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49628500000018

第18章 教学评估体系及学科发展走势分析(2)

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陕西师范大学《“十五”专业建设规划》提出了“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逐步改造师范专业、重点创建优势专业和名牌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新办专业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组建于2001年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系隶属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新办专业。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加强新办专业建设,切实保证新办专业的教学质量。多次召开新办专业学生座谈会和新办专业建设专题会议,了解和研究、解决新办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还特别重视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启动了“三英人才建设计划”,加大人才引进、重点培养和培训力度,保障了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2005年,学校依据《专业建设评估方案》,对所有的新办专业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及时整改新办专业存在的问题,切实保证新办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

在提高新办专业师资队伍能力和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的竞赛水平也表现出日益提高的态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01级学生郝毅在中央电视台“金苹果”智力竞赛中获2003年周冠军、2004年年度亚军;2002级学生李鑫获中央电视台知名栏目“挑战主持人”2004年年度冠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参赛作品《大明宫词》、《秦俑》,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上分获专业组二等奖。而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创办的“传新网”,为本院师生提供了网上交流、网上批改作业、网上论文辅导、网上发表作品等服务,截至2006年4月21日,该网站学生注册人数达5522人,总访问量超过116万人次。上海戏剧学院在“以本科教学为主体,以培养艺术精英人才为目标,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教学和研究并重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演艺类艺术大学”为学校定位的前提下,上海戏剧学院特别强调所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都要认真贯彻以培养代表国家水平艺术精英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他们依托传统优势的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的基础,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在内的多个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一方面,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小班化课堂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他们坚持强调包括校内艺术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的双重实践,将社会文化项目纳入本科教学,“实题真做”,在国家和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与实践。学校制定《关于教学实习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规范。学校鼓励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承担国家与地方重大文化项目。这大大地为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练习的平台,其中不少学生崭露头角。学校还因此建立了拔尖学生人才库,制定拔尖人才培养的“撷英计划”,举办“上海戏剧学院之星”人才汇报展演系列活动。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殊荣,在舞蹈、戏曲、主持、表演、设计、文学、木偶、歌唱等各类大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据统计,近三年以来,获国际大奖的有41人次,获省市级以上重要奖项的有334人次。

2006年11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上海戏剧学院进行了教学水平评估,评估专家组从整体印象、主要成绩、办学特色和专家建议四个方面提出了评估考察意见。

评估考察意见指出:上海戏剧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优良校风,围绕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在转型中注重继承,在创新中发扬传统,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艺术作品,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几年,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学科优势,大胆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逐步进入多学科、多专业综合发展的阶段。评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凝聚人心、规范教学管理、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上海戏剧学院是一所改革创新、成绩斐然、注重质量、氛围浓厚、很有发展希望的国家级艺术院校,这给专家组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专家组肯定了学校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突出了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了创新型艺术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四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了教学管理;五是注重人格陶铸,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专家组还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表示了认可,认为“大戏剧教育观”和创新型艺术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符合学校实际,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专家组还对学校下一步的本科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加快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在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学历层次的提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学校目标定位和艺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二是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在巩固保持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加强新学科新专业的深度融合,对专业结构和布局进行更为合理的统筹、规划和调整,进一步提高新办专业的教学水平。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主要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对于独立学院的教学评估,教育部在2004年11月就发出了《关于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12月到2005年2月,分期分批对目前试办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招生情况和教学工作。为此,教育部聘请了300多位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了95个检查组,对已经申报并审核的249所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进行了检查。此外,2007年,教育部将对全国的独立学院进行教育工作合格评估。

作为我国最早的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已经在2005年的3月,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自评工作。围绕独立学院“民、独、优”的特点和教育工作实际,电影电视学院正积极努力,进行探讨。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2006年10月,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提出了《“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发展目标》,明确了未来要实现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院制订的《国际女子学院跨越发展规划》的第二阶段,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任务是:

(1)学科规模:至2010年,学科专业在现有三个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女性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在现有四个专业方向基础上,2008年增设装饰艺术、动漫艺术和人物造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争取2009年申报设计艺术学博士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现有三个专业方向基础上,2008年增设礼仪主持人专业方向,2010年申报播音与主持专业硕士点。

(2)教师规模:每个专业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形成科研团队,教师数量达到60人左右。

(3)学生规模:至201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人。

(4)教学建设:创一门国家精品课、二门校精品课、九门校优秀课程;建1个大型综合演播室、8-10个学生实践用的超小型演播室及广播电视编辑室、虚拟设计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室、造型实验室、服装表演训练厅、模型制作工作室、广告效果测试实验室、食品与营养实验室、家政教育实训室、烹饪与营养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形象设计实验室。

(5)学院特色:服饰文化学创国内高校的品牌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在全国高校专业排名前三位。女性研究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研究中心,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6)开展对外交流。与日本高知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关系。选派研究生到台湾台南女子技术学院进修学习。选送学生到法国里昂服装学院进修学习。每年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资料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网站。]中国传媒大学建校50多年来,历任校领导都把正确的办学思想放在办学的首位,积淀了丰富的办学思想,凝练出三个特色办学理念。一是根植广播电视系统,依托传媒界,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传播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二是适应传媒事业要求,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倡导“校园大课堂”理念,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传媒人才。2007年6月召开的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创新发展”的学校发展理念,确立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师生为本,学术至上,创新为魂,发展为要”的“十六字”办学思想以及“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制胜”的“十六字”发展战略。

在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坚持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构建传媒教育体系,依托主体优势学科,打造品牌优势和特色专业,形成多学科兼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校适时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创新,强化实践,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施公共选修学分制和辅修制度,积极开展交换培养、合作交流培育人才;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课程改革整体推进,教材建设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