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54175200000003

第3章 振兴四川经济的几点思考[8]

“六五”期间四川经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绩很大,形势很好。但是,与全国一些增长步伐更快的地区相比,差距开始拉大,我们应该加快发展,奋起直追。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千方百计搞活大企业

振兴四川经济首先要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搞活。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三线建设以来,国家在我省投资数百个亿,建立起一大批大型企业。这些大型工业企业,有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力量,有很大的增产潜力,是振兴四川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大型企业资产很多,产值不高,特别是军工企业,从来未充分发挥效益。在我国新的体制下,军工也要搞商品生产,要面向市场,在国家订货不足的情况下,要生产民品,由此转到自负盈亏、自行发展的轨道,不要由国家包下来,要发挥潜力,给国家做贡献。但大企业要搞活问题很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民品设备不配套,工厂所有制单一,生产组织是全能型的,规模庞大,机构重叠,机构臃肿,不适应商品生产的要求。

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很不容易,这方面任务还很艰巨。唯一的出路是深入改革,完善所有制,落实自主权,搞活资金,对准市场需要,开展多种经营,使企业真正地转到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联产承包制挖出了农村的潜力,通过进一步改革、搞活,可以使大企业的潜力得到发挥,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

二、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

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近期的战略目标。从四川实际出发,我们既要抓好大企业,又要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走大中小相结合的道路。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两个弊端:一个是急性病,片面追求速度;一个是贪大求洋,热衷于搞大的,对中小企业作用估计不够。一谈到发展工业,想到的就是156项工程,就是搞“二重”、攀钢那样的大型企业。但是在当前,经济建设重点东移,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实,在国家没有更多、更集中的投资的情况下,四川的建设只能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此,主要应着眼于发展投资少、效益快的企业,特别是要把抓好轻纺工业、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促使其发展,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使之出效益、出积累。因此,应促进我省工业的轻型化、中小型化、集体化,其核心是自力更生,自求发展。

不少小型企业,投资少、盈利大,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达30%~50%,甚至更多。特别是集体所有制的小型企业,不花国家一分钱,最多给点贷款。大力抓好中小型企业,花力不多,效益显著,可以大大加快经济增长。因此,我认为,对我省经济的发展应有新的思路、新的做法、新的战略,可以实行加快中小型企业发展为中心的近期、中期战略。

三、加快乡镇工业的发展

实行中小型为主,在抓好国营中小型企业的同时,特别要大力抓好乡镇企业,加快其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体制改革的产物,它的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可以使农民增收,使剩余劳动力有出路,可以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以工助农等方式,促进农业的发展;可以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可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直接富民的,它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我省乡镇企业近二三年来有很大发展。1985年底,我省有112万个乡镇企业,人员470万人。乡镇企业超过亿元的县(市)49个,超千万元的乡129个,超百万元的村185个。总的来看,乡镇企业发展的水平还是不快,目前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国第7位,农村人口人均产值占第21位,人均产值相当于江苏省的1/3,浙江、山东的60%。

乡镇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有无锡、常州等的“苏南模式”,浙江的“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是以乡、村两级为主,集体所有制为主,依靠大工业城市——上海、无锡、常州为后盾,依靠城市工业产品扩散,城市技术力量的支持而发展起来的。

今年4月份,我们去无锡。该市(三县一市)工农业总产值18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已达90亿元,占50%。乡镇企业利润8.5亿元,上交税金4.79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7.3%。54个乡中,亿元乡已达27个,2亿元乡7个。这些乡镇企业均是自筹资金,自力更生,逐步扩大、发展、提高,不少已经成为设备先进、厂房宽敞、绿化很好的工厂,不少企业的物质条件大大胜过上海里弄工厂,不少乡镇企业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由于实行以工补农,使农民的收入达到了乡镇企业工人的收入水平。以工补农的方法是:(1)按承包亩数,给一定补贴;(2)按完成粮食订购合同的斤数,每斤补以5分或6分钱。这样,就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基本稳定了农业。由于乡镇企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使无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在那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仅占25%左右,在我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解决了就业问题。不仅如此,在苏南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不足,城乡工业开始从外地招雇工人。乡镇工业的发展,已经大大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而这一切变化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

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大力扶持,引导完善,保护其积极性。

乡镇工业要有城市工业带动,可考虑选择成都、德阳等市和广汉、新都、邛崃等县作为我省发展乡镇工业的重点地区,在“七五”期间形成以成、渝等地为中心的乡镇企业集中发展的经济区。试点地区要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局,组织好领导班子,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具体帮助,协助它解决好市场预测、可行性研究、发展规划等问题。

要协助解决乡镇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问题。我省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术、管理落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竞争能力薄弱。因此解决技术和管理的问题十分迫切。为此,主要的是如何放宽政策,挖掘我省科技人才的潜力,使之为乡镇企业所用。要提倡大学与科研机构面向乡镇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支援四川经济振兴。西南财经大学已经与广汉开始协作,努力为该县培养管理人才。上海交大在无锡办一个专业,教授去讲学,发文凭,县内承认。我省也可实行这些办法。

要在改革、搞活中解决发展乡镇企业的资金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银行资金,银行也要对有效益、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大胆扶持;另一方面和更主要的是靠自己集资,这就需要改革。集体单位用股份制筹集资金,效果很好。邛崃1984年和1985年两年来靠股份集资1692万元,成立股份制企业810多个,其中粮油、肉类、茶叶加工、酿酒等企业400多个,1985年全县食品工业产值破亿元。在紧缩银根时期,股份筹资更加重要。为了搞活资金,我省也应该积极在城市进行股份制的试点。

发展乡镇企业,应该从我省实际出发,吸收全国各地的长处,建立农村发展四川模式。苏南模式的长处是它以上海、无锡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为后盾,依靠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力量,工业起带动作用,以工助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它的缺点是:(1)工业主要集中于乡、村两级,依靠了集体,但对个体经济力量发挥不够,基本上是两个轮子转;(2)实质上它是乡政府所有制,有一定的吃大锅饭的性质,政企分开还未彻底解决;(3)乡镇工业应该有乡土气,不仅要以工助农,还要以农助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运用农业原料进行加工。我省广汉县大搞农产品加工、肉类加工,做方便面,进行油料加工,利用砂石以发展建材,利用矿泉水以发展饮料,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连年增长。广汉县委说,他们要走立足于农业来发展乡镇工业的道路和搞“广汉模式”。

我省发展乡镇工业,还有必要参考和借鉴温州的经验。“温州模式”的特点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和个体商业的作用;依靠家庭工业和民间信用。温州就是在一个经济落后、无大工业可依托的丘陵地区,依靠个体的甚至有些资本主义因素的经济的积极性把经济搞上去的。在温州,一些专业户的富裕程度超过无锡,收入差别大,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经济成分复杂。但是,只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能在今后逐步实行联合化,就基本上不会有危险性。温州的经验在于:要进一步放宽,搞活。我省有许多地方,如老少边地区,生产水平、技术条件均较差,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我认为“温州模式”给我们很多启发,很有借鉴的必要。

总之,四川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广泛吸取国内各地诸家经验之长,要五个“轮子”一起转,有些地方集体轮子大一些,有些地方个体轮子大一些,要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

四、重视流通,以商促农、以商促工

对于进一步加快四川经济的发展问题,可以考虑采用以流通促生产的办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搞经济建设,叫作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业,或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那时经济工作的重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都忽视了流通、商业、金融的积极作用。我认为,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时期,固然要抓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但应把流通放在重要地位,要以商促农、以商促工,发挥流通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流通,包括商业与金融。首先是商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适用于农村,也适用于一个省。

发展商品经济,对企业来说,在于讲求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但外在条件是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的重要动力。早期资本主义的繁荣是由商业来带动实现的,日本战后经济起飞是由它的国际贸易来促成的。要使国营企业真正转到自主经营、自行发展、自行完善、自我革新的轨道上来,就要求发挥市场作用,由市场来带动、来逼。农村的专业户、庭院经济、家庭工厂,要由商业来带动。温州的农村家庭工业,就是以十万商业经营户的购销活动,由400多个市场和十大专业市场来带动的。温州经验表明了市场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市场可以带出一个几十万人的家庭工业,如果就一个省来看,搞活市场和流通,可以大大促进亿万人所从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发展。

目前,流通未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国营企业、乡镇企业许多产品积压,有多种原因,但市场割裂,流通不畅,还有运输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实行新的战略,搞活经济市场,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城市、农村一起上。如果把流通进一步搞活,形成四通八达的、畅通无阻的商品市场,我们的农业、乡镇企业、城市企业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只有这样搞,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自给自足经济,才能被打破,那里的工农业生产才能转到商品经济上来,那里的经济才能有较快发展。

城市是商业集中地,要以商促工。以商促工,必须加强城市的功能,有必要进一步把城市办成商业中心。把成、渝及其他各市,办成商业中心,内陆物资集散地,成为商业流通大动脉,使川、滇、黔、藏的物资,由此交易、转让、加工。在历史上,四川的成、渝、万等城市就是以商立埠的。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城市片面发展工业,而商业流通功能却被削弱了,至今,甘、阿、凉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成都的城市商业功能削弱有关。今后可以大力进行城市的商业中心的建设,首先使成渝两地成为川东、川西并立的两大贸易中心。

为了搞活流通,还必须搞好交通,要扩建公路,搞好水运、铁路建设。

要进一步搞活金融,实行多种信用形式,建立多样金融机构(全民、集体和允许民间信用),进一步挖掘资金潜力,来为工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条件。

五、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放宽搞活

以上的战略和发展措施,都是立足于深入改革之上的。大企业搞活,内部要通过企业改革,外部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还要加强和完善宏观控制。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资金技术问题,要走联合之路,要进行所有制的改革和商业、财政、税收、价格的改革。商业的发展,也必然要从体制改革入手。因此,我们的重要任务和道路在于改革、搞活、开放。四川是改革之乡,改革不能停步,也不能缓步。当前改革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改革形势很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改革要慎重,但也要积极。当前,我们要有新的改革势头,用深入改革来促进发展,这样,四川新的经济高涨和经济振兴一定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