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49581300000022

第22章 党的“十七大”传播效果调查报告(2)

4.对十七大的总体态度和评价分析

(1)总体评价

在被访问者的生活范围内,不到半数的人表示他们与身边的人或多或少地谈论过十七大,其中,认为身边有较多或非常多的人谈论十七大的被访者占28%。

在关注或谈论十七大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对于十七大给予了很高的总体评价,认为它是一次继往开来的成功大会。这一比例占所有十七大关注人群总体评价的65.7%。同时,民众认为报告的内容具有新意,提出许多新的有指导意义的名词。对于十七大提出的目标,民众普遍比较有信心,但同时认为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

(2)具体评价

在具体问题方面,城区样本和农村样本存在一些差异。

对于十七大新闻发布会所涉及的问题,城区样本普遍最关心的是“民生与和谐”、“北京奥运会筹备情况”和“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农村被访问者的“第一提及”中,“民生与和谐”与“北京奥运会”仍然排在前两位,而“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则几乎没有差别地排在第三位。

“民生”和“奥运”成为受众在十七大新闻发布会上最为关注的内容。

在受众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建立公正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斗争”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监督”这四类问题虽然不是第一提及,但在受众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当高的关注度。通过媒体报道和解读,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总书记报告中印象最深的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也是其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说明被访者希望提高经济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

(3)期待展望

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与期待时,大多数(68.5%)被访者表示,十七大召开后,对于今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并且认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0年一定能够实现。仅有2.7%的被访者表示十七大召开后,对于未来的生活期望没有以前好了。

5.传播者调查及结果分析

上文中对于十七大传播信息的关注、态度及评价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这一传播效果的实现均来于传播者,即相关媒体、宣传部门的组织和实施。对此,相关媒体和宣传部门是如何策划、实现的呢?

(1)相关宣传部门

为配合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传播,政府相关宣传部门主要通过广播、报纸、组织学习、举行文艺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农村,依靠党员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比较显著,网络仍没有被纳入到宣传体系中来。

在宣传内容方面,各级政府主要根据上级交予的任务并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如在农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民生、党建等,尤其是民生(就业、保险、缩小城乡差距等)是宣传的重点。

基层政府对十七大宣传的反馈和引导做了大量工作,开设了听取民意的渠道,如代表会议、调查表、意见箱等,宣传效果则还未评定。

(2)媒体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主要根据自身定位进行前期策划,报道内容依照报道计划进行,对于超出自身定位以外的方面基本不做报道,所进行的报道比较专业及深入。网络媒体的报道则没有侧重,相对宽泛、全面,策划性弱,时效性高,同时因其多媒体的优势,使得报道形式更多样,但报道的深入程度相对不够。

虽然如此,各媒体对于民生问题均进行了报道,但报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与媒介自身的定位密切相关。在访问的媒体中,除《新闻出版报》外,各媒体都对十七大重点提及的名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释报道。如“财产性收入”、“改革开放”、“坚持一国两制”等,通过受众认知的比较,这一报道的效果较好。

所访问媒体基本上都建立了与受众沟通的渠道,如热线电话、听众来信、手机报纸、博客、论坛等。但媒体对受众的反馈没有针对性报道,没有整合、分析,没有向相关部门反映来自反馈的信息,媒体的能力也许并没有完全发挥。

四、结论

此次调研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1.此次十七大的召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政府及媒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高强度的宣传与报道。

2.“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传播过程对于促进受众对“十七大”的了解、认知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对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受众表现出了较高的认知度,对会议内容以及媒体报道的评价较好。

3.“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传播过程中,大众虽然关注度和认知度都较高,部分受众也有与亲友谈论,但参与沟通或表达意见的意愿并不强烈。

4.在信息传播方式上,电视依然拥有强大优势,城乡居民接触媒介存在差异。

受制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多数北京农村居民仍然依赖电视作为信息接受媒介,基本上没有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人。

调查后记

2007年12月,我班全体同学在王锡苓老师开设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进行教改实践项目“十七大传播效果研究”。从项目的提出,问卷、访谈提纲设计,抽样方案设计,调查实施到报告的撰写,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进行了全面分工。

全班同学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协力完成。

第一阶段,我们分为三个组:抽样组、访谈大纲设计组及问卷设计组:抽样组有成员石松(组长)、曹曼文、蒋浙龙、冯慧能、向艳、艾丹、李琳、尹墨、雷佳(组长)、赵璇、赵晨,负责农村抽样和城市居民的抽样;访谈大纲设计成员有赵楠、宋馨、崔明圆、段懿宁、李媛媛、李子钧、杨晓丹、蔡静怡、汪舒(组长)、谢达,负责媒体、政府、受众深访大纲的设计;问卷设计组有陈怡凤(组长)、谢聪阳、沈力力、曹军军、周茉莉(组长)、岳琦云、周承承、李奇延、张培璐、艾妍、米拉,他们负责城市居民及农村居民两版本的问卷设计。在进行抽样时,因为最新的人口统计资料无法得到,电话区号无法全部获得而需要进行一些方案上的修订。而访谈大纲和问卷也是反复协商修改完成的。

第二阶段,实施调查,这是最辛苦的阶段。调查有城市居民的电话调查,农村居民的面访和媒体、政府及普通受众的深访,特别是电话调查最为辛苦。为了做好电话调查,提高访问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大家对电话调查技术的掌握,全班同学都投入到电话调查当中。由于电话号码为随机生成,许多号码是空号,十个电话能打通的只有两三个,而打通的拒访率也很高,问卷稍长也有访问中断的情况发生。为了完成分配的每人15个成功样本,每个同学都打了不下一百个电话。农村居民的面访一天完成。由于事前王老师与怀柔区宣传部领导及相关乡、村负责人进行过沟通和联系,村民们在我们到达之前已经从广播中得知有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进行调查的事情,因此进行得比较顺利。深访组的同学则为使被访对象多样化,可提供更多信息,在被访对象的约访及访谈过程中,都做了相当大的努力。

第三阶段,撰写报告。报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居民电话调查结果报告,由陈怡凤、艾丹、汪舒、谢达、尹墨、雷佳、张培璐、向燕、段懿宁负责撰写;第二部分为深访结果报告,由蒋浙龙、周茉莉、李奇延、曹曼文、赵晨、赵楠、宋馨、蔡静怡、赵璇、李琳、李媛媛、崔明圆负责撰写;第三部分为农村居民面访结果报告,由石松、沈力力、杨晓丹、曹军军、李子钧、谢聪阳、艾妍、周承承、米拉、岳琦云负责撰写。其中,为使报告内容更加深入,在电话调查与农村面访部分,同学们除做了描述性分析外,还利用SPSS进行了多元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并用图示将结果显示出来。而访谈组也在媒体、政府、受众的层面上对访谈结果进行了整合分析。最终,为了更好地体现研究结果,进行城乡对比,陈怡凤与周茉莉又将报告的电话调查与农村面访部分结果进行整合,深访内容也融入到相应的部分进行深入分析。

几经修改,我们力争完成一份可阅读的,有重点、有对比、有深度、有价值的《十七大传播效果》研究报告。

《十七大传播效果》研究得以完成,除了全班同学的热情参与外,我们还得到了许多指导与帮助。尤其是王锡苓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一直以来的支持,不辞辛苦地提供帮助与指导,反复修改研究报告,是我们得以完成此项目的最主要动力,在此谨借此文向王锡苓老师表达我班32名同学最诚挚的谢意。其次还要感谢电视与新闻学院雷跃捷院长、陈作平副院长对本研究的重视且提供经费支持,感谢怀柔区宣传部副部长吕小国、怀柔区渤海镇文化中心秘书处魏明俊主任、渤海辛营村支书杨支书、庙城镇宣传委员刘春莲及庙城郑重庄村钟书记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帮助。在此致以全班同学诚挚的谢意!

教师评语

该报告是电视与新闻学院2005级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专业的全班同学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所进行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主要目的是对党的十七大媒介传播效果进行实证调查。这一选题一方面能够丰富传播效果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一次演练。此次调查中,2005级媒调班的全体同学选取了北京8城区的市民以及怀柔区渤海镇和庙城镇的农民分别进行电话问卷调查入户访问调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电话调查面临着缺乏详细资料的困境。在此情形下,该班同学运用随机号码的方法,经过艰苦的努力(遭遇大量空号和拒访)完成了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为该报告的数据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

报告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引注规范,图表制作标准,是一篇较好的定量调查报告。

该报告的完成与2005媒调班良好的班风和踏实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也是他们热情致力于学有所用的结果。

(王锡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