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81

第281章 烽火南疆(5)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王朝的朝会,在君主清明时期,何尝不是一种言论自由和政治自由,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当此国难当头,大原则,大是大非面前,显然没人敢于说不打,所以问题仍然是开打之后怎么办,不过此时众人渐渐将目光转向金戋寺。

由于金戋寺将承担南征主要费用支出,当年筹立金戋寺的意图逐见端倪。很显然,如果没有金戋寺,战争是无法长久的。

朝会从凌晨持续至巳时三刻,十点前后,散朝后王公贵族随驾移往金律园,沈云卿会同兵、工两部散朝后,前往章台兵部就南下用兵继续磋商。

众人坐下,脸上都不轻松,武卫忠开口第一句先让沈云卿为难:

“据范尚书所言,交趾番军移防交趾城,是海郡王主意。”

此言一出,林毅贤、张祥等人面面相觑,沈云卿并不否认,他坦诚说道:

“是的,有鉴于腊婆贼性,和骠国攻入云滇,沈某当时认为腊婆可能趁我朝西南大乱,来犯我境。同时交趾州兵与民练归番民占半数,故而番军优先保障交趾城安全,有利于震慑腊婆。

本想数月内援兵赶到交趾驻防,不曾想早在我等谋划增兵之前,腊婆已动杀机。此番番军移防,恰给了腊婆以可乘之机,对此沈某并不否认。”

话音落下,范勇说:

“此事全非郡王之过,以腊婆贼心,交趾番军纵然不移防,以此前分散驻扎情况,也必被腊婆所破。而且若非海郡王料事于先,眼下岭南境内将无兵可用,事态尚不知会如何恶化,平心而论,只能说腊婆贼性险恶,即便是我等也难提防。”

范勇的态度既是实话实话,也不免是为沈云卿开脱。

武卫忠功高,原则问题上当然有质问的底气,哪怕是郡王。但范勇说的毕竟是实情,即便是他武卫忠,也想不到蛮子会在粮草中投放慢性毒素,这些情况都是西域所不具备的条件。

如果没有沈云卿当初的建议,就结果而言,不会有任何改变,以腊婆的战前准备,在归番民内应策应下,要歼灭分散驻扎的番军和州兵是轻而易举的,但如果没有二月份的增兵,现在多半已经打进了岭南。

作为军事主官,患得患失是兵家大忌,在结果已经明确的前提下,沈云卿的建议无疑阻止了事态恶化。

武卫忠未在继续深究,一言带过后继续议程。

“此番用兵虽只有六万,但岭南地势险恶,辎重转运极为艰难,海郡王能有此建树,实在难得啊。”

“武将军过誉了,审时度势明察细理乃我等本分。眼下我朝出兵征讨,就事论事而言,欲速则不达,但久战又非我等所望,纵有金戋寺财力,久拖也非长久之际。故而钱粮沈某可以敞开了供应,但如何打,何时收兵至关重要,此事还望各位将军谨慎处置。”

“话虽如此,当下难就难在既无法速决,又得速决。忽喇、肃汝积患日久,南征若是大动干戈势必被忽喇所趁,可若是不大动干戈,怕又难平腊婆,真是进退两难啊。”

武卫忠倍感棘手,女帝委他主持南征,是看中全国上下就他一人有远征经验,但打西域和南征腊婆根本是两种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模式,纵然武卫忠善于骑战和攻城,到了雨林地带,腊婆这种土著哪里有多少城池可以给你攻打。

束手无策之际,林毅贤、张祥等人讨论许久,似乎有所结果,林毅贤接着方才的话说:

“当年攻掠西辽,曾从海上经由丹韩载运辎重,此番南征,为何不可效法当年之法,海陆并进。”

“恐怕不行。”沈云卿否定道,取过摊在桌面的山川地形图,指向交趾沿海说:“西辽虽然森林遍布,但西辽的沿海均为硬实路面,且没有连年风雨。而交趾沿海森林遍布,沿海路面软烂,常年有雨,且酷热难耐。

而且交趾虽有大平原,但沿海地区多丘陵,故而沿海行军甚为艰难,船舶无法靠岸。而眼下交趾城已丢,交趾港必被腊婆军所扼,我军难以从海上补给大军。”

工部的海陆并进建议无疑是目前技术条件下,较为可行的选择,但海陆并进的局限性也很大。

攻掠辽南地区有丹韩(朝鲜半岛)作为策应基地,在夺取辽东半岛后,从朝鲜半岛、河南、渤海湾三路同时出发,朝鲜半岛与辽东湾当年均有码头港口,获得这两处战略要冲的陆地支撑,对岐军的运输补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辽西走廊沿海是平原地貌,虽然因为开发度低,人类破坏活动不严重,森林覆盖率高,但是沿海地区的地面适合大军行径,而交趾完全不具备这一条件。

交趾是除羁縻道州郡外,全国最大的州,辖下的县城达到了十三个,同时也是唯一南方设有镇堡的州郡,交趾平原的以北、东北、西北、南面丘陵广布,只有东南面有有平原缺口厥镇港,也就是今天的海防附近。

虽然是深水港,但在当下意义不大,因为海防沿海多数是丛林山岳,大军无法行径,深水港的意义充其量是便于大型船舶的停靠,同时由于技术限制,抢滩登陆如没有预先占领港口,需要从大船放下小船,靠划小船才能上岸。

在缺乏技术条件,不占有港口,丧失策应和前进基地,沿海地形不利于大队行径的诸多条件下,实施海陆并进战略将无法成功。

沈云卿的分析严谨细致,对交趾地形的了解到达了惊人地步,兵部侍郎陆争不免有些惊怪,他说:

“海郡王对交趾地形了若指掌,不知郡王的消息是从何而来,竟然分毫不差。”

“不瞒陆大人,沈某早年酷爱奇书,故而包揽异书甚多,不乏一些山川地形,此外商场行走多年,难免要过问产地气候,以掌握实时变化,久而久之自然知道的比常人多一些,但在兵部面前,沈某倒也还不敢班门弄斧,刚才所言献丑了。”

要说对交趾了如指掌,陆争只说对了一半,充其量是高中地理,对世界地貌地形有详细了解,但要细致到每百个平方公里,哪也不现实。

同时一千年前和一千年后,由于人类开发度的不同,在地形不变的情况下,地貌特征的仍处于原始状态,有鉴于此,工部沿海进兵的方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现代人有认知理念和可预知的优势,但同样缺乏时代局限性下的过度乐观。

由于历史不按点走,同时局势局限性的制约,多年来沈云卿越发谨慎对待应用预知优势,以免让自己陷入误区,带来恶劣后果。

更何况是用兵层面,不是商场上的经营,赔了还能再赚。每死一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破碎的家庭,以至于影响拖累整个帝国的步伐,他不得不慎重。

陆争的意见无疑是支持了沈云卿的理论,随后兵部内部议论了片刻,也倾向于海陆并进难以实现。

说到这里,沈云卿回想起当年北宋征伐交趾,在已经夺回交趾北平原有利条件下,北宋同样没有实施海陆并进策略,因为当时的造船技术还不够发达,缺乏大型船只运输,效率低下。

岐帝国目前的造船技术,至少是南宋时期的航海技术,具备了建造大船的技术基础。

同时岐帝国和北宋同样面临南方开发度低,人口少的局面,纵然广州商业发达人口繁密,却不能掩盖岭南人口整体稀少,地形不利,开发度低,导致的农业有效耕地少的困局。

索性岭南南部破碎平原一年能种两三季稻米,一定程度弥补了人口稀少的局面,但仍然不足以支撑六万大军的常年作战,口粮仍然需要从东岭道和江东运入,这又需要征调航海运力。

而眼下民间海船多为近海船,运力有限,大规模征调,势必影响沿海经济运作,经济成本不划算。

眼看诸多不利因素越发掣肘南征用兵,也不知道是职业领域专长,还是异想天开突发奇想,林毅贤的水路并进策略却刺激了武卫忠,他眼前突然闪过奇怪想法,确切的说是颇为大胆,他手指山川地形图腊婆所在,飞快说道:

“既然腊婆已占交趾,我朝南下用兵受阻,那为何不趁其主力北上,我军泛海而下,攻其南屿和潮瓯两港,迫其分兵南顾,而后再由天南关大举发兵击之。”

“嘶……这……”

范勇若有所思,未立即回应。

其他众人议论纷纷,有赞同有不赞同,单纯从战略层面而言,海上出兵南下登陆腊婆本土,确实有利于缓解现在困局,而且能达成出其不意的战略突然性。

朝廷的远洋官船常年出海东南亚,腊婆的南屿、潮瓯两港是必经之地,腊婆对岐帝国的远洋力量了如指掌,同时岐帝国的禁海令,腊婆也心知肚明,换而言之,朝廷远洋大船的家底,在腊婆眼里就这些。

而以腊婆的贼性,图谋交趾已经不是一年两年,必是早有图谋,在朝廷远洋船队靠岸时,陆续摸透了朝廷船只情况和数量,因此单纯依靠朝廷远洋贸易的几十艘两千石船,根本装不了多少兵力,腊婆大可高枕无忧。

有鉴于此,从海上出兵登陆腊婆本土后方,无疑能达成战略的突然性。