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纯如
516100000017

第17章 出类拔萃 (2)

在微系统公司工作的这10周时间里,纯如也和自己的同事们一道享受生活。她给我们看过她在总裁家中参加派对时拍下的照片,她在游泳池中游泳,开怀大笑。她不再是从前那个羞涩的女孩了。她非常开心,和每个人都相处得很好。

8月7日,纯如结束了在微系统公司的工作。两周后,她搬回ISR宿舍大楼,开始上大三。纯如已下定决心转到新闻系。她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还是写作。在微系统公司的工作经历让她相信自己可以胜任。

此外,1987年8月,纯如创办的杂志《大开眼界》终于正式出版,这更坚定了她转系的决心。在整个大二学年,除了功课之外,纯如一直在对外宣传自己创办的伊利诺伊人文学社团,为杂志征求原创稿件。她认识了不少来自其他系的笔友,最终在伊利诺伊大学学生活动办公室的资助下,出版了第一期《大开眼界》杂志。

在《大开眼界》的创刊号上,纯如写下一首题为“镜子隧道的终点”的诗。这首诗反应出了她的急切不安:

我在寻找一个世界,

在那里任何皆有可能

在那里 无穷止于

平行线相互接触

时间是一个滚动的车轮

在那里

生命是一幅全息图像

是变幻盘旋的彩虹

有着无穷可能

无穷维度

和无穷的感知方式

纯如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理解和体验。看起来她似乎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学到新的东西,体验不同的事物。

1987年秋季学期开始时,因为纯如已经下定决心转学新闻学,她再次拜访了传播学院院长。这一次,看到纯如的决心,院长同意了。纯如告诉他,她热爱写作,并且已经在暑假的10周时间里为一家计算机公司写了两份技术说明书。她说她希望将科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并认为新闻学的训练可以帮助她在未来走上科学写作之路。院长被她说服了。为了正式转到新闻系,纯如必须等到1988年春季学期,也即大三的第二学期。

纯如决定转学新闻之后,立即前往伊利诺伊大学学生的官方报纸《伊利诺伊人日报》的办公室,拜访了该报主编,并向那里的工作员工自我介绍。大多数在这家报社工作的学生都来自新闻系。纯如告诉他们,自己也想为《伊利诺伊人日报》撰稿,而且下学期就会成为新闻系的正式学生。纯如还告诉他们,自己就是伊利诺伊人文学社团的创办者,出版了杂志《大开眼界》。听说纯如之前主修数学和计算机学双学位,人们似乎立刻肃然起敬。纯如由此加入《伊利诺伊人日报》并成为一名重要撰稿人。

纯如为《伊利诺伊人日报》写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87年10月12日。标题是“跳跳糖:真好玩,还是真要命?”这是一篇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工作的深度报道,主题围绕一种名为Pop Rocks的吃到嘴里吱吱有声跳来跳去的糖果。我在实验室里收到纯如极度兴奋的来电。她告诉我文章已经发表,让我去读。我们的实验室里有免费报纸,所以我马上拿起来看。看到纯如的第一篇文章发表,我和她一样兴奋。这篇文章还配了一张巨大的卡通插图,画着一个嘴巴大张的男人,跳跳糖从口中蹦将出来。

没过多久,纯如就开始写乐评。11月6日,星期五,她对我说,马上要到大讲堂去看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的演出。说实话,我们从来没带孩子们听过美国流行音乐演唱会。我们通常只是在家听听中国民歌或西方古典音乐。纯如既喜欢古典音乐也喜欢流行电影插曲,但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居然可以写乐评。周一的时候,我在《伊利诺伊人日报》上读到她写的题为“惠特尼·休斯顿将听众的热情引向新的高度”的文章后,非常惊讶于她居然可以写得这么好。

纯如一直喜欢歌剧,而且也一直在选修伊利诺伊大学音乐系的演唱课。她的嗓音非常优美。每当我听她唱起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中的咏叹调“哦,我亲爱的爸爸”时,都会感动地掉下眼泪。纯如要她的声乐老师教她这首咏叹调,是受了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的启发。我们一起去看了那部电影,两个人都深为由普契尼歌剧改编而来的电影配乐而感动。

因为纯如写乐评和影评,同时还担任引位员的义务工作,一天,她打电话给我说,手头有一张当晚的音乐会门票。她想请我去看伊利诺伊大学音乐系排演的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纯如知道我也喜欢看歌剧。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晚上。歌剧结束后,我以为接下来就该回家了,可纯如把我带到演出中心著名的咖啡店,享用她最喜欢的巧克力蛋糕。一边品尝着巧克力蛋糕,她一边和我说起歌剧。不光是歌剧本身,还有歌剧中描述的那种令人作呕的封建主义制度——古代欧洲的封建领主享有的对手下女仆的所谓初夜权。这就是纯如:她总是对目睹的一切不平之事反应强烈,尽管那不过存在于一部200年前的歌剧中。

一天,纯如告诉我们,她发现美国杂志编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Editors)资助了一个暑假实习项目。该项目为期10周,在暑期送年轻的新闻系学生到三四十家美国本土商业杂志如《新闻周刊》《时代》《读者文摘》等接受训练。通常每个大学的新闻系只有一个学生可以入选,这个人通常要得到院长或系主任的提名推荐。如果提名被接受,这个学生就会被派往参与这一项目的杂志。纯如说这个暑期实习项目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锻炼机会,打算申请。下一年暑期实习的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

12月的时候,纯如还未正式转入新闻系,要等到下学期开始才行。不仅如此,系主任也只能推荐本系的学生。纯如担心自己是否符合资格。于是,她打电话给美国杂志编辑协会,询问是否还有其他可能。孤注一掷之下,她甚至找到了英语系主任。纯如之前选修了几门英语系的课程,和那里的几位教授很熟。她的英语文学和修辞学课程成绩很好。不知到底用了什么办法,纯如居然成功说服英语系主任为她向美国杂志编辑协会写了一封推荐信。纯如将申请表和一篇解释自己为什么想要申请这一实习机会、为什么这件事对她如此重要的文章一同寄出。

在此期间,纯如对自己的未来并不确定。她雄心勃勃,但也缺乏耐心。1988年1月,大三寒假期间,纯如请求我们开车送她到芝加哥参观《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走在芝加哥市中心凛冽的寒风中,纯如一直在抱怨。她抱怨我们住在厄巴纳而不是芝加哥这样机会众多的大城市里。她问我们为什么如此满意自己平静的生活,一点风险都不肯冒。这是绍进和我第一次跟她吵架,因为我们很惊讶她居然会说这些话。纯如以前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即使是现在,我仍不明白那时候是什么让她如此不开心。后来,纯如向我们道了歉。但是现在我回想起来,她那时就像蚕蜕皮一样,她长大成熟了,走向人生另一阶段,但她太过急躁了。

拜访《芝加哥论坛报》后,纯如说服编辑,让她担任伊利诺伊大学的校园通讯员。大三第二学期,纯如不仅为《伊利诺伊人日报》撰写新闻和评论,还要替《芝加哥论坛报》写校园新闻。

1988年2月1日,我一到实验室,学生们就拥上来告诉我,纯如写了一篇题为“神秘崇拜者”的小说,发表在当天《伊利诺伊人日报》的特写版面上。这个故事很长,标题字号很大,文章旁边还画了一颗巨大的红心。这是一个校园爱情故事。现在,纯如的文章经常出现在《伊利诺伊人日报》上。她不光写新闻、剧评和短篇小说,还写书评——据我所知,这可是她的至爱。这时候,我实验室里的学生和同事都知道我有个正上大学并且为《伊利诺伊人日报》撰稿的漂亮女儿。一些学生告诉我,他们喜欢看纯如的文章,非常想一睹她的真容。

从1988年2月到5月,作为一名校园通讯员,纯如为《芝加哥论坛报》发去无数关于伊利诺伊大学的校园新闻。但其中最感人的要数玛利亚·卡莉尔(Maria Caleel)的故事。玛利亚是伊利诺伊大学兽医系的一名一年级女生,1988年3月6日被人谋杀。那天一大早,一向是个夜猫子、很少早起的纯如异乎寻常地打来电话。她声音颤抖着说,刚刚接到《芝加哥论坛报》的来电,让她收集关于这名被杀学生的信息。因为香槟–厄巴纳是个相对安全的小镇,我们对这个消息也深感震惊。纯如告诉我们,她得马上开始工作,想要借用我们的车。她作为一名记者的投入和热情已经一览无遗。关于这起谋杀案的文章发表在3月8日的《芝加哥论坛报》上,纯如作为供稿人之一,名字也出现在文章结尾处。多年以后,杀害玛利亚·卡莉尔的凶手仍未找到。玛利亚的父亲是芝加哥著名美容医生,他悬赏重金征集找出凶手的线索,但直至今日这桩案子仍未告破。纯如在许多年后仍会偶尔提起玛利亚·卡莉尔这桩案子。

4月19日,纯如兴奋地打电话过来说,她收到了美国杂志编辑协会的回信,通知她已入选当年暑假的实习项目。更棒的是,她被分配到了《新闻周刊》!纯如高兴得几乎尖叫出来。她后来告诉我们,美国杂志编辑协会实习项目录取了伊利诺伊大学的两名学生,一名来自新闻系,另一名就是来自英语系的纯如。纯如后来说,美国杂志编辑协会很少会在一年里从同一所大学选中两名学生,因此这是一件破纪录的事。对我来说,纯如被分配到《新闻周刊》也是一个惊喜,这可是全美国最热门的两本杂志之一,简直是每个人梦想中的实习机会。当绍进告诉我们的一个中国朋友,纯如得到去《新闻周刊》暑期实习的机会时,我们的这个朋友重复了两遍“《新闻周刊》?”一幅怀疑自己听错了的表情。

纯如得到这份暑期实习机会并非偶然,而是努力的结果。申请过程中,纯如展示了自己的文字水平和对新闻的热情。到此时,她已经在校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而且担任《芝加哥论坛报》校园通讯员的经历也为她加了分。英语系之所以推荐纯如,因为她成绩优异、专心致志而且好学不厌。纯如目标明确,而且努力工作以实现目标。她非常坚定,这是她的长处。当然,最重要的是,她从不畏惧向命运发起挑战。

6月5日,纯如飞往纽约,开始为期10周的实习。所有的实习生都住在纽约大学的学生宿舍里。纯如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同住一屋,有机会与被派往其他杂志的实习生谈天说地。纯如说,她和另一个被分到《时代》杂志的实习生最受大家关注。纯如被分到《新闻周刊》的商业报道组,认识了许多作者和编辑,而且得到杂志出版发行的第一手经验。

6月14日,纯如给我们发来一张明信片,上面是纽约著名的水畔天际线,以及“我爱纽约”的句子。纯如在卡片上写道:

大家好!

祝爸爸父亲节快乐!我在纽约一切都好,认识了其他的实习生,还有《新闻周刊》和《时代》杂志的人。大家都很好相处,因为每个人都兴趣相近。我替《新闻周刊》做采访和事实核查工作,或许还能署名呢。《纽约时报》昨天安排我参观了这家报纸,他们非常友好,希望我能替他们撰稿。想念你们,我会很快给你们回信的。

爱你们的,纯如

纯如经常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她在《新闻周刊》的经历。她对我们说,替杂志写稿与替报纸写稿极为不同。《新闻周刊》每周只发行一期。那里的职员不会写那些只为填版面的东西,他们很挑剔,从一大堆选题中选择故事。只有很少的选题能被选中并最终出版。而且只有很少一部分记者能成为撰稿人。在《新闻周刊》上署名是很难的一件事,除非你身在少数撰稿人之列。纯如告诉我们,她努力向编辑提出许多选题建议,但只有一个被接受了。不幸的是,当发现这个故事一年前已有报纸报道过之后,就连这一个选题也被取消了。

尽管如此,纯如说她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经验是她永远无法在新闻学的课堂上学到的。纯如对《新闻周刊》的人把她当成员工之一的善意之举深感高兴。她说,《新闻周刊》还有一些福利。比如,每个星期五,商业报道组的人可以以加班的名义公款外出晚餐。她还受邀到华尔道夫酒店和第五大道及公园大道上的一些高档餐厅用午餐和晚餐。

暑期实习的最后几周,纯如设法与《新闻周刊》的几名编辑交谈,就自己的职业生涯征求他们的意见。7月4日,纯如打电话告诉我们,为庆祝美国国庆而燃放的绚烂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时,纽约那些摩天大楼被瞬间照亮的景象实在壮观。她说,在大城市生活该有多么令人兴奋啊。她说她想在毕业后生活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当然,除此之外,纽约也是出版业的中心。

在纽约的时候,纯如也去探望了住在孔子大厦的外公外婆。纯如到纽约后不久,纯恺和我就飞到那里庆祝我父亲的90大寿。纯如和我们一道庆祝了这个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