有决定“公众议事日程”(亦可称为议程设置)、影响舆论、监督政府以及制造政治形象四项政治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大众媒体在美国是仅次于“三权”之后的“第四权力”。而随着网络媒体近年来逐渐兴起,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功能以及由技术决定的特性,网络媒体不仅完全继承了传统媒体的政治功能,同时也发展出一些新的功能,改变着政治的面貌。网络的出现,如网站、电子杂志、博客等,使得政党、政治家向选民传递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了。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

1.传递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润滑剂

传递政治信息的实质是“国家意志”“民间意志”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对于政府而言,网络是向公民传递国家政策和其他政治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息能够得以及时、准确地向任何上网的公民进行传递;而从公众的角度来说,网络是他们向政府机构反映自身愿望,表达政治诉求的一个通道。当具有共同需求与愿望的大部分网民共同传递信息的时候,便形成了公众舆论。这一作用的体现得益于网络时效性、公开性的特征,任何人都有权利在网络发布信息,向管理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要求。国家政策通过网络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解释,公众的愿望也通过网络得以及时而全面的反映,上下相通,思维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政治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支持。网络能够向政治系统输送强大的社会动力。

2.传递政治信息可以为政治决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失业、环境、教育和医疗等问题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政策往往难以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平衡,这需要群众对政策有一个理解和承受的过程。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借助具体的“形象”,用通俗生动的方式提出问题,阐明背景,发表意见、评论或分析,帮助群众认清自己的生存环境,启发群众适应政策的主动性。

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认为“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然而,媒介的内容或用途却是五花八门的,媒介的内容对塑造人际组合的形态也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媒介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其形式而非内容。网络媒体整合了所有其他传统媒体的形式,但又具有超越这些传统媒体的新形式,所以在社会功能方面网络媒体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第二节 政治传播中新媒体的类型

一、电子邮件

曾主演过《阿甘正传》等经典影片的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在1998年合作主演了一部电影《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互联网成了影片故事的重要背景。这个创意是由制片人唐纳提出的。她说:“在互联网上你可以直率的透露自己的隐私,你不会不安,因为彼此都是陌生人。我认为网络不但可以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对方,而且关系发展要比现实中面对面接触迅速得多。”

政治人物通过电子邮件(Email)等各种互联网工具,直接提出和反映自己的意见。这种方式提供了方便的双向沟通方式,这给政治人物(政府)对公众意见的收集与回应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方式改善传统通道,造成网络条件下此方面沟通的不畅,甚至可以视为政府在互联网上的失职。

2003年7月,美国公共服务管理署在联邦政府内部启动了一个面向全国公民的“综合服务部”,政府承诺,任何美国公民合理的咨询电子邮件都将在2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在英国,英国国会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的“汉萨学会”(The HansardSociety for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并创立一个民主论坛网站,尝试让民众意见更能进入立法过程。我国政府上网工程中,通过互联网对传统信访方式进行改善。

在互联网更为普及的如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广泛开通了电子化的“市长信箱”。在这些城市,市民只要登录政府的门户网站,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向市长或者副市长发送电子邮件,而电子邮件的接受者是市信访办公室。

1.奥巴马与电子邮件

奥巴马不仅创造了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的历史,而且是第一位在职期间收发私人邮件的美国总统,他被媒体称为“互联网总统”着实当之无愧。2009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配合一项名为“民主透明度”试验,同意选择性地公开一些自己高度机密的私人电子邮件内容,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大家也更充分地认识到奥巴马对电子邮件等新媒体工具使用的得心应手。最近公布的一些邮件,收件人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美国副总统拜登。这些邮件显示,奥巴马将向金正日赠送苹果电脑、iphone手机,同第一夫人米歇尔探讨子女教育问题等等。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2月2日,美国约1300万网民同时收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助电邮”,邮件发送者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亲爱的朋友,我希望在未来数周内将经济刺激方案写进法律,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当天,正是美国参议院开始讨论奥巴马上任后全力推出的8000多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之时,尽管此前众议院已经通过了这项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在参议院,这项计划却前途难料。正因如此,奥巴马当天向他竞选期间的1300万支持者群发邮件,希望他们宣传自己的计划。

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回答社会各界的提问时也认为与奥巴马互通电子邮件是个好主意。他表示:“目前我还没(和奥巴马总统)通过邮件,但这是个好主意,这是非常便捷的沟通方式,不需要等助手的助手传递信息。”

2.桥本龙太郎与电子邮件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总是在电脑前开始他一天的工作。在东京的办公室里,桥本每天早晨都要打开电脑,看有没有谁发来邮件。2000年时,日本媒体《读卖新闻》对17名内阁成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IT水平最高的首推桥本龙太郎,从出任村山内阁通产大臣时代开始,桥本就已开始使用电脑,就任首相之后,曾一度因公务繁忙而中断。退下来以后,桥本又再次操起电脑,并且经常在自己的个人网页上发表一些见解。

桥本龙太郎在任期间,在与美国进行汽车贸易谈判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电子邮件的重要性。日本方面就谈判内容用电话一一联络,而美国方面则把谈判的相关内容直接用电子邮件向各个部门送出,在30分钟之内就能收集到所有需要的资料。卸下了首相的职务后,桥本龙太郎仍然同世界各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天他将自己的电子邮件发送到华盛顿、北京、伦敦等各个城市,在浏览完收到的信件后,马上回复那些需要回复的邮件。桥本说:和国外的联系由于时差的问题,打电话非常不方便,如果用电子邮件联系起来就方便得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发邮件。

自民党的河野太郎以《胳膊拧不过大腿》为题,把国会的报告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送给许多人。民主党的政调副会长岛聪也通过电子邮件来修改政调会的文书,还发起了与菅直人的电子邮件对话。现在,尤其在日本年轻人之间,利用电脑制作网页,用电子邮件和支持者进行交流的网络政治正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