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145

第145章 以毒攻毒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初,海通的春耕却进展缓慢,由于盐商、炉户的阻挠,王曦照迟迟无法与盐户、盐工达成协议,盐户的安置陷入困局。

“看来还是低估了这些盐商,继续僵持下去,今年春耕将前功尽弃。之前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真是失策。”

沈云卿自责道,王曦照急着说:

“他们是在逼朝廷就范,重禁盐政,好谋取暴利。”

“嗯,六七万人既不开工熬盐,也不接受安置,无非是想把事情闹大,让王大人你难堪,好让朝廷罢你的官,然后不了了之。我看,不能指望这些盐工了。”

“那你想怎样?”

“春耕晚几日就晚几日,没有人,春耕再早也无济于事,得去弄人。”

“这可是六七万人的地,你去哪里弄这么多人?”

“淮河两岸不是有当年尚未安置妥当的灾民吗,可以派船去将淮河两岸的难民接来。

此外江南、河南两道也有当年逃难的流民,将他们迁前来海通,如此总比流散在外来得强。”

“可如此并不能安置盐工,还将增加所需安置的钱粮。”

“是如此,但不能光顾着眼前的得失,得考虑长远。

海通的增加人户,短期内是增加了沈某与州府的钱粮支出,但只要缓过三年,三年后几十上百万亩新地的所得,只需两年便可收回,此乃其一。

其二,海通地处海边,南临长江,与秀州隔江而望,秀州如此兴旺,海通却远不及秀州三成,缺乏生意营生可以人为,但没人、没地就会很麻烦,现在地有了,因此现在人少是海通的症结。

其三,新入的丁户可就地安置在白地,待等局势稳定,日后可新建县城,哪怕不置县令,十几万,甚至三十万的新迁灾民,那可比海通本地的人户还要多,王大人何愁不破海通的局面。”

“言之有理,可毕竟不是一笔小的开支,你可撑得住。”

“呵呵……”沈云卿未做正面回应,钱这个东西,还是自己清楚的好。

二人说话之际,一个衙役匆匆来到田垄上:

“启禀二位大人,有位神都来的大人要见二位大人。”

“神都来的,姓甚名谁?”

王曦照问道,那衙役说:

“只说姓张。”

“姓张?他人呢。”

“正在来的路上,许是不一会儿就该到了。”

王曦照、沈云卿目眺海通州城方向,这时沈云卿说:

“许是张祥大人。”

“你怎知是张祥。”

“正月间我给他捎去了快信,订购了工部的耧车,他是送楼车来的,此外应该还有其他要紧事情。我等不妨稍等片刻,待张大人来了也不迟。”

为了三千件耧车,要工部侍郎亲自南下,沈云卿的脸面显然还不够大,那就只能是为了火器。这般的火急,可见边境的情势要险恶的多。

继续与王曦照聊了两刻钟,张祥骑马带着随从几人徐徐而至。

“果真是师兄。”

王曦照上前略施一礼,沈云卿抬手一拜:

“张大人别来无恙。”

“你若让本官省心,本官又何必亲自跑一趟。”

“呵呵,张大人不是有所求才来的吧。”

“本官望你悬崖勒马好自为之,此番可由不得你。”

张祥三言两语,为接下来的谈话奠定了气氛。一番寒暄过后,张祥举目看了眼荒地,不免困惑,他问:

“你在通州买盐碱地到底要做什么?”

“春耕后,张大人便会知道,现在请恕沈某不能相告。”

“这盐碱地真能种出粮食?”

“张大人不妨拭目以待。不过有件事比春耕更棘手,王大人,此事不妨你与张大人细说。”

“嗯。”

王曦照将盐商、炉户胁迫盐户抵制安置一事详细道出来龙去脉,张祥闻讯后气愤难当:

“这些为富不仁的奸商,本官定要如实禀奏陛下,严惩首恶。”

“现在说这些都没用,关键是眼下地有了,但地上没人,地上没人,这春耕就只能慌着,所以张大人你得帮下官。”

此言一出,张祥脸颊忍不住抽搐,他说:

“海通之事分明是你要接手,眼下这般田地,我怎帮你。”

“诶,张大人啊,下官可是在替朝廷分忧,朝廷不能见死不救啊。”

“你这话未免不讲理了吧,地是你要买的,盐户是要你安置的,朝廷何时逼你了。”

“是,朝廷是没逼我沈某人,可朝廷没把盐商管住,这是朝廷的过失吧。天下哪有放着地不种,放着饭不让吃的道理,这不是明摆着聚众要造反吗。”

张祥心起警惕,小心又问:

“那你要怎样,难不成把盐商都杀喽。”

“那是最好不过,但眼下朝廷还巴望着他们,杀了他们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那你想怎样?”

“这样吧张大人,您工部有船,沈某呢,再从江南租一些船,咱俩合伙把淮河两岸这些年没安置妥当的灾民,拖家带口的都接到海通安置,这不就有人了吗。”

“可当地的盐户仍没得到安置,你怎么说。”

“这好办,江淮道的灾民少说有二三十万没得到妥善安置,比海通当地的百姓还多,哪怕只安置了一半,那也是不得了的规模,足以在海通新辟几个县城。

到时给他们编上户籍,就地变成海通的百姓,把耕地给占了,然后盐工的问题咱们就不闻不问,等到今年下半年秀州、钱塘的晒盐大量上市,把江淮盐商的盐赶走,这些盐商难道还能继续养着盐户?”

“那又如何?”

“这还不简单,海通的地就这么多,我沈某人买走一些,剩下的都给外来户,所以海通的地没了。这些盐工让盐商去安置,饿肚子也好,造反也罢,朝廷好话都说在前面,盐工不听,那是他们的事,这些个盐工就是要造反,也是造盐商的反。”

“你这是玩火呀!”

“那也没办法,机会给了,朝廷好话也说尽了,有活干,有饭吃,他们造朝廷的反,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到时候谁挑头,杀谁的头。”

沈云卿的办法很简单,用外来户占土地。

在技术制约下,可供耕种的有效土地是有限的,沈云卿用外来户,把可耕种的盐碱地给占了,剩下的占不了的他买了。于是名义上,海通可耕种的土地所剩无几,即便有,也安置不了十万盐工。

而且更缺德还在于,朝廷给了你们机会,你们自己不要,怪得了谁,这笔账怎么算,也算不到朝廷头上,到时候逼着盐工去找盐商、炉户算账。

张祥说是玩火,其实一点不假,这是公然煽动民愤,鼓动造反,操作得当是造贪官奸商的反,操作不当,就是造朝廷的反,所以得把舆论工作坐在前头。

“所以咱们可以这样,改日让州府衙门往各县各村贴出告示,但凡愿意种地的盐户,每户可得租地八十亩,授田二十亩,安置口粮稻谷五石,钱两贯,并与沈某人签订契书。”

“那这笔钱谁出?”王曦照忙问道,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他可拿不出这么多钱粮。

这时沈云卿又说:

“王大人别急,听沈某说完。此告示贴出后限期一月,既春耕期间,逾期不候。

至于这钱粮,到时若真有人应征,州府出一半,沈某出一半。不过我看,多半不会有多少盐户敢于跟炉户、盐商翻脸,所以应该不会多,最多也就是那些个家里没了男丁的妇孺老儿。”

王曦照琢磨片刻又问师兄张祥:

“师兄,你看此法可行否。”

张祥撇着脸说:

“朝廷竟也要做如此龌龊勾当,脸都给你丢尽了。”

沈云卿闻讯不乐意了,他说:

“甭管龌龊不龌龊,脸皮要不要,这事情总得解决,日子得要过吧。一直拖着,日后可就不是灾民、盐户,谁要是振臂一呼,那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叛军,到时候朝廷就是想不要脸,都没这机会。”

“你!”张祥气的发鼓,接着忙说:“事情若是办砸了,你可知道陛下如何整治你!”

“张大人放心,杀头充军沈某人一人顶着,更何况朝廷还要沈某人的脑袋办事,不是吗。”

张祥越听越来气,他说:

“你好自为之,真若逼反了盐户造朝廷的反,就是杀你头,也难谢罪。”

“张大人请放心,沈某此计名曰以毒攻毒,让盐商自宫之道。”

历来盐商、盐枭造反,归根到底是朝廷剥削盐商,盐商再压炉户,炉户最后去盘剥盐户,一级压一级。

而眼下已经出现这等局面,朝廷没钱,盐税成了最大黑洞,就只能动盐税,但盐税黑洞的问题本质上不是盐商,而是各级贪官墨吏。

这就成了选手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让贪官墨吏自己查自己,哪里查的出来。

但是总得给上面一个交代,贪官墨吏显然又不会主动吐出赃款,把脖子伸出来挨一刀,于是就只能找替罪羊,先拿盐商开刀,盐商再找炉户头子和走私贩子顶罪杀头。

所以,往往最先被逼反的是炉户和贩私盐的,炉户与盐户的关系最紧密,盐户与盐商中间隔着好几道炉户,因此炉户在盐户中的威信要比盐商高得多,往往最先造反的都是中低层的炉户。

朝廷对贪官集团逼的越紧,贪官集团逼下边越甚,形成炉户、盐户两头受气,最后就只能造反。

现在沈云卿给盐工一条美好的出路,给地,给粮,给安家费,让其丧失对朝廷不满的压力来源。

同时用现实成果打脸,让盐户知道错过了一个获取自己土地的机会,将这种不满转嫁给盐商,让矛盾进一步在盐商内部发酵。

届时王曦照再来个有言在先爱莫能助,土地都给分完了,这下憋着一肚子火的盐户找朝廷麻烦显然站不住脚,那就只能找担保有饭吃的盐商头子去算账。

若都按以往一贯的套路,从行政上下手,而不从经济的根子上入手,双管齐下,这个朝廷早晚要完蛋。

纵然张祥嘴上批判的厉害,但眼下显然没有比沈云卿的主意更馊的办法,再臭,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